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5/39“蛙足”


    1972年1月開始設計製造,第一架原型機於1975年2月22日試飛。1984年,蘇-25的新型驗證機試飛成功,最後發展成為多角色攻擊機並命名為蘇-39,裝備了新的飛彈係統、電子航空係統,並具有精確的打擊能力。


    翼展:14.36米 機長:15.53米 機高:4.80米


    最大馬赫數:0.82 最大速度:960千米/小時 最大升限:7000米


    武器係統:機身下10個掛架,載荷4340千克,可掛載kh-25ml和kh-29l雷射製導飛彈、無控火箭、常規炸彈、機炮吊艙,還可以攜帶2枚r-60空空格鬥飛彈以及30毫米雙管gsh-6-20機炮,備彈250發 自身防護:8具aso-2v箔條布撒器、主動電子幹擾裝置。


    蘇-27“側衛”


    在設計方案中,這種飛機既能近地飛行,又能升至18000米的高空,並且有優秀的空中格鬥能力和空中防護能力。一開始,設計者就想像一種翼身融合的外形和縱向不穩定性,飛機就像帶有引擎的機翼,尾翼和機鼻帖服在上麵。這樣的設計有許多優點,比如有足夠的設備和燃油的空間。1977年5月20日,第一架原型機首飛,美國和北約將它命名為“側衛”。


    翼展:14.7米 機長:21.935米 機高:5.932米


    最大速度:2300千米/小時 最大升限:18500米 臨界速度:225千米/小時


    武器係統:配置6枚中程/增程r-27空空飛彈和4枚r-73短距格鬥飛彈,武器載荷達到4000千克,也可攜帶常規炸彈和無控火箭,機翼內側前緣各裝一門gsh-30-1單管30毫米機炮,備彈150發 自身防護:32具app-50箔條布撒器、主動電子幹擾吊艙。


    蘇-30戰鬥機


    蘇-30安裝了空中加油係統,並在後座艙安裝了大型的陰極射線顯示器。ols-27電子光學搜尋設備安裝在風擋前中線的右側,該型飛機的第一架原型機t-10pu-5在1989年11月30日開始了飛行實驗。在1994-1996這三年間,生產了6架,其中一架在1997年被改進為蘇-30mki的原型機。


    除機高外與蘇-27相同 機高:6.357米


    最大速度:2150千米/小時 最大升限:17500米 最大航程:3000千米


    武器係統:同蘇-27相同 自身防護係統:同蘇-27相同。


    蘇-32/34“鴨嘴獸”


    這種型號的特徵就是加長了機鼻,並列的雙人座艙和作業係統,令這個寬大的機艙足以容得下兩個飛行員並行進行操作。該機型的第一架原型機是從伊爾庫特斯克量產型的蘇-27中的一架改進來的,在1990年4月13日開始試飛。這種飛機將具有發射現有和未來的新一代對地攻擊飛彈的能力,包括短程和改進增程的飛彈。此外,在一些文學作品中顯示這種飛機能攜帶反艦武器。該機右翼翼根處配備一門gsh-30機炮,備彈150發。1999年末,其中的一架參加了一次軍事演習,表現得非常優秀。


    蘇-33戰鬥機


    蘇-33加裝了著艦鉤,增強了起落架,採用了鴨式機身布局和可摺疊機翼,還有一些其他的適合海上服役的改進。1990年2月17日,第一架原型機試飛,並一共生產了9架原型機。1991年3月,蘇聯政府在某空軍基地開始了對這種飛機的性能的測試。蘇聯解體後,蘇-33艦載戰鬥機的計劃進程緩慢。


    翼展:14.7米 機長:21.185米 機高:5.72米


    最大速度:2300千米/小時 最大升限:17000米 最大航程:3000千米


    武器係統:除了能夠配置蘇-27所有的武器,還能攜帶r-27em飛彈,掠海飛行打擊低空目標 臨界速度:240千米/小時


    蘇-35戰鬥機


    增加的鴨式前翼可以解決飛機在大仰角飛行時穩定性不足的毛病,並且採用了數字式電傳操縱係統。在後來的繼續改進中,換裝了矢量噴口發動機,新型的雷達可以同時跟蹤和攻擊多個目標,並裝備了地麵目標自動跟蹤係統和地形匹配與規避係統。1988年6月28日,從蘇-27改進來的第一架原型機成功地進行了首飛,前前後後一共生產了12架原型機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它將可能挑起未來俄羅斯空軍的大梁。


    蘇聯蘇?17/20裝配匠攻擊機 [本章字數:667 最新更新時間:2009-09-04 11:00:00.0]


    ----------------------------------------------------


    蘇?17是從蘇?7改裝而來的新一代超音速攻擊機,成為70-80年代前蘇聯及華約國家主要的攻擊機機型,發展改型多,1967年7月首次在展覽中亮相,70年代初服役,參加過第四次中東戰爭。


    蘇?17的出口型叫蘇?20及蘇?22。蘇?17試飛於60年代末,1971年開始裝配前蘇聯海軍與空軍,後還向原東德、匈牙利、埃及、利比利、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秘魯等十幾個國家出口。


    蘇?17有一個比蘇?7粗大的機身,機身背部擁有高大的脊艙,用於容納更多燃油與設備。機頭仍採用機頭進氣口,但中心錐體放大,內可裝測距儀、全向警戒雷達等火控電子設備,兩根皮托管裝在機頭上方。頗有特色的外翼段可變後掠機翼為中單翼形,外翼後掠範圍為28-62度,武器掛架共有8個,其中2個專掛副油箱,其餘6個可掛總計4000千克的各類對地攻擊武器(如火箭發射巢、240毫米大直徑火箭彈、減速炸彈、as-7黑牛空對飛彈等),機翼根部內裝2門30毫米hp-30機炮,各帶彈70發,全機外形相當矯健威武。蘇?17的綽號仍為“裝配匠”。


    蘇?17改型主要有:


    蘇?17“裝配匠”b 原型機。除外翼段可變後掠角外,與蘇?7差別不大,但起落性能改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利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色神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色神光並收藏利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