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桅“頭網”下的前支平台上安裝的是“頓河”導航雷達,後換裝為一部“頓河2”雷達。
在前桅中上部的前支平台和後桅中上部的後支平台上安裝有兩部4r44“二項式”(“雙杓”)火控雷達,它是ss-n-3b飛彈專用配套雷達,隻見於“肯達”級和“克列斯塔1”級。“雙杓”係統由兩部各自independence ,採用不同工作頻率的雷達組成,天線係統包括兩架上下同軸旋轉的天線,它們安裝在同一個球形座架上,一上一下,天線外形為橢圓網狀拋物麵反射體,背後有平衡翼片,兩部天線各由上、下延伸出來的雙喇叭饋源照射。天線採用邊搜索邊跟蹤的工作方式,在搜索雷達發現目標並提供目標的距離方位數據後,由跟蹤雷達繼續進行跟蹤,並同時向ss-n-3b飛彈發出指令。
為“波浪”飛彈提供製導的是一部安裝在艦橋頂部的4r90“彎刀”(“果皮群”)製導雷達。另外,前桅兩側平台上為ak-630配套的mr-123“三角旗”(“低音帳篷”)雷達、首樓尾部安裝的控製ak-726艦炮的mr-105“旋轉架”(“梟聲”)火控雷達。
最後,“福金海軍上將”號、“格羅茲尼”號和“戈洛弗柯海軍上將”號三艦還先後在後桅中部兩側前支平台上添加了兩部“成就-u”(“柱網”)雷達,主要用於對空搜索,同時也可為“波浪”飛彈提供目標指示。
由於反潛作戰不是“肯達”級的使命,因此艦上隻裝備了一部gs-572“武仙座-2m”主動搜索艦殼聲吶。
艦名 艦隊 開工 下水 服役 退役
格羅茲尼 北方 1960.2 1961.3 1963.1 1991.6 1966.10調入黑海艦隊,1984.1調入波羅的海艦隊
福金海軍上將 太平洋 1960.10 1961.11 1965.7 1993.6 最初為“守護”號,1962.10命名為“海參崴”號,1964.5改為現名
戈洛弗柯海軍上將 北方 1961.4 1962.7 1965.1 2002.11 最初為“英勇”號,1962.12改為現名。1968.3調入黑海艦隊
瓦良格 太平洋 1961.10 1963.4 1965.9 1990.4 最初為“靈敏”號,1962.10改為現名。
蘇聯第二代克列斯塔2級飛彈巡洋艦 [本章字數:687 最新更新時間:2009-06-03 07:00:00.0]
----------------------------------------------------
名稱:克列斯塔2級飛彈巡洋艦
所屬國家:前蘇聯
武器分類:巡洋艦
軍種分類:海軍
排水量:6000噸(標準),7700噸(滿載);
主尺度:158.5×16.9×6.8米;
航 速:35節;
續航力:2400海裏/32節,10500海裏/14節;
動力:2台蒸汽輪機,雙軸4個水管式鍋爐,10萬馬力;
編製:380人;
飛彈:2×4聯裝ss-n-14艦對潛飛彈發射架(飛彈8枚),2×2聯裝sa-n-3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8枚);
魚雷:2×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火炮:2×2聯裝57毫米自動高炮,4×6管30毫米自動速射炮;
載機:1架卡-25a型反潛直升機,1個艦尾機庫;
雷達:1部頂帆三座標遠程對空雷達,1部首網c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頓河k導航雷達,2部前燈飛彈製導雷
達,2部圓套簡炮瞄雷達;
聲納:1部球鼻首聲納;
反潛:2×12管rbv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6管rbv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相關資料:
此級艦共建10艘,首艦“喀琅施塔德”於1969年服役,其後續艦有“馬卡洛夫”、“伏羅希洛夫”和“夏伯陽”等。從船體結構和整體結構上看,該級艦是從“克列斯塔i”級發展而來的,但是用途卻完全不同。該級艦適於配合大型艦隊在廣闊海域中搜索和攻擊敵方潛艇,尤其是彈道飛彈潛艇。它是前蘇聯建造的首批具有較高遠程防空和反潛能力的大型艦隻。
蘇聯第二代卡拉級飛彈巡洋艦 [本章字數:117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6-03 22:00:00.0]
----------------------------------------------------
排水量:8000噸(滿載9900噸)
規格:全長173.8米,全寬18.3米,吃水6.2米
搭載機:一架卡默夫賀爾蒙a型反潛直升機
裝備:ss-n-14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sa-n-3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2具、sa-n-6防空飛彈發射器6具、sa-n-4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2具(單臂10枚,共40枚飛彈)、雙聯裝76毫米炮2具、30毫米六管機炮6具、rbu 6000十二管火箭炮2具、rbu 六管火箭炮2具
主機:燃氣渦輪機或燃氣渦輪機複合動力係統,6具燃氣渦輪機(3000軸馬力4具、7000軸馬力2具),雙軸,航速34節
前蘇聯的導向飛彈巡洋艦最初是因應美國強大的航艦武力對其產生的威脅而建造的。1960年至1965年間建造的金達級(kynda)是第一種為上述目的所造的前蘇聯巡洋艦。金達級標準排水量4800噸,艦上裝有ss-n-3反艦飛彈四聯裝發射器2具,這種巨大的巡弋飛彈射程可達764公裏,蘇聯早期的巡弋艦飛彈潛艦亦配有此飛彈。艦上主要武器尚有艦首一具sa-n-1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艦尾2座雙聯裝76毫米炮。2具反艦飛彈用搜索雷達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因為艦上無法搭載直升機,金達級必須依賴其他艦隻或直升機為其反艦飛彈進行中途導航。十字級是金達級的擴大級改良型,雖然十字1型設計上是以反艦火力為第一優先,但是其所擁有的反潛及防空能力仍不容忽視。
在前桅中上部的前支平台和後桅中上部的後支平台上安裝有兩部4r44“二項式”(“雙杓”)火控雷達,它是ss-n-3b飛彈專用配套雷達,隻見於“肯達”級和“克列斯塔1”級。“雙杓”係統由兩部各自independence ,採用不同工作頻率的雷達組成,天線係統包括兩架上下同軸旋轉的天線,它們安裝在同一個球形座架上,一上一下,天線外形為橢圓網狀拋物麵反射體,背後有平衡翼片,兩部天線各由上、下延伸出來的雙喇叭饋源照射。天線採用邊搜索邊跟蹤的工作方式,在搜索雷達發現目標並提供目標的距離方位數據後,由跟蹤雷達繼續進行跟蹤,並同時向ss-n-3b飛彈發出指令。
為“波浪”飛彈提供製導的是一部安裝在艦橋頂部的4r90“彎刀”(“果皮群”)製導雷達。另外,前桅兩側平台上為ak-630配套的mr-123“三角旗”(“低音帳篷”)雷達、首樓尾部安裝的控製ak-726艦炮的mr-105“旋轉架”(“梟聲”)火控雷達。
最後,“福金海軍上將”號、“格羅茲尼”號和“戈洛弗柯海軍上將”號三艦還先後在後桅中部兩側前支平台上添加了兩部“成就-u”(“柱網”)雷達,主要用於對空搜索,同時也可為“波浪”飛彈提供目標指示。
由於反潛作戰不是“肯達”級的使命,因此艦上隻裝備了一部gs-572“武仙座-2m”主動搜索艦殼聲吶。
艦名 艦隊 開工 下水 服役 退役
格羅茲尼 北方 1960.2 1961.3 1963.1 1991.6 1966.10調入黑海艦隊,1984.1調入波羅的海艦隊
福金海軍上將 太平洋 1960.10 1961.11 1965.7 1993.6 最初為“守護”號,1962.10命名為“海參崴”號,1964.5改為現名
戈洛弗柯海軍上將 北方 1961.4 1962.7 1965.1 2002.11 最初為“英勇”號,1962.12改為現名。1968.3調入黑海艦隊
瓦良格 太平洋 1961.10 1963.4 1965.9 1990.4 最初為“靈敏”號,1962.10改為現名。
蘇聯第二代克列斯塔2級飛彈巡洋艦 [本章字數:687 最新更新時間:2009-06-03 07:00:00.0]
----------------------------------------------------
名稱:克列斯塔2級飛彈巡洋艦
所屬國家:前蘇聯
武器分類:巡洋艦
軍種分類:海軍
排水量:6000噸(標準),7700噸(滿載);
主尺度:158.5×16.9×6.8米;
航 速:35節;
續航力:2400海裏/32節,10500海裏/14節;
動力:2台蒸汽輪機,雙軸4個水管式鍋爐,10萬馬力;
編製:380人;
飛彈:2×4聯裝ss-n-14艦對潛飛彈發射架(飛彈8枚),2×2聯裝sa-n-3艦空飛彈發射架(飛彈48枚);
魚雷:2×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火炮:2×2聯裝57毫米自動高炮,4×6管30毫米自動速射炮;
載機:1架卡-25a型反潛直升機,1個艦尾機庫;
雷達:1部頂帆三座標遠程對空雷達,1部首網c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頓河k導航雷達,2部前燈飛彈製導雷
達,2部圓套簡炮瞄雷達;
聲納:1部球鼻首聲納;
反潛:2×12管rbv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6管rbv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相關資料:
此級艦共建10艘,首艦“喀琅施塔德”於1969年服役,其後續艦有“馬卡洛夫”、“伏羅希洛夫”和“夏伯陽”等。從船體結構和整體結構上看,該級艦是從“克列斯塔i”級發展而來的,但是用途卻完全不同。該級艦適於配合大型艦隊在廣闊海域中搜索和攻擊敵方潛艇,尤其是彈道飛彈潛艇。它是前蘇聯建造的首批具有較高遠程防空和反潛能力的大型艦隻。
蘇聯第二代卡拉級飛彈巡洋艦 [本章字數:117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6-03 22:00:00.0]
----------------------------------------------------
排水量:8000噸(滿載9900噸)
規格:全長173.8米,全寬18.3米,吃水6.2米
搭載機:一架卡默夫賀爾蒙a型反潛直升機
裝備:ss-n-14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sa-n-3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2具、sa-n-6防空飛彈發射器6具、sa-n-4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2具(單臂10枚,共40枚飛彈)、雙聯裝76毫米炮2具、30毫米六管機炮6具、rbu 6000十二管火箭炮2具、rbu 六管火箭炮2具
主機:燃氣渦輪機或燃氣渦輪機複合動力係統,6具燃氣渦輪機(3000軸馬力4具、7000軸馬力2具),雙軸,航速34節
前蘇聯的導向飛彈巡洋艦最初是因應美國強大的航艦武力對其產生的威脅而建造的。1960年至1965年間建造的金達級(kynda)是第一種為上述目的所造的前蘇聯巡洋艦。金達級標準排水量4800噸,艦上裝有ss-n-3反艦飛彈四聯裝發射器2具,這種巨大的巡弋飛彈射程可達764公裏,蘇聯早期的巡弋艦飛彈潛艦亦配有此飛彈。艦上主要武器尚有艦首一具sa-n-1防空飛彈雙臂發射器、艦尾2座雙聯裝76毫米炮。2具反艦飛彈用搜索雷達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因為艦上無法搭載直升機,金達級必須依賴其他艦隻或直升機為其反艦飛彈進行中途導航。十字級是金達級的擴大級改良型,雖然十字1型設計上是以反艦火力為第一優先,但是其所擁有的反潛及防空能力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