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聽到此處,心意已決。他雖然對朝鮮歷史略微知道一些,卻隻知道這個國家一直以小中華自詡,對中國一向以恭謹事上的態度來周旋。是以不論是元、明、清,都對它照顧有加。明朝為它擊退倭人入侵,其實是幫它復國;清朝甲午年間,又為它打了一仗,待到了現代,又有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拋灑在那白山黑水之上。隻是後世朝鮮人卻不如當年之朝鮮人知道感恩,北部朝鮮事另一強國,與中國交惡數十年,中國人為其征戰之事仿似並未發生過一般;南部因有另一大國扶持,經貿發達,小國之民眼界甚淺,竟然開始藐視其尊敬了幾千年的強鄰。因念及此事,張偉亦很是討厭這個小國,當屬下有人提議滅朝時,他確實為此心動。待聽到吳三桂這一番剖析,他是久鎮遼東之人,身份地位又能知道許多內幕,確實是比漢軍諸將全然不了解來的高明。


    雖然如此,張偉卻並不想讓這個年輕的將軍太過得意,因冷笑道:“當年日本進攻,朝鮮全境失陷,王室退到義州,若不是明朝大舉援助,現下已經乖乖臣服日本。爾的見解,未免太過悚人聽聞。況且,朝鮮王室黯弱,權柄多半落在大臣手裏。國王在很多時候,不過徒有虛名。自倭亂之後,全國上下並沒有奮發圖強,重整軍備。反而頹廢依舊,被滿虜打的潰不成軍,不成模樣。這麽一個腐敗至深的國家,民心不附,軍無戰心,在你嘴裏,到成了不可侮的強國麽?當真笑話!”


    吳三桂被一悶棍打的一楞,額頭上立刻密密的沁出汗珠來。他一麵詫異張偉如此了解朝鮮局勢,一麵苦思對策,半響過後,方答道:“陛下,朝鮮雖弱,其勢與當年安南同。成祖以五十萬軍下安南,初時安南全境降服,並無抵抗。待成祖設立都司,調兵回國。安南各地立時風起雲湧,各處抵抗不斷。朝鮮小國,漢朝以大軍駐守勞師費餉,並無實益。不若留其王室,永為中國藩屬,豈不更好?”


    張偉其實又可以用日本駁他,隻是心中略一猶豫,覺得此人年紀雖小,能力膽識都很是難得。到也不必太過壓製,且拿他試上一試,若是果真很有才幹,又得一大將也是好事。因向他笑道:“雖然是泛泛而談,到也可知你平時在這些事上很用心。”


    “陛下誇獎,臣不敢當。臣今日與陛下一席言,方知臣以往坐井觀天,請陛下治臣君前無禮之罪。”


    張偉步下座位,行至他身邊。隻覺得這吳三桂個頭中等,與自已差不多高。因又向他端詳幾眼,方又笑道:“你不必請罪。適才你站出來,想必是要邀出使朝鮮的差使,甚至想指揮軍隊做戰,我說的可對?”


    吳三桂吃了一驚,忙低頭答道:“不敢。臣部已歸漢軍統轄整編,臣隻願孑然一身,為前往朝鮮征伐的漢軍將軍領路。”


    “大丈夫想著建功立業,沙場揚名,這也無可厚非。既然你主動請纓,那麽便允了你。你所部兵馬,自然不能讓你帶去。可以撥給你一萬廂軍,協助漢軍,守備糧道,搬運物資。此次漢軍入朝,實力強雄。糧草補給由日本就近運去。臨戰指揮,都是由水師都督施琅統領,你可以由天津尋一兵船,帶著親兵護衛,去覺華島尋施都督就是。你不可一心想著立功,忘了你的首要任務乃是與朝鮮上下交通致意,領路助戰,若是因果倒置,誤我大事,縱是你立了戰功,也斷然不能饒你!”


    說到此處,他沉吟片刻,又道:“武事由你,文事麽,洪承疇乃是明朝名臣,朝鮮那邊想必也知道他。內閣大學士們大多降了滿人,咱們就派洪閣部過去。你二人好生合作,由朝鮮攻陷遼東之後,朕不吝封候之賞!”


    吳三桂聽他說到此時,才以“朕”字自稱。知道這算是口諭聖旨,一會必定有人頒諭給他。因垂首低頭,沉聲答道:“臣遵旨!必定竭精盡力,粉身以報!”


    張偉揮手道:“我從不要人粉身以報!這些套話不必再說,既然一心為我辦事,我就保得他一家大小平安富貴才是。你的父親現下在北京,來日大戰,得便我必招降於他,你放心就是。”


    吳三桂雖然下定決心,不以在京師的父親家人與財產為念,到底是心中一直擔心此事。害怕父兄因為他的原故遇害,一直忐忑不安。此時聽到張偉竟然提及此事,心中又是感動,又覺慚愧,不覺哽咽道:“臣下家事,竟然亦勞陛下憂心,臣實在是……”


    “不必再說,將來好好做一番事業出來,才不枉此生。”


    見他叩頭離去,張偉默然佇立,心道:“人之際遇,當真是離奇不可預測。誰能想這個歷史上有名的大漢奸,竟然會有可能成為我手下可用的大將。”


    堂上諸將對張偉如此高看這個舊明降將很是不解,隻是張偉行事一向神色莫測,其間自有深意,眾人猜將不出,卻也隻得罷了。隻有江文瑨隱約想道:“漢軍除了廂軍係統和禁軍之外,都是澎湖與台灣一係,其中除龍武衛是遼東降將外,周全斌、張鼐、張瑞,以及他江文瑨都是台灣出身,各人之間私交甚篤。雖都是張偉一手提拔,都是忠心不二,然而軍隊掌握在一派手中,縱是有許多防範措施,卻總是不能教人放心,現下提拔重用一些降將,分化治之,也是當權者的妙招,到也無可厚非。越是如此,到也不必對開國功臣大加誅戮,思之卻是令人放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