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級艦員按當時日本海軍編製,分為炮術、航海、通信、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各科主官分別是炮術長,航海長,通信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每個科下屬若幹個分隊,每個分隊設大尉分隊長1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下設班,每個班約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艦員編組為20個分隊。大和號最終時設有22個分隊,武藏號設有21個分隊(相差者為雷伊泰灣海戰後新增的高炮分隊)。艦上最高長官為大佐艦長,戰鬥時在晝戰或者夜戰艦橋上負責指揮戰鬥,副艦長則在司令塔內負責損管防禦。
服役經歷
1941年12月16日大和號戰列艦竣工並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1942年2月接替長門號戰列艦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1942年6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武藏”(近處)與“大和”(遠處)1942年8月5日武藏號戰列艦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大和級戰列艦雖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得輕易動用而很少出戰。1944年6月馬裏亞納海戰中,“大和”與“武藏”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但是麵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中,武藏號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沉沒,“大和”號被多枚炸彈擊中受傷。1945年4月7日“大和”號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群島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被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
各艦概況
大和號戰列艦
公試中的大和號大和號(やまと)以古國名,即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命名,並且有象徵「日本民族」的意義。大和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計劃名a140f5)"在1937年11月4日,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開工。為建造大和擴建了幹船塢。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造船廠本身亦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製。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塢注水而已。由於保持機密,下水典禮並沒有向外公布。1941年12月7日完成海試,同年12月16日服役。
1942年2月12日大和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一部分的航空母艦戰隊官佐在開戰後5個月因大和仍然沒有出擊而說「不是聯合艦隊,是大和旅館」。6月中途島海戰,大和在遠離航空母艦部隊的後方跟進,而沒有直接參與海戰。
1942年8月17日大和出航特魯克島支援索羅門群島方麵的戰事。1943年2月11日旗艦的任務被改良了司令部設施的大和級?二號艦"武藏"取代。1943年5月8日返回日本本土,在吳增強了防空火力後,8月16日返回特魯克島。雖然索羅門群島的戰事不利,但是武藏、大和依然沒有直接參與戰事,隻是不斷往返日本與特魯克,批評「大和旅館」的聲音不斷加強。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在特魯克島以西180海裏被美軍潛艇?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3號炮塔下的右舷。盡管隻是令艦身小部分受損,但由於爆炸的衝擊將船舷下端部分鋼板推入艦體內,而支持裝甲板的支撐構造則插穿防禦彈片的水密艙縱向隔牆,機械室及火藥庫進水。如此隻是敵彈命中的衝擊就能令艦體水密艙進水是危險且致命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時進行修補,增設了一層呈45度傾角的縱壁。大和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強化了對空火力。
錫布延海海戰 大和號第一炮塔中彈1944年6月15日,大和參與菲律賓海海戰(馬裏亞納海戰),日本海軍首次將戰列艦?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作戰,但在整個戰役過程中並沒有特別活躍的表現。
1944年10月22日,大和編入第二艦隊參加雷伊泰灣海戰。25日薩馬島海戰中使用主炮共發射了104發炮彈。在回程前前甲板共被美軍轟炸機命中了4顆炸彈,但對後續的戰鬥沒有特別影響。直接擊中炮塔的炸彈,隻令炮塔上的塗漆剝落(根據第二炮塔長奧田特務少佐的手記中記述,炸彈命中後的衝擊令第二炮塔的人員大半因腦震盪而倒下)。入塢修理損傷時再次強化了防空火力。
1945年4月6日,大和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從山口縣德山灣海向沖繩方向出擊。執行自殺式特攻的命令。12時30分在鹿兒島縣坊之岬海90海裏遭到美軍艦載機轟炸,到14時17分,共受到美軍386架飛機多波次的攻擊。大和號沉沒時發生大爆炸主要的損害情況如下:12時38分被2枚中型炸彈擊中,後部射?指揮所、2號副炮、對空雷達損壞。12時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魚雷命中。13時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魚雷命中。13時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魚雷命中。14時被3枚中型炸彈命中。14時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魚雷命中。14時12分左舷中部、後部各命中1枚魚雷。右舷主機隻能提供12節的速度。這時左舷傾斜6度。14時17分左舷中部被魚雷1命中。14時20分,左舷傾斜已增至20度,復原傾斜已經不可能。全員上甲板命令發出。美軍採用摧毀一側舷的對空裝備後,再使用魚雷集中攻擊該舷的方法,射向大和的魚雷除一枚外,全都集中左舷,令其喪失復原性及操控性。後部注排水控製室被破?,令注排水十分困難。由於艦隻已不能操控,美軍的魚雷更容易擊中大和。「全員上甲板」棄艦的命令下達3分鍾後艦身已大傾斜且露出紅色的艦腹,14時23分橫轉並沉沒,第3主炮塔的彈藥庫發生大爆炸。2767名艦員中僅276名生還。當時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雲,遠至鹿兒島亦能看到。1945年8月31日除籍。
服役經歷
1941年12月16日大和號戰列艦竣工並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1942年2月接替長門號戰列艦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1942年6月參加了中途島海戰。“武藏”(近處)與“大和”(遠處)1942年8月5日武藏號戰列艦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大和級戰列艦雖然威力巨大但生不逢時,恰逢戰列艦的主力艦地位開始被航空母艦所取代的時代,並且日本海軍將其當作最後決戰的王牌未經許可聯合艦隊不得輕易動用而很少出戰。1944年6月馬裏亞納海戰中,“大和”與“武藏”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但是麵對美國海空軍的優勢無所作為。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中,武藏號在菲律賓錫布延海域遭到美軍飛機攻擊,被19枚魚雷和17枚炸彈擊中後沉沒,“大和”號被多枚炸彈擊中受傷。1945年4月7日“大和”號作為第二艦隊旗艦開赴沖繩群島海區,企圖對登陸盟軍進行自殺性特攻,途中在日本九州島鹿兒島西南海域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群集中攻擊,被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
各艦概況
大和號戰列艦
公試中的大和號大和號(やまと)以古國名,即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命名,並且有象徵「日本民族」的意義。大和號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大和(計劃名a140f5)"在1937年11月4日,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開工。為建造大和擴建了幹船塢。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造船廠本身亦執行著嚴謹的機密管製。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僅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塢注水而已。由於保持機密,下水典禮並沒有向外公布。1941年12月7日完成海試,同年12月16日服役。
1942年2月12日大和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一部分的航空母艦戰隊官佐在開戰後5個月因大和仍然沒有出擊而說「不是聯合艦隊,是大和旅館」。6月中途島海戰,大和在遠離航空母艦部隊的後方跟進,而沒有直接參與海戰。
1942年8月17日大和出航特魯克島支援索羅門群島方麵的戰事。1943年2月11日旗艦的任務被改良了司令部設施的大和級?二號艦"武藏"取代。1943年5月8日返回日本本土,在吳增強了防空火力後,8月16日返回特魯克島。雖然索羅門群島的戰事不利,但是武藏、大和依然沒有直接參與戰事,隻是不斷往返日本與特魯克,批評「大和旅館」的聲音不斷加強。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在特魯克島以西180海裏被美軍潛艇?魚號發射的魚雷擊中3號炮塔下的右舷。盡管隻是令艦身小部分受損,但由於爆炸的衝擊將船舷下端部分鋼板推入艦體內,而支持裝甲板的支撐構造則插穿防禦彈片的水密艙縱向隔牆,機械室及火藥庫進水。如此隻是敵彈命中的衝擊就能令艦體水密艙進水是危險且致命的缺陷,大和在修理時進行修補,增設了一層呈45度傾角的縱壁。大和在修理時拆除兩舷的副炮炮塔,強化了對空火力。
錫布延海海戰 大和號第一炮塔中彈1944年6月15日,大和參與菲律賓海海戰(馬裏亞納海戰),日本海軍首次將戰列艦?編入機動部隊掩護航空母艦作戰,但在整個戰役過程中並沒有特別活躍的表現。
1944年10月22日,大和編入第二艦隊參加雷伊泰灣海戰。25日薩馬島海戰中使用主炮共發射了104發炮彈。在回程前前甲板共被美軍轟炸機命中了4顆炸彈,但對後續的戰鬥沒有特別影響。直接擊中炮塔的炸彈,隻令炮塔上的塗漆剝落(根據第二炮塔長奧田特務少佐的手記中記述,炸彈命中後的衝擊令第二炮塔的人員大半因腦震盪而倒下)。入塢修理損傷時再次強化了防空火力。
1945年4月6日,大和作為第二艦隊旗艦,從山口縣德山灣海向沖繩方向出擊。執行自殺式特攻的命令。12時30分在鹿兒島縣坊之岬海90海裏遭到美軍艦載機轟炸,到14時17分,共受到美軍386架飛機多波次的攻擊。大和號沉沒時發生大爆炸主要的損害情況如下:12時38分被2枚中型炸彈擊中,後部射?指揮所、2號副炮、對空雷達損壞。12時45分左舷前部被1枚魚雷命中。13時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魚雷命中。13時44分左舷中部被2枚魚雷命中。14時被3枚中型炸彈命中。14時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魚雷命中。14時12分左舷中部、後部各命中1枚魚雷。右舷主機隻能提供12節的速度。這時左舷傾斜6度。14時17分左舷中部被魚雷1命中。14時20分,左舷傾斜已增至20度,復原傾斜已經不可能。全員上甲板命令發出。美軍採用摧毀一側舷的對空裝備後,再使用魚雷集中攻擊該舷的方法,射向大和的魚雷除一枚外,全都集中左舷,令其喪失復原性及操控性。後部注排水控製室被破?,令注排水十分困難。由於艦隻已不能操控,美軍的魚雷更容易擊中大和。「全員上甲板」棄艦的命令下達3分鍾後艦身已大傾斜且露出紅色的艦腹,14時23分橫轉並沉沒,第3主炮塔的彈藥庫發生大爆炸。2767名艦員中僅276名生還。當時爆炸引起的火柱及蘑菇雲,遠至鹿兒島亦能看到。1945年8月31日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