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級哈裏斯?s?杜魯門號核動力航空母艦(8號艦) [本章字數:5547 最新更新時間:2009-05-23 22:30:29.0]
----------------------------------------------------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uss harry s. truman cvn-75)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八號艦,1993年起造,1996年下水,是世界上最新造的幾艘超大型作戰用船艦之一。杜魯門號是以美國第33任總統哈瑞?杜魯門命名。該艦於1998年7月編入美大西洋艦隊服役。
“杜魯門”號航母既是在美國海軍20世紀最後服役的一艘超級航母,又是美國海軍跨入21世紀第一艘超級航母。“杜魯門”號航母先後歷經10年才正式服役,真可謂“十年磨一劍”。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準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開始鋪設龍骨,1996年9月7日舉行宗教儀式和洗禮,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試驗,1998年6月11日建造廠商試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軍組織接收試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軍大西洋艦隊服役。
“杜魯門”號航母從艦首到艦尾總長是332米,在水線部分測量長約317米,所以飛行甲板的寬度達76米,在水線部分測量的寬度是41米;吃水11米;正常排水量91487噸,裝滿3個月海上航行和作戰使用的全部油料、淡水、食品、貨物之後的滿載排水量97000噸以上,所以被喻為“海上鋼城”。主機採用2座核反應堆,航速30節(56公裏)以上,連續航行25年才需要更換一次燃料;裝有4組8000千瓦發電機,4組可提供應急動力的2000千瓦發電機,據稱其發電量相當於紐約市的總用電量。
“杜魯門”號航母與同級其他航母相比,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進,主要是採用了一些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如大麵積使用光纖電纜,提高了數據傳輸速率;布設了it-21非保密型區域網,將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作戰兵力戰術訓練係統,艦艇圖片再處理裝置、數位化綜合印刷廠及綜合資料庫等連為一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增設了保密戰術簡報室,艦員配備了數字式身份卡,還為艦載機起降配備了綜合電視監控係統。此外,艦艇總體也進行了部分改進,如提高了幹舷的安全性能,採用了固體廢品和有害廢品處理裝置,艦員使用的床鋪全部採用輕型模塊化設備,還專門為女艦員配備了海上專用生活設施。
搭載機隊
戰術機隊
f-14雄貓(tomcat)式戰鬥機
f/a-18黃蜂(ho)式戰鬥攻擊機
ea-6b徘徊者(prowler)式電子作戰機
s-3b維京(viking)式反潛作戰機
e-2c鷹眼(hawkeye)式空中預警管製機
sh-60海鷹(seahawk)式反潛直升機
c-2a灰狗(greyhound)式運輸機
相關數據
龍骨安放: 1993年,11月29日
完工下水: 1996年,9月7日
服役: 1998年,7月25日
狀態: 服役中
級別: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排水量: 101,378噸(滿載)
全長: 1,092?(333公尺)
舷寬: 134?(41公尺)
最大甲板寬: 252?(77公尺)
吃水深: 42?(12.8公尺)
航速: 30節以上
乘員: 6,275人
武裝: 3x 海麻雀飛彈發射器 4x20mm方陣近迫武器係統
艦載機: 80架以上
當21世紀的鍾聲還未敲響,在21響禮炮聲中,美國杜魯門號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就在90年代末正式服役了。這艘航母既是在20世紀最後服役的一艘超級航母,又是將跨入21世紀第一艘超級航母。
十年磨一劍杜魯門號航母
1998年7月25日上午9時許,美國海軍諾福克海軍基地12號軍港碼頭彩旗招展,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緊靠碼頭停泊,全艦掛滿旗,cvn-75巨大的舷號下懸掛著一麵巨大的美國國旗,星條旗下便是萬人矚目的主席台,盛大的航母服役典禮就在這裏舉行。
上午11時,典禮正式開始,海軍儀仗隊鳴21響禮炮。由美國總統出麵親自主持的這一超級航母入役慶典開始。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先後歷經10年才正式服役,真可謂“十年磨一劍”。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準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開始鋪設龍骨,1996年9月7日舉行宗教儀式和洗禮,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試驗,1998年6月11日建造廠商試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軍組織接收試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軍大西洋艦隊服役。
航母服役是艦艇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的重要標誌,但並不是說海軍人員從這一天才開始上艦和操艦,也並不是說軍艦一服役就能夠開赴海洋去作戰和形成戰鬥力。在軍艦的整個建造期間,海軍海上係統司令部都派遣專門的監造人員去現 場監督和驗收。1996年5月,即在軍艦服役前兩年多就提前任命了艦長、副艦長和艦上各主要部門長,主要艦員和關鍵戰 位的人員就開始就位,他們主要任務是提前上艦熟悉情況,開展軍事技術訓練,與造船廠一起組織試航,對艦上設備、設施和係統等提出意見,以便在服役前進行改進和調試。1998年6月8日至11日和23日至24日進行了兩次最後試航,造船廠工程技術人員、艦艇監造人員、海軍海上係統司令部以及艦員參加了試航,對動力、航速、適航性等指標進行了測試,並從即將配屬該艦的vf—101飛行聯隊臨時調用一架f—14戰鬥機對艦上起降設備進行了測試。
----------------------------------------------------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uss harry s. truman cvn-75)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八號艦,1993年起造,1996年下水,是世界上最新造的幾艘超大型作戰用船艦之一。杜魯門號是以美國第33任總統哈瑞?杜魯門命名。該艦於1998年7月編入美大西洋艦隊服役。
“杜魯門”號航母既是在美國海軍20世紀最後服役的一艘超級航母,又是美國海軍跨入21世紀第一艘超級航母。“杜魯門”號航母先後歷經10年才正式服役,真可謂“十年磨一劍”。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準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開始鋪設龍骨,1996年9月7日舉行宗教儀式和洗禮,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試驗,1998年6月11日建造廠商試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軍組織接收試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軍大西洋艦隊服役。
“杜魯門”號航母從艦首到艦尾總長是332米,在水線部分測量長約317米,所以飛行甲板的寬度達76米,在水線部分測量的寬度是41米;吃水11米;正常排水量91487噸,裝滿3個月海上航行和作戰使用的全部油料、淡水、食品、貨物之後的滿載排水量97000噸以上,所以被喻為“海上鋼城”。主機採用2座核反應堆,航速30節(56公裏)以上,連續航行25年才需要更換一次燃料;裝有4組8000千瓦發電機,4組可提供應急動力的2000千瓦發電機,據稱其發電量相當於紐約市的總用電量。
“杜魯門”號航母與同級其他航母相比,進行了一些技術改進,主要是採用了一些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如大麵積使用光纖電纜,提高了數據傳輸速率;布設了it-21非保密型區域網,將計算機、印表機、複印機、作戰兵力戰術訓練係統,艦艇圖片再處理裝置、數位化綜合印刷廠及綜合資料庫等連為一體,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增設了保密戰術簡報室,艦員配備了數字式身份卡,還為艦載機起降配備了綜合電視監控係統。此外,艦艇總體也進行了部分改進,如提高了幹舷的安全性能,採用了固體廢品和有害廢品處理裝置,艦員使用的床鋪全部採用輕型模塊化設備,還專門為女艦員配備了海上專用生活設施。
搭載機隊
戰術機隊
f-14雄貓(tomcat)式戰鬥機
f/a-18黃蜂(ho)式戰鬥攻擊機
ea-6b徘徊者(prowler)式電子作戰機
s-3b維京(viking)式反潛作戰機
e-2c鷹眼(hawkeye)式空中預警管製機
sh-60海鷹(seahawk)式反潛直升機
c-2a灰狗(greyhound)式運輸機
相關數據
龍骨安放: 1993年,11月29日
完工下水: 1996年,9月7日
服役: 1998年,7月25日
狀態: 服役中
級別: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排水量: 101,378噸(滿載)
全長: 1,092?(333公尺)
舷寬: 134?(41公尺)
最大甲板寬: 252?(77公尺)
吃水深: 42?(12.8公尺)
航速: 30節以上
乘員: 6,275人
武裝: 3x 海麻雀飛彈發射器 4x20mm方陣近迫武器係統
艦載機: 80架以上
當21世紀的鍾聲還未敲響,在21響禮炮聲中,美國杜魯門號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就在90年代末正式服役了。這艘航母既是在20世紀最後服役的一艘超級航母,又是將跨入21世紀第一艘超級航母。
十年磨一劍杜魯門號航母
1998年7月25日上午9時許,美國海軍諾福克海軍基地12號軍港碼頭彩旗招展,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緊靠碼頭停泊,全艦掛滿旗,cvn-75巨大的舷號下懸掛著一麵巨大的美國國旗,星條旗下便是萬人矚目的主席台,盛大的航母服役典禮就在這裏舉行。
上午11時,典禮正式開始,海軍儀仗隊鳴21響禮炮。由美國總統出麵親自主持的這一超級航母入役慶典開始。
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先後歷經10年才正式服役,真可謂“十年磨一劍”。早在1988年6月30日就批準了建造合同,1993年11月29日開始鋪設龍骨,1996年9月7日舉行宗教儀式和洗禮,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5月31日高速巡航試驗,1998年6月11日建造廠商試航,1998年6月22日至24日海軍組織接收試航,1998年6月30日交付使用,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軍大西洋艦隊服役。
航母服役是艦艇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的重要標誌,但並不是說海軍人員從這一天才開始上艦和操艦,也並不是說軍艦一服役就能夠開赴海洋去作戰和形成戰鬥力。在軍艦的整個建造期間,海軍海上係統司令部都派遣專門的監造人員去現 場監督和驗收。1996年5月,即在軍艦服役前兩年多就提前任命了艦長、副艦長和艦上各主要部門長,主要艦員和關鍵戰 位的人員就開始就位,他們主要任務是提前上艦熟悉情況,開展軍事技術訓練,與造船廠一起組織試航,對艦上設備、設施和係統等提出意見,以便在服役前進行改進和調試。1998年6月8日至11日和23日至24日進行了兩次最後試航,造船廠工程技術人員、艦艇監造人員、海軍海上係統司令部以及艦員參加了試航,對動力、航速、適航性等指標進行了測試,並從即將配屬該艦的vf—101飛行聯隊臨時調用一架f—14戰鬥機對艦上起降設備進行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