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典範”以 1553b 標準為基礎的航電係統,比殲-82原有係統提高了一個台階。其火控/導航狀態分工清晰明確,信息處理速度快,維護升級簡便,擴展性強。此外西方武器係統基本上都符合 1553 標準,我國引進的一些先進武器隻需進行相應改進,即可自行加裝到“和平典範”上。更重要的是,1553 標準決定了不同廠商的航空電子設備的規範化、標準化,有助解決我國航空工業的一些問題。盡管“和平典範”計劃夭折,我國仍確立了 1553 的標準地位,同時開發了更先進的光纖 1553 接口技術和設備,並進行了新型光纖總線的研究。日前我國已研製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1553b 總線協議接口晶片。


    新型火控計算機


    新型火控計算機是“和平典範”的大腦,盡管沒有具體型號的信息,但基於雷達、顯示係統等已知材料,可以推斷其基本情況。它與慣導計算機、火力瞄準計算機、雷達處理機、外掛管理計算機組成了飛行火控係統,是係統核心。該計算機負責控製包括機炮、空空飛彈、航空炸彈等各種武器的發射提前量、發射區、彈道、彈著點、提示信息等,選擇、設定和發射外掛武器。在作戰時,火控計算機進行科學的飛機能量管理計算,在戰鬥時確保戰鬥機在最佳格鬥飛行狀態,平時則可增大續航時間和距離。


    在空空作戰時,火控計算機可為殲-82飛行員提供格鬥、空空飛彈、快速射擊、前置跟蹤等。快速射擊時,計算機模擬連續彈丸流的命中點,飛行員從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開炮攔截敵機的準確時機。前置攻擊時,計算機將瞄準光環投射在由目標距離、飛機動態、距變率決定的適當位置,飛行員調整飛行姿態使光環套住目標,即可瞄準攻擊。空地作戰時也有多種狀態供不同用途。


    其他


    “和平典範”選用的 ln-39 慣性導航係統是利頓公司 80 年代初的拳頭產品,為 f-16 早期型號採用。其精度優於殲-82原有產品,工作穩定,平均故障周期長。外掛武器管理係統改變了殲-82以往外掛單一、彈種難以擴充的缺陷,採用了微處理機和標準接口技術,可管理控製多種中美製航空武器。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改裝的各個西方電子設備的可靠性高,組成的全係統的可靠性比原有係統有了革命性的提高。電子設備的改進還提高了殲-82的續航性能,如起降時可採用優化的飛行路線、高度,從而降低起降消耗的燃料,這對航程不算大的殲-82很有好處。


    由於電子設備的變化,殲-82原有的電源標準、功率輸出不符合新的要求,因此必需改用美方相應的電源係統。同時增強了冷卻手段,避免係統過熱。


    後記


    89 年後,“和平典範”最終夭折,但影響是深遠的。我國技術人員切實的學習掌握了美方設備和軍企人員的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深刻體驗了西方先進航空技術的整體性、可發展性和前瞻性。這一嚐試雖沒有直接成果,但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戰鬥機技術追趕世界一流水平的方向和道路。因此,筆者認為實施“和平典範”的結果,應該說是成敗各半,從長遠角度看甚至是成功的。


    在中美合作取消不久後,殲-82改進型的指標已遠超出“和平典範”水平,發展出了殲-82m 等若幹改進型。新的改型具備了一定的超視距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其中突出了綜合火控係統的研製,力圖實現“和平典範”未盡的任務。新的殲-82改型,通過脈衝都卜勒雷達、數字式綜合火控係統、空中受油技術、組合式自衛電子對抗係統、新型外掛係統、可靠性和維修性改進和氣動設計等一係列改進,最終將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筆者認為,盡管我方未能獲得原定數量的 apg-66 雷達,但此雷達為多國所採用仿製,我方進行研究借鑑並無困難。而俄羅斯的 zhuk 雷達更是殲-82m 型的外銷標配。同時通過我國科研人員的長期努力,在上述方麵,乃至中距空空飛彈、空中加油技術、慣導/gps 綜合導航技術、高速光纖總線等領域都取得長足進展。這都是“和平典範”從未觸及的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總而言之,“和平典範”是我國戰鬥機技術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影響深遠。同期國產新型殲擊機的設計更是以西方標準貫穿始終,真正發起了自行研製第三代戰鬥機的衝擊。因此,美國給予的先進裝備,並不是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深入體驗並再次肯定了先進的軍工設計生產思想和體係,才是這次國際合作中我方的最大收穫。


    殲-82基本技術數據


    長 21.59m


    高 5.41m


    翼展 9.344m


    機翼麵積 42.2平方米


    空重 9820kg


    正常起飛重量 14300kg


    最大起飛重量 17800kg


    速度 2.2馬赫(1300km/h)


    航程 2200km


    作戰半徑 800km


    起飛距離 670m


    著陸距離 1000m


    實用升限 20000m


    中國殲-9戰鬥機 [本章字數:989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8-29 10:00:00.0]


    ----------------------------------------------------


    國產殲擊8 型殲擊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中國著名殲擊機了。但是在殲8 提出研製的 1964 年,還提出了另一種方案與之競爭,並經過了多次方案論證,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未能投入量產,但是現在看來,仍有許多是值得借鑑的,我們可以稱其為殲9,並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