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設備


    主要有短波、超短波收發信機,甚長波收信機,衛星通信和水聲通信設備等。潛艇向岸上指揮所報告情況主要利用短波通信,接收岸上指揮所電訊主要用甚長波收信機,同其他艦艇、飛機或沿岸實施近距離通信聯絡主要利用超短波通信。潛艇可以利用升降天線在一定深度收信,若使用拖曳天線,能在較大深度收信。衛星通信,可使潛艇通過衛星與岸上指揮所實施通信,通信距離遠。水聲通信,用於同其他潛艇、水麵艦艇的水下通信和識別。為保證通信的隱蔽性,潛艇一般採用單向通信方式,使用超快速通信係統,能使潛艇在極短的瞬間向岸上指揮所發信。


    水聲對抗設備 主要有偵察聲吶和水聲幹擾器材等。偵察聲吶,用於偵察目標主動聲吶發出的聲波信息及其技術參數。水聲幹擾器材主要有水聲幹擾器、水聲誘餌(潛艇模擬器)和氣幕彈,用於壓製、迷惑、誘開敵方聲吶的跟蹤或聲自導魚雷的攻擊。


    救生設備


    有失事浮標和單人救生器等。潛艇失事時,放出失事浮標以標誌潛艇失事的位置,並與外界取得聯繫。單人救生器可供艇員通過魚雷發射管、指揮室或專為脫險用的救生閘套離艇出水。在潛艇主壓載水艙內還裝有應急吹排水係統,潛艇失事時,可由潛艇或救生艇注入高壓氣體排出主壓載水艙內的水,使潛艇浮出水麵。


    居住生活設施


    包括空氣再生、大氣控製、放射性汙染檢測、溫濕度調節係統、生活居住以及飲食、用水、照明、排泄、醫療等設施,用於保持艇內適宜的生存和活動環境,保障艇員健康。


    潛艇中氧氣來源


    潛艇艇員呼吸的氧氣主要來自四個方麵:通氣管裝置、空調裝置、空氣再生裝置和空氣淨化裝置。


    通氣管裝置是一種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間航行時,潛艇有時上浮至潛望鏡深度,在距水麵幾米或十幾米深的地方伸出潛望鏡觀察水麵及空中敵情,如條件允許,可將通氣管升出水麵,空氣經管子進入潛艇艙室,艙內汙濁空氣可通過設在指揮台圍殼後部的排氣管裝置用抽風機排出,使艇內空氣對流,可以保持新鮮空氣。潛望鏡深度在戰術術語中稱作危險深度,為了隱蔽起見,潛艇一般都不敢使用這種工作狀態,因為它極易被敵反潛兵力發現,在近海還容易撞擊或攪亂漁網等。


    空調裝置主要是保持艇內的溫度、濕度等,使艇員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同時保證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它本身並不能產生氧氣。


    空氣再生裝置是一種可以生成氧氣的裝置,它由再生風機、製氧裝置、二氧化碳吸收裝置等組成。工作時,風機將艙內汙濁的空氣經風管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裝置,消除二氧化碳,再在處理過的空氣中加進由製氧裝置產生的氧氣,然後經風管送到各艙室供艇員呼吸,如此循環,以達空氣再生的目的。這種空氣再生裝置通常還可用電解水來製氧,它分解出的氧氣可供 70~100人呼吸數小時,但由於耗電過多,不適於常規潛艇。此外,還有一些預儲氧氣的方法,如再生藥板、氧氣瓶、液態氧和氧燭等。再生藥板是一種由各種化學物質及填料製成的多孔板,空氣流過時,就能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氧氣。一般潛艇上帶的再生藥板,可使用500~1500小時。氧氣瓶是將氧氣儲存起來的一種高壓容器,使用時打開閥門即可放氣,主要供潛水鍾、深潛器等使用。液態氧也是一種與氧氣瓶類似的高壓容器,它可供 100 名艇員使用 90天。氧燭是一種由化學材料等製成的燭狀可燃物,點燃後即可造氧。一根 1尺長、直徑3 寸的氧燭所放出的氧氣,可供40 人呼吸 1小時。


    空氣淨化裝置是將艇內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控製在允許標準值以下的一種處理裝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種:一是消氫燃燒裝置,它主要是用電加熱器將流過的空氣加溫,然後在催化燃燒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氫、氧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水蒸氣,氫就被燃燒掉了。二是有害氣體燃燒裝置,其工作方式與第一種基本相同,隻不過它所燃燒掉的是有害氣體。三是二氧化碳淨化裝置,它通過一種特殊藥液來吸收二氧化碳。四是活性炭過濾器,它是用活性炭作濾料,是由特製的炭組成的多孔性吸附劑來吸收各種有害氣體,進而達到淨化空氣的目的。


    中國潛艇的級別與歷史


    除新採購的kilo(基洛)級,以及早期的031型、033型仍以原北約俄製golf(“g級”)級與romeo(羅米歐,簡稱“r級”)級命名外,其他則是以中國古朝代命名,目前有夏、商、漢、晉、宋、元、明級這幾個級別。唯一例外的是由r級改裝(可在水麵發射反艦飛彈)、單艦成級的“武漢”級潛艇351號。


    1950年8月,解放軍海軍的建軍方針就明確指出:以現有力量為基礎,重點發展魚雷快艇、潛艇和海軍航空兵等新力量(簡稱“空、潛、快”),逐步建設一支強大的國家海軍。選擇優先發展潛艇,對解放軍海軍來說無疑是英明之舉。1951年4月,解放軍海軍成立了275人的潛艇學習隊,到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老虎尾的潛艇分隊學習。1954年6月,解放軍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成立,下屬2艘老式的小型潛艇??“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雖然這兩艘潛艇又老又小,意義卻很重大,因為這自清末以來,中國海軍人員為之奮鬥多年的潛艇夢首次成真。中國海軍史上,海軍人員曾一再要求撥款購買潛艇以保衛國家。據台灣軍事雜誌上未經證實的消息說: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前,中國海軍曾訂購當時非常先進的德國潛艇,以對付日本的野蠻入侵。但很不幸的是,潛艇被德國扣留,後來用於大西洋潛艇戰。二戰後,美國為製止中國海軍崛起,在向國民黨海軍提供海軍裝備時規定:水麵艦艇最大隻給護衛艦,決不給驅逐艦以上級別的艦艇;艦炮最大隻給4英寸炮(105毫米),決不給5英寸(127毫米)以上的艦炮;當時尚屬尖端武器的潛艇更是絕對不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