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爵級戰列艦是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改進型,於1911年度預算批準建造計劃,1912年開工建造。鐵公爵級加大副炮口徑加強副炮火力,為了對抗噸位日益增大以及火力增強的驅逐艦的威脅,採用6英寸口徑副炮,全部安裝在艏樓中,這是外觀上與獵戶座級、喬治五世級最明顯的區別。為了減輕結構重量、加強重點區域防護該級艦放棄了以往英國戰列艦上安裝的水密隔艙縱向隔板,水下防護成為隱患。鐵公爵號戰列艦/hms iron duke
鐵公爵級戰列艦因安裝了新型通訊及火力控製係統大多作為英國海軍戰列艦分隊的旗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鐵公爵號戰列艦因為在日德蘭海戰中是英國海軍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的旗艦而聞名於世。鐵公爵級戰列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退役。其中,鐵公爵號後來作為海軍艦艇母船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曾遭德軍轟炸。
各艦概況
馬爾博羅號戰列艦/hms marlborough鐵公爵號:1912年1月12日開工,1912年10月12日下水,1914年3月完工,建造船廠:樸次茅斯海軍船廠。1929年退役。1931年作為訓練艦。1939年10月17日在斯卡帕灣遭到德國空軍飛機轟炸擱淺。
馬爾伯羅號:1912年1月25日開工,1912年10月24日下水,1916年6月完工,建造船廠:達文波特海軍船廠。1916年5月31日在日德蘭海戰中被魚雷擊中受傷。1932年6月27日拆毀。
本鮑號:1912年5月30日開工,1912年11月12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建造船廠:巴爾的摩船廠。1931年3月拆毀。
印度皇帝號:1912年5月21日開工,1913年11月27日下水,1914年11月完工,建造船廠:維克斯船廠。1931年9月1日作為靶艦被擊毀,殘骸於1932年解體。
性能數據
排水量:25820噸(正常)/30380噸(滿載)
外形尺寸:艦長189.8米 /寬27.43米 /吃水8.7米.
動力:主機輸出功率29000馬力;航速:21.6節。續航力:7780海裏/10節,4840海裏/19節
武備:10門雙聯裝13.5英寸/45倍徑主炮;12門6英寸口徑副炮;4門3磅炮;21英寸魚雷發射管4.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6-12英寸,甲板3英寸,水密艙隔板4-8英寸,炮塔11-5英寸,炮座10英寸,指揮塔11英寸.
艦員:995人(1918年12月增加至1267人)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3556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07 09:00:00.0]
----------------------------------------------------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艦。
設計與建造
20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海軍強國圍繞建造無畏艦展開海軍軍備競賽,英國海軍正計劃建造安裝更大口徑主炮和加強裝甲防護的超級無畏級戰列艦。
1912年英、德海軍之間建造無畏艦的軍備競賽進入狂熱狀態,英國人聲稱德國額外每增加建造一艘主力艦英國就將造兩艘作為回應。傳聞德國正計劃建造安裝更大口徑主炮和增加裝甲防護的無畏艦,為鞏固在火力方麵的優勢地位,在當時的海軍大臣邱吉爾的極力主張下,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在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安裝15英寸口徑主炮取代原先的13.5英寸口徑主炮。出於保密原因實驗用大炮被稱為“14英寸炮”,為了趕進度15英寸口徑主炮的試製與製造同時進行,幸好火炮性能良好得以及時裝艦。由於主炮重量較大以及威力提升,所以伊莉莎白女王級比英國海軍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減少了一座主炮炮塔,4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在艦體前後對稱採用背負式布局各布置兩座。減少主炮以及主炮塔數量所節省艦體的空間和裝甲重量,用來加強動力係統,提高防禦裝甲的厚度。伊莉莎白女王級是英國首批全部以燃油鍋爐為動力的戰列艦,不僅有助於航速提高,燃料補給十分簡便,其最高航速已經接近英國海軍早期建造的戰列巡洋艦,由此被稱為“高速戰列艦”。防護方麵重點增強要害部位的裝甲。伊莉莎白女王級採用長艏樓船型,16門6英寸口徑副炮安裝在艦體艏樓和艦體後部,伊莉莎白女王號試航時發現艦體後部兩舷的4門副炮位置較低(炮位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層甲板),高速航行時因受到海浪的影響無法使用,隨即撤裝。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無論是火力、航速還是防禦裝甲都比之前建造的無畏級戰列艦有顯著的提高。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hms queen elizabeth
伊莉莎白女王級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1912年10月21日開工。同級艦5艘: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厭戰號(hms warspite)、巴勒姆號(hms barham)、勇士號(hms valiant)、馬來亞號(hms mya)。馬來亞號的建造經費來自大英國協自治領馬來亞的貢獻。
服役經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伊莉莎白女王號1915年1月竣工後被派往地中海支援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該級4艘艦(當時伊莉莎白女王號正在船廠維修)被編成第5戰列艦分隊(巴勒姆號充當旗艦),支援擔任前衛的戰列巡洋艦分隊,經受了戰火的考驗,除勇士號外全部受傷,其中,馬來亞號右舷的副炮位被擊中,由於防禦上的弱點引起彈藥火災;厭戰號因操舵裝置失靈掉隊,遭到德國艦隊集中攻擊而被重創。1916年11月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接替鐵公爵號戰列艦成為英國海軍大洋艦隊旗艦。
鐵公爵級戰列艦因安裝了新型通訊及火力控製係統大多作為英國海軍戰列艦分隊的旗艦參加了日德蘭海戰。鐵公爵號戰列艦因為在日德蘭海戰中是英國海軍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海軍上將的旗艦而聞名於世。鐵公爵級戰列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退役。其中,鐵公爵號後來作為海軍艦艇母船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曾遭德軍轟炸。
各艦概況
馬爾博羅號戰列艦/hms marlborough鐵公爵號:1912年1月12日開工,1912年10月12日下水,1914年3月完工,建造船廠:樸次茅斯海軍船廠。1929年退役。1931年作為訓練艦。1939年10月17日在斯卡帕灣遭到德國空軍飛機轟炸擱淺。
馬爾伯羅號:1912年1月25日開工,1912年10月24日下水,1916年6月完工,建造船廠:達文波特海軍船廠。1916年5月31日在日德蘭海戰中被魚雷擊中受傷。1932年6月27日拆毀。
本鮑號:1912年5月30日開工,1912年11月12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建造船廠:巴爾的摩船廠。1931年3月拆毀。
印度皇帝號:1912年5月21日開工,1913年11月27日下水,1914年11月完工,建造船廠:維克斯船廠。1931年9月1日作為靶艦被擊毀,殘骸於1932年解體。
性能數據
排水量:25820噸(正常)/30380噸(滿載)
外形尺寸:艦長189.8米 /寬27.43米 /吃水8.7米.
動力:主機輸出功率29000馬力;航速:21.6節。續航力:7780海裏/10節,4840海裏/19節
武備:10門雙聯裝13.5英寸/45倍徑主炮;12門6英寸口徑副炮;4門3磅炮;21英寸魚雷發射管4.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6-12英寸,甲板3英寸,水密艙隔板4-8英寸,炮塔11-5英寸,炮座10英寸,指揮塔11英寸.
艦員:995人(1918年12月增加至1267人)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本章字數:3556 最新更新時間:2009-11-07 09:00:00.0]
----------------------------------------------------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艦。
設計與建造
20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海軍強國圍繞建造無畏艦展開海軍軍備競賽,英國海軍正計劃建造安裝更大口徑主炮和加強裝甲防護的超級無畏級戰列艦。
1912年英、德海軍之間建造無畏艦的軍備競賽進入狂熱狀態,英國人聲稱德國額外每增加建造一艘主力艦英國就將造兩艘作為回應。傳聞德國正計劃建造安裝更大口徑主炮和增加裝甲防護的無畏艦,為鞏固在火力方麵的優勢地位,在當時的海軍大臣邱吉爾的極力主張下,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在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安裝15英寸口徑主炮取代原先的13.5英寸口徑主炮。出於保密原因實驗用大炮被稱為“14英寸炮”,為了趕進度15英寸口徑主炮的試製與製造同時進行,幸好火炮性能良好得以及時裝艦。由於主炮重量較大以及威力提升,所以伊莉莎白女王級比英國海軍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減少了一座主炮炮塔,4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在艦體前後對稱採用背負式布局各布置兩座。減少主炮以及主炮塔數量所節省艦體的空間和裝甲重量,用來加強動力係統,提高防禦裝甲的厚度。伊莉莎白女王級是英國首批全部以燃油鍋爐為動力的戰列艦,不僅有助於航速提高,燃料補給十分簡便,其最高航速已經接近英國海軍早期建造的戰列巡洋艦,由此被稱為“高速戰列艦”。防護方麵重點增強要害部位的裝甲。伊莉莎白女王級採用長艏樓船型,16門6英寸口徑副炮安裝在艦體艏樓和艦體後部,伊莉莎白女王號試航時發現艦體後部兩舷的4門副炮位置較低(炮位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層甲板),高速航行時因受到海浪的影響無法使用,隨即撤裝。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無論是火力、航速還是防禦裝甲都比之前建造的無畏級戰列艦有顯著的提高。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hms queen elizabeth
伊莉莎白女王級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1912年10月21日開工。同級艦5艘: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厭戰號(hms warspite)、巴勒姆號(hms barham)、勇士號(hms valiant)、馬來亞號(hms mya)。馬來亞號的建造經費來自大英國協自治領馬來亞的貢獻。
服役經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伊莉莎白女王號1915年1月竣工後被派往地中海支援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該級4艘艦(當時伊莉莎白女王號正在船廠維修)被編成第5戰列艦分隊(巴勒姆號充當旗艦),支援擔任前衛的戰列巡洋艦分隊,經受了戰火的考驗,除勇士號外全部受傷,其中,馬來亞號右舷的副炮位被擊中,由於防禦上的弱點引起彈藥火災;厭戰號因操舵裝置失靈掉隊,遭到德國艦隊集中攻擊而被重創。1916年11月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接替鐵公爵號戰列艦成為英國海軍大洋艦隊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