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法爾加海戰戰術示意圖納爾遜的計劃是:把全部艦隊分成二支隊,另以一支作預備隊。一隊由他親自率領突擊敵艦隊中央,切斷其前後聯繫,打亂敵人隊形,使其首尾不能相應;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領攻擊敵人後衛;預備隊在發現敵人的旗艦後,才發起進攻,一舉打亂其指揮機關,迫使敵艦陷入混亂狀態,最後逐個殲滅被分割的敵軍軍艦。同時,他還給予艦長們在攻擊方式上享有極大自主權,隻要求他們充分發揮勇猛頑強,積極主動,敢於近戰的精神。聽完這個計劃,艦長們極為振奮,異口同聲的說:“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簡單……隻要我們抓住他們,就一定會成功!”他們把這種戰術稱為“納爾遜秘訣”。10月9日,納爾遜正式下達了作戰命令。
在加的斯的維爾納夫發現他的處境是空前的惡劣,他的金庫是已經一空如洗,一切的糧食,供應品都莫不感到缺乏。除了原有缺額2000人以外,又還有1700餘人的病兵。更壞的是法西兩國的官兵又經常發生爭吵。拿破崙此時已經放棄了侵英的計劃,他給“可憐的”維爾納夫(這是拿破崙對他所加的評語)下達了一項新的命令,要他從加的斯出發,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帶完成牽製性運動,然後回到土倫整休艦隊。然而,由於對維爾納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軍部長德克雷撤換維爾納夫,而以海軍上將羅西裏來替換他。
10月1日,維爾納夫開始作最後的準備,預訂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風向突然轉變,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10月8日,在一個作戰會議上,維爾納夫向部下準確預言了納爾遜會採用切斷法西艦隊的前後聯繫,包圍後方,然後各個擊破的新戰術。但維爾納夫卻拿不出可行的對策。最後他隻得下令:“假如法西聯合艦隊占上風,則應迫近敵人,然後一對一地作戰。”
【戰爭過程】
10月15日,維爾納夫得知羅西裏已經啟程來接替他。他覺得這是個奇恥大辱,於是決定在羅西裏到達之前,即先行衝出加的斯港,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崙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10月17日,維爾納夫發出準備啟航的信號,由於有風,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時艦隊才出發。兩個半小時後,納爾遜從其在岸邊監視的巡洋艦上,獲得敵軍已出港的信號。他立即發出了“全麵追逐”、“敵艦已在海上”等信號。
10月20日天明時,納爾遜正在直布羅陀附近。上午7時,發現了維爾納夫的艦隊正向直布羅陀海峽前進。在日落之前,納爾遜命令他的巡洋艦在夜間應與敵人始終保持著視力上的接觸。10月21日拂曉,當法西聯合艦隊駛抵特拉法爾加海域距英艦隊隻有12哩時,納爾遜發出“成兩個縱隊前進”、“備戰”的信號。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開始了。
此時,法西聯合艦隊有戰列艦33艘,其中1艘為當時最大的四層甲板戰列艦“三叉戟”號;3艘為三層甲板戰列艦;其餘29艘為兩層甲板戰列艦。此外,還有7艘巡洋艦。戰列艦中有18艘為法國的,15艘為西班牙的。所裝有“側舷”火炮2626門,共載官兵21580人。
英國艦隊原來共有戰列艦33艘,其中的6艘在戰前奉命去護衛一支駛向馬爾他的運輸船隊。餘下的27艘戰列艦中,7艘是三層甲板戰列艦,其餘20艘為兩層甲板戰列艦。此外還有4艘巡洋艦和2艘輔助船。合計“側舷”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
維爾納夫認清了因為風力的輕微,使他不可能避免會戰時,於是在上午8時發出信號,命令全部艦隊轉向,這樣好使加的斯港可以處於下風位置,以便被擊毀的船隻有一個避難之地。這個在最後一分鍾又改變計劃的行動,實在是十分的不幸,因為這不僅好像退卻一樣,足以影響到部隊的士氣,而且這樣調一個頭,需要兩個多鍾點的時間,結果所組成的戰線淩亂不堪。
當聯合艦隊正在調換方向之際,英國艦隊分為兩個縱隊,在滿帆之下趕了過來。上風的縱隊由納爾遜指揮,下風的則由柯林伍德指揮。由於擔心維爾納夫逃回加的斯港,納爾遜不照原計劃,不以敵方中央前段為目標,而改向其前衛的中央衝去。柯林伍德則向敵人後衛部分前段進攻。納爾遜又發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蘭要求每人恪守職守!”
上午11點30分,柯林伍德已經接近法西聯合艦隊的後段,維爾納夫發出了“開火!”的命令。11時45分,法艦“弗高克斯”號射出了第一炮,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艦“王權”號為目標的,這時雙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時,雙方好像是一致行動一樣,都升起他們的國旗。在英、法、西三國的船上,鼓樂齊鳴,士兵舉槍敬禮。
於是會戰展開。特拉法爾加大海戰分為三個階段:柯林伍德的攻擊,納爾遜的攻擊和法將杜馬羅爾反攻失敗。
當“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時,“王權”號仍繼續保持航向不變,切進了法艦“弗高克斯”號和西班牙艦“聖安拉”號之間。“王權”號用左舷炮轟擊“聖安拉”號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接著又對著“弗高克斯”號發射右舷的火炮,此後又駛近“聖安拉”號的右後段,再向它射擊。柯林伍德不久發現他周圍都是敵船,經過40分鍾的猛烈轟擊之後,“王權”號已變成了一個無法控製的空船殼,不久就由英巡洋艦“歐亞拉斯”號拖曳著行駛了。下午2時20分,西班牙艦“聖安拉”號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乘員死者104人,傷236人,開始下旗投降。於是,布萊克伍德上校躍過船去,把重傷垂危的阿爾發海軍少校運過“歐亞拉斯”號上麵來。
在加的斯的維爾納夫發現他的處境是空前的惡劣,他的金庫是已經一空如洗,一切的糧食,供應品都莫不感到缺乏。除了原有缺額2000人以外,又還有1700餘人的病兵。更壞的是法西兩國的官兵又經常發生爭吵。拿破崙此時已經放棄了侵英的計劃,他給“可憐的”維爾納夫(這是拿破崙對他所加的評語)下達了一項新的命令,要他從加的斯出發,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帶完成牽製性運動,然後回到土倫整休艦隊。然而,由於對維爾納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軍部長德克雷撤換維爾納夫,而以海軍上將羅西裏來替換他。
10月1日,維爾納夫開始作最後的準備,預訂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風向突然轉變,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10月8日,在一個作戰會議上,維爾納夫向部下準確預言了納爾遜會採用切斷法西艦隊的前後聯繫,包圍後方,然後各個擊破的新戰術。但維爾納夫卻拿不出可行的對策。最後他隻得下令:“假如法西聯合艦隊占上風,則應迫近敵人,然後一對一地作戰。”
【戰爭過程】
10月15日,維爾納夫得知羅西裏已經啟程來接替他。他覺得這是個奇恥大辱,於是決定在羅西裏到達之前,即先行衝出加的斯港,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崙在義大利的軍事行動。10月17日,維爾納夫發出準備啟航的信號,由於有風,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時艦隊才出發。兩個半小時後,納爾遜從其在岸邊監視的巡洋艦上,獲得敵軍已出港的信號。他立即發出了“全麵追逐”、“敵艦已在海上”等信號。
10月20日天明時,納爾遜正在直布羅陀附近。上午7時,發現了維爾納夫的艦隊正向直布羅陀海峽前進。在日落之前,納爾遜命令他的巡洋艦在夜間應與敵人始終保持著視力上的接觸。10月21日拂曉,當法西聯合艦隊駛抵特拉法爾加海域距英艦隊隻有12哩時,納爾遜發出“成兩個縱隊前進”、“備戰”的信號。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開始了。
此時,法西聯合艦隊有戰列艦33艘,其中1艘為當時最大的四層甲板戰列艦“三叉戟”號;3艘為三層甲板戰列艦;其餘29艘為兩層甲板戰列艦。此外,還有7艘巡洋艦。戰列艦中有18艘為法國的,15艘為西班牙的。所裝有“側舷”火炮2626門,共載官兵21580人。
英國艦隊原來共有戰列艦33艘,其中的6艘在戰前奉命去護衛一支駛向馬爾他的運輸船隊。餘下的27艘戰列艦中,7艘是三層甲板戰列艦,其餘20艘為兩層甲板戰列艦。此外還有4艘巡洋艦和2艘輔助船。合計“側舷”火炮2148門,官兵16820人。
維爾納夫認清了因為風力的輕微,使他不可能避免會戰時,於是在上午8時發出信號,命令全部艦隊轉向,這樣好使加的斯港可以處於下風位置,以便被擊毀的船隻有一個避難之地。這個在最後一分鍾又改變計劃的行動,實在是十分的不幸,因為這不僅好像退卻一樣,足以影響到部隊的士氣,而且這樣調一個頭,需要兩個多鍾點的時間,結果所組成的戰線淩亂不堪。
當聯合艦隊正在調換方向之際,英國艦隊分為兩個縱隊,在滿帆之下趕了過來。上風的縱隊由納爾遜指揮,下風的則由柯林伍德指揮。由於擔心維爾納夫逃回加的斯港,納爾遜不照原計劃,不以敵方中央前段為目標,而改向其前衛的中央衝去。柯林伍德則向敵人後衛部分前段進攻。納爾遜又發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蘭要求每人恪守職守!”
上午11點30分,柯林伍德已經接近法西聯合艦隊的後段,維爾納夫發出了“開火!”的命令。11時45分,法艦“弗高克斯”號射出了第一炮,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艦“王權”號為目標的,這時雙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時,雙方好像是一致行動一樣,都升起他們的國旗。在英、法、西三國的船上,鼓樂齊鳴,士兵舉槍敬禮。
於是會戰展開。特拉法爾加大海戰分為三個階段:柯林伍德的攻擊,納爾遜的攻擊和法將杜馬羅爾反攻失敗。
當“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時,“王權”號仍繼續保持航向不變,切進了法艦“弗高克斯”號和西班牙艦“聖安拉”號之間。“王權”號用左舷炮轟擊“聖安拉”號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接著又對著“弗高克斯”號發射右舷的火炮,此後又駛近“聖安拉”號的右後段,再向它射擊。柯林伍德不久發現他周圍都是敵船,經過40分鍾的猛烈轟擊之後,“王權”號已變成了一個無法控製的空船殼,不久就由英巡洋艦“歐亞拉斯”號拖曳著行駛了。下午2時20分,西班牙艦“聖安拉”號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乘員死者104人,傷236人,開始下旗投降。於是,布萊克伍德上校躍過船去,把重傷垂危的阿爾發海軍少校運過“歐亞拉斯”號上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