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那傳令親兵趕到之時,陳永福所部將士此時已多半在帳篷裏酣然入睡。連日趕路,各人都是辛苦異常,又麵臨大戰,體力不支者最易戰死。這些人都隨著陳永福征戰有年,哪不知道這個道理。是以一吃罷晚飯,各人也不多事,均老老實實鑽進帳內歇息。那令兵一到,就揚著頭將自已大帥的命令傳將下去,也不顧陳永福等人臉色鐵青,立時翻身上馬,回營尋樂子去了。


    “操他娘的!這猛如虎真不是東西!”


    “這不是明擺著為難咱們麽!將軍,咱們不理,去尋督師大人辯說!”


    見那親兵在黑暗中去了遠了,陳永福還兀自呆立原處低頭不語。他屬下的各參將、千戶、都司等各級軍官便嚷將起來,一個個氣的渾身發抖,隻欲去找洪承疇理論。


    這陳永福十五歲便投身行伍,先在昌平當兵,做到都司後回河南老家,這兩年一直隨著各個督帥四處做戰,此時已經做到副將的高位。他性格卻不似一般的軍人那麽直爽,遇事很少激動,無論是什麽情況都很能隱忍。


    “總兵大人已然說明,此令乃是督帥親自下的令。雖然督帥並沒有指定哪一部前去,不過想必也是由他安排。你們前去吵鬧,不正好給他整治我們的機會?”


    見各人都被他說的不再言語,陳永福嘆一口氣,向各人道:“都是為朝廷效力,何分彼此!挑選兩千精騎,我親自帶隊!”


    他手下的心腹將官們自然不依,亂紛紛上前勸說,勸他不必以身涉險。卻聽他慨然道:“人家五千人不到,便敢沖前我師十餘萬人的大陣,我們後有洪督師的大隊人馬,前麵是鳳陽大陣,難道咱們堂堂王師,就沒有人及得上賊兵的勇武麽?我陳某不才,卻期盼著與他們激戰一場,到看看誰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說罷,立時命人挑選健壯勇武兵士隨他同去。他的部下軍紀甚好,雖然在睡夢中被驚醒,卻都並不敢有什麽怨言。一個個披上甲冑,翻身上馬,跟隨著陳永福先小步馳出營地,然後便在月光下順著大道慢慢加快馬速,往南方奔馳而去。


    陳永福率著疲憊不堪的部下直往南狂奔了一夜,待第二天天色微明,已到了新集地界,距鳳陽城不過百餘裏路程。這新集鎮上已駐有千多明軍,由一個千戶官領著,看守些軍械物品並巡靖地方。因此地並無甚緊要,隻不過預備著將來退兵時以為緩衝,是以這一隊明軍隻是由原本鳳陽城內的守兵調撥而來,不但戰力很弱,軍紀也是很差。


    這兩千多騎士雖然疲累,騎術精良者卻盡可以趴伏在馬背上歇息養神,然而戰馬奔馳了一夜,卻急需稍息回力,飲水餵料。


    甫一進鎮,便見到一眾明軍守卒或是歪斜帽子,敞著大褂曬太陽捉虱子;或是與鎮上閑人磨牙閑逛;或是蹲在地上下棋抹牌,散漫淩亂不成體統。


    陳永福也是從下層低級武官做起,到也不覺其怪。隻皺著眉頭向身邊的親兵令道:“快去尋他們的長官來!”


    他的部下卻不似他這般好說話,那親兵頭目帶著十餘名手下,於鎮口外狂飆直入,將那些個懶散明軍驚的一路跳起,稍有躲閃不及的,卻不免要挨上一蹄,直疼的齜牙咧嘴,喝罵不止。待到了鎮口明軍把守之地,那一眾兵丁哪裏還敢上前阻擋,一個個溜之大吉,躲到一邊。


    待那千戶官被眾親兵帶回,這鎮上已是雞飛狗跳,人聲喧鬧。各人隻道是漢軍攻了過來,那手腳快的已然收拾停當,準備帶著家小躲到鎮外山上。


    陳永福雖見這新集鎮上混亂如此,卻隻是不理會,隻向那衣衫不整的千戶官問道:“你在這鎮上多久了?”


    這千戶官昨兒與鎮上富戶們無賴們賭了一夜,因手風甚好不舍離場,贏了百多兩銀子後已是日上三竿,各人都烏眼雞似的再難支撐,這才散了場歇息。他正睡的香甜,卻被這夥強盜似的明軍拖將出來,心中當真是憤恨之極。卻因問話的卻是一位身著副將戎裝的將軍,他卻不敢不答,隻黑著臉打了一躬,答道:“回將爺,小的在此地駐守半個多月了。”


    “日前可能敵軍來襲。”


    “沒有!”


    “可有敵軍路過?”


    “也沒有!”


    陳永福見他一臉不耐,略點點頭道:“你成日裏還不知道在哪裏鑽沙,隻怕是不等人家的馬蹄踏到你肚皮上,你也不能知道。”


    “回將爺,小的不歸您管,這事也輪不著您來教訓。小的若是辦差不力,自有上官來責罰。這位將爺若有緊急公務,隻管辦去,卻不要在小的頭上做威做福。”


    他被陳永福說的光火,也不理會,將大帽戴上,轉身便走。隻行了兩步,卻已被陳永福的親兵攔住,不放他走。


    陳永福冷笑一聲,將手裏的馬鞭向他一指,沉聲道:“你若是我的屬下,立刻叫人砍了你的腦袋!”


    也不和他多說,隻向自已身邊的下屬令道:“不進鎮,全軍就在鎮外歇息一個時辰,派些人去鎮內尋草料餵馬!”


    他心裏著實煩憂,這新集地處戰略要道,卻因沒有屯積軍糧便如此漫不經心。派駐的軍隊如此,鳳陽方麵的明軍戰力如何也不問可知。這一戰還沒有打,失敗的陰影卻已籠罩在他心頭。他與農民軍做戰雖然從未敗過,當年在昌平附近做軍官時,卻連接與入侵的八旗軍交過幾次手,每次都是甫一接觸明軍便是全師潰敗,哪怕是一萬人對一千,也是稍一交手便大敗虧輸,總是因軍紀太差,將軍畏戰,軍士惜命之故。此番要對陣的漢軍戰力和威名都不在八旗之下,這些全無軍紀,又沒有戰意的明軍士卒是否望風而逃,當真是不問可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