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發歷程
就在1979年這四艘驅逐艦完工之際,巴列維王朝突然遭到推翻,新政權執行激進的反美政策,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迅速交惡,拒絕接收這四艘飛彈驅逐艦,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不願意對伊朗新政權出售武器,美國對伊朗的所有軍售案全部告吹,當時一起泡湯的還包括bell公司與伊朗進行的一係列攻擊、通用直升機交易。這批飛彈驅逐艦隻能由美國海軍收購,它們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加入美國海軍艦隊,
首艦以一位在珍珠港事件中陣亡於“亞利桑那”號戰列艦(uss arizona bb-39)上的戰隊長艾薩克?基德少將命名,二號艦“考拉汗”號(uss caghan ddg-994)與三號艦“斯考特”號(uss scott ddg-995)則是為了紀念在1943年底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陣亡的兩位美國海軍少將。由於該級艦為斯普魯恩斯級的準姊妹艦,雖然為ddg,但生產序號就依照“斯普魯恩斯”級的建造順序,接在第三十艘“斯普魯恩斯“級的“佛萊徹”號(uss fletcher dd-992)後麵。這就是為何最後一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編號為dd-997的緣故。
二、性能指標:
該級艦標準排水量6950噸,滿載9574噸,全長171.7米、寬16.8、高9.1米,吃水7米,航速33節,以20節速度航行時,續航力可達6000海裏,人員編製為軍官24人、士兵322人。
三、結構特點
“基德”級驅逐艦具有“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某些外形特徵,同時還混合了“維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的作戰係統。作為一種多用途戰艦,“基德”級驅逐艦可以同時應付來自空中、海麵和水下的攻擊。
“基德”級的艦體與動力係統基本設計與斯普魯恩斯級艦相同,其動力係統的設計都是為了應付常規戰爭,而不僅僅是反潛戰鬥,但“基德”級在艦體側舷與若幹重要部位增加“凱夫拉”或鋁質裝甲,因此排水量比斯普魯恩斯級艦大。基德級與斯普魯恩斯級艦最主要的區別在作戰裝備,捨棄了斯普魯恩斯級艦以反潛為主的戰係與武裝配置,代之以類似“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戰鬥係統與防空武裝,最主要的武器為兩具mk-26雙臂防空飛彈發射器。由於以防空為主要任務,“基德”級便未裝備“斯普魯恩斯”級艦的sqr-19拖曳數組聲納以及mk-112 型“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器。船樓前方的mk-26彈艙容量較艦尾的mk-26小,因為原先預定在艦首安裝mk-71型203毫米艦炮,但後來遭到取消,仍沿用美國海軍製式的mk-45型127毫米艦炮。艦尾的mk-26可裝填16枚“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使該級艦仍然具備相當的中長程反潛能力。
由於身為一種外銷型艦艇,最初“基德”級的裝備較為簡陋,武器包括艦首一門mk-45艦炮、兩組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兩具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以及兩架反潛直升機,主要偵測裝備則為一具sps-48c 3d對空搜索雷達以及兩具用於導引標準防空飛彈的spg-51d照明雷達,艦上的作戰係統則為美國海軍最早的計算機化戰鬥係統──海軍戰術數據係統(navy tactic data system,ntds)。
四、武器控製與電子係統:
台軍基德艦前甲板安裝的標準防空飛彈發架1.武器裝備
“基德”級驅逐艦主要配備了2座mk45單管127毫米艦炮,2座“密集陣”近程防空係統;2座雙臂mk10飛彈發射架,可發射“標準”“小獵犬”防空飛彈和“阿斯洛克”反潛飛彈;2座mk-36 幹擾彈發射器;2座魚雷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32魚雷;此外還配有2架“海鷹”直升機
2.電子設備
“基德”級的電子設備最先包括:一部an/sps-48c3d對空搜索雷達、1部an/sps-55平麵搜索雷達、1部an/spq-9a平麵追蹤火控雷達、2部an/spg-51d照明雷達,和1套an/slq-32(v)2/3/5電子戰係統,以及一套ntds海軍戰術數據係統,艦首有一部an/sqs-53a/d聲納。
五、發展演變
在1980年代初期進入美國海軍之際,“基德”級便加裝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以及兩具mk-15密集陣係統,以進一步充實自身的武器裝備。
在1987年至1990年,美國海軍為“基德”級進行新威脅反應提升(new treat upgrade,ntu)改良計劃:在偵測裝備方麵,以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取代sps-48c,並加裝一具sps-49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以及一具可導引mk-45艦炮或“標準”防空飛彈的spg-60照明雷達(隸屬於mk-86艦炮火控係統);也因此,“基德”級可用於導引“標準”防空飛彈的照射頻道增至三座。同時配備sps-48e與sps-49不僅可以在性能上截長補短(sps-49使用距離較長,但sps-48e精確度較高且能直接提供目標高度數據)並且互為備援,在接戰時也有相輔相成以及增加目標更新速率的作用;例如在發現威脅時,sps-48e可專注於掃描特定空域,而sps-49則繼續進行所有方為的全麵警戒,因此,整個係統的效能雖比不上擁有相位數組雷達的宙斯盾艦艇,但比其它隻有一座旋轉對空雷達的艦艇好得多。
在作戰係統方麵,“基德”級將ntds升級為acds(又稱“重建型海軍戰術數據係統” restructured ntds,rntds),此為一種半分布式戰鬥係統。acds係統核心為一套“指揮決策”係統mand & decision system,c&d),整合一套mk-14 mod5武器指揮係統(weapon direction system,wds,包括兩具uyk-44中型計算機)、一套mk-86艦炮火控係統(包括一具uyk-7主計算機與一具spg-60照明雷達)、一套mk-74飛彈火控係統(包含一具uyk-7計算機、兩具spg-51d照明雷達以及位於spg-51d雷達天線旋轉基座上的mk-73飛彈指揮儀)、一套mk-116反潛火控係統(包括一具uyk-7主計算機)以及一套sys-2整合數據係統(iadt,擁有兩具uyk-44中型計算機)等,此外還有一部用於sps-48e雷達的uyk-20中型計算機、一部用於syr-1飛彈下鏈傳輸係統的uyk-44中型計算機。acds共配備六座oj-194顯控台與3部武器控製顯控台(weapon control console,),oj-194中mk-14 wds用了三具,sys-2用兩部,sps-48e則占用一部;至於三具中的兩具用於mk-86火控係統,另一具用於mk-74飛彈火控係統。
就在1979年這四艘驅逐艦完工之際,巴列維王朝突然遭到推翻,新政權執行激進的反美政策,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迅速交惡,拒絕接收這四艘飛彈驅逐艦,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不願意對伊朗新政權出售武器,美國對伊朗的所有軍售案全部告吹,當時一起泡湯的還包括bell公司與伊朗進行的一係列攻擊、通用直升機交易。這批飛彈驅逐艦隻能由美國海軍收購,它們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加入美國海軍艦隊,
首艦以一位在珍珠港事件中陣亡於“亞利桑那”號戰列艦(uss arizona bb-39)上的戰隊長艾薩克?基德少將命名,二號艦“考拉汗”號(uss caghan ddg-994)與三號艦“斯考特”號(uss scott ddg-995)則是為了紀念在1943年底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陣亡的兩位美國海軍少將。由於該級艦為斯普魯恩斯級的準姊妹艦,雖然為ddg,但生產序號就依照“斯普魯恩斯”級的建造順序,接在第三十艘“斯普魯恩斯“級的“佛萊徹”號(uss fletcher dd-992)後麵。這就是為何最後一艘“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編號為dd-997的緣故。
二、性能指標:
該級艦標準排水量6950噸,滿載9574噸,全長171.7米、寬16.8、高9.1米,吃水7米,航速33節,以20節速度航行時,續航力可達6000海裏,人員編製為軍官24人、士兵322人。
三、結構特點
“基德”級驅逐艦具有“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某些外形特徵,同時還混合了“維吉尼亞”級核動力巡洋艦的作戰係統。作為一種多用途戰艦,“基德”級驅逐艦可以同時應付來自空中、海麵和水下的攻擊。
“基德”級的艦體與動力係統基本設計與斯普魯恩斯級艦相同,其動力係統的設計都是為了應付常規戰爭,而不僅僅是反潛戰鬥,但“基德”級在艦體側舷與若幹重要部位增加“凱夫拉”或鋁質裝甲,因此排水量比斯普魯恩斯級艦大。基德級與斯普魯恩斯級艦最主要的區別在作戰裝備,捨棄了斯普魯恩斯級艦以反潛為主的戰係與武裝配置,代之以類似“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戰鬥係統與防空武裝,最主要的武器為兩具mk-26雙臂防空飛彈發射器。由於以防空為主要任務,“基德”級便未裝備“斯普魯恩斯”級艦的sqr-19拖曳數組聲納以及mk-112 型“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發射器。船樓前方的mk-26彈艙容量較艦尾的mk-26小,因為原先預定在艦首安裝mk-71型203毫米艦炮,但後來遭到取消,仍沿用美國海軍製式的mk-45型127毫米艦炮。艦尾的mk-26可裝填16枚“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使該級艦仍然具備相當的中長程反潛能力。
由於身為一種外銷型艦艇,最初“基德”級的裝備較為簡陋,武器包括艦首一門mk-45艦炮、兩組mk-26雙臂飛彈發射器、兩具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以及兩架反潛直升機,主要偵測裝備則為一具sps-48c 3d對空搜索雷達以及兩具用於導引標準防空飛彈的spg-51d照明雷達,艦上的作戰係統則為美國海軍最早的計算機化戰鬥係統──海軍戰術數據係統(navy tactic data system,ntds)。
四、武器控製與電子係統:
台軍基德艦前甲板安裝的標準防空飛彈發架1.武器裝備
“基德”級驅逐艦主要配備了2座mk45單管127毫米艦炮,2座“密集陣”近程防空係統;2座雙臂mk10飛彈發射架,可發射“標準”“小獵犬”防空飛彈和“阿斯洛克”反潛飛彈;2座mk-36 幹擾彈發射器;2座魚雷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32魚雷;此外還配有2架“海鷹”直升機
2.電子設備
“基德”級的電子設備最先包括:一部an/sps-48c3d對空搜索雷達、1部an/sps-55平麵搜索雷達、1部an/spq-9a平麵追蹤火控雷達、2部an/spg-51d照明雷達,和1套an/slq-32(v)2/3/5電子戰係統,以及一套ntds海軍戰術數據係統,艦首有一部an/sqs-53a/d聲納。
五、發展演變
在1980年代初期進入美國海軍之際,“基德”級便加裝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以及兩具mk-15密集陣係統,以進一步充實自身的武器裝備。
在1987年至1990年,美國海軍為“基德”級進行新威脅反應提升(new treat upgrade,ntu)改良計劃:在偵測裝備方麵,以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取代sps-48c,並加裝一具sps-49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以及一具可導引mk-45艦炮或“標準”防空飛彈的spg-60照明雷達(隸屬於mk-86艦炮火控係統);也因此,“基德”級可用於導引“標準”防空飛彈的照射頻道增至三座。同時配備sps-48e與sps-49不僅可以在性能上截長補短(sps-49使用距離較長,但sps-48e精確度較高且能直接提供目標高度數據)並且互為備援,在接戰時也有相輔相成以及增加目標更新速率的作用;例如在發現威脅時,sps-48e可專注於掃描特定空域,而sps-49則繼續進行所有方為的全麵警戒,因此,整個係統的效能雖比不上擁有相位數組雷達的宙斯盾艦艇,但比其它隻有一座旋轉對空雷達的艦艇好得多。
在作戰係統方麵,“基德”級將ntds升級為acds(又稱“重建型海軍戰術數據係統” restructured ntds,rntds),此為一種半分布式戰鬥係統。acds係統核心為一套“指揮決策”係統mand & decision system,c&d),整合一套mk-14 mod5武器指揮係統(weapon direction system,wds,包括兩具uyk-44中型計算機)、一套mk-86艦炮火控係統(包括一具uyk-7主計算機與一具spg-60照明雷達)、一套mk-74飛彈火控係統(包含一具uyk-7計算機、兩具spg-51d照明雷達以及位於spg-51d雷達天線旋轉基座上的mk-73飛彈指揮儀)、一套mk-116反潛火控係統(包括一具uyk-7主計算機)以及一套sys-2整合數據係統(iadt,擁有兩具uyk-44中型計算機)等,此外還有一部用於sps-48e雷達的uyk-20中型計算機、一部用於syr-1飛彈下鏈傳輸係統的uyk-44中型計算機。acds共配備六座oj-194顯控台與3部武器控製顯控台(weapon control console,),oj-194中mk-14 wds用了三具,sys-2用兩部,sps-48e則占用一部;至於三具中的兩具用於mk-86火控係統,另一具用於mk-74飛彈火控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