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說的興起,卻不防外麵有人叩門道:“大爺,二爺那邊有旗語傳過來,說是這邊艙室狹小,二爺又想與大爺朝夕相處,就近請教。說是這便請大爺動身,坐舢板過去。”
李岩先是應諾一聲,著人就去準備小船,一邊站起身來,向著聽的發呆的李俊笑道:“這些想頭,都是我一個人琢磨出來的,你別同旁人亂說。伯爵可以封授武職鄖官,我已請兵部行文,給了你雲騎尉的鄖職,到了那邊,對付土人,防備外敵,你是吾家千裏駒。”
說罷一笑,也不顧李俊興奮,自已彎腰出門。自舷梯處下船,登上小船,由十餘名水手劃著名小船,直奔不遠處的李侔座船而去。
他雖是自幼富貴,卻並不曾一日為官。此時得了諾大封地,錢財什麽的到不打緊。到是可以治政理民,建立軍隊,使他一展報復,從此不必理會地方官員,一心使轄下居民安享太平之福,想到此處,亦禁不住血脈賁張,興奮之極,直欲仰天長嘯,方能一舒心中快意。此時小船行至江心,周圍檣櫓如林,長帆遮日,一眾大漢子民相攜出海,各有誌向,思之亦令人覺得快意。
因心中恍惚,到沒有注意這小船在江浪中快速劃行,不一會便到了李侔船前。李岩被水手點醒之後,方才踏上大船上放下的升降吊籃,直登上這一列船隊中這最大的寶船。
上得船後,因這寶船高聳堅固,船頭仿著城樓模樣建造,幾隊漢軍士兵在船頭巡弋,雖然船在行駛,因船身重量原故,竟使人並不感動晃動。待看到這城樓與軍士,直使人不覺得在船上行駛,而是置身地上某大城的城頭一般。李岩看將過去,知道這便是仿造當年鄭和下西洋時式樣而建造的寶船,一時間好奇心起,竟先不去李侔艙中,而是東走西顧,張望打量,待跑到船頭敵樓張望,因城樓甚高,再加上船身高度,一眼望將下去,原本浩蕩奔流的大江,亦伏同尋常河流那般雌伏腳下。張目看向四周,大江兩邊的風景依稀可辨,隻是兩岸原本高大的堤岸和山川此時亦顯的渺小卑微,令人覺得一腳踏將過去,便可以踩在腳下。
他看的心曠神怡,忍不住道:“今日方知天地廣闊,江川秀麗!大丈夫怎可蝸居鬥室,做井底之蛙!”
正感慨間,卻聽身旁收攏纜繩的水手頭目接話道:“大人,這裏算不了什麽。等過兩天咱們過了江口,到了大海深處,那時候海天一色,蔚藍一片,海上都是些珍奇海魚,還有成片的飛鳥跟隨其後,到時候大人站在這城頭四處一看,當真是可以一快心胸。”
李岩不曾想到這船上尋常水手亦有如此話語,正思謀著答話,卻聽得引領他前來的那傳令兵上前笑道:“大人且慢賞景,李將軍已經詢問數次,問大人怎地沒來。小人回稟將軍大人已至,卻並未進艙,被將軍著實埋怨了幾句呢。”
待他說完,李岩微覺不悅,隻覺這個二弟現下升至漢軍將軍,年少得誌,未免有些輕狂。長兄上船,自已不來迎接便也罷,居然還擺譜拿大,訓斥屬下軍士。
他心裏拿定主意,不論二弟做到什麽官位,始終亦是自已親弟,一會子見了他,還是要好生教導訓斥一番,才能盡到做大哥的本份。
因有此一事,不便再在這船頭耽擱,便向那傳令笑道:“既然如此,勞煩你帶我過去便是。”
及至李侔艙門之外,因見房門緊閉,裏在鴉雀無聲,李岩更是心頭火起。隻是他一向穩定深沉,雖是乃弟亦不肯輕易發火。隻是屈指輕叩,等候裏麵有人出來開門。
他隻輕叩數下,就聽得裏麵傳來腳步聲音,待聽到內裏木門銅搭扣被輕輕拿起,李岩料想是其弟過來,便以責備的語氣輕聲道:“你現下怎麽如何拿大,究竟什麽事體,派人催我過來?”
卻聽得開門那人笑道:“林泉兄好大火氣。可是很少坐船,有些頭暈麽?”
李岩定睛一看,卻原來是漢軍水師將軍黃龍笑吟吟站在自已眼前。見他發呆,黃龍躬身一揖,又向他笑道:“林泉兄,遼東一別足有半年多,一向安好?”
忙亦躬身施禮,李岩亦笑道:“老兄怎地不在旗艦上指揮水師,卻跑到二弟這裏?可是有軍務要商議,若是如此,岩先請告退。”
“不必。原本這機密軍務不該請老兄前來,不過陛下知道老兄亦在船上後,親命人過來傳旨,我們著手之事,可請林泉兄一同參詳實施,不必隱瞞。”
李岩知道所謂“請”他一起,多半是客套之辭。想必是皇帝知道他在船隊之中,有旨意命他一起辦事。帝命既下,做臣子的自然不能抗命。
因笑道:“既然如此,弟隨著諸位一同參詳。隻是弟雖然曾在陸上做戰,海戰卻是分毫不通,若是胡言之處,諸君不要失望責怪才好。”
他們邊說邊行,早已過了艙室甬道,李岩一眼望去,隻見除了其弟李侔正在親手懸掛海圖,其餘十餘名漢軍陸軍及水師的將軍、衛尉、校尉等高級軍官環列周圍,雙手搭膝,房間之內鴉雀無聲。見自已隨著黃龍進來,其間有些軍官在遼東征戰時曾經相識,交情甚好,此時亦不過點首致意。
他心中明白,定是有什麽機密軍務交辦下來。是以各人在開航不久,還未入海,便已齊集於此,一同商議。他心中掂綴道:“莫不是陛下意欲在沿途用兵征戰?這樣雖然可收出奇不意之效,卻不免落人口實,有失天朝上國的信義仁德的形象。雖則這些不過是腐儒所見,然則國家受人崇敬和受人懷疑鄙視,在海外行事的效果可大大不同。”
李岩先是應諾一聲,著人就去準備小船,一邊站起身來,向著聽的發呆的李俊笑道:“這些想頭,都是我一個人琢磨出來的,你別同旁人亂說。伯爵可以封授武職鄖官,我已請兵部行文,給了你雲騎尉的鄖職,到了那邊,對付土人,防備外敵,你是吾家千裏駒。”
說罷一笑,也不顧李俊興奮,自已彎腰出門。自舷梯處下船,登上小船,由十餘名水手劃著名小船,直奔不遠處的李侔座船而去。
他雖是自幼富貴,卻並不曾一日為官。此時得了諾大封地,錢財什麽的到不打緊。到是可以治政理民,建立軍隊,使他一展報復,從此不必理會地方官員,一心使轄下居民安享太平之福,想到此處,亦禁不住血脈賁張,興奮之極,直欲仰天長嘯,方能一舒心中快意。此時小船行至江心,周圍檣櫓如林,長帆遮日,一眾大漢子民相攜出海,各有誌向,思之亦令人覺得快意。
因心中恍惚,到沒有注意這小船在江浪中快速劃行,不一會便到了李侔船前。李岩被水手點醒之後,方才踏上大船上放下的升降吊籃,直登上這一列船隊中這最大的寶船。
上得船後,因這寶船高聳堅固,船頭仿著城樓模樣建造,幾隊漢軍士兵在船頭巡弋,雖然船在行駛,因船身重量原故,竟使人並不感動晃動。待看到這城樓與軍士,直使人不覺得在船上行駛,而是置身地上某大城的城頭一般。李岩看將過去,知道這便是仿造當年鄭和下西洋時式樣而建造的寶船,一時間好奇心起,竟先不去李侔艙中,而是東走西顧,張望打量,待跑到船頭敵樓張望,因城樓甚高,再加上船身高度,一眼望將下去,原本浩蕩奔流的大江,亦伏同尋常河流那般雌伏腳下。張目看向四周,大江兩邊的風景依稀可辨,隻是兩岸原本高大的堤岸和山川此時亦顯的渺小卑微,令人覺得一腳踏將過去,便可以踩在腳下。
他看的心曠神怡,忍不住道:“今日方知天地廣闊,江川秀麗!大丈夫怎可蝸居鬥室,做井底之蛙!”
正感慨間,卻聽身旁收攏纜繩的水手頭目接話道:“大人,這裏算不了什麽。等過兩天咱們過了江口,到了大海深處,那時候海天一色,蔚藍一片,海上都是些珍奇海魚,還有成片的飛鳥跟隨其後,到時候大人站在這城頭四處一看,當真是可以一快心胸。”
李岩不曾想到這船上尋常水手亦有如此話語,正思謀著答話,卻聽得引領他前來的那傳令兵上前笑道:“大人且慢賞景,李將軍已經詢問數次,問大人怎地沒來。小人回稟將軍大人已至,卻並未進艙,被將軍著實埋怨了幾句呢。”
待他說完,李岩微覺不悅,隻覺這個二弟現下升至漢軍將軍,年少得誌,未免有些輕狂。長兄上船,自已不來迎接便也罷,居然還擺譜拿大,訓斥屬下軍士。
他心裏拿定主意,不論二弟做到什麽官位,始終亦是自已親弟,一會子見了他,還是要好生教導訓斥一番,才能盡到做大哥的本份。
因有此一事,不便再在這船頭耽擱,便向那傳令笑道:“既然如此,勞煩你帶我過去便是。”
及至李侔艙門之外,因見房門緊閉,裏在鴉雀無聲,李岩更是心頭火起。隻是他一向穩定深沉,雖是乃弟亦不肯輕易發火。隻是屈指輕叩,等候裏麵有人出來開門。
他隻輕叩數下,就聽得裏麵傳來腳步聲音,待聽到內裏木門銅搭扣被輕輕拿起,李岩料想是其弟過來,便以責備的語氣輕聲道:“你現下怎麽如何拿大,究竟什麽事體,派人催我過來?”
卻聽得開門那人笑道:“林泉兄好大火氣。可是很少坐船,有些頭暈麽?”
李岩定睛一看,卻原來是漢軍水師將軍黃龍笑吟吟站在自已眼前。見他發呆,黃龍躬身一揖,又向他笑道:“林泉兄,遼東一別足有半年多,一向安好?”
忙亦躬身施禮,李岩亦笑道:“老兄怎地不在旗艦上指揮水師,卻跑到二弟這裏?可是有軍務要商議,若是如此,岩先請告退。”
“不必。原本這機密軍務不該請老兄前來,不過陛下知道老兄亦在船上後,親命人過來傳旨,我們著手之事,可請林泉兄一同參詳實施,不必隱瞞。”
李岩知道所謂“請”他一起,多半是客套之辭。想必是皇帝知道他在船隊之中,有旨意命他一起辦事。帝命既下,做臣子的自然不能抗命。
因笑道:“既然如此,弟隨著諸位一同參詳。隻是弟雖然曾在陸上做戰,海戰卻是分毫不通,若是胡言之處,諸君不要失望責怪才好。”
他們邊說邊行,早已過了艙室甬道,李岩一眼望去,隻見除了其弟李侔正在親手懸掛海圖,其餘十餘名漢軍陸軍及水師的將軍、衛尉、校尉等高級軍官環列周圍,雙手搭膝,房間之內鴉雀無聲。見自已隨著黃龍進來,其間有些軍官在遼東征戰時曾經相識,交情甚好,此時亦不過點首致意。
他心中明白,定是有什麽機密軍務交辦下來。是以各人在開航不久,還未入海,便已齊集於此,一同商議。他心中掂綴道:“莫不是陛下意欲在沿途用兵征戰?這樣雖然可收出奇不意之效,卻不免落人口實,有失天朝上國的信義仁德的形象。雖則這些不過是腐儒所見,然則國家受人崇敬和受人懷疑鄙視,在海外行事的效果可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