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可依具體情形自立律法,然不得與中央法律相牴觸,各國除了田賦外,其餘各稅與中央依例分成,中央多而地方少;各國官員,亦編入中央體製,可與中央互調用。此確實中央權威,比之唐朝藩鎮,中央無財權、政權、軍權絕然不同。”
“由都察院派駐監國禦史,可以隨時監視彈劾不法,無懼於後世子孫胡做非為,此亦甚妙。”
“封國不得在內陸,封地止在海外。在海外為官時,不得臨其國。在中央為官者,亦不可臨其國。待咱們子孫輩時,示必在朝,在地方時,由公候國組成會議,決斷地方大事。凡地方稅務、法律、軍務,均由公候會議決斷而行。如此,可以集思廣議,可以由地方總督、巡撫監視公候,亦可由公候會議防備督、撫權勢過大,或是為害地方。”
張偉聽得諸人議論紛紛,知道一者是自已的這些打算確實有理,使得這些跟隨自已多年,腦子並不僵化的重臣們心悅臣服,二來也是重利所在,各人原本就是半推半就,害怕人言耳。此時有了反駁理由,自然個個氣壯如牛,樂意受命了。
他止住各人的話頭,微笑道:“就這麽著,公國方千裏,約等內地一府,候、伯約等內地一縣,子、男、國士,約等內地數鎮。如廷斌兄的翼國,方圓過千裏,已有人口過萬,內有金、銅數礦,還有山林、漁場,弄好了,每年可以白銀過百萬。廷斌兄,你現在諸多公務纏身,你的長子現下不過十歲出頭,不能當家理事。不妨派遣心腹之人,由你設府立縣,派駐官員,編入中央官製,招撫流民赴呂宋為你墾荒。如何料理,想來你必會辦的妥妥帖帖,要不了多久,我大漢子民必可充斥南洋等諸處,南洋諸處,亦必定成為我大漢的囊中之物。”
此次大封功臣動靜甚大,凡新朝建立,所有上下的功臣鄖舊無一不盼望此事。與諸人期望有所不同的是,不但新朝有明朝公候伯沒有的子爵與男爵等諸多新爵之外,所有的爵位與春秋時相同,皆是授土封茅。
比如施琅,乃是武臣第一,除何斌外就屬他隨張偉時間最長。是以他的封地與何斌類同,皆是呂宋最為膏潤之地,出產甚多。此人一向懼內,又不善經營,家產不足何斌的百分之一,他現下駐節福州,甫一接到恩旨,全家上下皆是感奮之極。因施琅官身在身,現下不能親臨封地,於是立刻由其弟帶著家人先去探勘,待落實地界之後,便可先鑄城募兵,招募無地佃農前往耕作。
自施琅而下,周全斌、江文瑨等人則受封候爵,封地略小,出產卻亦是很多。各人都是平常人家出身,得了諾大封地,其中各有特產,隻需用心經營,均是百萬數十萬金的收入,一下子富貴至此,人生已是無撼。況且封地之上,除了需遵守中央法度外,各公候就是國主,比之明朝的虛爵又強過許多。周江二人追擊滿人已至黑龍江之北,聽得信息,均是感激之極,行軍打仗越發用心。而他二人屬下中,亦有不少受封為伯、子、男者,均是各有封地賞賜,全軍上下接令之時,當真是歡聲雷動,直入雲宵。與此兩衛相同,在草原剿擊蒙古的劉國軒與孔有德,駐防北京的張鼐,深入甘寧的張瑞與契力何必諸人,或前或後均是收到恩旨,各封候伯,領受封地。
一時間不但南京城內冠蓋雲集,欣喜若狂,全國各處,製服造冠者亦是甚多。中國古製,帝冠十二梁,王九、公七,候伯下皆五,自授爵那日起,南京內外珠光寶氣,冠蓋輝煌,自張偉攻下南京後稱帝日起,此時方算是真正的有了新朝氣象。
與從龍鄖舊的喜氣洋洋不同,前明降臣受爵者甚少,除了首降的鄭瑄被封伯爵之外,其餘雖然可能位至閣部,地方巡撫,但是因其功勞不著,降附時間很短,並不能與台灣鄖舊相比。到是前明降將,因投降後大多立下軍功,漢朝軍功比之文官政績強過許多,不但那些早降者有不少受爵者,就是吳三桂這樣的新降之人,亦因在朝鮮遼東有功,受封伯爵。
第二十四章 大封功臣
於是原本就一直攻訐分封製度不妥的前舊眾臣雖不敢當麵反對,卻是唆使門生故舊,或是直言上書,或是在報紙是議論攻擊,將自西周、兩漢、西晉,乃至明朝的分封弊端一股腦端將出來,長篇大論的奏報上去,言語間雖是恭謹,卻又將明太祖處死葉伯巨的舊例提將出來。言下之意,張偉拒不納諫,必蹈明太祖當年分封之覆轍。
鄭瑄乃是前明舊臣中投降最早,最得重用,亦是受封伯爵。此時一眾儒臣不敢公然與張偉唱對台戲,亦不能攻擊何斌等台灣係的重臣,隻得將火力對準了鄭瑄,每日攻訐不止。
漢興二年春四月,南京的天氣已是甚是和暖。清明過後,秦準河兩岸的楊柳已是稀稀疏疏的綠成一片。張偉與柳如是並肩立於河中畫舫之上,攜手觀看兩岸風景。柳如是因見人潮如織,行商洋夷不絕於途,向張偉笑道:“陛下,雖北方戰事未止,南京卻並不受絲毫影響。難怪近來常稱人說,南京乃是六朝金粉盛地,王氣直衝雲宵,陛下決定定都於此,甚是英明。”
她從未曾在政事上有過什麽見解,張偉此時聽得她說,甚覺奇怪,因向她笑道:“這話是怎麽說起的,你每常都在後宮,怎麽聽到人說起這些個。”
“由都察院派駐監國禦史,可以隨時監視彈劾不法,無懼於後世子孫胡做非為,此亦甚妙。”
“封國不得在內陸,封地止在海外。在海外為官時,不得臨其國。在中央為官者,亦不可臨其國。待咱們子孫輩時,示必在朝,在地方時,由公候國組成會議,決斷地方大事。凡地方稅務、法律、軍務,均由公候會議決斷而行。如此,可以集思廣議,可以由地方總督、巡撫監視公候,亦可由公候會議防備督、撫權勢過大,或是為害地方。”
張偉聽得諸人議論紛紛,知道一者是自已的這些打算確實有理,使得這些跟隨自已多年,腦子並不僵化的重臣們心悅臣服,二來也是重利所在,各人原本就是半推半就,害怕人言耳。此時有了反駁理由,自然個個氣壯如牛,樂意受命了。
他止住各人的話頭,微笑道:“就這麽著,公國方千裏,約等內地一府,候、伯約等內地一縣,子、男、國士,約等內地數鎮。如廷斌兄的翼國,方圓過千裏,已有人口過萬,內有金、銅數礦,還有山林、漁場,弄好了,每年可以白銀過百萬。廷斌兄,你現在諸多公務纏身,你的長子現下不過十歲出頭,不能當家理事。不妨派遣心腹之人,由你設府立縣,派駐官員,編入中央官製,招撫流民赴呂宋為你墾荒。如何料理,想來你必會辦的妥妥帖帖,要不了多久,我大漢子民必可充斥南洋等諸處,南洋諸處,亦必定成為我大漢的囊中之物。”
此次大封功臣動靜甚大,凡新朝建立,所有上下的功臣鄖舊無一不盼望此事。與諸人期望有所不同的是,不但新朝有明朝公候伯沒有的子爵與男爵等諸多新爵之外,所有的爵位與春秋時相同,皆是授土封茅。
比如施琅,乃是武臣第一,除何斌外就屬他隨張偉時間最長。是以他的封地與何斌類同,皆是呂宋最為膏潤之地,出產甚多。此人一向懼內,又不善經營,家產不足何斌的百分之一,他現下駐節福州,甫一接到恩旨,全家上下皆是感奮之極。因施琅官身在身,現下不能親臨封地,於是立刻由其弟帶著家人先去探勘,待落實地界之後,便可先鑄城募兵,招募無地佃農前往耕作。
自施琅而下,周全斌、江文瑨等人則受封候爵,封地略小,出產卻亦是很多。各人都是平常人家出身,得了諾大封地,其中各有特產,隻需用心經營,均是百萬數十萬金的收入,一下子富貴至此,人生已是無撼。況且封地之上,除了需遵守中央法度外,各公候就是國主,比之明朝的虛爵又強過許多。周江二人追擊滿人已至黑龍江之北,聽得信息,均是感激之極,行軍打仗越發用心。而他二人屬下中,亦有不少受封為伯、子、男者,均是各有封地賞賜,全軍上下接令之時,當真是歡聲雷動,直入雲宵。與此兩衛相同,在草原剿擊蒙古的劉國軒與孔有德,駐防北京的張鼐,深入甘寧的張瑞與契力何必諸人,或前或後均是收到恩旨,各封候伯,領受封地。
一時間不但南京城內冠蓋雲集,欣喜若狂,全國各處,製服造冠者亦是甚多。中國古製,帝冠十二梁,王九、公七,候伯下皆五,自授爵那日起,南京內外珠光寶氣,冠蓋輝煌,自張偉攻下南京後稱帝日起,此時方算是真正的有了新朝氣象。
與從龍鄖舊的喜氣洋洋不同,前明降臣受爵者甚少,除了首降的鄭瑄被封伯爵之外,其餘雖然可能位至閣部,地方巡撫,但是因其功勞不著,降附時間很短,並不能與台灣鄖舊相比。到是前明降將,因投降後大多立下軍功,漢朝軍功比之文官政績強過許多,不但那些早降者有不少受爵者,就是吳三桂這樣的新降之人,亦因在朝鮮遼東有功,受封伯爵。
第二十四章 大封功臣
於是原本就一直攻訐分封製度不妥的前舊眾臣雖不敢當麵反對,卻是唆使門生故舊,或是直言上書,或是在報紙是議論攻擊,將自西周、兩漢、西晉,乃至明朝的分封弊端一股腦端將出來,長篇大論的奏報上去,言語間雖是恭謹,卻又將明太祖處死葉伯巨的舊例提將出來。言下之意,張偉拒不納諫,必蹈明太祖當年分封之覆轍。
鄭瑄乃是前明舊臣中投降最早,最得重用,亦是受封伯爵。此時一眾儒臣不敢公然與張偉唱對台戲,亦不能攻擊何斌等台灣係的重臣,隻得將火力對準了鄭瑄,每日攻訐不止。
漢興二年春四月,南京的天氣已是甚是和暖。清明過後,秦準河兩岸的楊柳已是稀稀疏疏的綠成一片。張偉與柳如是並肩立於河中畫舫之上,攜手觀看兩岸風景。柳如是因見人潮如織,行商洋夷不絕於途,向張偉笑道:“陛下,雖北方戰事未止,南京卻並不受絲毫影響。難怪近來常稱人說,南京乃是六朝金粉盛地,王氣直衝雲宵,陛下決定定都於此,甚是英明。”
她從未曾在政事上有過什麽見解,張偉此時聽得她說,甚覺奇怪,因向她笑道:“這話是怎麽說起的,你每常都在後宮,怎麽聽到人說起這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