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3座艙顯示係統比蘇-27有所改進,換裝了改進型的平視顯示器,可以顯示導航、瞄準、飛行姿態信息和雷達/紅外探測係統的信號。座艙內部的飛行儀表仍然是常規儀表,右上角的單色多功能顯示器可以顯示雷達和紅外係統得到的信號圖形。總體上看,蘇-33的顯示係統和人機工程設計方麵與蘇-27相差不大。


    在飛行控製係統和飛行性能方麵,蘇-33採用了四餘度數字式電傳操縱係統代替蘇-27s上採用的模擬式係統。數字式電傳操縱係統和前翼的使用使蘇-33的敏捷性有所提高,飛機操縱更加輕巧靈活,解決了蘇-27模擬電傳係統中存在的滯後現象。這意味著,蘇-33的空戰能力較蘇-27大為提高。


    蘇-33的雷達和紅外探測係統的型號與性能基本和蘇-27s類似,n001雷達在空軍蘇-27s型使用的同類係統基礎上提高了對海麵目標的探測能力,對驅逐艦大小的目標應該具有200千米左右的探測距離,基本上能夠滿足使用 kh-41超音速大型反艦飛彈作戰的要求。從技術上來看,蘇-33的雷達與蘇-27的雷達在對空方麵性能類似,在對地作戰能力上存在同樣的問題,對雜波幹擾較強的地麵目標進行探測的能力不足,可以認為蘇-33的雷達係統可以比較好地完成對空和對海作戰的仟務,但是對地麵目標的探測和攻擊能力明顯不足。而在未來由海向陸的作戰模式下,提高對地探測和攻擊能力是蘇-33必須彌補的重要環節。


    2007年8月,俄羅斯海軍表示包括蘇-33在內的多種艦載作戰飛機將重新開始執行艦艇起降任務。


    蘇-33動力裝置


    安裝兩台lyulka al-35f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4800公斤。


    武器


    一門30毫米機炮。作為一種多用途的戰鬥機(戰鬥/攻擊機),蘇-33共有12個外掛點,可攜帶r-73m近程空空飛彈、r-27et和r-27er中程空空飛彈等多種型號的先進的空空飛彈,具有超音速突防能力的kh-31(as-17)反艦飛彈等多種空對麵飛彈和常規炸彈等。


    尺寸數據


    翼展:14.7米(摺疊後7.4米)


    機長:21.185米(不包括空速管)


    機高:5.9米


    重量


    空重:17噸


    最大外掛載荷約:6.5噸


    正常起飛重量:29.94噸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11000米高空):2300千米/小時


    最低速度:240千米/小時


    實際飛行距離:3000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14度坡度):120米


    最大過載:8g


    蘇聯蘇-34戰鬥機(原稱蘇-27ib) [本章字數:3384 最新更新時間:2009-09-01 10:00:00.0]


    ----------------------------------------------------


    蘇-34戰鬥轟炸機


    蘇-34原稱蘇-27ib,是由俄羅斯莫斯科蘇霍伊設計局聯合公司研製的戰鬥轟炸機。蘇-27ib在1990年4月首飛。計劃用於替代蘇-24和蘇-25兩種作戰飛機。在北約內蘇-34同樣被命名為“側衛”。蘇-34的原型代號為t-10b。


    蘇-34是蘇-27戰鬥機的改型,保留了蘇-27基本的設計和結構。機頭改為扁平的鴨嘴獸形狀,安裝有一個具有地形跟蹤/迴避能力的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座艙內有飛行員和領航員兩個k-36dm彈射座椅,並列布置。機內燃油增加,最大起飛重量也有增加。全新設計的尾部安裝有一個後視雷達。雙輪起落架確保蘇-34能在前線機場起降。


    蘇-34固定武器為一門gsh-30130mm機炮,備彈180發。射速1500發/分,初速860米/秒。該炮由圖拉機械設計局研製。


    機上共有10個掛架,可攜帶多種武器,包括備彈140發的sppu-22gsh-23623mm6管加特林機炮吊艙、r-77中距空空飛彈、r-73近距空空飛彈、kh-29/l、kh-31p、kh-59、hk-59m、hk-15pm等空地/空艦飛彈、fab-250係列製導炸彈、rbk-500子母彈、betab反跑道/混凝土炸彈、ptab-1m反坦克彈藥、shoab反人員殺傷炸彈等。


    蘇-34除火控雷達外,還裝備了烏拉爾光學機械工廠研製的光電火控係統,以及紅外前視係統觀瞄吊艙。同時還裝有電子對抗係統。


    動力為兩台土星/留裏卡設計局的al-31或al-35加力渦扇發動機,推力260千牛。上述發動機安裝在翼下位置,具有可調矩形進氣口。進氣口內裝有清楚外來雜物的保護裝置。


    全機可攜帶12100千克燃油,其中包括四個內部油箱和兩個外掛副油箱。除此之外,還可再加掛三個3000升副油箱。


    該機最大高空速度m1.6,海平麵最大速度m1。


    蘇-34的進一步改型為蘇-32fn,用於海上攻擊和偵察任務。1997年12月該機基本定型。總設計師為米哈依爾_西蒙諾夫,主任設計師為羅蘭_馬爾季羅索夫。與蘇-34不同的是,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做了一些改進和變動,以便進一步提高自身對海上目標的偵察和攻擊能力。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採用的自適應機翼,可以根據機載電傳操縱係統發出的指令自動對迎角和超載值實施監控,其機翼前緣後掠角為42度。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對海上目標實施偵察和攻擊的作戰任務決定了該機在某些設計方麵與其他作戰飛機有所不同。首先,蘇-32fn機身和起落架均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的座艙採用了並列雙座,這樣駕駛員和雷達領航員並排坐在一起,能更好地協同作戰。經過長時間的飛行後,駕駛員和雷達領航員還可以在座艙裏站直身體休息,並且飲用一些熱食品。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的機載防護救生設備,可以在1萬米的高度使座艙保持正常的氣壓值,從而保證機組人員在不戴氧氣罩的情況下執行作戰任務。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使用的是k-36dm彈射座椅,該彈射座椅可使機組人員在任何飛行狀態下迅速地脫離飛機。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裝備兩台al-31fm發動機,單台推力為12800千克~14000千克。蘇-32fn岸基偵察攻擊機機身長23.3米,高6.5米,翼展為14.7米;正常起飛重量420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為44360千克;在海平麵最大飛行速度為1400千米/小時;航程(在沒有外掛油箱和不空中加油的情況下)為4000千米;在經過3次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最大航程可達到14000千米,其航程相當於遠程戰略轟炸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