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滿載排水量13645噸,原是美國建造並服役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大戰結束後,阿根廷海軍購入此艦並進行改裝。在馬島戰爭時,該艦配備有2座四聯裝“海貓”艦對空飛彈,2架直升機以及近8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是阿根廷海軍的第二主力戰艦(第一主力戰艦是“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5月2日午後,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朝阿根廷大陸方向返航,全艦官兵對降臨身旁的滅頂之災毫無察覺。16時後,“征服者”號發射的兩枚“虎魚”魚雷,各拖著一根具有中性浮力的細軟導線,分別擊中巡洋艦的左舷和艦艏,立即造成重大爆炸。17時40分,龐索艦長率全艦千餘名官兵高唱阿根廷國歌,在寒冷的海風中被迫棄艦;稍傾,萬噸巡洋艦高大的身影永遠消失在洶湧的波濤之中。
英國第一代鰹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本章字數:981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9 21:37:42.0]
----------------------------------------------------
尺度:長76.7米,寬9.6米,吃水8.9米
排水量:水上3075噸,水下3513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大於30節
自持力:最多達到了70天水下連續航行
編製:128人(其中11名軍官)
動力裝置:反應堆為1座威斯汀豪斯公司的s5w壓水堆,由s3w型和s4w型發展而來,因效率更高,整體體積變小。“鰹魚”號上安裝有2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蒸汽輪機,其它艇為通用電氣公司的2台蒸汽輪機,單軸推進,產生15000軸馬力
武器裝備:攻擊武器為mk48型魚雷,由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這些發射管分2排橫列布置在魚雷艙前部
電子設備:sqs-4型和bqr-2b型聲吶,分別布置在魚雷發射管的上方和下部;mkll2型魚雷火控係統;2部潛望鏡,並排位於指揮台圍殼內,可升降;1部ss-2型雷達升降桅杆,位於潛望鏡之後;1部電子對抗升降裝置,位於雷達升降桅杆之後
現代潛艇由於常在水中行動,多採用水滴型艇型。您知道“水滴型”潛艇的鼻祖是誰嗎?是美國“鰹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在“鰹魚”級誕生之前,美國建造了包括“鸚鵡螺”號在內的3級攻擊型核潛艇,外形都採用傳統的潛艇形狀。由於核動力的使用給潛艇帶來了近似無限的水下續航力,所以核潛艇在水下航行和機動的時間就更多了,而傳統艇型的潛艇水下機動性較差。設計“鰹魚”級時,設計人員第一次採用了水滴外形,並在實際應用中證明非常有效,以後各國設計建造的潛艇,都紛紛效仿。
“鰹魚”級不但是第一級採用水滴型艇體的潛艇,還是世界是第一次採用標準壓水堆、圍殼舵、單軸推進的潛艇。
6艘“鰹魚”級艇全部建成後,除1艘部署在太平洋外,其餘5艘都遊弋於大西洋。因沒有參加過戰爭,一生也就平平淡淡過去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蠍子”號。該艇在建造之初就不順。1957年11月1日鋪放龍骨後,改為建造ssbn 598號核潛艇,成為搭載“北極星”彈道飛彈的“喬治?華盛頓”號。之後再次鋪放龍骨,“蠍子”號才得以建成。不過服役後的“蠍子”號身手不凡,1962年創下了水下連續航行70天的紀錄。
“蠍子”號最終的命運更加悲慘。1968年5月22日,“蠍子”號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附近航行時,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99名艇員全部遇難,失事原因至今不明。
英國第二代快速級攻擊型核潛艇 [本章字數:126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9 21:36:28.0]
----------------------------------------------------
快速級是英國第二代攻擊核潛艇,首艇1973年服役,共建造6艘,分別是“快速”號、“君權”號、“剛強”號、“輝煌”號、“無上”號和“壯麗”號。與“勇士”級相比,該級艇的艇體顯得豐滿、稍短,前水平舵靠前,少一具魚雷管,下潛深度和航速增加。耐壓艇體的直徑使得它的艇長比前幾級長得多。控製機構由麥克泰加特公司提供,思考特公司提供攻擊和搜索潛望鏡,通氣管吸排氣裝置,雷達和電子支援設施,alk浮標。前水平舵艙在外殼之中。艇上裝有皮爾金頓ck33光學搜索和ch83攻擊光電潛望鏡。
“君權”號、“剛強”號、“輝煌”號、“無上”號和“壯麗”號分別於1987年、1989年、1993年、1997年和1998年完成改裝。改裝後的每艘艇安裝有pwr1z堆芯、運行壽命為12年周期的反應堆,盡管改裝和更換燃料時其壽命還剩有8~9年。同時,“無上”號改裝了戰術武器係統和“旗魚”魚雷。“君權”號在1997年初又重新改裝。其他的改進包括合成橡膠消音瓦、聲吶處理設備和改進了的誘餌裝置,也將安裝馬可尼公司的2077型短距識別聲吶。所有艇適當時候也將攜帶“旗魚”魚雷。1994年,“剛強”號把一試驗性無聲傳感器安裝在鰭的左舷側。第一個裝載“戰斧”巡航飛彈的是“輝煌”號,其他艇也將陸續裝載“戰斧”巡航飛彈。
該級艇均屬第一潛艇中隊,其中“快速”號已於1992年沒有到20年的服役期就已退役。
英國第一代鰹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本章字數:981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9 21:37:42.0]
----------------------------------------------------
尺度:長76.7米,寬9.6米,吃水8.9米
排水量:水上3075噸,水下3513噸
航速:水上16節,水下大於30節
自持力:最多達到了70天水下連續航行
編製:128人(其中11名軍官)
動力裝置:反應堆為1座威斯汀豪斯公司的s5w壓水堆,由s3w型和s4w型發展而來,因效率更高,整體體積變小。“鰹魚”號上安裝有2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蒸汽輪機,其它艇為通用電氣公司的2台蒸汽輪機,單軸推進,產生15000軸馬力
武器裝備:攻擊武器為mk48型魚雷,由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這些發射管分2排橫列布置在魚雷艙前部
電子設備:sqs-4型和bqr-2b型聲吶,分別布置在魚雷發射管的上方和下部;mkll2型魚雷火控係統;2部潛望鏡,並排位於指揮台圍殼內,可升降;1部ss-2型雷達升降桅杆,位於潛望鏡之後;1部電子對抗升降裝置,位於雷達升降桅杆之後
現代潛艇由於常在水中行動,多採用水滴型艇型。您知道“水滴型”潛艇的鼻祖是誰嗎?是美國“鰹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在“鰹魚”級誕生之前,美國建造了包括“鸚鵡螺”號在內的3級攻擊型核潛艇,外形都採用傳統的潛艇形狀。由於核動力的使用給潛艇帶來了近似無限的水下續航力,所以核潛艇在水下航行和機動的時間就更多了,而傳統艇型的潛艇水下機動性較差。設計“鰹魚”級時,設計人員第一次採用了水滴外形,並在實際應用中證明非常有效,以後各國設計建造的潛艇,都紛紛效仿。
“鰹魚”級不但是第一級採用水滴型艇體的潛艇,還是世界是第一次採用標準壓水堆、圍殼舵、單軸推進的潛艇。
6艘“鰹魚”級艇全部建成後,除1艘部署在太平洋外,其餘5艘都遊弋於大西洋。因沒有參加過戰爭,一生也就平平淡淡過去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蠍子”號。該艇在建造之初就不順。1957年11月1日鋪放龍骨後,改為建造ssbn 598號核潛艇,成為搭載“北極星”彈道飛彈的“喬治?華盛頓”號。之後再次鋪放龍骨,“蠍子”號才得以建成。不過服役後的“蠍子”號身手不凡,1962年創下了水下連續航行70天的紀錄。
“蠍子”號最終的命運更加悲慘。1968年5月22日,“蠍子”號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附近航行時,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99名艇員全部遇難,失事原因至今不明。
英國第二代快速級攻擊型核潛艇 [本章字數:126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9 21:36:28.0]
----------------------------------------------------
快速級是英國第二代攻擊核潛艇,首艇1973年服役,共建造6艘,分別是“快速”號、“君權”號、“剛強”號、“輝煌”號、“無上”號和“壯麗”號。與“勇士”級相比,該級艇的艇體顯得豐滿、稍短,前水平舵靠前,少一具魚雷管,下潛深度和航速增加。耐壓艇體的直徑使得它的艇長比前幾級長得多。控製機構由麥克泰加特公司提供,思考特公司提供攻擊和搜索潛望鏡,通氣管吸排氣裝置,雷達和電子支援設施,alk浮標。前水平舵艙在外殼之中。艇上裝有皮爾金頓ck33光學搜索和ch83攻擊光電潛望鏡。
“君權”號、“剛強”號、“輝煌”號、“無上”號和“壯麗”號分別於1987年、1989年、1993年、1997年和1998年完成改裝。改裝後的每艘艇安裝有pwr1z堆芯、運行壽命為12年周期的反應堆,盡管改裝和更換燃料時其壽命還剩有8~9年。同時,“無上”號改裝了戰術武器係統和“旗魚”魚雷。“君權”號在1997年初又重新改裝。其他的改進包括合成橡膠消音瓦、聲吶處理設備和改進了的誘餌裝置,也將安裝馬可尼公司的2077型短距識別聲吶。所有艇適當時候也將攜帶“旗魚”魚雷。1994年,“剛強”號把一試驗性無聲傳感器安裝在鰭的左舷側。第一個裝載“戰斧”巡航飛彈的是“輝煌”號,其他艇也將陸續裝載“戰斧”巡航飛彈。
該級艇均屬第一潛艇中隊,其中“快速”號已於1992年沒有到20年的服役期就已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