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仁安堂
浮生若夢,一五零的另一麵 作者:綠豆煮難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灑在廚房的料理台上。做早飯的人早已忙碌起來,開始了今天的烹飪之旅。
早晨的廚房是溫暖的,充滿了食物的香氣和生活的氣息。爐火在燃氣灶上輕輕跳動,鍋裏的白粥已經熱了,旁邊是新鮮的豬肉和青菜,正準備放入滾燙的白粥中。
昨天沈旭給她們買了十來斤豬肉和青菜,說是他們初來乍到還不太熟悉環境,所以連糧食都幫他們備好了。幸好現在是冬季,食物也不怕放壞了。
做早飯的人熟練地操控著火焰,偶爾調整一下爐子的溫度,或者在鍋裏攪拌一下。不時有熱氣從鍋裏冒出來,彌漫在整個廚房。
她又做了一些雞蛋蔥花餅和小菜,忙活半個時辰,三人也起身洗漱了,都圍在廚房看鈴兒忙碌,想去幫忙,她還不讓,李汐在灶台旁邊支起張小桌子,幾人就坐這裏吃起了早飯,灶台的熱氣彌漫整個廚房,眾人渾身暖洋洋的。
她們四人都是從西南那邊過來的,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寒冷,也沒有經驗,昨晚睡下發覺遍體生寒,原來是幾人睡前沒有放盆碳火。也是,昨晚幾人都喝醉了,都還是李汐扶她們回來的哦,哪裏能感覺到冷。
而李汐也是因為身體素質過硬,有內力護體,也沒覺得有多冷。再者她前世是廣府人,一年中有八九個月都是穿短袖的,冬天再冷也是抖抖就過了。買的羽絨服穿了四五年還是跟新的一樣,所以她也不大清楚北方過冬是怎樣的。
“汐兒,我記得小時候在京都的時候都是睡炕上的,把炕燒熱,睡覺的時候就不會冷得打顫,昨天忙昏頭了忘記和你們說了”,孟澤蘭尷尬笑了笑。“哎呀,我們這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李汐扶額苦笑。
“等會我去問問隔壁大娘怎樣燒炕,她可熱情了,昨天看到我們就拉著我問東問西”,“那好,甜甜這燒炕就交給你了,我就去問問鄰居的小媳婦,讓她帶我去逛逛菜市場”,鈴兒對甜甜說。
孟澤蘭也安排好了:“我今天去醫館和坐堂大夫商量著事”,“那我今天就在這街巷轉轉,看看其他人做什麽營生以及經營情況,再找找置辦麵檔用具的地方”,李汐給自己定好了目標。
幾人吃飽就各自散開了,孟澤蘭為自己的果斷鼓掌,雖花費不少,不過醫館離家裏近真是太方便了,平時有什麽事也好及時趕到。
趕到醫館的時候,柳大夫也帶著妻兒坐在客堂裏等著了,夥計早已放了盆炭將屋裏烘得暖和,這少年雖年少的,但細心,手腳勤快。“柳大夫,吃早飯了嗎?讓你久等了”“沒有沒有,東家。我們吃了才過來的,也是剛到”。
“這是內人馮氏,這是小女柳成琳,琳兒,向東家問好”,“姐姐安好”,小琳兒約摸五六歲,撲閃著大眼睛看向孟澤蘭,這模樣著實太可愛了。
孟澤蘭忍不住上前蹲下:“哇喔,小琳兒好乖呀”,從懷裏掏出一包糖果塞給小琳兒。“東家使不得使不得”,“無事,隻是一些小孩兒愛吃的零嘴,小琳兒一次不要吃太多,還有要漱口,不然你的小牙齒會乖的哦”,她摸了摸小女孩的頭,“謝謝姐姐”,小琳兒聲音軟軟糯糯的,把人心都融化了。
“柳大夫,你與柳夫人和琳兒就住後院,平時有什麽問題可以去長陽街找我,就在那……”,黃保是本地人,家裏就在這附近,他家裏人就把他送來跟田大夫學本事。所以平日裏他都是回家住的。所以後院就住柳大夫一家,柳夫人馮翠娘帶著小琳兒去到後院整理行李。
“柳大夫,以往你在這裏是什麽時辰坐堂的就什麽時辰,時間你安排好就可以了,我手上有幾張單子,遲些時候我會煉製出來,到時候你看情況和病人介紹一下”,李汐把藥方子遞給柳大夫。
“東家,你這方子果真比我們往常開的藥效好多了,藥材也隻是普通的藥材,這樣配比甚好甚好”,孟澤蘭也不怕方子泄露會有什麽後果,她想既然都是自己招募的那這些藥方也不算什麽秘密,要是柳大夫醫術更近一步,對藥館對病人都是好的。更何況她手裏的方子還有很多。
昨天藥材商已將藥材送了過來,孟澤蘭來到後院,藥材品質都不錯,隨即讓夥計晾曬好,與柳大夫分裝入櫃。
幾人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了。一個時辰後,孟澤蘭訂的藥爐也到了,還有一堆的小瓶子。她專門收拾了一個房間出來,把需要的藥材準備好她便煉起藥來。這次她準備了一些普通風寒外感發熱、頭暈頭痛、腹痛吐瀉的藥丸,還有一些驅蚊粉、驅蛇粉、止血粉等等,但是生活上能用上的都想出來了。當然了還有一些十全大補丸,等過些時期有了穩定的人群,她在再煉製一些美容養顏的藥丸,氣色好也要從內到外保養的。
房裏時不時飄出一陣陣藥香味,眾人不由得駐足觀望。黃昏時刻,孟澤蘭終於從房裏出來了,她把黃保和柳大夫招呼進來,一一和他們解釋每種藥的功效與用量,小瓶子上貼好了藥丸的名稱。
此時木工師傅上門了,拉來了孟澤蘭定製的桌椅和病榻,還有嶄新的藥櫃。之前田大夫的藥櫃裝不下她想要的藥材,把藥櫃放在舊藥櫃旁邊,她又把店裏的桌椅換了個方位,這樣病人進來的時候有地方可以坐下等待。一側放了兩張診脈桌,用屏風隔開。有時候她也會來坐堂,如果有女子不便也可找她診治。
指揮著師傅將大門漆成赭石色,牌匾也重新翻新了。醫館有兩間裏屋,孟澤蘭將病榻放在裏麵,放了五張病榻,又在病榻之間裝了簾子,大小剛剛好。讓夥計去買了些棉布和棉花,給了馮翠娘五百文,讓她幫忙縫製七八套床單被子。
兩個時辰後,木工找來孟澤蘭驗收成果。隻見大門口煥然一新,黑底的牌匾,周圍描寫暗金色的條框和花紋,牌匾上朱紅色的“仁安堂”強勁有力,尤為醒目。孟澤蘭滿意極了,給師傅結算銀錢後,她又獨自欣賞了一番。
牌匾上的暗金色花紋是她與爹之間的暗號,萬一爹逃出來或許能看到,想到她爹,不免心情低落,這麽多年以來她與爹相依為命,雖她是女子,但他依然將一身的醫術傳授於她,跟她說女子多不易,他朝便有什麽不測,她有一身的醫術也不怕沒飯吃。
一大早出門的李汐先是沿著街道走了一圈,她就先選了一個最熱門的店鋪進去。走近一看,客堂裏坐滿了人,她也找了個空位坐下來。
早晨的廚房是溫暖的,充滿了食物的香氣和生活的氣息。爐火在燃氣灶上輕輕跳動,鍋裏的白粥已經熱了,旁邊是新鮮的豬肉和青菜,正準備放入滾燙的白粥中。
昨天沈旭給她們買了十來斤豬肉和青菜,說是他們初來乍到還不太熟悉環境,所以連糧食都幫他們備好了。幸好現在是冬季,食物也不怕放壞了。
做早飯的人熟練地操控著火焰,偶爾調整一下爐子的溫度,或者在鍋裏攪拌一下。不時有熱氣從鍋裏冒出來,彌漫在整個廚房。
她又做了一些雞蛋蔥花餅和小菜,忙活半個時辰,三人也起身洗漱了,都圍在廚房看鈴兒忙碌,想去幫忙,她還不讓,李汐在灶台旁邊支起張小桌子,幾人就坐這裏吃起了早飯,灶台的熱氣彌漫整個廚房,眾人渾身暖洋洋的。
她們四人都是從西南那邊過來的,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寒冷,也沒有經驗,昨晚睡下發覺遍體生寒,原來是幾人睡前沒有放盆碳火。也是,昨晚幾人都喝醉了,都還是李汐扶她們回來的哦,哪裏能感覺到冷。
而李汐也是因為身體素質過硬,有內力護體,也沒覺得有多冷。再者她前世是廣府人,一年中有八九個月都是穿短袖的,冬天再冷也是抖抖就過了。買的羽絨服穿了四五年還是跟新的一樣,所以她也不大清楚北方過冬是怎樣的。
“汐兒,我記得小時候在京都的時候都是睡炕上的,把炕燒熱,睡覺的時候就不會冷得打顫,昨天忙昏頭了忘記和你們說了”,孟澤蘭尷尬笑了笑。“哎呀,我們這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李汐扶額苦笑。
“等會我去問問隔壁大娘怎樣燒炕,她可熱情了,昨天看到我們就拉著我問東問西”,“那好,甜甜這燒炕就交給你了,我就去問問鄰居的小媳婦,讓她帶我去逛逛菜市場”,鈴兒對甜甜說。
孟澤蘭也安排好了:“我今天去醫館和坐堂大夫商量著事”,“那我今天就在這街巷轉轉,看看其他人做什麽營生以及經營情況,再找找置辦麵檔用具的地方”,李汐給自己定好了目標。
幾人吃飽就各自散開了,孟澤蘭為自己的果斷鼓掌,雖花費不少,不過醫館離家裏近真是太方便了,平時有什麽事也好及時趕到。
趕到醫館的時候,柳大夫也帶著妻兒坐在客堂裏等著了,夥計早已放了盆炭將屋裏烘得暖和,這少年雖年少的,但細心,手腳勤快。“柳大夫,吃早飯了嗎?讓你久等了”“沒有沒有,東家。我們吃了才過來的,也是剛到”。
“這是內人馮氏,這是小女柳成琳,琳兒,向東家問好”,“姐姐安好”,小琳兒約摸五六歲,撲閃著大眼睛看向孟澤蘭,這模樣著實太可愛了。
孟澤蘭忍不住上前蹲下:“哇喔,小琳兒好乖呀”,從懷裏掏出一包糖果塞給小琳兒。“東家使不得使不得”,“無事,隻是一些小孩兒愛吃的零嘴,小琳兒一次不要吃太多,還有要漱口,不然你的小牙齒會乖的哦”,她摸了摸小女孩的頭,“謝謝姐姐”,小琳兒聲音軟軟糯糯的,把人心都融化了。
“柳大夫,你與柳夫人和琳兒就住後院,平時有什麽問題可以去長陽街找我,就在那……”,黃保是本地人,家裏就在這附近,他家裏人就把他送來跟田大夫學本事。所以平日裏他都是回家住的。所以後院就住柳大夫一家,柳夫人馮翠娘帶著小琳兒去到後院整理行李。
“柳大夫,以往你在這裏是什麽時辰坐堂的就什麽時辰,時間你安排好就可以了,我手上有幾張單子,遲些時候我會煉製出來,到時候你看情況和病人介紹一下”,李汐把藥方子遞給柳大夫。
“東家,你這方子果真比我們往常開的藥效好多了,藥材也隻是普通的藥材,這樣配比甚好甚好”,孟澤蘭也不怕方子泄露會有什麽後果,她想既然都是自己招募的那這些藥方也不算什麽秘密,要是柳大夫醫術更近一步,對藥館對病人都是好的。更何況她手裏的方子還有很多。
昨天藥材商已將藥材送了過來,孟澤蘭來到後院,藥材品質都不錯,隨即讓夥計晾曬好,與柳大夫分裝入櫃。
幾人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了。一個時辰後,孟澤蘭訂的藥爐也到了,還有一堆的小瓶子。她專門收拾了一個房間出來,把需要的藥材準備好她便煉起藥來。這次她準備了一些普通風寒外感發熱、頭暈頭痛、腹痛吐瀉的藥丸,還有一些驅蚊粉、驅蛇粉、止血粉等等,但是生活上能用上的都想出來了。當然了還有一些十全大補丸,等過些時期有了穩定的人群,她在再煉製一些美容養顏的藥丸,氣色好也要從內到外保養的。
房裏時不時飄出一陣陣藥香味,眾人不由得駐足觀望。黃昏時刻,孟澤蘭終於從房裏出來了,她把黃保和柳大夫招呼進來,一一和他們解釋每種藥的功效與用量,小瓶子上貼好了藥丸的名稱。
此時木工師傅上門了,拉來了孟澤蘭定製的桌椅和病榻,還有嶄新的藥櫃。之前田大夫的藥櫃裝不下她想要的藥材,把藥櫃放在舊藥櫃旁邊,她又把店裏的桌椅換了個方位,這樣病人進來的時候有地方可以坐下等待。一側放了兩張診脈桌,用屏風隔開。有時候她也會來坐堂,如果有女子不便也可找她診治。
指揮著師傅將大門漆成赭石色,牌匾也重新翻新了。醫館有兩間裏屋,孟澤蘭將病榻放在裏麵,放了五張病榻,又在病榻之間裝了簾子,大小剛剛好。讓夥計去買了些棉布和棉花,給了馮翠娘五百文,讓她幫忙縫製七八套床單被子。
兩個時辰後,木工找來孟澤蘭驗收成果。隻見大門口煥然一新,黑底的牌匾,周圍描寫暗金色的條框和花紋,牌匾上朱紅色的“仁安堂”強勁有力,尤為醒目。孟澤蘭滿意極了,給師傅結算銀錢後,她又獨自欣賞了一番。
牌匾上的暗金色花紋是她與爹之間的暗號,萬一爹逃出來或許能看到,想到她爹,不免心情低落,這麽多年以來她與爹相依為命,雖她是女子,但他依然將一身的醫術傳授於她,跟她說女子多不易,他朝便有什麽不測,她有一身的醫術也不怕沒飯吃。
一大早出門的李汐先是沿著街道走了一圈,她就先選了一個最熱門的店鋪進去。走近一看,客堂裏坐滿了人,她也找了個空位坐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