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成祖建文叔侄爭位,誰當皇帝幹臣子何事?隻是以當時儒家學說傳承來看,方孝孺等人卻是難得的忠臣,可以堪與嶽飛、文天祥等人並列。張偉雖也是反逆,卻將成祖及成祖身後諸帝罵了個遍,自已到好象成了正統的皇位繼承人。成祖得位不正,到此時終於結出了最大的惡果。


    待祭祀諸事完畢,張偉卻是不肯放著眾人離去,將各人帶回城內,在皇城內宮門前賜宴。這些人中黃尊素因其子黃宗羲鐵了心跟隨張偉,一心要求天下大治。黃尊素無奈,也隻得從子之誌,為張偉效力。好在東林黨內心懷天下者多,到也不是一心忠於一姓皇室。自他投順之後,高攀龍、吳應箕等人亦是決心為張偉效命,奠立新朝。而史可法、王忠孝兩人早就放棄為明朝效忠盡節的心思,此時兩人卻是留在台灣,因台灣官員被調入內地者甚多,這兩人已是接手政務,都入台灣軍機處秉政。其餘黃道周、薑曰廣、張慎言等人曾在中央為官多年,一時卻是難以投順,卻被漢軍半拖半拽,強迫而來。各省的巡撫、巡按、推官、州同等各級官吏,其中有欲為新朝效力,博個開國功臣名份的,亦有死臣明朝,不肯歸順的。更多的乃是首鼠兩端,要看看風色再行決斷者。


    “諸位,請滿飲此杯。”


    略掃一下眼前被留下賜宴的千多名文官儒士,鄉紳代表,張偉心中雪亮,知道那些眼光熱切,一心想被留用的,大半卻是品格不佳,官聲平常者。越是那些對自已鄙夷不屑的死硬份子,卻是難得的清正廉能之士。而那些畏首畏尾,張惶失措者,大半是些膽小怕事,或是沒有決斷的無能之徒。


    見各人或是隨他飲酒,或是全不理會,張偉隻做不見。夾了一口菜吃下,便不再飲。隻向吳遂仲略掃一眼,那吳遂仲立時理會。站將出來,向場中諸人先敬一懷,然後大聲道:“漢軍初定江南,政事繁蕪。這麽多省份州府,止留了州縣知府於地方敷衍,一時半刻的還能將就了事,時間久了,難免會拖延政務。”


    他嘆口氣,向著眼前坐的最近的張慎言、張有譽、範景文等原明朝的中央堂官道:“各位都曾是各部的主官,自然知道沒有中央協調,地方上實難料理。在台灣時,吳某便是負責協調處置各衙門事物的軍機官,說句狂話,大概和大明的內閣官員職權相似。現下以大將軍的意思,還是要重立中央,再設內閣。內閣中設總理內閣大臣一員,協理大臣若幹員。內閣之下,原六部以外,增設理藩部管理與西夷交通、諸藩王士司事物、設靖安部捕盜拿賊,維持地方治安、設稅務部收繳天下賦稅,內閣及各部皆由大將軍統管之。除此之外,都察院不歸內閣管治,管理彈劾糾察官員之務。其餘翰林院、通政司、大理寺等院寺依舊,悉從舊製。因人才難得,咱們台灣出來的官員,不曾治理過這麽大的地方,是以要請各位出來襄助吳某,共謀大事。”


    見各人都是默不做聲,吳遂仲微微一笑,向著張慎言道:“張老先生,你便是不想從逆,也需得為百姓著想。天下紛擾,四處軍興。若是仁人君子們都置之不理,那百姓們又該如何呢?”


    說罷,也不待各人發話,便向身邊由台灣帶來,原本的軍機書辦們,亦就是現在的內閣中書官們令道:“將任命名錄拿出來,依著姓名,職務分發下去。從今日起,眼前的諸位,都是我大將軍的臣下了!”


    各內閣中書並雜吏佐使聽了吳遂仲命令,立時如穿花蝴蝶一般在那赴宴人群中遊走奔忙。將各張填好的內閣任命狀遞交至各人手中。還有各人的印信,新製官服,佩劍,都依著台灣的官員配置,一體下發。


    因張偉早有規製,道是明朝官員常服上繡花鳥魚蟲,率獸食人,不成體統。是以恢復唐製,官員常服止以顏色區別品級。待到了此時,定製三品以上服朱紫、五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又使官員並吏員皆佩劍,並按時考較劍術,略以恢復文人的武勇之氣。


    待這些官服等雜物發放完畢,整個宮門廣場上已是鴉雀之聲可聞。上千人默然不響,各人麵麵相覷,無有一人起身謝恩以表示接受任命。張偉原欲令鄭瑄起身,卻見他微微搖頭,以示不可。轉念一想,此時誰若站起身來,接受任命。便是率領大家投降的第一人,別人也罷了,這個出頭鳥必然是名聲大壞,將來難以容身士林。


    張偉微微苦笑,心知此事無法勉強鄭瑄,若是將他名聲弄的壞了,於已無益。這中國人當真奇怪,明明大家都想投降,卻極是討厭在此場合做第一人。待將來大家明明都降了,一提起某人,便道他是利慾薰心,第一個跳將出來屈膝,當真無恥。鄭瑄此前雖然已為張偉辦事,不過是以唯持南京士民百姓的名義,此刻他來出頭,卻是極為不妥。


    正在難堪之際,卻見有中年男子笑咪咪站起身來,竟當眾將原本著於身上的綾羅長袍脫去,換上放於身邊的綠色官服,將那烏紗官帽輕輕拂試一翻,戴於頭上。又將佩劍、魚符佩帶穩妥,然後站到一邊的通路之上,就在那方磚上跪下,向著張偉舞蹈而拜,山呼:“大將軍萬歲!”


    張偉大喜,急步上前,將那人扶起,向他微笑道:“公當真是良人!”攜著他手,將他帶到自已座位之前,問道:“敢問先生姓名,曾居何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