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說到此處,偷偷抬頭去看皇太極的臉色,隻見他並沒有特別著惱的樣子,於是壯一壯膽,又接著說道:“不過臣雖然笨,到是不敢說假話,大言欺騙皇上。臣是文臣,對兵事並不知道,征戰的事情,還是請皇上您聖明裁決好了。”
皇太極此時已然氣破了肚皮,卻是不好發做。溫體仁的這番奏對,原本是對崇禎常說之語。崇禎每常問他軍國大事,他便推說自已是文辭之臣,對這些事情並不拿手,而皇帝天縱英明,自然能夠將各種難事辦妥,不需要閣臣亂操心。崇禎卻並不以為其無用,相反卻讚揚他英華內斂,公忠體國,乃是大大的忠臣。隻是皇太極此時甫入京師,急需引路的漢臣,原本以為俘虜了這麽多明朝閣部大臣,對明朝情形知之甚詳,隻要有人投降,踏實引路,必然會有很大有幫助。誰料問了首輔不成,問了次輔仍是無用之輩,他心中氣極,卻又不能發火,隻氣得肚裏轉筋罷了。
忙將溫體仁攆到一邊,也不理會他的謝恩話語,又向閣臣周道登問道:“溫公說他是讀書人,並不理會軍國大事。那麽周先生請說,宋人有言:宰相當用讀書人,此話何解?”
那周道登聽出皇太極語意不善,立時嚇了一跳,額頭上細細的沁出一層油汗來。有心要好好回答,卻是年紀大了,做了這閣臣卻並非他能力高強,一來是資格夠了,三十多年京官熬將過來,有了資格被皇帝抓鬮;二則是他運氣夠好,崇禎在候選名單裏一把將他抓了出來,於是乎成為閣臣。論起學問,不過是當年考中進士時讀的那些八股文章,哪裏有什麽真材實學?搜腸刮肚想了半天,方戰戰兢兢答道:“皇上,請容臣到家中查書,待臣查明後回奏。”
皇太極氣極,差點兒便從座位中暴跳起來,勉強按住性子,又向他問道:“朕每常聽人言情麵二字,這情麵者,何意?”
周道登慌忙答道:“情麵者,麵情之謂也!”
“爾等身為舊明大臣,全然不顧舊帝麵情,亦不顧自身為閣部之尊,覥顏投我大清,是何麵情?是何情麵?講來!”
周道登嚇的幾欲暈去,一時間慌不擇言,答道:“臣等做官,俸祿極低,不受賄不得銀錢,不賄賂不得升遷。幾十年熬將下來,好不容易做到閣部,沒有回本,哪能說死就死?何況大家都是大臣,憑什麽我死別人不死……要死大家都死,要麽就不死。”
皇太極又是氣極,又覺得好笑,因指著他笑道:“你好,你說的很好。似爾等無恥無知之徒,當官原本就是為了錢財。忠孝節義,原本就不在心裏。呸,我看漢人的書,還以為讀書人如何,原來竟是如此。當年蒙古人把儒生列為下九流,也未嚐不是沒有道理!”
他起身站起,指著一眾明朝降臣一通斥罵,竟是全然不留情麵。眾大臣原本見他客氣非常,各人都將心思放寬,以為在新朝必受重用,誰知此時皇帝暴怒,竟似要將他們一個個拖出去斬了一般。眾臣都見過當年廷仗之事,想到受刑之慘,下詔獄之苦,都嚇的雙腿抽筋,有那膽小的,竟是伏地痛哭起來。
見他們如此害怕,皇太極當真是哭笑不得。他熱炭團一般的重用心思,已然冷卻下來。此時他已明白,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不以在草野中不得重用者,更不如那些還有良知和能力的中下層官員。隻是難得這些人肯降,而且這些大臣門生故舊很多,位高權重聲望很隆,若是風聲傳將出去,對將來的大業很是不利。隻是用了他們,對大業也殊無幫助罷了。在心裏長嘆口氣,更添茫然之感,皇太極收起怒氣,向眾臣道:“朕一心求賢,因一時失望苛責諸位,這是朕的不是。”
見眾明臣都顫抖而不敢言,皇太極又道:“是朕求治太急,與諸卿無關。今日且退,來日朕於內宮設宴,為諸卿壓驚。”
聽著諸明臣戰戰兢兢的謝恩之辭,皇太極隻覺心灰意冷,隻在心中喃喃自語道:“人才,到哪裏去尋一個上好的人才來?”
當下也不理會,由著諸臣退下,王德化等人侍立在大殿之前,覷見眾臣慘受斥責,卻覺得心裏暢快之極。因見周廷儒等人下來,王德化忍不住笑道:“周閣老好沒意思,弄壞了大明天下,又想來禍害大清。”
周廷儒又羞又氣,卻並不敢和他爭辯,隻打定了主意下朝後就辭官,看看皇太極是不是挽留,待明白皇帝心思之後,再做打算。
王德化正在得意,卻聽到內裏一聲傳喚,忙不迭趕將進去。卻見皇太極似笑非笑,看向自已。他心裏一慌,忙跪下道:“皇上傳喚奴婢,不知道有何吩咐?”
“王伴伴?崇禎皇帝是這樣叫你的吧?”
“不敢,那是前皇恩典,奴婢並不敢當。”
“聽說你很是能幹,前明皇帝很是信任你,身為掌印太監,你也很體會聖意,勤謹辦事,不敢貪汙。”
王德化跪在地上,隻感覺到皇太極在身邊繞來繞去,卻不知道他的話意,忙嗑頭答道:“奴婢不敢,隻是奉旨辦事,不敢敷衍。奴婢身為閹人,要錢也是沒用,所以並不敢貪汙。”
“哈!你還敢狡辯!曹化淳已將自已家產獻上,並將你的家產數目和歷年貪汙的帳目上繳,你居然還敢說你不貪!”
皇太極此時已然氣破了肚皮,卻是不好發做。溫體仁的這番奏對,原本是對崇禎常說之語。崇禎每常問他軍國大事,他便推說自已是文辭之臣,對這些事情並不拿手,而皇帝天縱英明,自然能夠將各種難事辦妥,不需要閣臣亂操心。崇禎卻並不以為其無用,相反卻讚揚他英華內斂,公忠體國,乃是大大的忠臣。隻是皇太極此時甫入京師,急需引路的漢臣,原本以為俘虜了這麽多明朝閣部大臣,對明朝情形知之甚詳,隻要有人投降,踏實引路,必然會有很大有幫助。誰料問了首輔不成,問了次輔仍是無用之輩,他心中氣極,卻又不能發火,隻氣得肚裏轉筋罷了。
忙將溫體仁攆到一邊,也不理會他的謝恩話語,又向閣臣周道登問道:“溫公說他是讀書人,並不理會軍國大事。那麽周先生請說,宋人有言:宰相當用讀書人,此話何解?”
那周道登聽出皇太極語意不善,立時嚇了一跳,額頭上細細的沁出一層油汗來。有心要好好回答,卻是年紀大了,做了這閣臣卻並非他能力高強,一來是資格夠了,三十多年京官熬將過來,有了資格被皇帝抓鬮;二則是他運氣夠好,崇禎在候選名單裏一把將他抓了出來,於是乎成為閣臣。論起學問,不過是當年考中進士時讀的那些八股文章,哪裏有什麽真材實學?搜腸刮肚想了半天,方戰戰兢兢答道:“皇上,請容臣到家中查書,待臣查明後回奏。”
皇太極氣極,差點兒便從座位中暴跳起來,勉強按住性子,又向他問道:“朕每常聽人言情麵二字,這情麵者,何意?”
周道登慌忙答道:“情麵者,麵情之謂也!”
“爾等身為舊明大臣,全然不顧舊帝麵情,亦不顧自身為閣部之尊,覥顏投我大清,是何麵情?是何情麵?講來!”
周道登嚇的幾欲暈去,一時間慌不擇言,答道:“臣等做官,俸祿極低,不受賄不得銀錢,不賄賂不得升遷。幾十年熬將下來,好不容易做到閣部,沒有回本,哪能說死就死?何況大家都是大臣,憑什麽我死別人不死……要死大家都死,要麽就不死。”
皇太極又是氣極,又覺得好笑,因指著他笑道:“你好,你說的很好。似爾等無恥無知之徒,當官原本就是為了錢財。忠孝節義,原本就不在心裏。呸,我看漢人的書,還以為讀書人如何,原來竟是如此。當年蒙古人把儒生列為下九流,也未嚐不是沒有道理!”
他起身站起,指著一眾明朝降臣一通斥罵,竟是全然不留情麵。眾大臣原本見他客氣非常,各人都將心思放寬,以為在新朝必受重用,誰知此時皇帝暴怒,竟似要將他們一個個拖出去斬了一般。眾臣都見過當年廷仗之事,想到受刑之慘,下詔獄之苦,都嚇的雙腿抽筋,有那膽小的,竟是伏地痛哭起來。
見他們如此害怕,皇太極當真是哭笑不得。他熱炭團一般的重用心思,已然冷卻下來。此時他已明白,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不以在草野中不得重用者,更不如那些還有良知和能力的中下層官員。隻是難得這些人肯降,而且這些大臣門生故舊很多,位高權重聲望很隆,若是風聲傳將出去,對將來的大業很是不利。隻是用了他們,對大業也殊無幫助罷了。在心裏長嘆口氣,更添茫然之感,皇太極收起怒氣,向眾臣道:“朕一心求賢,因一時失望苛責諸位,這是朕的不是。”
見眾明臣都顫抖而不敢言,皇太極又道:“是朕求治太急,與諸卿無關。今日且退,來日朕於內宮設宴,為諸卿壓驚。”
聽著諸明臣戰戰兢兢的謝恩之辭,皇太極隻覺心灰意冷,隻在心中喃喃自語道:“人才,到哪裏去尋一個上好的人才來?”
當下也不理會,由著諸臣退下,王德化等人侍立在大殿之前,覷見眾臣慘受斥責,卻覺得心裏暢快之極。因見周廷儒等人下來,王德化忍不住笑道:“周閣老好沒意思,弄壞了大明天下,又想來禍害大清。”
周廷儒又羞又氣,卻並不敢和他爭辯,隻打定了主意下朝後就辭官,看看皇太極是不是挽留,待明白皇帝心思之後,再做打算。
王德化正在得意,卻聽到內裏一聲傳喚,忙不迭趕將進去。卻見皇太極似笑非笑,看向自已。他心裏一慌,忙跪下道:“皇上傳喚奴婢,不知道有何吩咐?”
“王伴伴?崇禎皇帝是這樣叫你的吧?”
“不敢,那是前皇恩典,奴婢並不敢當。”
“聽說你很是能幹,前明皇帝很是信任你,身為掌印太監,你也很體會聖意,勤謹辦事,不敢貪汙。”
王德化跪在地上,隻感覺到皇太極在身邊繞來繞去,卻不知道他的話意,忙嗑頭答道:“奴婢不敢,隻是奉旨辦事,不敢敷衍。奴婢身為閹人,要錢也是沒用,所以並不敢貪汙。”
“哈!你還敢狡辯!曹化淳已將自已家產獻上,並將你的家產數目和歷年貪汙的帳目上繳,你居然還敢說你不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