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海軍的發展很快,建造巡洋艦不是問題,但是由於以前的問題,驅逐艦的更新要加快。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本章字數:1421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10 21:06:30.0]
----------------------------------------------------
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可謂名震天下。它頭上戴有多頂"桂冠":諸如"當代最先進的巡洋艦"、"具有劃時代的戰鬥力和生命力"等等。而這些美稱的得來是因為該級艦裝備了極為先進的"宙斯盾"防空係統。眾所周知,美國巡洋艦的首要任務是為它龐大的航母編隊提供有效的空中保護。但是,在冷戰時期,麵對前蘇聯大量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各種傳統的防空裝備已有利不從心之感。於是,美國海軍開始發展革命性的"宙斯盾"防空係統,該係統可以對從潛艇、飛機和水麵戰艦上各個方向襲來的大批飛彈進行及時探測並有效地應對。這是當代巡洋艦乃至當代水麵艦艇的防空能力飛躍般提高的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一)研製背景與計劃
1.“提康德羅加”級的產生
“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cg47)級巡洋艦是美海軍首次裝備“宙斯盾”(aegis)係統的水麵艦艇。“宙斯盾”係統的前身稱為“先進的水麵飛彈係統”(asms),asms計劃是在1963年11月提出來的,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對付80年代的空中威脅,準備取代“黃銅騎士”、“小獵犬”和“韃靼”三種艦對空飛彈。asms係統要求縮短反應時間,能夠同時對付多目標的飽和攻擊。asms計劃原準備研製一代新的飛彈和發射係統,1969年當時的國防部長變更了這一計劃,決定不另起爐灶,選用當時正處於研製的“標準”飛彈和mk26型發射係統。1996年12月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得到了這項工程的主合同,並從rca接手起,asms正式定名為“宙斯盾”係統。
美海軍先打算把“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作為裝備“宙斯盾”係統的軍艦,後來因為該級艦的數量太少,而且進度又太快而放棄了。海軍又主張把建議建造的17000t以上的核動力攻擊巡洋艦作為裝備“宙斯盾”係統的軍艦,然而,海軍主張建造這種巡洋艦的打算也沒有實現。
美海軍計劃把“宙斯盾”係統裝備“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核動力攻擊巡洋艦的計劃都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提出把“宙斯盾”係統裝備在全燃氣輪機推進的dd963級驅逐艦的發展型上,採用與ddg963級驅逐艦相同的船體和動力裝置,以降低研製費用和進度,這一計劃得到了國會的批準。
1975年6月美國海軍開始“宙斯盾”驅逐艦的設計,1976年4月完成初步設計。1976年12月國防部長批準了在1978財政年度的預算中撥款9.38億美元建造首艦。1978年9月22日利頓公司的英格爾斯船廠獲得了建造裝備“宙斯盾”係統的第一艘軍艦ddg47飛彈驅逐艦的合同,由英格爾斯船廠負責施工設計與建造,要求52個月內完成施工設計與建造,即要求首艦在1983年1月完工服役。
1979年末,美海軍從ddca7艦的大小、重要性和戰鬥力考慮,改稱為“宙斯盾”係統的飛彈巡洋艦,艦號相應改為cg47,首艦命名為“提康德羅加”號。
2.建造計劃
首艦cg47是1978財政年度批準的,1980年3月開工建造,1981年4月下水,1983年1月按時完工服役。第2艘艦在1980財政年度批準。1981財政年度批準2艘;1982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3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4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5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6、1987財政年度各批準3艘;1988財政年度批準5艘,共計批準建造27艘,至1994年7月,27艘已經全部完工服役。13艘服役於大西洋艦隊,14艘服役於太平洋艦隊。按服役順序,該級艦依次為“提康德羅加”、“約克城”、“文森斯”、“福吉穀”、“托馬斯.s.蓋茨”、“邦克山”、“莫比爾灣”、“安提坦”、“雷伊泰灣”、“聖賈辛托”、“張伯倫湖”、“菲律賓海”、“普林斯頓”、“諾曼第”、“蒙特裏”、“錢瑟羅斯維爾”、“考佩斯”、“葛底斯堡”、“喬辛”、“休城”、“西羅”、“安齊奧”、“維克斯堡”、“伊利湖”、“聖喬治角”、“維拉灣”和“皇家港”。
首艦cg47造價為9.38億美元,cg51-cg53的總造價29.24億美元,cg54-gg56總造價為32億美元,每艘的平均造價為12.82億美元(1994年dms)。
3.使命任務
“提康德羅加”級是以對付編隊空中飽和攻擊為主要目的,同時兼顧編隊區域反潛和對海對岸作戰的戰鬥力極強的巡洋艦,其使命任務如下:
1作為航母編隊的護衛兵力,擔負編隊的防空作戰任務,使航母編隊能夠在世界的任何高威脅區執行任務;
2擔負航母編隊的對空作戰指揮艦,組織和實施防空武器為編隊提供空中保護;
3為航母編隊擔負反潛護衛任務;
4為其他編隊提供空中保護;
5攻擊海上和岸上目標,支援兩棲作戰等。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 [本章字數:14212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10 21:06:30.0]
----------------------------------------------------
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可謂名震天下。它頭上戴有多頂"桂冠":諸如"當代最先進的巡洋艦"、"具有劃時代的戰鬥力和生命力"等等。而這些美稱的得來是因為該級艦裝備了極為先進的"宙斯盾"防空係統。眾所周知,美國巡洋艦的首要任務是為它龐大的航母編隊提供有效的空中保護。但是,在冷戰時期,麵對前蘇聯大量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各種傳統的防空裝備已有利不從心之感。於是,美國海軍開始發展革命性的"宙斯盾"防空係統,該係統可以對從潛艇、飛機和水麵戰艦上各個方向襲來的大批飛彈進行及時探測並有效地應對。這是當代巡洋艦乃至當代水麵艦艇的防空能力飛躍般提高的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一)研製背景與計劃
1.“提康德羅加”級的產生
“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cg47)級巡洋艦是美海軍首次裝備“宙斯盾”(aegis)係統的水麵艦艇。“宙斯盾”係統的前身稱為“先進的水麵飛彈係統”(asms),asms計劃是在1963年11月提出來的,當時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對付80年代的空中威脅,準備取代“黃銅騎士”、“小獵犬”和“韃靼”三種艦對空飛彈。asms係統要求縮短反應時間,能夠同時對付多目標的飽和攻擊。asms計劃原準備研製一代新的飛彈和發射係統,1969年當時的國防部長變更了這一計劃,決定不另起爐灶,選用當時正處於研製的“標準”飛彈和mk26型發射係統。1996年12月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得到了這項工程的主合同,並從rca接手起,asms正式定名為“宙斯盾”係統。
美海軍先打算把“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作為裝備“宙斯盾”係統的軍艦,後來因為該級艦的數量太少,而且進度又太快而放棄了。海軍又主張把建議建造的17000t以上的核動力攻擊巡洋艦作為裝備“宙斯盾”係統的軍艦,然而,海軍主張建造這種巡洋艦的打算也沒有實現。
美海軍計劃把“宙斯盾”係統裝備“維吉尼亞”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核動力攻擊巡洋艦的計劃都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提出把“宙斯盾”係統裝備在全燃氣輪機推進的dd963級驅逐艦的發展型上,採用與ddg963級驅逐艦相同的船體和動力裝置,以降低研製費用和進度,這一計劃得到了國會的批準。
1975年6月美國海軍開始“宙斯盾”驅逐艦的設計,1976年4月完成初步設計。1976年12月國防部長批準了在1978財政年度的預算中撥款9.38億美元建造首艦。1978年9月22日利頓公司的英格爾斯船廠獲得了建造裝備“宙斯盾”係統的第一艘軍艦ddg47飛彈驅逐艦的合同,由英格爾斯船廠負責施工設計與建造,要求52個月內完成施工設計與建造,即要求首艦在1983年1月完工服役。
1979年末,美海軍從ddca7艦的大小、重要性和戰鬥力考慮,改稱為“宙斯盾”係統的飛彈巡洋艦,艦號相應改為cg47,首艦命名為“提康德羅加”號。
2.建造計劃
首艦cg47是1978財政年度批準的,1980年3月開工建造,1981年4月下水,1983年1月按時完工服役。第2艘艦在1980財政年度批準。1981財政年度批準2艘;1982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3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4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5財政年度批準3艘;1986、1987財政年度各批準3艘;1988財政年度批準5艘,共計批準建造27艘,至1994年7月,27艘已經全部完工服役。13艘服役於大西洋艦隊,14艘服役於太平洋艦隊。按服役順序,該級艦依次為“提康德羅加”、“約克城”、“文森斯”、“福吉穀”、“托馬斯.s.蓋茨”、“邦克山”、“莫比爾灣”、“安提坦”、“雷伊泰灣”、“聖賈辛托”、“張伯倫湖”、“菲律賓海”、“普林斯頓”、“諾曼第”、“蒙特裏”、“錢瑟羅斯維爾”、“考佩斯”、“葛底斯堡”、“喬辛”、“休城”、“西羅”、“安齊奧”、“維克斯堡”、“伊利湖”、“聖喬治角”、“維拉灣”和“皇家港”。
首艦cg47造價為9.38億美元,cg51-cg53的總造價29.24億美元,cg54-gg56總造價為32億美元,每艘的平均造價為12.82億美元(1994年dms)。
3.使命任務
“提康德羅加”級是以對付編隊空中飽和攻擊為主要目的,同時兼顧編隊區域反潛和對海對岸作戰的戰鬥力極強的巡洋艦,其使命任務如下:
1作為航母編隊的護衛兵力,擔負編隊的防空作戰任務,使航母編隊能夠在世界的任何高威脅區執行任務;
2擔負航母編隊的對空作戰指揮艦,組織和實施防空武器為編隊提供空中保護;
3為航母編隊擔負反潛護衛任務;
4為其他編隊提供空中保護;
5攻擊海上和岸上目標,支援兩棲作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