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級艦計劃建造6艘,首艦衣阿華號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iowa,舷號bb-61),1940年6月27日在紐約海軍工廠正式動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澤西號(new jersey,舷號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現役;密蘇裏號(missouri,舷號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號(wisconsin,舷號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現役。伊利諾斯號(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號(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後停建,均未建成。
服役經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服役後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為航空母艦護航和支援兩棲作戰。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為航空母艦特遣艦隊提供防空火力。先後參加了進攻馬紹爾群島作戰、馬裏亞那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
密蘇裏號戰列艦是依阿華級戰列艦中建成的第三艘,該艦服役後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地點而非常出名。按照慣例投降儀式應當在旗艦舉行。當時“密蘇裏”號是第3艦隊旗艦。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是一位來自密蘇裏州的平民總統。他當然樂於讓代表家鄉的軍艦贏得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
戰爭結束後,除“密蘇裏”號留作訓練艦外,其餘3艘艦在船廠封存備用。韓戰爆發後,1951年4艘依阿華級艦再次服役。戰爭結束後,1958年4艘艦編入預備役,又一次全部封存。1968年,“新澤西”號第三次“從軍”,趕赴越南參戰。因其作戰能力有限,消耗費用過大,1969年該艦又退出現役。
1980年代初,美國決定對依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從1981年10月“新澤西”號進入長灘海軍船廠開始,到最後一艘“威斯康星”號1989年2月改裝完畢,共花費了7年半時間,每艘艦改裝費用約3億--4億美元。此次改裝的重點是加強對地對艦攻擊能力,增強反潛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電子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和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艦上增設了四聯裝“戰斧”巡航飛彈8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4座、“密集陣”近程防禦係統,及直升飛機起降平台;並設有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裝備5架“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
這次現代化的改裝盡管給“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前途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重新復出的戰列艦仍未擺脫衰亡的下場。1990年,第四次服役剛剛8年的“新澤西”號和剛服役6年的“衣阿華”號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密蘇裏”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1月17日淩晨,“威斯康星”號向伊拉克發射了戰爭中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兩艘艦共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飛彈;2月17日,戰列艦還用406毫米主炮轟擊了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然而,戰爭勝利的輝煌也沒有延長戰列艦的生命。戰後不久,“威斯康星”號就退出現役。1992年3月31日“密蘇裏”號也退出了現役。從而這個一度逞威於海上的“霸主”終於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性能數據
排水量: 標準44,560噸、滿載55,710噸(1981年-1989年滿載57,256噸)
艦長:270.4米,艦寬:33米,吃水:11米,水線長:262.1。
動力:8台鍋爐,4台蒸汽渦輪機,主機設計功率:212,000馬力;4軸 雙舵
航速:33節;載油8,765噸,續航力:20150海裏/15節,15900海裏/17節
武備:9門三聯裝406毫米/45倍口徑主炮;10門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40毫米高射炮60-80門,20毫米高射炮50-60門,水上飛機4架,彈射器2具
裝甲:水線307毫米(內傾19度);橫向287毫米;水平222毫米;炮塔正麵432毫米,頂部184毫米,側麵229毫米,背麵241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正麵445毫米,頂部184毫米。裝甲總重18466噸,艦體結構總重10252噸。
艦員:設計編製1851人(其中:軍官91人,士兵1760人)
美國蒙大拿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2272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13 10:00:00.0]
----------------------------------------------------
蒙大拿級戰列艦於1941~1942年完成初步設計。
右圖為1941年於紐約新港造船廠拍攝的蒙大拿級一號艦“蒙大拿”號(bb-67)最終建造方案的木質模型。
-------------------
蒙大拿級戰列艦原本是美國海軍為對抗日本的大和級而建造,預定排水量達到70000噸,裝備406mm50倍口徑主炮三連裝4座(前2後2配置),406mm50倍口徑主炮是美國海軍為了對抗日本大和級460mm45倍口徑主炮所設計的,擁有39公裏的射程(而大和的460mm倍口徑45主炮射程41公裏),在縮小射程的差距下,蒙大拿級可以以較為堅固的艦身及較快的發射速度取得炮戰的優勢,加上沿用新型的雷達火控係統,蒙大拿級有擊敗大和級的本錢。然而超大的設計卻帶來了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巨大的艦身對巴拿馬運河來說,實在是太寬了,這使得蒙大拿級要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或從太平洋轉移到大西洋,必須繞南美的合恩角,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加上海戰的主力已變成了航空母艦,美軍需要建造更多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為了節省資源和人力,因此蒙大拿級的建造在1943年畫上了句號,全部停止建造。
服役經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服役後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為航空母艦護航和支援兩棲作戰。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為航空母艦特遣艦隊提供防空火力。先後參加了進攻馬紹爾群島作戰、馬裏亞那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
密蘇裏號戰列艦是依阿華級戰列艦中建成的第三艘,該艦服役後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地點而非常出名。按照慣例投降儀式應當在旗艦舉行。當時“密蘇裏”號是第3艦隊旗艦。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是一位來自密蘇裏州的平民總統。他當然樂於讓代表家鄉的軍艦贏得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
戰爭結束後,除“密蘇裏”號留作訓練艦外,其餘3艘艦在船廠封存備用。韓戰爆發後,1951年4艘依阿華級艦再次服役。戰爭結束後,1958年4艘艦編入預備役,又一次全部封存。1968年,“新澤西”號第三次“從軍”,趕赴越南參戰。因其作戰能力有限,消耗費用過大,1969年該艦又退出現役。
1980年代初,美國決定對依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從1981年10月“新澤西”號進入長灘海軍船廠開始,到最後一艘“威斯康星”號1989年2月改裝完畢,共花費了7年半時間,每艘艦改裝費用約3億--4億美元。此次改裝的重點是加強對地對艦攻擊能力,增強反潛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電子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和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艦上增設了四聯裝“戰斧”巡航飛彈8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4座、“密集陣”近程防禦係統,及直升飛機起降平台;並設有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裝備5架“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
這次現代化的改裝盡管給“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前途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重新復出的戰列艦仍未擺脫衰亡的下場。1990年,第四次服役剛剛8年的“新澤西”號和剛服役6年的“衣阿華”號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密蘇裏”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1月17日淩晨,“威斯康星”號向伊拉克發射了戰爭中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兩艘艦共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飛彈;2月17日,戰列艦還用406毫米主炮轟擊了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然而,戰爭勝利的輝煌也沒有延長戰列艦的生命。戰後不久,“威斯康星”號就退出現役。1992年3月31日“密蘇裏”號也退出了現役。從而這個一度逞威於海上的“霸主”終於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性能數據
排水量: 標準44,560噸、滿載55,710噸(1981年-1989年滿載57,256噸)
艦長:270.4米,艦寬:33米,吃水:11米,水線長:262.1。
動力:8台鍋爐,4台蒸汽渦輪機,主機設計功率:212,000馬力;4軸 雙舵
航速:33節;載油8,765噸,續航力:20150海裏/15節,15900海裏/17節
武備:9門三聯裝406毫米/45倍口徑主炮;10門雙聯裝127毫米/38倍徑高平兩用炮;40毫米高射炮60-80門,20毫米高射炮50-60門,水上飛機4架,彈射器2具
裝甲:水線307毫米(內傾19度);橫向287毫米;水平222毫米;炮塔正麵432毫米,頂部184毫米,側麵229毫米,背麵241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正麵445毫米,頂部184毫米。裝甲總重18466噸,艦體結構總重10252噸。
艦員:設計編製1851人(其中:軍官91人,士兵1760人)
美國蒙大拿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2272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13 10:00:00.0]
----------------------------------------------------
蒙大拿級戰列艦於1941~1942年完成初步設計。
右圖為1941年於紐約新港造船廠拍攝的蒙大拿級一號艦“蒙大拿”號(bb-67)最終建造方案的木質模型。
-------------------
蒙大拿級戰列艦原本是美國海軍為對抗日本的大和級而建造,預定排水量達到70000噸,裝備406mm50倍口徑主炮三連裝4座(前2後2配置),406mm50倍口徑主炮是美國海軍為了對抗日本大和級460mm45倍口徑主炮所設計的,擁有39公裏的射程(而大和的460mm倍口徑45主炮射程41公裏),在縮小射程的差距下,蒙大拿級可以以較為堅固的艦身及較快的發射速度取得炮戰的優勢,加上沿用新型的雷達火控係統,蒙大拿級有擊敗大和級的本錢。然而超大的設計卻帶來了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巨大的艦身對巴拿馬運河來說,實在是太寬了,這使得蒙大拿級要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或從太平洋轉移到大西洋,必須繞南美的合恩角,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加上海戰的主力已變成了航空母艦,美軍需要建造更多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為了節省資源和人力,因此蒙大拿級的建造在1943年畫上了句號,全部停止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