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三代f-15鷹式戰鬥機 [本章字數:15861 最新更新時間:2009-09-20 09:00:00.0]


    ----------------------------------------------------


    概述


    f-15鷹式戰鬥機(f-15 eagle),是全天候、高機動性的戰術戰鬥機,針對獲得與維持空優而設計的它,是美國空軍現役的主力戰機之一。f-15是由1962年展開的f-x(fighter-experimental)計劃發展出來,1969年由麥道(mcdonnell dous)公司得標,1972年7月首次試飛,1974年首架量產機交付美國空軍使用,直到現在。它與f-16,美國海軍的f-14、f/a-18,歐洲的“狂風”、法國的“幻影2000”等同歸為第三代戰鬥機。f-15是美國空軍當前的主力製空戰鬥機,可用於奪取戰區製空權,也可對地麵目標進行攻擊。1965年,作為f-4的後繼型號,麥道公司的設計得到批準,它就是f-15單座雙發超音速重型噴氣戰鬥機。按要求,它應能作高空高機動飛行和洲轉場飛行;能單人操縱投放各種武器;可近距格鬥,野戰自助能力強。具有雷達下視能力,馬赫數為2.5。1972年7月,原型機試飛。1974年11月開始服役,至今已生產一千多架。


    f-15具有多功能的航電係統包含了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y,hud)、先進的雷達、慣性導航係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飛行儀表、超高頻(ultra-high frequency,uhf)通訊、戰術導航係統與儀器降落係統(instrumentnding system,ils)。它也內建了戰術電戰係統、敵我識別器(identification friend of foe,iff)、電子反製(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裝置與中央數位電腦係統。


    抬頭顯示器會顯示出由航電係統整合提供的飛行相關資料,它可以在任何飛行環境下判讀,提供飛行員飛行、追縱及獵殺敵機或其它目標的必要而即時的資訊,而不需要低頭看座艙內的儀表。


    f-15的多功能脈衝都卜勒雷達可以向下俯視搜索目標,利用都卜勒效應能避免目標的訊號被地麵雜訊所掩蓋,可以追縱從視距外到近距離、樹梢高度的小型高速目標。目標反射的雷達訊號會傳到中央電腦,在近距離纏鬥下,雷達可以自動捕獲目標,並將目標資訊投射到抬頭顯示器上。電戰係統提供威脅來源的警告,並且自動進行反製。


    f-15能搭載多種空對空武器,自動化的武器係統與手置節流閥與操縱杆(hands on throttle and stick,hotas)的設計,讓飛行員隻需使用節流閥杆和操縱杆上的按鈕,就可以有效地進行空戰。而所有的設定與視覺導引都會顯示在抬頭顯示器上。


    f-15能夠攜帶aim-7“麻雀”空空飛彈、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其中進氣道下方外側可以掛載aim-7和aim-120,機翼下的多功能掛架可以掛載aim-9和aim-120。而在右側進氣道外側還有一座m61a1火神機炮。


    低阻力的保形油箱(conformal fuel tanks,cft)是特別為c/d型研發的,裝設在兩邊進氣道外側,主翼下方的位置,可以裝載約約3,200公升的油料,這個裝置使得f-15能夠減少空中加油所需的時間,因而增加其在戰場上執行任務的時間,有助於其全球部署行動。[5]


    源起


    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和軍方對戰爭的態度有了極大轉變。他們認為,未來的戰爭必將是一場核大戰,因此所有的軍事資源、軍事理論都為此大幅度調整。在這場大變革中,戰術空軍司令部成為“重災區”之一??在核戰爭中,戰略空軍是打擊主力,戰術空軍也就淪入給人打下手的境地。


    戰鬥機設計重點也發生巨大轉變,轉而強調核武器投射能力和防空截擊能力。因為,根據五角大樓將軍們的想法,在想定的核戰爭條件下,奪取製空權的不是戰鬥機,而是轟炸機??用核彈將對手的一切毀於地麵。傳統的空戰機動變得陳舊過時,取而代之的是攔截。戰鬥機要求具備超音速能力、先進的傳感器、飛彈武器以及必要條件下的超音速機動空戰能力。


    這種想法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二戰期間就有人認為,隨著戰鬥機速度提高和可用過載增大,使得先進戰鬥機進行空戰機動變得不可能??然而直到f-15出現,戰鬥機的亞音速可用過載仍未達到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早期 f-15 的極限過載是7.33g)。然而不列顛空戰證明,空戰機動的技巧在空戰中仍然是極其必要的,“空戰無用論”隨之銷聲匿跡。


    無獨有偶,就在美國軍方再度提出類似觀點之後不久,又一次檢驗機會出現??1950 年韓戰爆發。美國空軍在朝鮮空戰中表現尚可。但也吃了米格-15 不少苦頭。飛行員除了對米格-15的垂直性能表示欣賞外,對自己戰鬥機重型化、多用途化導致機動性下降的現狀也頗為不滿。然而這場空戰的教訓卻被美國軍方有意忽略了。軍方認為,韓戰隻是戰爭規則的一個例外,今後也不會再有一場戰爭具有和韓戰類似的特徵和規模??然而此後數十年,幾乎所有戰爭都是和韓戰同類的有限規模、奪取有限勝利的局部戰爭??尤其是令美國人刻骨銘心的越南戰爭。事實上,朝鮮空戰真正的遺產就隻有一個??洛克希德f-104“星”戰鬥機,這是真正應飛行員的要求設計的空中優勢戰鬥機(盡管它的高空高速特徵往往讓人將它和同期的美國戰鬥轟炸機混為一談),當然這種飛機並不討美國空軍喜歡,很快退役。


    十餘年後,隨著美國全麵介入越南戰爭,美國空軍開始嚐到昔日錯誤判斷的苦果。這又是一場局部戰爭,加上政治上的限製,使得美國空軍被迫在一個與想定條件完全不同的環境裏作戰。空軍不得不用重型戰鬥轟炸機和老式的北越米格戰鬥機進行空中格鬥,原來的攔截和核武器投射能力根本派不上用場。先進的空空飛彈不適應越南潮濕氣候,故障頻頻,而越戰初期多數美國空軍戰鬥機就沒有裝備航炮,以至多次出現占據有利位置卻不能擊落敵機的情況。敵我識別也是一大問題,多起誤傷事件之後,為了避免再次擊落己方返航機或國際無武裝飛機,美軍又加上“目視識別”原則,從而使得第二代戰鬥機的優勢幾乎蕩然無存。美國空軍自韓戰後不久就取消了空戰訓練課程,飛行員普遍沒有進行空戰訓練,結果可想而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