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見王煊不解,又解釋道:“日本武士階層是自天皇之下的上等階級,真正的武士就是在大街上擊殺百姓或町人,也不會受到處罰。這些俘虜大半是農夫出身,地位不及武士,是以也沒有武士的自覺和氣節。待咱們不用真正的武士,卻用這些農夫來維持彈壓地方治安,那些前武士們能服氣麽?”
“如此衝突不斷,咱們支持這些降兵,壓製武士,挑起爭端,打擊日本的武士階層,如此可對?”
“正是。不僅如此,還要慢慢革除藩主製度,廢掉天皇!”
王煊嚇了一跳,急道:“這可使不得吧?日本人最忠於天皇,千年下來萬世一統,咱們廢掉幕府,他們必定不會有什麽意見。再扶持毛利、真田、武田等戰國失勢的藩主,那麽居中統治,則日本安定。”
“不然。此事我與上次來長崎督察輸送物資的卓豫川談過,他也是這般看法。豫川自漢軍占有長崎後,便一直研究日本情形,許多見識還超過我這長崎總督,令人讚嘆。據他所言,日本下層對天皇根本不明就裏,武士們也不甚敬重,唯以本主為念。天皇在戰國時,還曾以倒賣字畫維生,公卿與大名武士的矛盾亦很深重。咱們廢了天皇製,不會引起大的反彈,反到使日本這個民族失去了存在的最基本的根!現下他們不明白,就是將來明白了,也是晚了。其餘還有些舉措,都是治理日本的善政良法,若是漢王調我回內地,我必舉薦豫川兄繼任。”
王煊見他興頭,亦被他勾起興致,兩人便在這戰場之上,討論起如何料理此戰後的日本政局。待張瑞與契力何必回來,方止了議論。因幕府主力已潰,為防德川秀忠收拾援兵,徵召各地所有的男丁參戰,幾人商議已定,決意飛騎與萬騎歇息一晚,明早便繼續追擊德川秀忠,一直待將他追到,或是俘來,或是處斬。漢軍三衛的槍兵則不管德川逃至何處,而是登陸本島,直攻京都和江戶。
江文瑨料想此戰過後,再無甚大戰,因將此戰詳略寫成題本,派人上船直赴南京,稟報張偉。至於張偉所擔心的蝦夷牧場,他現下無力分兵,卻仍是救援不得,也隻得罷了。
蝦夷的春天來的稍遲,一望無垠的荒原甚少綠色。那些漢軍精心引入的草場之上還隻是些去歲的枯草,一匹匹戰馬在牧場上嚼食著儲存下來的草料。四周安然靜謐,全然沒有張偉等人擔心中的情形。
漢軍大司馬卓豫川原本為軍機要員,辦事勤謹之餘,又多主見。常憊夜至張偉府中,向大將軍進言獻策。台灣政改,其人出力獻計甚多。張偉賞識其才,後因漢軍各衛司馬無人居中協調,後勤保障多有不便。於是特命其為漢軍大司馬,凡物資調配,輸送轉運,皆由卓豫川總其責。
自其上任之後,其餘的漢軍諸將都是艷羨他一步登天,由一文員成為漢軍大將。卓豫川本人卻是對這一任命很是不滿。他本文員,其誌在治政牧民,而非行軍打仗。但漢軍後勤保障亦甚是重要,正需他這樣精細勤力之人料理。他雖數次寫題本請求兵部與漢王考慮他的任命,一時沒有人選替換,也隻得罷了。
待日本亂事一起,卓豫川正帶領著押運糧船及軍火補給前往廣州,於途中得到日本叛亂消息。此人到頗有些膽色,並沒有得到漢軍及張偉命令,便立時下令調轉船頭,至瓊州接了幾百駐防漢軍,連同船上原有的押運漢軍,並在一起,立時趕赴蝦夷救援。他對日本情形了解甚多,知道日本亂起,其幕府軍隊必然主力圍攻長崎,而長崎城堅糧足,一時半會並不會有事。隻有蝦夷,有漢軍十幾萬匹良馬放牧,看守的軍人不過一千多人。若是幕府派兵前往蝦夷,漢軍在那裏沒有大將,沒有多餘的彈藥糧草,隻怕抵敵不住。是以他不管長崎,帶著屬下直奔蝦夷而去。
船上有幾名漢軍校尉,隨船赴廣東聽命。原本並不贊同卓豫川私自赴日的舉措。待這卓豫川將蝦夷對張偉的重要性略一剖析,又向他們言道:“我知道你們想去廣東立功,是以不願去蝦夷這樣的蠻荒之地。現下你等知道這馬場在漢王心中何等的重要,若是咱們能保住蝦夷,其功若何?”
“卓司馬,話雖如此。您到底是文官出身,不知厲害。蝦夷駐軍不過千多人,除了幾個堡壘上架有一些火炮,再無其它重型武器。咱們這些人統統過去,也是不到三千的兵,敵人若是過來三五萬人,如何抵敵?”
卓豫川扭頭一看,見是金吾衛的校尉薛勇說話。見他凝神皺眉,一副為難神情,卓豫川忍不住大笑道:“薛剛毅,虧你字剛毅,此時卻是一點剛性也無!”
那薛勇經他一激,怫然變色道:“卓大人,俺敬你一心為漢王打算,這才說話。若是大人一意孤行,您是漢軍大司馬,身份地位都在俺上,隻需下令便是了。”
說罷,露出胸膛上的刀疤,傲然道:“這是在遼東被滿韃子砍的,問問各位兄弟,俺當時皺一下眉,便不算好漢子!”
另一金吾校尉陳俊與這薛勇一同入伍,兩人雖然一是蜀人,一是閩人,交情卻甚是深厚。當日薛勇在遼東受傷,還是這陳俊在亂兵裏將他搶了出來。此時聽得卓豫川折辱薛勇,陳俊亦是臉上變色,向著卓豫川怒道:“大司馬,您是文官,打仗的事您不懂!若是擔心咱們不會賣命,那不必了。大傢夥都是提著腦袋隨漢王幹起來的,論起軍功資歷,隻怕還在您之上!”
“如此衝突不斷,咱們支持這些降兵,壓製武士,挑起爭端,打擊日本的武士階層,如此可對?”
“正是。不僅如此,還要慢慢革除藩主製度,廢掉天皇!”
王煊嚇了一跳,急道:“這可使不得吧?日本人最忠於天皇,千年下來萬世一統,咱們廢掉幕府,他們必定不會有什麽意見。再扶持毛利、真田、武田等戰國失勢的藩主,那麽居中統治,則日本安定。”
“不然。此事我與上次來長崎督察輸送物資的卓豫川談過,他也是這般看法。豫川自漢軍占有長崎後,便一直研究日本情形,許多見識還超過我這長崎總督,令人讚嘆。據他所言,日本下層對天皇根本不明就裏,武士們也不甚敬重,唯以本主為念。天皇在戰國時,還曾以倒賣字畫維生,公卿與大名武士的矛盾亦很深重。咱們廢了天皇製,不會引起大的反彈,反到使日本這個民族失去了存在的最基本的根!現下他們不明白,就是將來明白了,也是晚了。其餘還有些舉措,都是治理日本的善政良法,若是漢王調我回內地,我必舉薦豫川兄繼任。”
王煊見他興頭,亦被他勾起興致,兩人便在這戰場之上,討論起如何料理此戰後的日本政局。待張瑞與契力何必回來,方止了議論。因幕府主力已潰,為防德川秀忠收拾援兵,徵召各地所有的男丁參戰,幾人商議已定,決意飛騎與萬騎歇息一晚,明早便繼續追擊德川秀忠,一直待將他追到,或是俘來,或是處斬。漢軍三衛的槍兵則不管德川逃至何處,而是登陸本島,直攻京都和江戶。
江文瑨料想此戰過後,再無甚大戰,因將此戰詳略寫成題本,派人上船直赴南京,稟報張偉。至於張偉所擔心的蝦夷牧場,他現下無力分兵,卻仍是救援不得,也隻得罷了。
蝦夷的春天來的稍遲,一望無垠的荒原甚少綠色。那些漢軍精心引入的草場之上還隻是些去歲的枯草,一匹匹戰馬在牧場上嚼食著儲存下來的草料。四周安然靜謐,全然沒有張偉等人擔心中的情形。
漢軍大司馬卓豫川原本為軍機要員,辦事勤謹之餘,又多主見。常憊夜至張偉府中,向大將軍進言獻策。台灣政改,其人出力獻計甚多。張偉賞識其才,後因漢軍各衛司馬無人居中協調,後勤保障多有不便。於是特命其為漢軍大司馬,凡物資調配,輸送轉運,皆由卓豫川總其責。
自其上任之後,其餘的漢軍諸將都是艷羨他一步登天,由一文員成為漢軍大將。卓豫川本人卻是對這一任命很是不滿。他本文員,其誌在治政牧民,而非行軍打仗。但漢軍後勤保障亦甚是重要,正需他這樣精細勤力之人料理。他雖數次寫題本請求兵部與漢王考慮他的任命,一時沒有人選替換,也隻得罷了。
待日本亂事一起,卓豫川正帶領著押運糧船及軍火補給前往廣州,於途中得到日本叛亂消息。此人到頗有些膽色,並沒有得到漢軍及張偉命令,便立時下令調轉船頭,至瓊州接了幾百駐防漢軍,連同船上原有的押運漢軍,並在一起,立時趕赴蝦夷救援。他對日本情形了解甚多,知道日本亂起,其幕府軍隊必然主力圍攻長崎,而長崎城堅糧足,一時半會並不會有事。隻有蝦夷,有漢軍十幾萬匹良馬放牧,看守的軍人不過一千多人。若是幕府派兵前往蝦夷,漢軍在那裏沒有大將,沒有多餘的彈藥糧草,隻怕抵敵不住。是以他不管長崎,帶著屬下直奔蝦夷而去。
船上有幾名漢軍校尉,隨船赴廣東聽命。原本並不贊同卓豫川私自赴日的舉措。待這卓豫川將蝦夷對張偉的重要性略一剖析,又向他們言道:“我知道你們想去廣東立功,是以不願去蝦夷這樣的蠻荒之地。現下你等知道這馬場在漢王心中何等的重要,若是咱們能保住蝦夷,其功若何?”
“卓司馬,話雖如此。您到底是文官出身,不知厲害。蝦夷駐軍不過千多人,除了幾個堡壘上架有一些火炮,再無其它重型武器。咱們這些人統統過去,也是不到三千的兵,敵人若是過來三五萬人,如何抵敵?”
卓豫川扭頭一看,見是金吾衛的校尉薛勇說話。見他凝神皺眉,一副為難神情,卓豫川忍不住大笑道:“薛剛毅,虧你字剛毅,此時卻是一點剛性也無!”
那薛勇經他一激,怫然變色道:“卓大人,俺敬你一心為漢王打算,這才說話。若是大人一意孤行,您是漢軍大司馬,身份地位都在俺上,隻需下令便是了。”
說罷,露出胸膛上的刀疤,傲然道:“這是在遼東被滿韃子砍的,問問各位兄弟,俺當時皺一下眉,便不算好漢子!”
另一金吾校尉陳俊與這薛勇一同入伍,兩人雖然一是蜀人,一是閩人,交情卻甚是深厚。當日薛勇在遼東受傷,還是這陳俊在亂兵裏將他搶了出來。此時聽得卓豫川折辱薛勇,陳俊亦是臉上變色,向著卓豫川怒道:“大司馬,您是文官,打仗的事您不懂!若是擔心咱們不會賣命,那不必了。大傢夥都是提著腦袋隨漢王幹起來的,論起軍功資歷,隻怕還在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