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1940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為應付未來大規模戰爭隻需要,向航空工業發出了巨型轟炸機的招標,聯合禿鷹公司的b32和b29有幸進入發展階段,b29採用了同溫層高州級飛行,擁有完善的增壓曾和生命維護係統,總重為當時大型轟炸機的兩倍,使一個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超級武器。
影響:b29在當時創下了世界之最,航程6000公裏,能在萬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600公裏/小時,b29研製是對當時航空技術的重大挑戰,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遙控自衛武器並應用火控係統和全增壓的生產型轟炸機,他是整個二戰中最傑出的轟炸機,很好的完成了“讓戰火在帝國的領土上完成,加速了日本帝國的滅亡。
不足:沒有機動性、發動機可靠性欠佳。
數據:翼展, 43.1米. 機長, 30.2米. 機高, 4.98米,最大飛行速度:574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0241米,主要機載武器:12挺50機槍,1門20毫米航炮,普通炸彈,燃燒彈,核彈,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
戰略轟炸機 [本章字數:11255 最新更新時間:2009-10-13 22:49:35.0]
----------------------------------------------------
概述
戰略轟炸機一般是指用來執行戰略任務的中、遠程轟炸機。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當量核武器的主要運載工具之一。它既能帶核彈,也能帶常規炸彈;既可以近距離投放核炸彈,又可遠距離發射巡航飛彈,既可做戰略進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時也遂行戰術轟炸任務,支援陸、海軍作戰。
分類
根據作戰任務,戰略轟炸機可分為核突防轟炸機、巡航飛彈載機和常規轟炸機。
發展趨勢
目前世界各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趨勢是:
(1 )用先進的空射巡航飛彈和有關的電子設備改裝現役飛機, 延長其服役期。
(2 )繼續研製先進的轟炸機。
(3 )戰略轟炸機向隱形化方向發展。
戰略轟炸機的由來
飛機開始作為軍用是從偵察開始的,空中偵察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而在偵察飛行的過程中,“抽空”甩幾顆手榴彈或迫擊炮彈就成了“轟炸機”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1915年)已出現了專門研製的轟炸機,它就是俄羅斯的一種“重型”四發轟炸機,稱西科爾斯基“伊利亞?穆羅梅茨”2型,由波羅的海鐵路工廠研製。該機起飛重量4 590千克,可載炸彈520千克,乘員7名,每台發動機功率110千瓦(150馬力)。另一種是義大利的“卡普羅尼ca32”型三發轟炸機,由卡普羅尼航空工程公司研製,起飛重量3 300千克,可載炸彈850千克,乘員4名,每台發動機功率73.5千瓦(100馬力)。但真正開始用飛機專門轟炸特定目標的是德國人,1917年德國對倫敦和英格蘭南部的持續轟炸,特別是夜間轟炸,開創了一個殘酷殺傷平民百姓的先例,並引起英國後來的報復。從此也就有了“戰略轟炸機”的稱謂。
一般來說,戰略轟炸機都是遠程轟炸機。不過作戰半徑多遠算“遠程”在不同時期定義是不同的。文章開頭提到的兩種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就隻有150千米左右。而在二戰期間,航程在3 000千米以上的就被認為是遠程轟炸機了。例如英國的“蘭開斯特”mk2其航程為3 620千米,原蘇聯的tb-3為3 225千米,美國的b-24“解放者”為3 380千米,b-17“空中堡壘”為3 200千米,b-29“超級堡壘”甚至達到5 200千米。它們的作戰半徑一般是航程的30%~40%,視不同掛彈量和作戰飛行方式而異。至於80年代以後的遠程轟炸機如美國的b-1、b-2,原蘇聯的圖-160“海盜旗”,航程都達到了10 000千米以上,如果還允許(或有條件)空中加油那就無法說了。限製航程的因素還有機內滑油容量、氧氣總供應時間或人的承受能力等方麵。現在,機內油航程不超過8 000千米的轟炸機已不能說是遠程轟炸機。而8 000千米距離的物理概念是什麽呢?從北京到倫敦的空中直線距離是8 193千米,到美國舊金山是9 495千米,到莫斯科是5 800千米。
在二戰前夕,遠程轟炸機受到重視的程度在各國是不同的。英國一貫重視轟炸機的研製,因此先後有“哈利法克斯”(halifax)、“蘭開斯特”ncaster,)等優秀機型參戰。美國在二戰開始時軍用飛機性能落後,由於有強大的工業和技術基礎,後期才大量出現一流的作戰飛機。美國遠程轟炸機最有名的是b-17、b-24)和b-29。原蘇聯對遠程轟炸機的作用則有不同看法,加上工業基礎的關係,優先發展戰鬥機是適合國情的。1932~1937年生產的tb-3型共裝備818架。1949年的別-8四發轟炸機,起飛重量32噸,載彈2噸,航程4 700千米,則隻生產了79架。德國一貫隻重視戰術轟炸機,特別“迷信”俯衝轟炸機,在批生產的轟炸機係列中根本沒有遠程轟炸機的位置,也不支持研製。所以當征服大部分歐洲後,需要從空中攻擊英國和空襲原蘇聯時,特別是需要轟炸已搬遷到烏拉爾山區的原蘇聯軍工廠時才發現沒有可用的武器,而這時已經晚了。日本也有類似情況,但不是不想研製而是受技術力量和財力所限。1943年開始發展的g8n1型“連山”四發重轟炸機,大小、性能和布局都與b-17相似,航程為3 950千米,載彈2~3噸,到投降時隻試製了4架,並且尚未試飛完。
影響:b29在當時創下了世界之最,航程6000公裏,能在萬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600公裏/小時,b29研製是對當時航空技術的重大挑戰,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遙控自衛武器並應用火控係統和全增壓的生產型轟炸機,他是整個二戰中最傑出的轟炸機,很好的完成了“讓戰火在帝國的領土上完成,加速了日本帝國的滅亡。
不足:沒有機動性、發動機可靠性欠佳。
數據:翼展, 43.1米. 機長, 30.2米. 機高, 4.98米,最大飛行速度:574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0241米,主要機載武器:12挺50機槍,1門20毫米航炮,普通炸彈,燃燒彈,核彈,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
戰略轟炸機 [本章字數:11255 最新更新時間:2009-10-13 22:49:35.0]
----------------------------------------------------
概述
戰略轟炸機一般是指用來執行戰略任務的中、遠程轟炸機。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當量核武器的主要運載工具之一。它既能帶核彈,也能帶常規炸彈;既可以近距離投放核炸彈,又可遠距離發射巡航飛彈,既可做戰略進攻武器使用,在必要時也遂行戰術轟炸任務,支援陸、海軍作戰。
分類
根據作戰任務,戰略轟炸機可分為核突防轟炸機、巡航飛彈載機和常規轟炸機。
發展趨勢
目前世界各國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趨勢是:
(1 )用先進的空射巡航飛彈和有關的電子設備改裝現役飛機, 延長其服役期。
(2 )繼續研製先進的轟炸機。
(3 )戰略轟炸機向隱形化方向發展。
戰略轟炸機的由來
飛機開始作為軍用是從偵察開始的,空中偵察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而在偵察飛行的過程中,“抽空”甩幾顆手榴彈或迫擊炮彈就成了“轟炸機”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中期(1915年)已出現了專門研製的轟炸機,它就是俄羅斯的一種“重型”四發轟炸機,稱西科爾斯基“伊利亞?穆羅梅茨”2型,由波羅的海鐵路工廠研製。該機起飛重量4 590千克,可載炸彈520千克,乘員7名,每台發動機功率110千瓦(150馬力)。另一種是義大利的“卡普羅尼ca32”型三發轟炸機,由卡普羅尼航空工程公司研製,起飛重量3 300千克,可載炸彈850千克,乘員4名,每台發動機功率73.5千瓦(100馬力)。但真正開始用飛機專門轟炸特定目標的是德國人,1917年德國對倫敦和英格蘭南部的持續轟炸,特別是夜間轟炸,開創了一個殘酷殺傷平民百姓的先例,並引起英國後來的報復。從此也就有了“戰略轟炸機”的稱謂。
一般來說,戰略轟炸機都是遠程轟炸機。不過作戰半徑多遠算“遠程”在不同時期定義是不同的。文章開頭提到的兩種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就隻有150千米左右。而在二戰期間,航程在3 000千米以上的就被認為是遠程轟炸機了。例如英國的“蘭開斯特”mk2其航程為3 620千米,原蘇聯的tb-3為3 225千米,美國的b-24“解放者”為3 380千米,b-17“空中堡壘”為3 200千米,b-29“超級堡壘”甚至達到5 200千米。它們的作戰半徑一般是航程的30%~40%,視不同掛彈量和作戰飛行方式而異。至於80年代以後的遠程轟炸機如美國的b-1、b-2,原蘇聯的圖-160“海盜旗”,航程都達到了10 000千米以上,如果還允許(或有條件)空中加油那就無法說了。限製航程的因素還有機內滑油容量、氧氣總供應時間或人的承受能力等方麵。現在,機內油航程不超過8 000千米的轟炸機已不能說是遠程轟炸機。而8 000千米距離的物理概念是什麽呢?從北京到倫敦的空中直線距離是8 193千米,到美國舊金山是9 495千米,到莫斯科是5 800千米。
在二戰前夕,遠程轟炸機受到重視的程度在各國是不同的。英國一貫重視轟炸機的研製,因此先後有“哈利法克斯”(halifax)、“蘭開斯特”ncaster,)等優秀機型參戰。美國在二戰開始時軍用飛機性能落後,由於有強大的工業和技術基礎,後期才大量出現一流的作戰飛機。美國遠程轟炸機最有名的是b-17、b-24)和b-29。原蘇聯對遠程轟炸機的作用則有不同看法,加上工業基礎的關係,優先發展戰鬥機是適合國情的。1932~1937年生產的tb-3型共裝備818架。1949年的別-8四發轟炸機,起飛重量32噸,載彈2噸,航程4 700千米,則隻生產了79架。德國一貫隻重視戰術轟炸機,特別“迷信”俯衝轟炸機,在批生產的轟炸機係列中根本沒有遠程轟炸機的位置,也不支持研製。所以當征服大部分歐洲後,需要從空中攻擊英國和空襲原蘇聯時,特別是需要轟炸已搬遷到烏拉爾山區的原蘇聯軍工廠時才發現沒有可用的武器,而這時已經晚了。日本也有類似情況,但不是不想研製而是受技術力量和財力所限。1943年開始發展的g8n1型“連山”四發重轟炸機,大小、性能和布局都與b-17相似,航程為3 950千米,載彈2~3噸,到投降時隻試製了4架,並且尚未試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