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教主所托
浮生若夢,一五零的另一麵 作者:綠豆煮難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你呀,秦大哥。你什麽時候回來?”李汐看到那道身影很是驚喜。
\"嗯,剛從北冀趕回來。\" 秦蕭林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
雖然有金雕來去自如,但是長時間在高空飛行,對體力的消耗也是極大的。
但許久不見讓這份疲憊瞬間消散了大半。
他微笑著,目光溫柔地落在李汐身上,“看來那司徒風對你還是蠻好的,看著長肉了不少”
秦蕭林邊說邊緩緩走近。
她的臉頰微微泛紅,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臉頰,笑道:“難怪,最近覺得衣服都有些緊了,不過正好,現在的我感覺能手撕鬼子。”
李汐對她如今的身型越來越滿意了。
身高腿長,薄肌,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牛勁。不過扮演著聖女,總是要收斂些。
秦蕭林聞言,嘴角上揚的弧度更深了幾分,“手撕鬼子?你這比喻倒是新穎。”
兩人開了一會玩笑就說回了正事。
現在的蕭城雖然看起來在北冀算是穩住了腳跟,可他心裏明白這隻是表象。
冀帝其實就是把他當成一個擋箭牌而已,目的是為了壓製其他皇子。
所謂的父子之情根本不存在,一切都不過是冀帝鞏固皇位的手段罷了。
表麵上對臻王蕭城委以重任,實則是要借助他來穩定自己的地位。
然而,蕭城也借著這個機會深入了解了北冀的朝堂和宮廷內部情況。
既然已經卷入了這個漩渦,那就幹脆把這潭渾水攪得更渾一些吧!
當初李汐得知顧城竟然是北冀的七皇子蕭城時,心中十分震驚。
但很快她又感到慶幸,或許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如今兩人知道,李汐現在是騎虎難下的局麵。每一步都需謹慎至極,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秦蕭林說完便要去皇宮向皇帝複命。
他正想拉過李汐的手,隻聽外麵傳來一聲咳嗽聲。
這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清晰,將兩人的思緒瞬間打斷。
是隨風。
不多時,司徒風敲響了房門,“小月,你睡著了沒?”
李汐雖有些不悅,但還是輕聲應道:“還沒呢,司徒大哥,進來吧。”
司徒風推門而入,帶著一絲歉意:“實在對不住,義父有事找我們,讓現在去一趟。”
李汐聞言,眉間微蹙,卻也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輕聲說道:“無妨,既然是義父召喚,自當立刻前往。隻是,這麽晚了,不知是何要事?”
司徒風走到桌旁,“具體我也不清楚,但看義父的神色,似乎頗為急迫。你且先收拾一下,我們即刻動身。”
李汐點了點頭,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簡單地將長發束於腦後,顯得既幹練又不失溫婉。
她拿起一件薄披風,輕輕披在肩上,對司徒風微笑道:“好了,我們走吧。別讓義父久等了。”
兩人一前一後走出房間。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灑在青石板路上,為這靜謐的夜晚添了幾分神秘。
穿過曲折的回廊,他們來到了書房前。
司徒風輕輕叩門,得到應允後,推門而入。
書房內,燭火搖曳,一位身穿黑袍戴著麵具的中年人正端坐於書桌旁,手中握著一卷古籍。
他抬頭,深邃的目光透過麵具的縫隙,仿佛能洞察人心,輕聲卻威嚴地喚道:“汐兒,風兒,你們來了。”
李汐與司徒風恭敬地行禮,李汐輕聲道:“義父深夜召見,不知有何急事?”
黑袍人放下古籍,站起身,緩緩踱步至兩人麵前,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沉重:“確有一事,關乎我教興衰。”
他停下腳步,目光在司徒風與李汐之間流轉。
最終定格在李汐身上,聲音低沉而有力:“小月,你自幼天賦過人,又了我教諸多內功心法,如今已是你獨當一麵之時。近來,為父遇到一個難題。”
“難題?”李汐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疑慮,“義父但說無妨,小月定當竭盡所能。”
教主輕輕歎了口氣,似乎在斟酌言辭,過了片刻才緩緩道:“最近紅衫軍攻下了景元好幾座城池的消息相信你們也知道了。”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眼神變得銳利起來,“我教向來不摻和這些紛爭,隻是這紅衫軍的頭領當年對為父有救命之恩。
當年為父應承過他,若有一日他有所求,定當全力以赴。如今他麵臨困境,向我教求援,這恩情,我李某人不能忘,也不願欠。”
“那義父的意思是,我們要介入這場戰事,幫助紅衫軍?”李汐的語氣中帶著幾分驚訝,“可是這紅衫軍不是反賊嗎?”
教主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神色複雜:“非是直接介入,而是暗中相助。他們要求我們殺了前往增援的安王。”
什麽?殺了齊煜!?
“這,這,殺害皇子可是死罪,要是朝廷追查起來定不會放過我們紅蓮教的。”李汐裝作驚恐道。
司徒風聞言,也皺著眉頭:“義父,我們紅蓮教好不容易才在百姓中站穩陣腳,如果讓紅衫軍打進京都,那這天下豈不是屬於他們紅衫軍的了?”
李汐沒想到司徒風竟天真至此。
竟還以為他紅蓮教是普度眾生的正義之士?
從他們給她編造的記憶來看,教主一直不曾讓他倆接觸到紅蓮教內部的事情。
司徒風一直知道義父是前朝皇室遺孤,認為複辟前朝才是匡扶正義。
他義父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現在的皇帝不過是亂臣賊子的後代。
但他卻未曾深思過,前朝皇朝覆滅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
難怪世人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司徒風自幼跟著教主,也被養成這般是非不分的性子。
什麽大義不過也是他編造的謊言,用來掩飾他殘暴不仁的事實。
當年玄冥門滿門皆亡,孫老骨肉被迫分離,還有那些被禍害的江湖人士哪一筆不是教主所為?
但當年他做事狠絕,知曉實情的人幾乎都被滅了口,世人又如何知曉這背後的真相?
\"嗯,剛從北冀趕回來。\" 秦蕭林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
雖然有金雕來去自如,但是長時間在高空飛行,對體力的消耗也是極大的。
但許久不見讓這份疲憊瞬間消散了大半。
他微笑著,目光溫柔地落在李汐身上,“看來那司徒風對你還是蠻好的,看著長肉了不少”
秦蕭林邊說邊緩緩走近。
她的臉頰微微泛紅,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臉頰,笑道:“難怪,最近覺得衣服都有些緊了,不過正好,現在的我感覺能手撕鬼子。”
李汐對她如今的身型越來越滿意了。
身高腿長,薄肌,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牛勁。不過扮演著聖女,總是要收斂些。
秦蕭林聞言,嘴角上揚的弧度更深了幾分,“手撕鬼子?你這比喻倒是新穎。”
兩人開了一會玩笑就說回了正事。
現在的蕭城雖然看起來在北冀算是穩住了腳跟,可他心裏明白這隻是表象。
冀帝其實就是把他當成一個擋箭牌而已,目的是為了壓製其他皇子。
所謂的父子之情根本不存在,一切都不過是冀帝鞏固皇位的手段罷了。
表麵上對臻王蕭城委以重任,實則是要借助他來穩定自己的地位。
然而,蕭城也借著這個機會深入了解了北冀的朝堂和宮廷內部情況。
既然已經卷入了這個漩渦,那就幹脆把這潭渾水攪得更渾一些吧!
當初李汐得知顧城竟然是北冀的七皇子蕭城時,心中十分震驚。
但很快她又感到慶幸,或許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如今兩人知道,李汐現在是騎虎難下的局麵。每一步都需謹慎至極,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秦蕭林說完便要去皇宮向皇帝複命。
他正想拉過李汐的手,隻聽外麵傳來一聲咳嗽聲。
這聲音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清晰,將兩人的思緒瞬間打斷。
是隨風。
不多時,司徒風敲響了房門,“小月,你睡著了沒?”
李汐雖有些不悅,但還是輕聲應道:“還沒呢,司徒大哥,進來吧。”
司徒風推門而入,帶著一絲歉意:“實在對不住,義父有事找我們,讓現在去一趟。”
李汐聞言,眉間微蹙,卻也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輕聲說道:“無妨,既然是義父召喚,自當立刻前往。隻是,這麽晚了,不知是何要事?”
司徒風走到桌旁,“具體我也不清楚,但看義父的神色,似乎頗為急迫。你且先收拾一下,我們即刻動身。”
李汐點了點頭,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簡單地將長發束於腦後,顯得既幹練又不失溫婉。
她拿起一件薄披風,輕輕披在肩上,對司徒風微笑道:“好了,我們走吧。別讓義父久等了。”
兩人一前一後走出房間。
夜色已深,月光如水,灑在青石板路上,為這靜謐的夜晚添了幾分神秘。
穿過曲折的回廊,他們來到了書房前。
司徒風輕輕叩門,得到應允後,推門而入。
書房內,燭火搖曳,一位身穿黑袍戴著麵具的中年人正端坐於書桌旁,手中握著一卷古籍。
他抬頭,深邃的目光透過麵具的縫隙,仿佛能洞察人心,輕聲卻威嚴地喚道:“汐兒,風兒,你們來了。”
李汐與司徒風恭敬地行禮,李汐輕聲道:“義父深夜召見,不知有何急事?”
黑袍人放下古籍,站起身,緩緩踱步至兩人麵前,語氣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沉重:“確有一事,關乎我教興衰。”
他停下腳步,目光在司徒風與李汐之間流轉。
最終定格在李汐身上,聲音低沉而有力:“小月,你自幼天賦過人,又了我教諸多內功心法,如今已是你獨當一麵之時。近來,為父遇到一個難題。”
“難題?”李汐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疑慮,“義父但說無妨,小月定當竭盡所能。”
教主輕輕歎了口氣,似乎在斟酌言辭,過了片刻才緩緩道:“最近紅衫軍攻下了景元好幾座城池的消息相信你們也知道了。”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眼神變得銳利起來,“我教向來不摻和這些紛爭,隻是這紅衫軍的頭領當年對為父有救命之恩。
當年為父應承過他,若有一日他有所求,定當全力以赴。如今他麵臨困境,向我教求援,這恩情,我李某人不能忘,也不願欠。”
“那義父的意思是,我們要介入這場戰事,幫助紅衫軍?”李汐的語氣中帶著幾分驚訝,“可是這紅衫軍不是反賊嗎?”
教主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神色複雜:“非是直接介入,而是暗中相助。他們要求我們殺了前往增援的安王。”
什麽?殺了齊煜!?
“這,這,殺害皇子可是死罪,要是朝廷追查起來定不會放過我們紅蓮教的。”李汐裝作驚恐道。
司徒風聞言,也皺著眉頭:“義父,我們紅蓮教好不容易才在百姓中站穩陣腳,如果讓紅衫軍打進京都,那這天下豈不是屬於他們紅衫軍的了?”
李汐沒想到司徒風竟天真至此。
竟還以為他紅蓮教是普度眾生的正義之士?
從他們給她編造的記憶來看,教主一直不曾讓他倆接觸到紅蓮教內部的事情。
司徒風一直知道義父是前朝皇室遺孤,認為複辟前朝才是匡扶正義。
他義父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現在的皇帝不過是亂臣賊子的後代。
但他卻未曾深思過,前朝皇朝覆滅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
難怪世人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司徒風自幼跟著教主,也被養成這般是非不分的性子。
什麽大義不過也是他編造的謊言,用來掩飾他殘暴不仁的事實。
當年玄冥門滿門皆亡,孫老骨肉被迫分離,還有那些被禍害的江湖人士哪一筆不是教主所為?
但當年他做事狠絕,知曉實情的人幾乎都被滅了口,世人又如何知曉這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