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國內觀眾不會接受,沒有社會基礎。”


    沈三通梳理完原版劇情,不得不麵對一個現實。


    除了一個腦洞和故事結構之外,劇情元素基本上要全部魔改。


    文藝作品是有社會環境基礎的。


    電影從一誕生就是商品,隻是因為種類不同,回本方式不同。


    院線電影尤為特殊。


    說白了,是觀眾買票進電影院,在一個半小時,或者兩個小時,也有三個小時的時間裏,進入導演創造的一個世界。


    如此,有兩個重要的信息。


    第一,買票進場。


    電影是花錢的,和電視劇生態截然不同。


    電視劇可以弄得很悲劇,反複的折騰,幾條線裏來回的拉扯,電影不行。


    觀眾花錢是消費,工作繁忙,進電影院單純想放鬆一下。


    必須對得起觀眾的電影票,否則能騙一次,騙不了第二次。


    沈三通在《屠屠公寓》《恐怖遊輪》《忌日快樂》中選擇《忌日快樂》,最根本的依據是觀眾喜好。


    八成以上的觀眾期待他下一部戲帶有喜劇元素。


    說明觀眾不在乎什麽腦洞、什麽創意,那是電影背後的故事。


    在這一點上,沈三通沒什麽糾結,和藝術理念沒有關係,隻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想掏觀眾的口袋,賺觀眾的錢,拍觀眾喜歡的電影,是最基本也是最底線的職業要求。


    第二,電影是一個小世界。


    讓觀眾沉浸在電影世界,真實感就很重要。


    目前大部分觀眾對國產片抱著謹慎態度,不光是觀眾有偏見,也是國產導演自己造成的。


    觀眾看國產片是很小心翼翼的。


    很怕突然喂屎,導演忽然來點自我表達,特別是那種很莫名其妙的自我表達。


    沈三通稍微好一點,超市的成功,賺足了觀眾緣。


    有了超市給予觀眾的信心,大部分觀眾進入影院,是願意沉浸在他創造的世界裏麵。


    隻有很少一部分,是抽離的。


    往往是影評人、同行。


    他們看的不是電影表麵,而是想要探究電影背後的故事。


    這樣的人很難感受電影的快樂。


    還有極少部分,扛精,花錢進電影院對抗導演創造的世界。


    沈三通要考慮的是大部分觀眾的代入問題。


    《忌日快樂》是一部外國片,照搬觀眾肯定無法代入。


    《忌日快樂》的女主設定,是一個讀大學濫藥、嗑交的女海王。


    轟派之後,可以隨便在別人床上出現。


    默認誰都能用的爛貨。


    她和自己媽媽同一天生日,媽媽去世了,所以她不想過生日,對待周圍的人,帶著刻薄。


    實話實說,從中國人角度來說,女主完全是爛貨。


    《忌日快樂》原版的創造背景是在米國校園,有這樣的人設完全可以理解。


    一個米國人,從小到大很難說不遭遇搶劫、盜竊。


    大部分還會遭遇凶殺。


    在外麵吃著飯,一輛車開過來,搖下車窗,幾槍把人打死,屬於是一件好凶殺案。


    因為帶有明確指向的凶殺,往往是幫派動手。


    目標明確,和旁人無關。


    當然因為沒有人報案,往往也不計入米國凶殺案統計數據之中。


    更可怕的凶殺不是出自幫派動手,而是隨機殺人。


    音樂會、校園裏隨機進行。


    沈三通想了想,《忌日快樂》上映在17年,這部戲創作、拍攝的時候應該是16年左右。


    這個時間點,米國教育已經徹底爛完。


    校園裏各種強化劑泛濫。


    女生在趴體之中被弄的現象很普遍,說白了就是強,但是一般沒有人報案。


    統計數字,隻是統計數字。


    米國青少年三成想過自殺,接近兩成有過強迫行為性。


    統計數字之外,這個數字隻會更誇張。


    考慮到隨著教育爛完,中小學學不到東西,想要學到東西,必須上大學。


    大學學費非常昂貴,助學貸款的利率是十一個點以上。


    導致米國大學生畢業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搞定自己的工作,能夠覆蓋助學貸款的工作。


    如果不行,就很容易滾雪球,人生徹底毀掉。


    所以很多米國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沒有找到工作的,會出賣自己的寵物,各種紀念品。


    男的賣血,女的賣身,都很正常。


    甚至為了還貸款,在大學自己弄強化劑,種毒蘑菇,或者參與強化劑買賣。


    能找糖爹已經是很幸運和幸福的了。


    有人會問家庭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學貸,父母也有自己的學貸。


    沈三通進一步思考,以上隻是從個體方麵,不考慮宏大敘事。


    什麽工業空心之後,為了刺激消費,製度性的消滅儲蓄,大的方麵就不提了。


    特別是08年之後,米國中產不少要依靠賣血周轉過活。


    順便說一下,米國是世界第一血液製品國。


    在一個自我安全很難保證,無法保證自己出門一定不被搶;


    不參與趴體可能要被霸淩,參與了可能要被強;


    不上大學學不到東西,上大學要背上巨額貸款。


    這種環境之下成長生活的大學生,醉生夢死、有一日享受一日,是非常正常的。


    長遠?


    沒有長遠。


    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臨,這可不是文青矯揉造作的發泄。


    在米國,是現實生活。


    一個乖乖仔學生,什麽壞東西都不碰,好好學習。


    忽然有一天,某個米國警察進錯了房間,嘭嘭嘭清空彈夾,把人打死了。


    如此環境之下,與其不知道什麽時候完蛋,大部分人選擇爽一爽,才是一種老百姓的生存智慧。


    也就是說在米國,除了百分之一的統治人口,可以用五年十年的目光對待生活。


    大部分人,隻能五天、十天的周期來過日子。


    沈三通總結了一下,《忌日快樂》誕生的社會現實就是如此。


    還沒考慮lgbtqiapkdxuc+的影響。


    原版電影票房非常成功,說明米國觀眾很有代入感,至少認為合理。


    迎合了過一天算一天的生活節奏。


    沈三通要拍《忌日快樂》,明顯不能直接抄。


    老中沒有如此魔幻的環境。


    哪怕是05年,治安比不上後世,也沒有那種朝不保夕的癲狂勁。


    而且國內觀眾看進口片,因為受教育影響的關係,看待外國,是抱著看優點的心態。


    國外片子看優點,而看國產片,不能說找缺點,但也不是特別寬容,對於代入感要求特別高。


    哪怕是對港台地區片子的寬容度,也要遠超過本土片子。


    沈三通版本的《忌日快樂》必須符合老中的實際情況,這樣觀眾才有代入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