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心裏暗罵道:“命爾入內想必是漢王的話,你這小小侍衛連聲大人也不肯稱呼,當真是不成體統。”


    此時心情甚好,卻也顧不上和他計較,因略整一下衣袍,又正一正頭上的五梁朝冠,向那侍衛橫上一眼,便躬身往殿內行去。


    他卻沒有劍履入殿的特權,在階下便將鞋子和佩劍除下,一溜小跑順著甬道直往殿內行去,待到了大殿正中一看,卻是瞠目結舌,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


    卻見張偉正趴伏在殿內金磚地麵之上,背上趴著的正是幾個月大的世子。此是柳如是在生下長女之後,第二胎終為張偉生了個兒子。張偉愛若性命,雖未冊封,眾臣卻已是以世子相稱,偶在內廷見之便下跪行禮。


    錢謙益張皇片刻,立時醒悟,忙跪下拜見唱名行禮如儀。那小兒趴在張偉背上,正覺得有趣,卻見穿著紫色官袍,胖墩墩的一個老頭趴在地上,又哇啦啦大嚷一氣,小孩子家覺得有趣,隻望著錢謙益發呆,不肯再隨張偉玩鬧。


    張偉因見錢謙益還趴在地上,忙令道:“錢公快起。”


    又向殿內宮女吩咐道:“來人,賜座。”


    錢謙益急忙起身,向張偉恭聲道:“臣謝座。”


    說罷,歪著身子在椅上坐了。見張偉也是起身,在殿內禦座上坐下,又舒適的伸了一個懶腰,便湊趣道:“漢王與世子天倫之樂如此,乃臣下之福也。此禦座,將來必是世子佳座。”


    張偉卻不如他所預料般的欣喜,隻淡淡回道:“小兒輩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先生此來,有何見教於我?”


    若是別的閣臣或是大臣來見,張偉這般舉止必定被會他們勸諫一番。古人最講究尊卑上下,張偉的身份如此,即便是世子亦不能騎於他身上。況且士大夫之家都是抱孫不抱子,對兒子都是冷冰冰模樣,哪有張偉這般行事的?上次陳永華見張偉與子嬉戲,到是勸了幾句,被張偉以:“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頂了回去,這錢謙益不但不諫,反到上前湊趣,自是在人品上低了一格,未免讓人小視了。


    錢謙益吃了一癟,心中戰粟一般,卻又鼓足勇氣道:“回漢王,臣今日此來,卻是為黔省各官的奏摺而來。”


    “喔?勸孤北伐的麽?此事寫成節略呈將上來便是,何需勞動先生跑上一遭。”


    張偉接過宮女送上的涼茶,又命人賜給錢謙益,方又道:“北伐一事勢在必行,幾個月前孤便已統籌謀劃,現下水師總督施琅已然帶兵出海,南京城內不日誓師,大軍即將有所舉動。先生關心國事,操勞一至於斯,孤甚感念。”


    見錢謙益站將起來,躬身行禮致謝,張偉不免又命道:“來人,將福建新送來的大紅袍包一斤來,給錢大人帶回府去。若無別事,先生就請回去。”


    錢謙益有事沒事常來宮中求見,張偉到也習慣,此時被他打擾,到也並不責怪。隻是錢謙益聽得張偉吩咐,卻急忙道:“臣還有事要奏。”


    “唔,講來。”


    “回漢王,貴州省的這幾份奏摺,雖則亦是請漢王順應天命,即時北伐,卻又有一語,臣不得不現下就稟報給漢王。”


    說到此處,將奏摺命女官呈上,又沉聲道:“節略臣已寫在奏摺下麵,大概意思,便是要勸漢王殿下稱帝,應天景命,撫慰萬民。”


    張偉在即漢王位初,也曾經有人勸進,勸他稱帝,卻被他嚴辭拒絕,不肯答應。是以這幾年過來,再無人提起此事。現在一下子便有這麽多的官員聯名上書,懇求漢王即位稱帝,此事到也當真是非同小可。張偉若是有心如此,隻需將這些奏摺留中不發,那麽聞到風聲的文武百官,哪一個敢不上書勸進?隻是稍遲一些,恐怕就是不可測的大禍,最少一條“心懷怨望”的罪名,就是穩穩落在頭上了。


    接過奏摺,張偉呆著臉看完。輕輕放在一邊,向錢謙益問道:“此事你如何看?把你的想法說來聽聽。”


    錢謙益撫膝端坐,見張偉動問,臉上立時興奮的發光,忙正容道:“回漢王,臣下以來,且不論這幾位大臣所議當否,最少有一條愛重主上,願以漢王為天下主的心思,這當真是難得。臣請漢王不論允或不允,也需褒獎。”


    “唔,說下去。”


    “至於此刻稱帝是否得當……”錢謙益沉吟片刻,方又慷慨言道:“臣以為,此正是稱帝良機也。漢王新得世子,天下歡然。又要興師北伐,以王師的戰力,此去必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天下垂手可得。那末,何必一定要等到在北京登基?當日太祖得金陵後,老儒朱升獻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三策,現下漢王積糧至千萬石,有漢軍和天下無敵的水師以為屏障,南方已無敵手,與太祖削平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後的情勢相仿。太祖首稱吳王,以吳元年為號,後來削平南方後,便即位稱帝,於洪武元年命大將軍徐達與副將常遇春北伐,以南統北,我太祖乃第一人。漢王一切的情形都與當年太祖相似,論起兵威來,卻又強過當年;北方情形糜爛至此,又不如當年的蒙元,當是此時,不稱帝登基,以定大義,更待何時?”


    他來此之前,便已打定主意一定要勸說張偉答應稱帝一事,是以一路上打好了腹稿,此刻說起來層次分明,有條有理。張偉雖是不肯在此時登基為帝,卻也不免有些意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