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魚窩”
米格-21戰鬥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設計成功並定型的。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飛機開始在高爾基市的索克爾製造廠量產並進入係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軍。米格-21戰鬥機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現在至少還有20個國家的空軍還在使用它。在米格-21數十年服役生涯中,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重要改進。
米格-23/27“鞭撻者”
在它服役的那個時期,米格-23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戰鬥機,所以它的服役數量也是非常的大。作為從米格-23發展來的先進戰鬥轟炸機,米格-27的原型機在1971年2月18日完成首飛,72年共生產了24架。飛機最大載荷4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1點7馬赫。
米格-29“支點”
第一架米格-29原型機在1977年10月首飛,飛機所有技術驗證階段共用了14架進行測試,1980年5月,飛機通過國家驗收認證開始量產。西方社會和北約給了它一個綽號“支點”。它的良好的機動性能贏得了大量的讚譽。它爬升速度快,加速度大,探測距離遠,並且需要的地麵維護工作都比較簡單。
翼展:11.36米 機長:17.32米 高度:4.73米
載油量:4640千克 最大馬赫數:2.3 海平麵最大爬升率:330米/秒
最大升限:17500米 武器:2枚r-27r中程空空飛彈,4枚r-73格鬥飛彈或3000千克炸彈和無控火箭。單管機炮備彈150發,機翼內側前緣。 自身防護:兩具拽光彈布撒器,“梔子花”主動電子幹擾器。
米格-31“獵狐犬”
1976年4月22日,編號83-2的二號原型機攜帶完整的機載係統進行了試飛,它能在擔任領空作戰任務時指揮其它飛機,並且裝備了zaslon雷達,該雷達能與其它戰鬥機分享數據。截至目前,俄羅斯共有350多架米格-31戰鬥機。
翼展:13.464米 機長:22.688米 機高:6.15米
最大馬赫數:2.83 最大速度:3000千米/小時 武器:4枚半主動雷達製導r-33s空空飛彈、2枚中程r-40td飛彈或4枚r-60m近距空空飛彈。一座6管23毫米機炮,備彈260發 自身防護:主動電子對抗裝置。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至今仍活躍在這些國家的空軍。
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遑論跟蹤監視攔截,隻有米格-25可以輕鬆的尾隨在sr-71的後麵隨時監視其航向,並在其有不軌舉動時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裝備蘇軍初期由於其極高的性能參數,一直為西方世界所關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測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米格-25飛機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飛機神秘的麵紗。美日的技術專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公裏的百裏空軍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鏽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性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麽可怕,從整體性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鬼怪”戰鬥機,和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鬥機更是相距甚遠。
但是不管怎麽說,蘇聯工程師能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某方麵性能突出的戰機,某些設計理念至今仍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間擊落過各類戰機,甚至有消息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米格25曾擊落過美軍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
米格-at是俄羅斯米高楊設計局和法國斯耐克公司等聯合研製的高級教練機,由俄羅斯米高楊設計局負責全機的製作與組裝、係統整合與後勤支援,另外rsk公司負責銷售,斯耐克公司提供發動機,塞克斯塔公司提供航電係統。雙方為能共創雙贏,俄方出資68%,法方出資32%。俄羅斯空軍計劃用米格-at取代現在正在服役的l-29和l-39“信天翁”教練機。米格-at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設計,1992年法國公司參與合作。1996年3月21日米格-at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目前該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據俄專家評估:與米格-29相比,米格-at的機動性要稍勝一籌,在近戰中也更占優勢。由於米格-at採用了西方規格的航電係統,經過相應的培訓之後,飛行員既會操控米格-29、蘇-27,也能操控“幻影”2000、“颱風”、f-15、f-16、f-18和f-22等當前世界各型先進戰鬥機。這使米格-at具有可觀的市場潛力。
米格-at機身長12.01米,高4.62米,翼展10.16米,最大起飛重量在6噸左右,最大飛行速度為900公裏/小時,飛行距離可達3000公裏,極限飛行高度近1.6萬米。在作為殲擊機使用時,該機可以配備一門20毫米機關炮、兩個非製導火箭吊艙(或兩枚輕型航彈)以及兩枚空對空飛彈。
它採取前後串列的座艙設計,採用下單翼常規t字形尾翼布局。兩台引擎被安裝在機翼上部。它的飛行控製係統採用與先進戰鬥機相同的線傳控製。主翼採用低單翼直線翼型。機翼接近機身處改向斜前方伸展。為能提高升力,機翼前緣有高升力條板,後緣有雙重縫翼。它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這使得它的推力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高級教練機。它還有幾個驚人的地方,如機翼攻擊角上限與f-16相同,可達25度。它的7個外掛點可載武器達兩噸,隻有俄羅斯的另一款高級教練機雅克-130可與之媲美。它裝有多功能雷達,搜索距離達60公裏。
米格-21戰鬥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設計成功並定型的。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飛機開始在高爾基市的索克爾製造廠量產並進入係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軍。米格-21戰鬥機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現在至少還有20個國家的空軍還在使用它。在米格-21數十年服役生涯中,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重要改進。
米格-23/27“鞭撻者”
在它服役的那個時期,米格-23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戰鬥機,所以它的服役數量也是非常的大。作為從米格-23發展來的先進戰鬥轟炸機,米格-27的原型機在1971年2月18日完成首飛,72年共生產了24架。飛機最大載荷4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1點7馬赫。
米格-29“支點”
第一架米格-29原型機在1977年10月首飛,飛機所有技術驗證階段共用了14架進行測試,1980年5月,飛機通過國家驗收認證開始量產。西方社會和北約給了它一個綽號“支點”。它的良好的機動性能贏得了大量的讚譽。它爬升速度快,加速度大,探測距離遠,並且需要的地麵維護工作都比較簡單。
翼展:11.36米 機長:17.32米 高度:4.73米
載油量:4640千克 最大馬赫數:2.3 海平麵最大爬升率:330米/秒
最大升限:17500米 武器:2枚r-27r中程空空飛彈,4枚r-73格鬥飛彈或3000千克炸彈和無控火箭。單管機炮備彈150發,機翼內側前緣。 自身防護:兩具拽光彈布撒器,“梔子花”主動電子幹擾器。
米格-31“獵狐犬”
1976年4月22日,編號83-2的二號原型機攜帶完整的機載係統進行了試飛,它能在擔任領空作戰任務時指揮其它飛機,並且裝備了zaslon雷達,該雷達能與其它戰鬥機分享數據。截至目前,俄羅斯共有350多架米格-31戰鬥機。
翼展:13.464米 機長:22.688米 機高:6.15米
最大馬赫數:2.83 最大速度:3000千米/小時 武器:4枚半主動雷達製導r-33s空空飛彈、2枚中程r-40td飛彈或4枚r-60m近距空空飛彈。一座6管23毫米機炮,備彈260發 自身防護:主動電子對抗裝置。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至今仍活躍在這些國家的空軍。
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遑論跟蹤監視攔截,隻有米格-25可以輕鬆的尾隨在sr-71的後麵隨時監視其航向,並在其有不軌舉動時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裝備蘇軍初期由於其極高的性能參數,一直為西方世界所關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測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米格-25飛機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飛機神秘的麵紗。美日的技術專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公裏的百裏空軍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鏽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性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麽可怕,從整體性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鬼怪”戰鬥機,和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鬥機更是相距甚遠。
但是不管怎麽說,蘇聯工程師能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某方麵性能突出的戰機,某些設計理念至今仍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間擊落過各類戰機,甚至有消息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米格25曾擊落過美軍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
米格-at是俄羅斯米高楊設計局和法國斯耐克公司等聯合研製的高級教練機,由俄羅斯米高楊設計局負責全機的製作與組裝、係統整合與後勤支援,另外rsk公司負責銷售,斯耐克公司提供發動機,塞克斯塔公司提供航電係統。雙方為能共創雙贏,俄方出資68%,法方出資32%。俄羅斯空軍計劃用米格-at取代現在正在服役的l-29和l-39“信天翁”教練機。米格-at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設計,1992年法國公司參與合作。1996年3月21日米格-at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目前該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據俄專家評估:與米格-29相比,米格-at的機動性要稍勝一籌,在近戰中也更占優勢。由於米格-at採用了西方規格的航電係統,經過相應的培訓之後,飛行員既會操控米格-29、蘇-27,也能操控“幻影”2000、“颱風”、f-15、f-16、f-18和f-22等當前世界各型先進戰鬥機。這使米格-at具有可觀的市場潛力。
米格-at機身長12.01米,高4.62米,翼展10.16米,最大起飛重量在6噸左右,最大飛行速度為900公裏/小時,飛行距離可達3000公裏,極限飛行高度近1.6萬米。在作為殲擊機使用時,該機可以配備一門20毫米機關炮、兩個非製導火箭吊艙(或兩枚輕型航彈)以及兩枚空對空飛彈。
它採取前後串列的座艙設計,採用下單翼常規t字形尾翼布局。兩台引擎被安裝在機翼上部。它的飛行控製係統採用與先進戰鬥機相同的線傳控製。主翼採用低單翼直線翼型。機翼接近機身處改向斜前方伸展。為能提高升力,機翼前緣有高升力條板,後緣有雙重縫翼。它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這使得它的推力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高級教練機。它還有幾個驚人的地方,如機翼攻擊角上限與f-16相同,可達25度。它的7個外掛點可載武器達兩噸,隻有俄羅斯的另一款高級教練機雅克-130可與之媲美。它裝有多功能雷達,搜索距離達6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