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1(領艦)v2,v4,v6,v1,v3,g8,g7,v5,g9,g10
s24(領艦),s15,s17,s20,s16,s18,s19,s23,v189,v186(因機械故障返航)
戰列巡洋艦分艦隊
戰列巡洋艦
lützow(弗蘭茲?希佩爾海軍中將旗艦),derfflinger,seydlitz,moltke,von der tann
輕巡洋艦
第二輕巡洋艦分隊(擔任偵察任務):frankfurt,wiesbaden,piu,elbing
魚雷艇分隊
rostock (輕巡洋艦,領艦)
b98(領艦),g101,g102,b112,b97,b109,b110,b111
g103,g104
g41(領艦),v44,g87,g86,v69,v45,v46,s50,g37
v28(領艦)v27,v26,s36,s51,s52,v30,s34,s33,v29,s35
(英:法西)特拉法爾加海戰(19世紀最大規模海戰) [本章字數:9232 最新更新時間:2010-01-03 11:00:00.0]
----------------------------------------------------
特拉法爾加之戰(trafalgar,battle of)
【戰爭發生的背景】
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法王路易十六處死,英國以此為由驅逐法國駐英大使。2月法國對英宣戰,英國則聯合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國組成反法聯盟,雙方在陸地和海洋展開了一係列的激戰。戰爭中法國在歐洲大陸贏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但法國海軍由於大革命中驅逐了大量舊貴族軍官,因此實力大為削弱,幾次和英國海軍的較量均告敗北。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解散無能的總督政府,成立執政府,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官,一手掌握法國的軍政大權。拿破崙執掌法國政權後,於1800年6月戰勝奧地利,俄國、土耳其等國家也接連與法國締結和約,反法聯盟徹底解體,英國為組織新的反法聯盟、法國為贏得時間重建海軍,兩國於是簽訂了《亞眠和約》。但這個和約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個休戰條約而已,雙方都在破壞和約。拿破崙利用戰爭的間隙,重建法蘭西殖民帝國。英國針鋒相對,拒絕從馬爾他撤軍。1803年5月,兩國重新宣戰。
【戰爭準備】
宣戰之後,英國海軍部長聖?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鎖主要的法方海軍港口。納爾遜負責地中海方麵的指揮;凱茲勳爵監視北海和多佛爾海峽;康華裏思封鎖布勒斯特。
為了趕在歐洲大陸封建國家聯合向法國進攻之前戰勝英國,拿破崙開始了上台後的最緊張的、規模最大的對英戰爭準備。他在法國西部海岸布倫港建立了龐大的軍營,幾萬工人集中在那裏,夜以繼日地建造新軍艦、運輸船、駁船以及橫渡英吉利海峽所需的一切。這裏還集結著準備在英國登陸的幾萬大軍,“隻要有三天下霧,我就可以成為倫敦、英國議會和英格蘭銀行的主人。”拿破崙這樣自信地說著。到1805年,法國已有戰列艦103艘、巡洋艦55艘。
拿破崙的登陸計劃一度遭到英國人的嘲笑,英國人認為這不過是拿破崙故意擺出的一種唬人的架勢,可一直到了1803年底,特別是1804年初,英國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崙的登陸計劃了。英國政府不斷收到有關拿破崙大規模擴軍備戰的令人膽寒的消息,英國人有點驚慌失措了。既然拿破崙在1798年能夠率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和軍隊繞過在整個地中海上追趕他的英國海軍,並能順利地在埃及登陸,那麽這個人實際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見的而在英吉利海峽很常見的濃霧成功地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英國海岸登陸。英國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恐慌,開始了總動員,59萬人應徵入伍,預備役軍艦全部轉入現役,使現役戰艦達到240艘,巡洋艦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帝國。英國以大量英鎊開路,聯絡奧地利和俄國,籌劃組織第三次反法聯盟。荷蘭和西班牙則站在了法國一邊,並將自己的海軍交給拿破崙指揮。這使拿破崙手中的海軍兵力有所加強。但由於英國海軍強有力的封鎖,三國艦隊分別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裏,發揮不了作用。為了扭轉這一不利的戰略態勢,拿破崙製定了一個調虎離山的計劃,讓駐守土倫的分艦隊在維爾納夫的率領下突破封鎖,前往西印度群島,同時,由米西賽指揮的羅什福爾分艦隊也應突破英軍封鎖,前往西印度群島。兩隻艦隊在馬提尼克會合,然後在對這一帶的英國殖民地進行騷擾,誘使英軍派兵救援以便減輕被封鎖的法國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艦隊的壓力。一旦英國上鉤,他們的艦隊即應返航駛往英吉利海峽,為渡海登陸作戰掃清道路。
【戰前形勢】
1805年1月11日,米西賽率領了5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從羅什福爾突圍而出,向西印度群島駛去。一個星期後,維爾納夫率領11艘戰列艦和9艘巡洋艦,開始駛出了土倫港。
納爾遜不考慮其它的可能性,而認為維爾納夫一定是駛往馬爾它或埃及。於是立即向東趕去,於2月7日到達了埃及亞歷山大港。當他沒發現敵蹤時,又趕往馬爾他,在那裏才知道由於遇到了風暴,維爾納夫已經被迫返回土倫。
3月30日,維爾納夫再次從土倫出航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前進以同西班牙艦隊會合,然後再駛向西印度群島。納爾遜仍以為維爾納夫是駛向埃及,於是把艦隊部署在地中海中部等待他。4月9日,維爾納夫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在加的斯港口投錨,用訊號通知港內西班牙艦隊出來。但是他卻非常害怕納爾遜會尾隨在他後麵,到了下午1時,他不再等西班牙艦隊,而先起錨開船,讓西班牙人跟在他後麵蹣跚地前進。
s24(領艦),s15,s17,s20,s16,s18,s19,s23,v189,v186(因機械故障返航)
戰列巡洋艦分艦隊
戰列巡洋艦
lützow(弗蘭茲?希佩爾海軍中將旗艦),derfflinger,seydlitz,moltke,von der tann
輕巡洋艦
第二輕巡洋艦分隊(擔任偵察任務):frankfurt,wiesbaden,piu,elbing
魚雷艇分隊
rostock (輕巡洋艦,領艦)
b98(領艦),g101,g102,b112,b97,b109,b110,b111
g103,g104
g41(領艦),v44,g87,g86,v69,v45,v46,s50,g37
v28(領艦)v27,v26,s36,s51,s52,v30,s34,s33,v29,s35
(英:法西)特拉法爾加海戰(19世紀最大規模海戰) [本章字數:9232 最新更新時間:2010-01-03 11:00:00.0]
----------------------------------------------------
特拉法爾加之戰(trafalgar,battle of)
【戰爭發生的背景】
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法王路易十六處死,英國以此為由驅逐法國駐英大使。2月法國對英宣戰,英國則聯合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國組成反法聯盟,雙方在陸地和海洋展開了一係列的激戰。戰爭中法國在歐洲大陸贏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但法國海軍由於大革命中驅逐了大量舊貴族軍官,因此實力大為削弱,幾次和英國海軍的較量均告敗北。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解散無能的總督政府,成立執政府,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官,一手掌握法國的軍政大權。拿破崙執掌法國政權後,於1800年6月戰勝奧地利,俄國、土耳其等國家也接連與法國締結和約,反法聯盟徹底解體,英國為組織新的反法聯盟、法國為贏得時間重建海軍,兩國於是簽訂了《亞眠和約》。但這個和約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個休戰條約而已,雙方都在破壞和約。拿破崙利用戰爭的間隙,重建法蘭西殖民帝國。英國針鋒相對,拒絕從馬爾他撤軍。1803年5月,兩國重新宣戰。
【戰爭準備】
宣戰之後,英國海軍部長聖?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鎖主要的法方海軍港口。納爾遜負責地中海方麵的指揮;凱茲勳爵監視北海和多佛爾海峽;康華裏思封鎖布勒斯特。
為了趕在歐洲大陸封建國家聯合向法國進攻之前戰勝英國,拿破崙開始了上台後的最緊張的、規模最大的對英戰爭準備。他在法國西部海岸布倫港建立了龐大的軍營,幾萬工人集中在那裏,夜以繼日地建造新軍艦、運輸船、駁船以及橫渡英吉利海峽所需的一切。這裏還集結著準備在英國登陸的幾萬大軍,“隻要有三天下霧,我就可以成為倫敦、英國議會和英格蘭銀行的主人。”拿破崙這樣自信地說著。到1805年,法國已有戰列艦103艘、巡洋艦55艘。
拿破崙的登陸計劃一度遭到英國人的嘲笑,英國人認為這不過是拿破崙故意擺出的一種唬人的架勢,可一直到了1803年底,特別是1804年初,英國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崙的登陸計劃了。英國政府不斷收到有關拿破崙大規模擴軍備戰的令人膽寒的消息,英國人有點驚慌失措了。既然拿破崙在1798年能夠率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和軍隊繞過在整個地中海上追趕他的英國海軍,並能順利地在埃及登陸,那麽這個人實際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見的而在英吉利海峽很常見的濃霧成功地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英國海岸登陸。英國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恐慌,開始了總動員,59萬人應徵入伍,預備役軍艦全部轉入現役,使現役戰艦達到240艘,巡洋艦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帝國。英國以大量英鎊開路,聯絡奧地利和俄國,籌劃組織第三次反法聯盟。荷蘭和西班牙則站在了法國一邊,並將自己的海軍交給拿破崙指揮。這使拿破崙手中的海軍兵力有所加強。但由於英國海軍強有力的封鎖,三國艦隊分別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裏,發揮不了作用。為了扭轉這一不利的戰略態勢,拿破崙製定了一個調虎離山的計劃,讓駐守土倫的分艦隊在維爾納夫的率領下突破封鎖,前往西印度群島,同時,由米西賽指揮的羅什福爾分艦隊也應突破英軍封鎖,前往西印度群島。兩隻艦隊在馬提尼克會合,然後在對這一帶的英國殖民地進行騷擾,誘使英軍派兵救援以便減輕被封鎖的法國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艦隊的壓力。一旦英國上鉤,他們的艦隊即應返航駛往英吉利海峽,為渡海登陸作戰掃清道路。
【戰前形勢】
1805年1月11日,米西賽率領了5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從羅什福爾突圍而出,向西印度群島駛去。一個星期後,維爾納夫率領11艘戰列艦和9艘巡洋艦,開始駛出了土倫港。
納爾遜不考慮其它的可能性,而認為維爾納夫一定是駛往馬爾它或埃及。於是立即向東趕去,於2月7日到達了埃及亞歷山大港。當他沒發現敵蹤時,又趕往馬爾他,在那裏才知道由於遇到了風暴,維爾納夫已經被迫返回土倫。
3月30日,維爾納夫再次從土倫出航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前進以同西班牙艦隊會合,然後再駛向西印度群島。納爾遜仍以為維爾納夫是駛向埃及,於是把艦隊部署在地中海中部等待他。4月9日,維爾納夫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在加的斯港口投錨,用訊號通知港內西班牙艦隊出來。但是他卻非常害怕納爾遜會尾隨在他後麵,到了下午1時,他不再等西班牙艦隊,而先起錨開船,讓西班牙人跟在他後麵蹣跚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