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被攪的頭痛,卻被這禦史進來一鬧,場中原本凝滯嚴肅的氣氛立時大變,不但張偉仰天長笑,便是那些個老夫子們,亦都是禁不住笑將起來。
各人笑上一氣,那張慎言主管刑部,卻先皺眉向張偉道:“漢王,定鼎南京之後並沒有禁民人自閹的詔命。此人雖絕不可收用,卻也不好治罪。”
鄭瑄等人亦同聲道:“此風斷不可長,請漢王將此人訓誡逐出,並詔有司宣諭天下,日後凡有敢行此事者,必交法司究辦。”
他們都是老成謀國之言,原以為張偉必定首肯。卻聽得張偉道:“此事不能如此罷休。需重重懲戒,以儆效尤!”
張慎言躬身道:“漢王,此事不可如此。不知者不為罪,漢王不可以一已之私而壞天下人法,請漢王三思。”
“這個自然,然尚書可為我思一良策麽?這半年來,攜家口土地投充,求為皇莊者絡繹不絕;獻美貌婦人女子者充斥南北,奇珍異玩珠寶古董,乃至地方特產者比比皆是;現下竟又有如此殘父母之軀,博君王歡心者,若是狠加恁治,有心人以為有機可乘,日後再有人如此,如何是好?”
他這番話一說,殿上各人立時麵麵相覷,不知道如何是好。那吳遂仲原本並不發言,想著一會勸張偉收留些原舊宮內的太監以備使喚,現下卻無論如何不能開口了。
張慎言知道張偉所言是實,這一年多來不論是各地的地方官員、豪門巨紳,還是平頭百姓,尋常商賈,統統的把世上飛的爬的,走的跳的,但凡是世上有的,歷經千辛萬苦尋了來,巴巴的獻給張偉,以希圖上寵。卻都被張偉嚴辭訓斥,一概不收。現下這些人不獻禮物,不報祥瑞,卻又獻上自家土地,願為皇莊。張偉正沒理會,卻又有人割了自已,願為太監。若是不狠狠剎一下這股風氣,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麽亂子來。
沉思半響,方向張偉答道:“既然如此,先將此人以擅造宮禁之罪斬首。然後由漢王頒布法令,再敢如此者,一律如例如置。”
張偉點頭道:“就是這麽著。若是今日隻將此人趕出了事,隻怕日後還有麻煩。”
見各人都被此人引開精神,他忙站起身來,向眾人笑道:“今日說了半天,也好早晚的了,大家請回,若是再有話說,我必定接見,再來詳談就是。”
他轉身欲溜,卻見徐光啟顫顫巋巋步上前來,向他道:“漢王……”
張偉忙擺手道:“徐老先生,今日已遲,若還有話說,不妨等到明日,如何?”
見他仍是不依不饒,隻得立定身體,正色道:“各位的話我都聽進去了。左右不過是說流放呂宋太過狠心,放至台灣,或是海南可也。況且這些人多半心懷異誌,放到呂宋也是禍害——其實不妨事!”
他邊走邊說,語速極快,也不等各人能否聽清,隻一個勁說道:“那呂宋土地肥沃,地廣人稀,不過兩三百萬的土人居住。幾年前呂唯風便開始命土人少兒穿漢服,說漢話,寫漢字。最多不過一二十年,那呂宋國的青壯土人便與漢人無二,發至那裏,又有何苦處?一年四季,都是溫暖如春,又有種種特產水果,那椰子我還每年命人送來飲用,再有銅、金等礦藏,這是多好的地方?”
見徐光啟聽的發楞,張偉又笑道:“老先生,改日等新送過來的椰子到了,我必定差人送到你府上,讓你嚐嚐看!至於防著那些人做亂,到也不怕。他們去萬裏之遙,沒有宗族,沒有鄉黨,雖然有心為亂,卻都並非是舊識,力量卻是比在內地小上許多,縱是有禍亂,也比在江南鬧起來更好一些,可對?再加上有漢軍和廂軍,還有土人傭兵,還怕這些人不成!不妨事,不妨事的!”
各人被他的話說的心曠神怡,這呂宋一時間竟好似成了天堂一般。待醒悟過來,卻見他已出了殿內側門,被一眾禁衛擁著往後廷去了。
各人同時苦笑,知道些事雖然做的忍心,張偉卻勢必再難更改決心。張慎言悻悻道:“漢王何其太忍!”
又道:“還有下文。昨兒漢王派人正式行文下令刑部,日後凡可判絞又或不絞,可判十年重刑,或是判流涉三千裏以上刑者,概發至呂宋墾荒!我原說要駁回,看現下的情形,漢王決心以下,此事又是軍令,非是民法,連禦史台也是無法可想。”
徐光啟原本是今日前來諫言的諸人之首,此時心中已被張偉說服。又隱隱然知道他近日有意派兵圖北,唯恐江南生亂,是以一定要把這些亂源根除。
因嘆口氣,向張慎言道:“做大事者,有時候便需如此。你也不必再與漢王頂牛,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況且,呂宋國嚮慕中華上邦,成祖年間甚至請求過內附歸屬一事,成祖因路遠難製,謝絕了事。今漢王有無敵水師,又何必不將這幾百萬的生民,遼闊富庶之土地收為我有?”
見有人不以為然,並不服氣,他又道:“漢王以戰起家,乃開國之君,與後世守成之主不同。切不要以好大喜功,不該開邊畔一事來勸他。象他這樣的創業之主,絕然不會偏安於江南一隅之地,竊竊而自喜的!”
說罷,轉身向殿外行去。待到了殿門高階之上,卻見一隊禁衛軍士正拖著那楊易安往宮外行去,顯是要拖他去殺頭。徐光啟卻是視而不見,隻咪著眼看向西麵的斜陽,按劍長嘆道:“丈夫當提三尺劍,平定天下!惜乎,吾老矣,卻是不能助漢王一臂之力了。”
各人笑上一氣,那張慎言主管刑部,卻先皺眉向張偉道:“漢王,定鼎南京之後並沒有禁民人自閹的詔命。此人雖絕不可收用,卻也不好治罪。”
鄭瑄等人亦同聲道:“此風斷不可長,請漢王將此人訓誡逐出,並詔有司宣諭天下,日後凡有敢行此事者,必交法司究辦。”
他們都是老成謀國之言,原以為張偉必定首肯。卻聽得張偉道:“此事不能如此罷休。需重重懲戒,以儆效尤!”
張慎言躬身道:“漢王,此事不可如此。不知者不為罪,漢王不可以一已之私而壞天下人法,請漢王三思。”
“這個自然,然尚書可為我思一良策麽?這半年來,攜家口土地投充,求為皇莊者絡繹不絕;獻美貌婦人女子者充斥南北,奇珍異玩珠寶古董,乃至地方特產者比比皆是;現下竟又有如此殘父母之軀,博君王歡心者,若是狠加恁治,有心人以為有機可乘,日後再有人如此,如何是好?”
他這番話一說,殿上各人立時麵麵相覷,不知道如何是好。那吳遂仲原本並不發言,想著一會勸張偉收留些原舊宮內的太監以備使喚,現下卻無論如何不能開口了。
張慎言知道張偉所言是實,這一年多來不論是各地的地方官員、豪門巨紳,還是平頭百姓,尋常商賈,統統的把世上飛的爬的,走的跳的,但凡是世上有的,歷經千辛萬苦尋了來,巴巴的獻給張偉,以希圖上寵。卻都被張偉嚴辭訓斥,一概不收。現下這些人不獻禮物,不報祥瑞,卻又獻上自家土地,願為皇莊。張偉正沒理會,卻又有人割了自已,願為太監。若是不狠狠剎一下這股風氣,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麽亂子來。
沉思半響,方向張偉答道:“既然如此,先將此人以擅造宮禁之罪斬首。然後由漢王頒布法令,再敢如此者,一律如例如置。”
張偉點頭道:“就是這麽著。若是今日隻將此人趕出了事,隻怕日後還有麻煩。”
見各人都被此人引開精神,他忙站起身來,向眾人笑道:“今日說了半天,也好早晚的了,大家請回,若是再有話說,我必定接見,再來詳談就是。”
他轉身欲溜,卻見徐光啟顫顫巋巋步上前來,向他道:“漢王……”
張偉忙擺手道:“徐老先生,今日已遲,若還有話說,不妨等到明日,如何?”
見他仍是不依不饒,隻得立定身體,正色道:“各位的話我都聽進去了。左右不過是說流放呂宋太過狠心,放至台灣,或是海南可也。況且這些人多半心懷異誌,放到呂宋也是禍害——其實不妨事!”
他邊走邊說,語速極快,也不等各人能否聽清,隻一個勁說道:“那呂宋土地肥沃,地廣人稀,不過兩三百萬的土人居住。幾年前呂唯風便開始命土人少兒穿漢服,說漢話,寫漢字。最多不過一二十年,那呂宋國的青壯土人便與漢人無二,發至那裏,又有何苦處?一年四季,都是溫暖如春,又有種種特產水果,那椰子我還每年命人送來飲用,再有銅、金等礦藏,這是多好的地方?”
見徐光啟聽的發楞,張偉又笑道:“老先生,改日等新送過來的椰子到了,我必定差人送到你府上,讓你嚐嚐看!至於防著那些人做亂,到也不怕。他們去萬裏之遙,沒有宗族,沒有鄉黨,雖然有心為亂,卻都並非是舊識,力量卻是比在內地小上許多,縱是有禍亂,也比在江南鬧起來更好一些,可對?再加上有漢軍和廂軍,還有土人傭兵,還怕這些人不成!不妨事,不妨事的!”
各人被他的話說的心曠神怡,這呂宋一時間竟好似成了天堂一般。待醒悟過來,卻見他已出了殿內側門,被一眾禁衛擁著往後廷去了。
各人同時苦笑,知道些事雖然做的忍心,張偉卻勢必再難更改決心。張慎言悻悻道:“漢王何其太忍!”
又道:“還有下文。昨兒漢王派人正式行文下令刑部,日後凡可判絞又或不絞,可判十年重刑,或是判流涉三千裏以上刑者,概發至呂宋墾荒!我原說要駁回,看現下的情形,漢王決心以下,此事又是軍令,非是民法,連禦史台也是無法可想。”
徐光啟原本是今日前來諫言的諸人之首,此時心中已被張偉說服。又隱隱然知道他近日有意派兵圖北,唯恐江南生亂,是以一定要把這些亂源根除。
因嘆口氣,向張慎言道:“做大事者,有時候便需如此。你也不必再與漢王頂牛,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況且,呂宋國嚮慕中華上邦,成祖年間甚至請求過內附歸屬一事,成祖因路遠難製,謝絕了事。今漢王有無敵水師,又何必不將這幾百萬的生民,遼闊富庶之土地收為我有?”
見有人不以為然,並不服氣,他又道:“漢王以戰起家,乃開國之君,與後世守成之主不同。切不要以好大喜功,不該開邊畔一事來勸他。象他這樣的創業之主,絕然不會偏安於江南一隅之地,竊竊而自喜的!”
說罷,轉身向殿外行去。待到了殿門高階之上,卻見一隊禁衛軍士正拖著那楊易安往宮外行去,顯是要拖他去殺頭。徐光啟卻是視而不見,隻咪著眼看向西麵的斜陽,按劍長嘆道:“丈夫當提三尺劍,平定天下!惜乎,吾老矣,卻是不能助漢王一臂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