第一層是英雄人物。


    第二層則是門閥與機構。


    第三層則是普通百姓與經濟水平。


    英雄光芒最深,揮斥方遒,是曆史舞台的中心。


    如果曹操不那麽好色,不那麽無道,不搞屠殺。


    他早就統一,魏朝也不會被篡改。


    如果曹操赤壁之戰,謹慎一點,拿下荊州之後穩穩發育。


    不是下戰書,而是采取懷柔策略,瓦解孫吳的門閥勢力。


    對於門閥來說,比孫家有選擇的多,穩一穩,情況就有不同。


    如果孫權下不了決心,沒有一戰的勇氣,結果也有不同。


    如果劉備沒有興複漢室的理想,四十多歲依然初心不變,可能又是另一個局麵。


    英雄決定了古代曆史的走向。


    但英雄隻是一時的,門閥與機構才是百年。


    在生產力發展,造紙成本大幅度降低,科舉製興起,黃巢大殺一番之前。


    門閥是古代曆史繞不過去的存在。


    荊州投降,有當地豪族門閥利益驅使。


    孫權接過大位一直戰戰兢兢,從頭到尾,充滿不安全感。


    迎降之議,孫策留給他的班底張昭,主張投降。


    而因孫策死後火速上位的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收獲了遠超於孫權的威望。


    曹劉也一樣,充斥對世家的依賴和防範。


    活著還能壓住,死後受到了世家的反噬。


    曹家甚至被司馬懿鳩占鵲巢,連根拔起。


    機構則是製度,也能決定很長時間。


    像世家問題,一直綿延到隋唐科舉製普及,才得到了遏製。


    很多時候,權力人物之間的爭鬥,戰爭時比糧食、土地和人口。


    內部治理時更多是機構、製度建設的鬥爭。


    個人喜好、心理活動之類的,不是很重要。


    如果搞曆史,研究權力人物的鬥爭,隻從個人喜好和心理活動出發,而不是從機構、製度角度思考。


    那麽,這個人哪怕名頭再大,也是百分百不靠譜。


    是情緒輸出,是創作,唯獨不是曆史研究。


    高華就是一個代表。


    第三層,普通百姓與經濟水平。


    普通人在古代不是很重要,個體上力量弱小。


    但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妄語。


    會使用這股力量的人,往往可以成就無上偉業。


    從中獲得強大的力量支持,決定更長久的曆史走向。


    如曹操但凡得點民心,不是那麽過於擬人,大肆屠城,普通人也不會一聽他的大名,立刻舉家逃跑,平白給自己上難度。


    經濟水平。


    是後世之人分析赤壁之戰強弱的另一種視角。


    赤壁之戰孫吳可以勝利,一個關鍵點就是農業中心南移。


    隨著農業水平的提高,對於南方的開發,南方逐漸成為古代經濟、軍事、政治中心。


    得中原者不一定能得天下。


    沈三通版《赤壁》重點放在英雄層麵。


    門閥、機構,普通人和經濟水平刻畫上不會花太多力氣,但會有。


    隻刻畫英雄,電視劇還可以,電影的話,就會顯得飄在空中。


    隻有腳踏實地,人物才有立足點,才有質感,才有力量。


    當然,這些是整體,是他作為導演考慮的事情。


    演員的話,做好英雄就可以了。


    沈三通接著說道:“《三國演義》中用十回也就是十章描寫了赤壁之戰部分。”


    “從第40回蔡夫人議獻荊州,諸葛亮火燒新野,到第050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非常精彩。”


    “有周瑜與黃蓋策劃的反間計、苦肉計、詐降計,有龐統的連環計。”


    “有諸葛亮三氣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還有曹操中計斬蔡瑁和張允,敗走華容乞求關羽放一條生路,隻看三國演義,感覺曹操一個人對抗孫劉聯軍的所有謀士。”


    “不過,在正史上,這些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虛構的,不存在的。”


    沈三通舉一個例子道:“《三國演義》裏,發生在大戰前夕的蔣幹盜書。”


    “演義中寫蔣幹是曹操手下的一員謀士,從小和周瑜的關係非常好。”


    “大戰前夕曹操對周瑜有所忌憚,蔣幹想要建功,於是便向曹操毛遂自薦做說客勸降周瑜。”


    “結果周瑜早早就知道他的來意,設下計謀,讓他給曹操帶回了假消息,使曹操怒斬蔡瑁、張允兩位水軍大將。”


    “這就是反間計,蔣幹最終也被曹操殺死。”


    “曆史上完全不是這樣的。”


    “曆史上,當時的蔣幹是曹操的幕賓,因為和周瑜有所交集,所以曹操派他去勸降周瑜,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僅此而已,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盜書之事,根本就是莫須有。”


    “而且據《江表傳》記載,蔣幹素有儀容,以才辯見稱,在江、淮之間獨一無二。”


    “這樣一個正人君子是絕對不會幹出盜書這樣陰私齷齪的事情的,更不會中計而不自知。”


    “盜書的虛構對蔣幹是莫大的醜化,蔣幹在這個情節中是醜角,自以為聰明實際上愚不可及,使他成為了千古笑柄。”


    “曹操也是反麵角色,剛愎自用,衝動易怒。”


    “這個情節我們是不采用的。”


    陳導名若有所思,這可以化作他的知識點。


    其他演員恍然大悟,沒想到蔣幹盜書是假的。


    漲知識了。


    因為是曆史大片,沈三通梳理劇本之前,把演義和曆史講清楚。


    沈三通先給主演講課,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後續會整理成冊,演員的學習成績都一般,甚至可以說不好。


    包括陳導名也是如此,要有一個集中學習的過程。


    沈三通接著道:“大家熟知的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是諸葛亮,充分表現了他的氣定神閑,足智多謀。”


    “相反的,周瑜在其中就是一個小肚雞腸,嫉賢妒能的形象了。”


    “實際上的草船借箭和諸葛亮根本沒有關係。”


    “曆史上有兩種說法,都和孫權有關。”


    “不過從人物考量,草船借箭這個閃光點,依然給武侯,隻是周瑜不是以負麵形象出現。”


    “還有借東風,將諸葛亮拔到了一個非人的高度,曆史上其實也沒有。”


    “所謂東風,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者周瑜,以及東吳大將黃蓋對氣候的準確判斷。”


    “當時中國人已經能較為熟練地運用觀測風向的‘風帆’,再加上作為東吳當地人他們對這裏的氣候認識較深,所以能運用東風。”


    “這個閃光點,遵從曆史,留給周瑜大都督。”


    “周瑜打黃蓋也並沒有這樣一件事,黃蓋是自己請命去詐降的。”


    “我們按照曆史來,周瑜是胸襟開闊,有勇有謀,光風霽月的真英雄。”


    沈三通把演義梳理完:“赤壁之戰曹操雖然敗走華容道,但並沒有遇到關羽,也沒有乞求關羽放一條生路。”


    “放了曹操,在我看來,其實汙了關二爺的形象。”


    “我們也不采用,過於虛假,你死我活的鬥爭,不容個人意氣。”


    “還有幾點比較容易混。”


    “孫權是諸葛亮等三個人一起勸的,赤壁之燒的是曹營不是赤壁,鐵索船這個方法是曹操自己想的,不是龐統想出來的。”


    沈三通總結道:“總的來說演義有許多虛假,我們大多按照曆史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