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起身,輕拂袍袖,斥道:“去吧!”
那幾個儒生心中大喜,忙施了一禮,恭聲道:“學生們知錯,多謝年長兄的教誨,再也不敢如此。”
“不必多說,快些回去。”
待那幾人迅即離去,那禦史又向那少年道:“既然是朝廷的國士,做事也需有個尊卑體統,如何弄成這個模樣?本官會知會禦史台的各位都老爺,好生議一下你的爵位資歷是否得當。”
也不等那少年解釋,便起身拂袖而去。眾人見沒有熱鬧再看,便也紛紛散去,隻留下幾個閑漢,兀自指著那少年發笑。
見那少年憤然起身,略整衣衫昂首而出,張偉站起身來,忙追上前去,在那少年肩上一拍,笑道:“這位國士,且請留步。”
“你也要來打我麽?或者,想取笑我?”
見他兩眼瞪的血紅,鼻子仍在流血不止,張偉黯然一嘆,向他道:“你莫要慌,我是過來問你,你的祖先,可是當年靖難一役死難忠臣之後?”
又命身後的王柱子取來草紙,遞與那少年擦了身上血漬,見他兀自狐疑,上上下下的打量自已,張偉向他點頭道:“你不需亂猜,我不是商人,不過我的身份也不會說與你知道。你小小年紀,性格到是堅強的緊,我很喜歡。不過,過猶不及,適才你要是討個饒,何至於被打成這個模樣?”
“呸!向他們討饒?”
他適才被打成極重,吐出的口水還帶有血絲。張偉不禁憐道:“好孩子,對得起你的祖先。”
他此語一出,那少年眼中已是含有淚珠,隻是強忍著不讓它掉落下來,因向張偉鄭重答道:“先祖建文朝陳迪,因靖難一役死難。家中六子皆死,止有幼子止六歲,幸得死難,卻被加入賤籍,終後輩不得為正業,受盡世人白眼欺淩。”
“那你如何又成為國士?”
“我父親原是花船上的管事,漢軍當日南下,先父便道:既然是以靖難之事,不論真假,想必是要為祖先們平反翻案,無論如何,要助大軍一臂之力。是以漢軍攻城之日,父親不顧安危,於夜裏跑到城門處引領大軍。我家世居漢西門外,對城內街道情形知之甚詳,那夜巷戰,父親立功不小。後來不幸被明軍一箭射死,功勞卻是被漢軍記將下來。去年授爵,便授給了我國士之爵。”
張偉聽的慘然,已是知道就裏。這陳姓少年原本是賤籍之家,平日裏想必受人欺淩,地位甚是低下。因父親拚死得了爵位,得脫苦難,是以他一心想鄣顯其父功勞,穿著這國士袍服穿街過市,卻不料被人看的忌恨,致有今日之苦。
也不多說,隻掏出懷中一枚小小對牌,向他道:“我在宮中認識些人,你性格堅韌不屈,今上最喜歡你這樣的。宮中現下正招侍衛,我看你雖不習武,身子卻還壯實,你拿著對牌去宮中應試,若有一線之明得中,卻不是光宗耀祖?”
一邊說,一邊將對牌遞將給他,卻不料被他一手打落,又聽那少年恨道:“我不要,我也不會為今上效力!”
“這是為何?”
“當年說是靖難,也追封了方大夫和我家先祖,卻不肯赦免南京十幾萬賤民戶籍,再有全江南各城之中,哪一城沒有賤民?今上不管不顧,靖的是什麽難!這也罷了,前一陣子說是減免田賦,我雖是國士,朝廷補帖很是有限,家中人口眾多,一家子在城外租了十幾畝地,原本是想好好辛苦一場,足夠吃用。將來再憑著我的俸祿買幾畝地,從此在城外安居,不必進城見人的臉色。誰料今上朝令夕改,又收回前命,那田主原本並不甘願如此租地,前命一收,就立時將我家土地收了回去。現下我每天以國士的身份又重操賤業,被人輕視!”
說到此處,他心中苦情再難止住,仰天長嘆一聲,大叫道:“父親,你死的冤!身居高位的人,哪有一個說話算話,又有哪一人是真心體釁百姓的?”
張偉被他說的麵色發白,心中當真是難過之極。過了半響,方低下身子撿起那對牌,向那少年低聲道:“你不必生氣。據我所知,今上這幾日便會有恩旨下來,赦免所有賤戶,全數脫籍為民!至於爵位隻是為了恩顯為國效力之人,想指著養家卻也是難,國家財政多有用途,需怪不得今上。你還是去考侍衛,侍衛俸祿極高,夠你養家餬口了。”
說罷,將對牌強塞入他手,自已仰天一嘆,大步而行,再也不敢回頭去看那少年的臉色。
張偉興興頭頭出宮消閑,卻惹的一肚皮的怒氣回來。見他大步在前悶頭而行,王柱子等人知他心緒不佳,各人都是不敢怠慢,均板著臉尾隨其後。各人由神武門逶迤而入,過坤寧宮而不入,直到幹清宮大殿之內,張偉方停住腳步。
“傳內閣大臣、禦史台輪值禦史、刑部輪值法官、都察院輪值推官,應天府尹、應天靖安提刑司入見!”
見王柱子麵露難色,張偉斥道:“怎地?”
“官家,此時已快到下錢糧的時候……”
張偉大怒,原本坐於禦座之上,此時怒而起身,逼視著王柱子道:“是我做主,還是這宮規做主?”
王柱子急忙應道:“自然是陛下您做主。”
那幾個儒生心中大喜,忙施了一禮,恭聲道:“學生們知錯,多謝年長兄的教誨,再也不敢如此。”
“不必多說,快些回去。”
待那幾人迅即離去,那禦史又向那少年道:“既然是朝廷的國士,做事也需有個尊卑體統,如何弄成這個模樣?本官會知會禦史台的各位都老爺,好生議一下你的爵位資歷是否得當。”
也不等那少年解釋,便起身拂袖而去。眾人見沒有熱鬧再看,便也紛紛散去,隻留下幾個閑漢,兀自指著那少年發笑。
見那少年憤然起身,略整衣衫昂首而出,張偉站起身來,忙追上前去,在那少年肩上一拍,笑道:“這位國士,且請留步。”
“你也要來打我麽?或者,想取笑我?”
見他兩眼瞪的血紅,鼻子仍在流血不止,張偉黯然一嘆,向他道:“你莫要慌,我是過來問你,你的祖先,可是當年靖難一役死難忠臣之後?”
又命身後的王柱子取來草紙,遞與那少年擦了身上血漬,見他兀自狐疑,上上下下的打量自已,張偉向他點頭道:“你不需亂猜,我不是商人,不過我的身份也不會說與你知道。你小小年紀,性格到是堅強的緊,我很喜歡。不過,過猶不及,適才你要是討個饒,何至於被打成這個模樣?”
“呸!向他們討饒?”
他適才被打成極重,吐出的口水還帶有血絲。張偉不禁憐道:“好孩子,對得起你的祖先。”
他此語一出,那少年眼中已是含有淚珠,隻是強忍著不讓它掉落下來,因向張偉鄭重答道:“先祖建文朝陳迪,因靖難一役死難。家中六子皆死,止有幼子止六歲,幸得死難,卻被加入賤籍,終後輩不得為正業,受盡世人白眼欺淩。”
“那你如何又成為國士?”
“我父親原是花船上的管事,漢軍當日南下,先父便道:既然是以靖難之事,不論真假,想必是要為祖先們平反翻案,無論如何,要助大軍一臂之力。是以漢軍攻城之日,父親不顧安危,於夜裏跑到城門處引領大軍。我家世居漢西門外,對城內街道情形知之甚詳,那夜巷戰,父親立功不小。後來不幸被明軍一箭射死,功勞卻是被漢軍記將下來。去年授爵,便授給了我國士之爵。”
張偉聽的慘然,已是知道就裏。這陳姓少年原本是賤籍之家,平日裏想必受人欺淩,地位甚是低下。因父親拚死得了爵位,得脫苦難,是以他一心想鄣顯其父功勞,穿著這國士袍服穿街過市,卻不料被人看的忌恨,致有今日之苦。
也不多說,隻掏出懷中一枚小小對牌,向他道:“我在宮中認識些人,你性格堅韌不屈,今上最喜歡你這樣的。宮中現下正招侍衛,我看你雖不習武,身子卻還壯實,你拿著對牌去宮中應試,若有一線之明得中,卻不是光宗耀祖?”
一邊說,一邊將對牌遞將給他,卻不料被他一手打落,又聽那少年恨道:“我不要,我也不會為今上效力!”
“這是為何?”
“當年說是靖難,也追封了方大夫和我家先祖,卻不肯赦免南京十幾萬賤民戶籍,再有全江南各城之中,哪一城沒有賤民?今上不管不顧,靖的是什麽難!這也罷了,前一陣子說是減免田賦,我雖是國士,朝廷補帖很是有限,家中人口眾多,一家子在城外租了十幾畝地,原本是想好好辛苦一場,足夠吃用。將來再憑著我的俸祿買幾畝地,從此在城外安居,不必進城見人的臉色。誰料今上朝令夕改,又收回前命,那田主原本並不甘願如此租地,前命一收,就立時將我家土地收了回去。現下我每天以國士的身份又重操賤業,被人輕視!”
說到此處,他心中苦情再難止住,仰天長嘆一聲,大叫道:“父親,你死的冤!身居高位的人,哪有一個說話算話,又有哪一人是真心體釁百姓的?”
張偉被他說的麵色發白,心中當真是難過之極。過了半響,方低下身子撿起那對牌,向那少年低聲道:“你不必生氣。據我所知,今上這幾日便會有恩旨下來,赦免所有賤戶,全數脫籍為民!至於爵位隻是為了恩顯為國效力之人,想指著養家卻也是難,國家財政多有用途,需怪不得今上。你還是去考侍衛,侍衛俸祿極高,夠你養家餬口了。”
說罷,將對牌強塞入他手,自已仰天一嘆,大步而行,再也不敢回頭去看那少年的臉色。
張偉興興頭頭出宮消閑,卻惹的一肚皮的怒氣回來。見他大步在前悶頭而行,王柱子等人知他心緒不佳,各人都是不敢怠慢,均板著臉尾隨其後。各人由神武門逶迤而入,過坤寧宮而不入,直到幹清宮大殿之內,張偉方停住腳步。
“傳內閣大臣、禦史台輪值禦史、刑部輪值法官、都察院輪值推官,應天府尹、應天靖安提刑司入見!”
見王柱子麵露難色,張偉斥道:“怎地?”
“官家,此時已快到下錢糧的時候……”
張偉大怒,原本坐於禦座之上,此時怒而起身,逼視著王柱子道:“是我做主,還是這宮規做主?”
王柱子急忙應道:“自然是陛下您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