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皇帝的一些往事
浮生若夢,一五零的另一麵 作者:綠豆煮難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也有其他人紛紛出來請纓。
“好!”皇帝又看向其他人,“諸位愛卿,此次災情嚴重,朕需你們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臨近天黑之際,終於敲定了去救災的名單。
其餘不去的人紛紛出宮了,李汐見沒她什麽事,鬆了一口氣。
正當她想離開之際,皇上身邊的內侍讓她去禦書房等他,還有事要交代。
此刻議事廳內燭光搖曳,參與抗洪救災的人都在討論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李汐見狀,便先去了禦書房外等候。
就在李汐準備離開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道聲音。
“李將軍,請留步!”
聽到這道熟悉的聲音,李汐停下腳步,轉過身去。
隻見安王快步走到她麵前,“本王有些事情想要請教一下李將軍,不知道現在方不方便?”
李汐看著眼前的男人,他的表情看起來很認真,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問她。
於是,她點了點頭,回答道:“安王殿下請說吧。”
安王走上前來,壓低聲音問道:“本王聽說是孟大夫離開了京都,她出遠門了?”
李汐微微一怔,沒想到這安王平日裏對自己橫眉豎眼的,如今竟然拉下麵子來問她這個‘情敵’。
她定了定神,如實回答道:“蘭兒她去了黃石村采藥。”
“黃石村?”安王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她為何要去那裏?那裏地處偏遠,且山路崎嶇,孟大夫為何會選擇去那裏采藥?”
她解釋道:“蘭兒醫術高超,常常需要親自上山采集一些藥材。黃石村附近的山脈據說有許多難得的草藥,所以她才會選擇去那裏。”
安王聽後,臉上露出了一絲複雜的神情。
他沉默了片刻,才又開口:“那她何時會回來?”
李汐搖了搖頭:“這我便不清楚了。她沒說,應該十天半個月就回來了吧。”
她派了人去保護她們,所以安全上應該沒有問題。
但安王似乎仍然有些不放心,他皺了皺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行,本王知道了。”說完他便離開了。
李汐歎了口氣,到了禦書房門口,便席地而坐揉著太陽穴。
這一天天事多到她都有些扛不住了。
幸好師父回來了,假神醫那裏她也暫時可以鬆一口氣。
不過,想到接下來的事情,李汐還是不禁眉頭緊鎖。
這個月以來,邪教聚眾鬧事頻出,這件事很棘手。如果不妥善處理,可能會引發更大的麻煩。
“在想什麽呢?李愛卿。”皇帝的聲音打破了李汐的沉思。
她急忙起身,微微躬身行禮:“臣有失體統,請陛下恕罪。”
皇帝揮了揮手,示意她不必多禮。
隨後走到書桌前坐下,拿起桌上的一封信。
隨意翻看了一下,然後抬頭看向李汐,眉頭緊鎖:“看看吧,這些都是各地送來的密信,裏麵都是各地紅蓮教廣收教徒,聚眾鬧事的消息。”
李汐接過密信,逐一閱讀。
每一封信都詳細描述了紅蓮教在各地的活動,以及他們如何煽動民眾,製造混亂。
她的眉頭也隨之緊鎖,心中湧起一股不安。
“陛下,紅蓮教近來愈發囂張,對朝廷的權威置若罔聞,恐怕他們正策劃著什麽重大的行動。”李汐將信件輕輕放下,臉上滿是愁雲。
皇帝微微頷首,沉聲道:“朕已有所耳聞。邊疆的敵襲,亦是紅蓮教與西越皇帝勾結格日部落所為。”
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霧,看清這亂世的真相。
“朕已下令,讓各地官員嚴密監視紅蓮教的動向,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皇帝緩緩開口,手裏捏著一本奏折。
紅蓮教,一個自詡為‘救贖世人’的教派,卻把教徒作為斂財的工具以達到他們真正的目的。
李汐聽後,心中稍安,但眉頭依舊緊鎖。
她深知紅蓮教的勢力龐大,絕非一朝一夕能鏟除的。
更何況,這背後還有西越皇帝的支持,這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陛下,紅蓮教不僅在民間活動頻繁,想必在朝中也有不少暗樁。必須小心行事,以免打草驚蛇。”李汐輕聲提醒道。
皇帝點了點頭,“想必那紅蓮教背後的人也窩藏在京都,他怕是對朕的皇位早已虎視眈眈。”
“陛下,乃是真龍天子,豈是那等宵小之輩能比得了?”李汐正氣凜然道。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適當拍拍‘馬屁’也是能增進君臣關係的。
“哈哈哈,你這小子有意思。”皇帝大笑道。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朕就喜歡你這直來直去的性子。”
“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李汐恭敬地低頭道,“不過,我們仍需謹慎行事。紅蓮教在民間有著廣泛的信眾,若是貿然行動,恐怕會引起民變。”
“你說得對。”皇帝點了點頭,眉頭也緊鎖起來,“朕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朕相信,隻要有足夠的準備,就一定能夠一舉鏟除這個毒瘤。”
“陛下英明。”李汐恭維道,“臣願意為陛下分憂,協助陛下鏟除紅蓮教。”
皇帝看著李汐,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愛卿,你的能力,朕都看在眼裏。現如今確實有件事也隻有你能辦了。”
“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李汐堅定地說。
皇帝點了點頭,思索片刻便道:“十一年前,玄冥門滿門被殺一事,你應該知道······”
“臣,略知一二。”李汐微微低頭,心中卻湧起萬千愁緒。
他深深吸了口氣,歎息道:“朕與玄冥門的李懷風有著深厚的交情,他不僅是朕的摯友,更是朕的救命恩人······”
皇帝的聲音漸漸低沉,仿佛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
原主的爹是景元皇帝的救命恩人?這事可真讓人難以置信。
“當年,朕得知整個李家都被屠戮,心中悲痛欲絕。然而,朕雖為皇帝,卻也有諸多無奈,無法為李兄一家討回公道。”
皇帝的聲音裏充滿了無奈和憤怒。
“好!”皇帝又看向其他人,“諸位愛卿,此次災情嚴重,朕需你們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臨近天黑之際,終於敲定了去救災的名單。
其餘不去的人紛紛出宮了,李汐見沒她什麽事,鬆了一口氣。
正當她想離開之際,皇上身邊的內侍讓她去禦書房等他,還有事要交代。
此刻議事廳內燭光搖曳,參與抗洪救災的人都在討論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李汐見狀,便先去了禦書房外等候。
就在李汐準備離開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道聲音。
“李將軍,請留步!”
聽到這道熟悉的聲音,李汐停下腳步,轉過身去。
隻見安王快步走到她麵前,“本王有些事情想要請教一下李將軍,不知道現在方不方便?”
李汐看著眼前的男人,他的表情看起來很認真,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問她。
於是,她點了點頭,回答道:“安王殿下請說吧。”
安王走上前來,壓低聲音問道:“本王聽說是孟大夫離開了京都,她出遠門了?”
李汐微微一怔,沒想到這安王平日裏對自己橫眉豎眼的,如今竟然拉下麵子來問她這個‘情敵’。
她定了定神,如實回答道:“蘭兒她去了黃石村采藥。”
“黃石村?”安王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她為何要去那裏?那裏地處偏遠,且山路崎嶇,孟大夫為何會選擇去那裏采藥?”
她解釋道:“蘭兒醫術高超,常常需要親自上山采集一些藥材。黃石村附近的山脈據說有許多難得的草藥,所以她才會選擇去那裏。”
安王聽後,臉上露出了一絲複雜的神情。
他沉默了片刻,才又開口:“那她何時會回來?”
李汐搖了搖頭:“這我便不清楚了。她沒說,應該十天半個月就回來了吧。”
她派了人去保護她們,所以安全上應該沒有問題。
但安王似乎仍然有些不放心,他皺了皺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行,本王知道了。”說完他便離開了。
李汐歎了口氣,到了禦書房門口,便席地而坐揉著太陽穴。
這一天天事多到她都有些扛不住了。
幸好師父回來了,假神醫那裏她也暫時可以鬆一口氣。
不過,想到接下來的事情,李汐還是不禁眉頭緊鎖。
這個月以來,邪教聚眾鬧事頻出,這件事很棘手。如果不妥善處理,可能會引發更大的麻煩。
“在想什麽呢?李愛卿。”皇帝的聲音打破了李汐的沉思。
她急忙起身,微微躬身行禮:“臣有失體統,請陛下恕罪。”
皇帝揮了揮手,示意她不必多禮。
隨後走到書桌前坐下,拿起桌上的一封信。
隨意翻看了一下,然後抬頭看向李汐,眉頭緊鎖:“看看吧,這些都是各地送來的密信,裏麵都是各地紅蓮教廣收教徒,聚眾鬧事的消息。”
李汐接過密信,逐一閱讀。
每一封信都詳細描述了紅蓮教在各地的活動,以及他們如何煽動民眾,製造混亂。
她的眉頭也隨之緊鎖,心中湧起一股不安。
“陛下,紅蓮教近來愈發囂張,對朝廷的權威置若罔聞,恐怕他們正策劃著什麽重大的行動。”李汐將信件輕輕放下,臉上滿是愁雲。
皇帝微微頷首,沉聲道:“朕已有所耳聞。邊疆的敵襲,亦是紅蓮教與西越皇帝勾結格日部落所為。”
皇帝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霧,看清這亂世的真相。
“朕已下令,讓各地官員嚴密監視紅蓮教的動向,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皇帝緩緩開口,手裏捏著一本奏折。
紅蓮教,一個自詡為‘救贖世人’的教派,卻把教徒作為斂財的工具以達到他們真正的目的。
李汐聽後,心中稍安,但眉頭依舊緊鎖。
她深知紅蓮教的勢力龐大,絕非一朝一夕能鏟除的。
更何況,這背後還有西越皇帝的支持,這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陛下,紅蓮教不僅在民間活動頻繁,想必在朝中也有不少暗樁。必須小心行事,以免打草驚蛇。”李汐輕聲提醒道。
皇帝點了點頭,“想必那紅蓮教背後的人也窩藏在京都,他怕是對朕的皇位早已虎視眈眈。”
“陛下,乃是真龍天子,豈是那等宵小之輩能比得了?”李汐正氣凜然道。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適當拍拍‘馬屁’也是能增進君臣關係的。
“哈哈哈,你這小子有意思。”皇帝大笑道。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朕就喜歡你這直來直去的性子。”
“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李汐恭敬地低頭道,“不過,我們仍需謹慎行事。紅蓮教在民間有著廣泛的信眾,若是貿然行動,恐怕會引起民變。”
“你說得對。”皇帝點了點頭,眉頭也緊鎖起來,“朕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朕相信,隻要有足夠的準備,就一定能夠一舉鏟除這個毒瘤。”
“陛下英明。”李汐恭維道,“臣願意為陛下分憂,協助陛下鏟除紅蓮教。”
皇帝看著李汐,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愛卿,你的能力,朕都看在眼裏。現如今確實有件事也隻有你能辦了。”
“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李汐堅定地說。
皇帝點了點頭,思索片刻便道:“十一年前,玄冥門滿門被殺一事,你應該知道······”
“臣,略知一二。”李汐微微低頭,心中卻湧起萬千愁緒。
他深深吸了口氣,歎息道:“朕與玄冥門的李懷風有著深厚的交情,他不僅是朕的摯友,更是朕的救命恩人······”
皇帝的聲音漸漸低沉,仿佛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
原主的爹是景元皇帝的救命恩人?這事可真讓人難以置信。
“當年,朕得知整個李家都被屠戮,心中悲痛欲絕。然而,朕雖為皇帝,卻也有諸多無奈,無法為李兄一家討回公道。”
皇帝的聲音裏充滿了無奈和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