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自朱慈烺始,大半的前明宗室,鄖舊貴戚都被流放荒島,這些人帶著家人僮僕,在關島為中心,輻射周邊,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島嶼上漸次有了中國人的身影。原本一個個以西洋人命名的島嶼擁有了純粹中國式的島名。以張偉之計劃,這股流放潮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占據紐西蘭、澳洲,夏威夷等全部的太平洋島鏈為止。在工業革命和大規模的移民前,將罪犯放逐海外,是搶占海外領土的最佳辦法。英國當年如此行事,張偉自然全盤學習過來,運用自如。


    此事原是小事,卻與張偉下決心大力開發南太平洋之事牽連上來,是以大操大辦,弄的甚囂塵上。前明宗室與鄖舊一得知將被發配流放到南洋小島之上,蠻荒無人之處,當真是隻比合家抄斬略輕一些的懲罰。然則有太子在前,讓這些人追隨其後,卻又有大義為先,不但不該拒絕,反道該一個個搶先效命,誓死追隨方是。一時間各處港口均是這些麵無人色,哭天嚎地的前明宗室,各人一想起要去家國萬裏之遠,終生不得返回,身處荒島,無可通信,當真是覺得天地為之變色,人生與死無異也。於是當場跳海者有之,舉家在靖安司前來拿人時自焚者有之,服毒吞金上吊諸招頻出,隻是官府秉承張偉之命,隻要有一口氣的全數拿捕上船,駛向呂宋與日本周邊海域中已被發現的小島,給他們農具耔種耕牛等物,待到得目的地,便一股腦攆上島去,由得岸上哭聲震天,卻是再也不加理會了。


    張偉一心布置合圍滿人之事,自下了決定之後卻是很少理會此事。無論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甚至有人以辭官為挾,卻始終不改初衷,並不理會那些儒臣的所謂:太殘,太苛,陛下求治太急,流放之刑酷烈慘過誅戮,有傷天和,非仁君聖王治世之道。這些人之所以敢如此跳腳攻訐,卻是因張偉已有明諭,無論如何,不會因言罪人,所以上竄下跳,無所不用其極,除了不敢辱罵張偉,朝中大臣隻要支持張偉此舉的,多辦被罵了個遍。


    張偉每常閱覽司聞曹送上來的這些報告,隻是冷笑,心中知道,滿人一滅,與舊儒及千多年積累下來的陳腐意識交戰的時機便已成熟,到那時,卻教這些人見識一下他的手段。他雖然不能以言罪人,不過這些人身上毛病太多,偏偏又喜歡多嘴,整治起來藉口多多,並不需要張偉勞神。


    飛騎並萬騎自那日軍議過後,連番出征,趁著畿輔一帶空虛,斬殺了不少零星南下的八旗遊騎,待北京方麵知道厲害,便再也不敢派出小股騎兵出通州地界。自京師之南,半月間四府七十餘縣,全數落入漢軍之手。而孔有德等近十萬漢軍,亦急入山西地界,駐防明軍先是交戰,繼爾全數投降,半月間太原、大同等名城盡數歸於漢軍治下,自此,明朝所有的疆土不復存在,所有的宗王盡數落入漢朝手中,再也不復存在。


    山西的舊明大臣,自然是以袁崇煥為首,自他而下,盧象升等數百名舊明大臣悉數投降,秦王、晉王、代王等宗王盡數被擒。與各路漢軍高歌猛進不同,駐蹕天津的張偉卻統兵不動,雖然可以在十日內攻克通州,直逼京師,然而一心等著朝鮮軍報,想著要關門打狗的張偉卻並不打算此時太過逼近。此時京師情形不明,豪格敗後皇太極對八旗的掌控必定削弱,那些八旗貴族如何打算亦不很清楚,若是正在首鼠兩端,漢軍往前一逼,朝鮮方麵的軍隊尚未進入遼東,八旗全數退入關外,到時候卻是麻煩之極。


    兩邊僵持旬月,西路漢軍已然逼近京師之北,隻待張偉一聲令下,便可以沿著明朝的長城防線,高歌猛進,切斷蒙古草原與北京的聯繫。


    “袁崇煥送到了麽?快召他入城,我要見他!”


    孔有德等人沒有接到進軍的命令,卻接到張偉命他們迅速送袁崇煥至天津的手諭。幾個統兵大將並不敢怠慢,立時調撥人馬,將袁崇煥等人押送至天津。一到天津城下,帶隊的將軍便立時派人入城稟報,張偉甫一得知,便立時命人將他們帶入城來。


    雖然與初至時不同,張偉已經沒有追星似的收集名人的欲望,但是想到這個中國歷史上可與嶽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可以加入到自已麾下,日後用來專鎮一方,既可相信他的能力,亦可信任其人的品格,張偉心中高興,心道:“此人成名於北方,卻是南方人,南洋事起,用他來專任南洋之戰,我當真是可以放心。海戰有施琅,陸戰中的攻守城池,此人實在是最佳人選。”


    想到此處,張偉難耐心中欣喜,因向身邊禁衛道:“擺架,我要親自去迎!”


    自他登基為帝之後,還從未有人享受過如此殊榮。各禁衛軍官心中詫異,卻是不敢怠慢,各人急忙召集禁衛士兵,肅清街道,擺出皇帝出征的全副儀仗,種種旗、仗鋪陳數裏,隨著張偉親至城門遠迎。


    “元素吾兄,自遼東一別後,恍惚間幾年時光過去,看起來你健壯如故,弟欣喜之極。”


    張偉甫一見到數百名逶邐而來的前明山西降官,因見到打頭的便是黑口黑麵的袁崇煥,立時跳下馬去,迎上幾步,向他拱手一禮,嘻笑問好。


    隨行而來的漢軍乃是龍武與龍鑲兩衛的漢軍士兵,自出征後已是近兩年不見張偉之麵,此時見到皇帝出城,各人哪裏管張偉是來迎誰,當下心中激動,齊聲高呼,萬歲之聲響徹雲宵,張偉眼見袁崇煥開口答了幾句,卻聽不清亮,隻隱隱約約聽到他亦提起自已相貌,相必是說比在遼東之時看老了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