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單艦特點,提高編隊綜合作戰能力:"夏伯陽"級巡洋艦雖然具有多用途能力,但更突出的是它的核攻擊能力和防空能力。前者是因為蘇聯海軍的一慣作法,即想盡一切辦法擊沉美國的航母;後者主要是為參加編隊的考慮,該級艦有足夠對付4次"飽和攻擊"的能力,可作為編隊防空力量的中堅。
追求經濟性,注重效費比:在保證艦艇性能先進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費比。要做到這一點是有一定難度的,例如"夏伯陽"級就不得不放棄部分續航力和區域反潛能力,以不致於大幅增加噸位和建造費用。在保證攻擊和防空能力的前提下,盡量壓縮並限製該級艦在其它方麵的費用,並簡化非主要艦載設備。為了減少風險,"夏伯陽"級計劃裝備的基本都是成熟的係統,比如動力係統採用的就是"無畏"級驅逐艦的燃氣輪機。使用成熟技術及成熟設備既能保證性能,加快研製進度,減少風險,還可以使後續艦的造價大幅下降,可謂一舉數得。
重視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維修性:艦上任何裝備出現質量問題均會影響到本艦能否完成戰鬥任務,也會危及戰鬥編隊的安全和所擔負作戰任務的完成,因此蘇聯海軍在"夏伯陽"級的設計中非常重視可靠性和可用性。
蘇聯艦艇設計師在設計"夏伯陽"級時,特意強調了裝備在戰時及平時的可維修性。此前蘇聯很少考慮裝備的平時維護,因為以前他們認為一旦開戰,在核戰爭的條件下,武器的壽命隻有幾十天甚至是幾天,維護得再好也是浪費,還不如造新裝備比較好,所以蘇聯長期以來對維護都不是很重視。而在"1170工程"上的一反常態,說明當時蘇聯認識到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開始對軍費逐步控製,由此裝備的可維修性自然顯得重要起來。
注重提高生存性:當時的幾場局部海戰實例使艦船設計人員發現,過去的艦艇在設計、材料選用及生存力等方麵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如上層建築易燃、重要部位生命力弱、損害管製能力差,一處中彈波及全艦等。為此,蘇聯海軍在設計"夏伯陽"級的時候重視了以下幾點。
1、重視隱身設計:"夏伯陽"級盡力減少艦艇的雷達反射截麵積,如降低上層建築和桅杆高度,上層建築的外壁有一定的傾斜,選用雷達吸波材料,控製並降低本艦的噪聲(如配備螺旋槳通氣降噪係統)以及通過氣幕屏蔽船體的係統等。
2、重視作戰係統生存能力的提高:在"1170工程"中,採用了總線結構分布處理的作戰係統,目的是為了防止艦艇由於一次中彈而喪失全部作戰能力(英阿馬島海戰中,英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就是因為指揮中心中了-發"飛魚"飛彈而導致全艦失去戰鬥力)。為此,除了將作戰指揮中心移至水下部位並加裝防護裝甲外,對作戰係統以外的其它重要部位,如通信艙、計算機艙、彈藥庫等部位也都使用了大量的複合裝甲材料。
3、加強三防能力:全艦繼續採用經過改進的"無畏"級上的三防係統。全艦分成7個密閉的三防區,如機艙、工作和生活等密閉區。密閉區內部施加0.5千克/平方厘米的超壓,以防外部汙染空氣侵入。上層建築採用全鋼結構,既抗高溫也抗衝擊,其抗壓能力可達0.55千克/平方厘米,從而提高了該級艦抗核衝擊波的能力。
採用全新的防空垂直發射係統:自從第一代"左輪"式垂直發射係統誕生後,蘇聯就開始研製第二代垂直發射係統;二代係統大量借鑑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設計,並與蘇聯的垂直係統先進之處進行了結合。它與第一代的最大不同在於取消轉輪機構,全部安排成類似於美國的模塊化箱式結構。全艦防空係統共擁有兩大發射區,艦前部區域共擁有9x10個單元,艦後部則擁有5x10個單元。這樣,"夏伯陽"級共擁有140個防空發射裝置,超過"光榮"近一倍。而且這些垂直發射係統都為多用途型,可容納多種防空飛彈。以前的sa-n-6係列可以繼續使用該發射井,甚至允許一次將4枚防空飛彈包含著發射筒放入同一發射箱內,如s-400的艦用型防空飛彈就可以這樣做。也就是說,140個垂直發射係統可一次裝載560枚防空飛彈!
◆全艦概貌
由於"夏伯陽"級的反艦、防空、反潛飛彈武器皆採用垂直發射係統,所以在外形上與"光榮"級有很大差別。在艦體線型上,"夏伯陽"級繼續採用了小長寬比與大水線麵係數的建造方法。艦型為長首樓型,艦體型深大,縱向強度好,儲備浮力大,幹舷高、適航性好。但由於型深大,也使其風壓側麵積加大,排水量增加。
"夏伯陽"級艦體豐滿,艦體最寬處到艦尾末端寬度不變,首部細長,頂端上翹,寬敞的尾部呈方形。艦的後部依然設有可容納2架直升機的固定機庫。為進一步增強艦的適航性,"夏伯陽"級繼續將上層建築分為前後兩個部分的布置方式,並設置舭龍艦體結構,分3層,為縱骨架式。
在艦載裝備的布局上,"夏伯陽"級和"光榮"級區別更大,其主要的反艦、防空武器基本上都布置在艦的前部,雷達與電子裝備位於中部上層建築上,直升機平台則設在中後部。
阿爾馬茲設計局在"夏伯陽"級設計上採用了模塊化的開放式體係結構,它將艦艇劃分為若幹功能模塊,而各功能模塊又是按照標準化設計的,因此在建造時可以象"搭積木"一樣,不但大大加快了建造速度,降低了艦艇建造成本,而h.還可以根據使用者對艦艇的不同性能要求和成本限製,自由更換或增減不同的功能模塊,也會使未來的升級與改造難度大大減少。據俄刊的-些報導稱,"夏伯陽"級共由68個不同功能模塊組成,其中包括8個武備模塊、9個電子模塊、11個設備模塊、24個儀器儀表模塊、12個通風模塊和4個桅杆模塊。全艦一共劃分為16個獨立的水密隔艙,每個隔艙都能抗得住一發300千克裝藥的重型戰鬥部打擊。
追求經濟性,注重效費比:在保證艦艇性能先進的前提下力求提高效費比。要做到這一點是有一定難度的,例如"夏伯陽"級就不得不放棄部分續航力和區域反潛能力,以不致於大幅增加噸位和建造費用。在保證攻擊和防空能力的前提下,盡量壓縮並限製該級艦在其它方麵的費用,並簡化非主要艦載設備。為了減少風險,"夏伯陽"級計劃裝備的基本都是成熟的係統,比如動力係統採用的就是"無畏"級驅逐艦的燃氣輪機。使用成熟技術及成熟設備既能保證性能,加快研製進度,減少風險,還可以使後續艦的造價大幅下降,可謂一舉數得。
重視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維修性:艦上任何裝備出現質量問題均會影響到本艦能否完成戰鬥任務,也會危及戰鬥編隊的安全和所擔負作戰任務的完成,因此蘇聯海軍在"夏伯陽"級的設計中非常重視可靠性和可用性。
蘇聯艦艇設計師在設計"夏伯陽"級時,特意強調了裝備在戰時及平時的可維修性。此前蘇聯很少考慮裝備的平時維護,因為以前他們認為一旦開戰,在核戰爭的條件下,武器的壽命隻有幾十天甚至是幾天,維護得再好也是浪費,還不如造新裝備比較好,所以蘇聯長期以來對維護都不是很重視。而在"1170工程"上的一反常態,說明當時蘇聯認識到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開始對軍費逐步控製,由此裝備的可維修性自然顯得重要起來。
注重提高生存性:當時的幾場局部海戰實例使艦船設計人員發現,過去的艦艇在設計、材料選用及生存力等方麵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如上層建築易燃、重要部位生命力弱、損害管製能力差,一處中彈波及全艦等。為此,蘇聯海軍在設計"夏伯陽"級的時候重視了以下幾點。
1、重視隱身設計:"夏伯陽"級盡力減少艦艇的雷達反射截麵積,如降低上層建築和桅杆高度,上層建築的外壁有一定的傾斜,選用雷達吸波材料,控製並降低本艦的噪聲(如配備螺旋槳通氣降噪係統)以及通過氣幕屏蔽船體的係統等。
2、重視作戰係統生存能力的提高:在"1170工程"中,採用了總線結構分布處理的作戰係統,目的是為了防止艦艇由於一次中彈而喪失全部作戰能力(英阿馬島海戰中,英驅逐艦"謝菲爾德"號就是因為指揮中心中了-發"飛魚"飛彈而導致全艦失去戰鬥力)。為此,除了將作戰指揮中心移至水下部位並加裝防護裝甲外,對作戰係統以外的其它重要部位,如通信艙、計算機艙、彈藥庫等部位也都使用了大量的複合裝甲材料。
3、加強三防能力:全艦繼續採用經過改進的"無畏"級上的三防係統。全艦分成7個密閉的三防區,如機艙、工作和生活等密閉區。密閉區內部施加0.5千克/平方厘米的超壓,以防外部汙染空氣侵入。上層建築採用全鋼結構,既抗高溫也抗衝擊,其抗壓能力可達0.55千克/平方厘米,從而提高了該級艦抗核衝擊波的能力。
採用全新的防空垂直發射係統:自從第一代"左輪"式垂直發射係統誕生後,蘇聯就開始研製第二代垂直發射係統;二代係統大量借鑑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設計,並與蘇聯的垂直係統先進之處進行了結合。它與第一代的最大不同在於取消轉輪機構,全部安排成類似於美國的模塊化箱式結構。全艦防空係統共擁有兩大發射區,艦前部區域共擁有9x10個單元,艦後部則擁有5x10個單元。這樣,"夏伯陽"級共擁有140個防空發射裝置,超過"光榮"近一倍。而且這些垂直發射係統都為多用途型,可容納多種防空飛彈。以前的sa-n-6係列可以繼續使用該發射井,甚至允許一次將4枚防空飛彈包含著發射筒放入同一發射箱內,如s-400的艦用型防空飛彈就可以這樣做。也就是說,140個垂直發射係統可一次裝載560枚防空飛彈!
◆全艦概貌
由於"夏伯陽"級的反艦、防空、反潛飛彈武器皆採用垂直發射係統,所以在外形上與"光榮"級有很大差別。在艦體線型上,"夏伯陽"級繼續採用了小長寬比與大水線麵係數的建造方法。艦型為長首樓型,艦體型深大,縱向強度好,儲備浮力大,幹舷高、適航性好。但由於型深大,也使其風壓側麵積加大,排水量增加。
"夏伯陽"級艦體豐滿,艦體最寬處到艦尾末端寬度不變,首部細長,頂端上翹,寬敞的尾部呈方形。艦的後部依然設有可容納2架直升機的固定機庫。為進一步增強艦的適航性,"夏伯陽"級繼續將上層建築分為前後兩個部分的布置方式,並設置舭龍艦體結構,分3層,為縱骨架式。
在艦載裝備的布局上,"夏伯陽"級和"光榮"級區別更大,其主要的反艦、防空武器基本上都布置在艦的前部,雷達與電子裝備位於中部上層建築上,直升機平台則設在中後部。
阿爾馬茲設計局在"夏伯陽"級設計上採用了模塊化的開放式體係結構,它將艦艇劃分為若幹功能模塊,而各功能模塊又是按照標準化設計的,因此在建造時可以象"搭積木"一樣,不但大大加快了建造速度,降低了艦艇建造成本,而h.還可以根據使用者對艦艇的不同性能要求和成本限製,自由更換或增減不同的功能模塊,也會使未來的升級與改造難度大大減少。據俄刊的-些報導稱,"夏伯陽"級共由68個不同功能模塊組成,其中包括8個武備模塊、9個電子模塊、11個設備模塊、24個儀器儀表模塊、12個通風模塊和4個桅杆模塊。全艦一共劃分為16個獨立的水密隔艙,每個隔艙都能抗得住一發300千克裝藥的重型戰鬥部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