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詔旨卻是好生奇怪,袁崇煥心中詫異,心道:“復我的職,左右不過是因遼東局勢緩和,命我領著綿州、寧遠並山海關各路總兵,入關剿賊。卻又為何命我為宣大總督,宣大的精兵要麽屯於江北,要麽在洪享九的屬下,正在陝川交界追剿高迎祥、李自成,卻命我去做這空頭總督做甚?”
他自是不知,命他復出帶兵,乃是因局勢太過緊張。內閣諸大學士並朝中清流皆向皇帝進言,道是袁崇煥當日事體不明,幾年下來,並未發現其人與遼東當真有勾結事。現下情勢緊張,朝廷危在旦夕,卻把關寧鐵騎放在關外閑置無用,這當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再者寧遠綿州的軍隊和漢軍雖都是自已屯墾,到底每年還需用朝廷的幾十萬餉銀,哪有軍隊拿錢不打仗的道理?隻需把袁崇煥放將出來帶兵,這一切難題自然迎刃而解。以關寧兵敢於正麵硬撼八旗兵的戰力,隻需調五六萬騎兵入關,飛奔陝甘,那幾十萬賊兵還不是一擊就潰!
崇禎雖然對袁崇煥極不信任,卻也是拗不過眾意。但把袁崇煥放回關寧,卻又擔心他成為第二個張偉。那遼東祖大壽、祖大樂、趙率教、吳襄等人,都對袁崇煥極是忠心。祖大壽因為袁崇煥憤而退兵,不顧京師安危,趙率教更是袁崇煥的心腹愛將。當日他們為袁崇煥不顧皇帝死活,那麽今日此時,為了袁崇煥而反叛又有何不可?思來想去,便先令袁崇煥以宣大總督,爾後以袁崇煥的名義將關寧兵調入剿賊。如此,袁崇煥不回遼東,而關寧兵調入關內,又能收剿賊之效,又可不擔心袁崇煥領兵做反。這般安排,自然是可保萬事無虞,崇禎到也很費了一番心機。
“臣以為,中旨輕出有違祖製,亦非聖主應所為,臣期期不敢奉詔。”
袁崇煥不知帝意,卻也不敢輕易應承。好在皇帝急切之間,沒有通過六閣會推,乃是以中旨任命,到正好給他推辭不應的理由。明朝閣臣及方麵大臣任命,甚至小到州府縣官,都需經過內閣六部會推,然後將名單呈上,由皇帝勾選。比如當日溫體仁與黃道周一齊入選閣臣名單,皇帝喜歡溫而不喜黃,便選了溫為閣臣。而之前的名單,卻不應由皇帝決定。由皇帝直接自內廷下詔旨任命的官員,稱做中旨官,或是墨敕斜封,為正經任命的士大夫所不齒。對中旨,閣臣和六部的給事中都有封駁之權。不過明朝皇權獨大,閣臣和部臣都仰皇帝鼻息行事,哪敢動輒封還聖旨。終明一世,不過是弘光朝時任命官員的中旨被封還過幾次,還是因他荒淫無道,在大臣中全無威信所致。
那傳旨太監眼見袁崇煥公然抗旨不接,卻是驚的下巴也掉將下來,將聖旨略卷一卷,立時飛馬回宮稟報崇禎。
“當真該死!”自接到南京陷落消息後,崇禎早就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此時不但南京,便是江南大半已然陷落,使得原本便急躁的他又加多了幾分神經質。這種病症卻正是朱氏皇族的家族遺傳,自朱元璋到朱棣,後世明皇多曾患此病症。好在他性格甚是堅韌,麵對重重打擊仍是矢誌不悔,隻是對中興大明的希望,卻連自已也無甚信心了。
他赤紅著臉,想著袁崇煥的可惡之處,恨不能立時下旨將他處死。隻是又知道此事斷然行不得,因嘶啞著嗓子,盯著那傳旨太監惡狠狠道:“你去,傳喻給吏部並內閣知道,命他們把袁崇煥的任命票擬出來,明發下去。”
那太監立時飛奔去了。隻苦了留在崇禎身邊的太監,各人見皇帝兩眼遍布血絲,想起中午有一近侍太監在殿前踱步,聲音略大了些,便被崇禎下令著實狠打,一直到打死了方罷休。此時皇帝盛怒,若是一個不小心,便要屁股開花。
卻見崇禎凝神細思,在幹清宮大殿中負手而行,各親隨太監急忙將大殿中擋路的物什盡皆挪去,以防跘住崇禎去路。隻聽得耳中不住傳來崇禎腳踩殿內金磚發出來的囊囊聲,諸太監踮著腳尖跟隨其後,卻是頭不敢抬,眼不敢斜,便是喘氣亦不敢大聲。
過了半響,隻見那崇禎猛然頓足,指著一名太監令道:“你去,至北所詔獄,將盧象升與袁崇煥一併帶來。”
又命道:“將戶部尚書傳來,一併至平台召見!”
他踱回禦座,提起筆來欲再批一些奏摺。卻見一封封奏摺要麽是流賊為患,地方官求兵剿賊;要麽就是旱災水患,竟無一處消停的地方。自從張偉襲占了南京,南北漕運大半已決,荊襄未失之際,還從南麵緊急運送糧草至京,雖是路上多耗費了些,卻也總好過落入人手。待此時南方已失陷大半,此刻最困擾崇禎的難題,便是糧餉銀錢從何處來,若是不能維持現下北方數十萬駐軍的糧餉,隻怕明朝已是覆亡在即。
“皇爺……皇爺?”崇禎正在煩心,卻聽見耳邊有如蒼蠅般的說話聲嗡嗡做響,瞪著血紅的雙眼扭頭一看,卻見是東廠提督太監王德化躬身站在身側。
“什麽事?!”
“回皇爺,東廠的番子們連日來在街市中四處走訪查探,京師中到還安穩。百姓們都說聖明天子在位,張偉賊逆竟敢逆天做反,將來必被殄滅。”
崇禎卻是不能盡信,他一向多疑,總懷疑東廠和綿衣衛勾結起來欺騙於他。隻是這王德化與綿衣衛使報上來的消息卻總是相同,不由他不信。此時心情煩躁,便向那王德化喝道:“胡說,不要妄言!張偉占了東南半壁,京師中難道沒有謠言,百官也都心如磐石?你快些如實道來,若有欺虛,朕絕不輕饒!”
他自是不知,命他復出帶兵,乃是因局勢太過緊張。內閣諸大學士並朝中清流皆向皇帝進言,道是袁崇煥當日事體不明,幾年下來,並未發現其人與遼東當真有勾結事。現下情勢緊張,朝廷危在旦夕,卻把關寧鐵騎放在關外閑置無用,這當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再者寧遠綿州的軍隊和漢軍雖都是自已屯墾,到底每年還需用朝廷的幾十萬餉銀,哪有軍隊拿錢不打仗的道理?隻需把袁崇煥放將出來帶兵,這一切難題自然迎刃而解。以關寧兵敢於正麵硬撼八旗兵的戰力,隻需調五六萬騎兵入關,飛奔陝甘,那幾十萬賊兵還不是一擊就潰!
崇禎雖然對袁崇煥極不信任,卻也是拗不過眾意。但把袁崇煥放回關寧,卻又擔心他成為第二個張偉。那遼東祖大壽、祖大樂、趙率教、吳襄等人,都對袁崇煥極是忠心。祖大壽因為袁崇煥憤而退兵,不顧京師安危,趙率教更是袁崇煥的心腹愛將。當日他們為袁崇煥不顧皇帝死活,那麽今日此時,為了袁崇煥而反叛又有何不可?思來想去,便先令袁崇煥以宣大總督,爾後以袁崇煥的名義將關寧兵調入剿賊。如此,袁崇煥不回遼東,而關寧兵調入關內,又能收剿賊之效,又可不擔心袁崇煥領兵做反。這般安排,自然是可保萬事無虞,崇禎到也很費了一番心機。
“臣以為,中旨輕出有違祖製,亦非聖主應所為,臣期期不敢奉詔。”
袁崇煥不知帝意,卻也不敢輕易應承。好在皇帝急切之間,沒有通過六閣會推,乃是以中旨任命,到正好給他推辭不應的理由。明朝閣臣及方麵大臣任命,甚至小到州府縣官,都需經過內閣六部會推,然後將名單呈上,由皇帝勾選。比如當日溫體仁與黃道周一齊入選閣臣名單,皇帝喜歡溫而不喜黃,便選了溫為閣臣。而之前的名單,卻不應由皇帝決定。由皇帝直接自內廷下詔旨任命的官員,稱做中旨官,或是墨敕斜封,為正經任命的士大夫所不齒。對中旨,閣臣和六部的給事中都有封駁之權。不過明朝皇權獨大,閣臣和部臣都仰皇帝鼻息行事,哪敢動輒封還聖旨。終明一世,不過是弘光朝時任命官員的中旨被封還過幾次,還是因他荒淫無道,在大臣中全無威信所致。
那傳旨太監眼見袁崇煥公然抗旨不接,卻是驚的下巴也掉將下來,將聖旨略卷一卷,立時飛馬回宮稟報崇禎。
“當真該死!”自接到南京陷落消息後,崇禎早就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此時不但南京,便是江南大半已然陷落,使得原本便急躁的他又加多了幾分神經質。這種病症卻正是朱氏皇族的家族遺傳,自朱元璋到朱棣,後世明皇多曾患此病症。好在他性格甚是堅韌,麵對重重打擊仍是矢誌不悔,隻是對中興大明的希望,卻連自已也無甚信心了。
他赤紅著臉,想著袁崇煥的可惡之處,恨不能立時下旨將他處死。隻是又知道此事斷然行不得,因嘶啞著嗓子,盯著那傳旨太監惡狠狠道:“你去,傳喻給吏部並內閣知道,命他們把袁崇煥的任命票擬出來,明發下去。”
那太監立時飛奔去了。隻苦了留在崇禎身邊的太監,各人見皇帝兩眼遍布血絲,想起中午有一近侍太監在殿前踱步,聲音略大了些,便被崇禎下令著實狠打,一直到打死了方罷休。此時皇帝盛怒,若是一個不小心,便要屁股開花。
卻見崇禎凝神細思,在幹清宮大殿中負手而行,各親隨太監急忙將大殿中擋路的物什盡皆挪去,以防跘住崇禎去路。隻聽得耳中不住傳來崇禎腳踩殿內金磚發出來的囊囊聲,諸太監踮著腳尖跟隨其後,卻是頭不敢抬,眼不敢斜,便是喘氣亦不敢大聲。
過了半響,隻見那崇禎猛然頓足,指著一名太監令道:“你去,至北所詔獄,將盧象升與袁崇煥一併帶來。”
又命道:“將戶部尚書傳來,一併至平台召見!”
他踱回禦座,提起筆來欲再批一些奏摺。卻見一封封奏摺要麽是流賊為患,地方官求兵剿賊;要麽就是旱災水患,竟無一處消停的地方。自從張偉襲占了南京,南北漕運大半已決,荊襄未失之際,還從南麵緊急運送糧草至京,雖是路上多耗費了些,卻也總好過落入人手。待此時南方已失陷大半,此刻最困擾崇禎的難題,便是糧餉銀錢從何處來,若是不能維持現下北方數十萬駐軍的糧餉,隻怕明朝已是覆亡在即。
“皇爺……皇爺?”崇禎正在煩心,卻聽見耳邊有如蒼蠅般的說話聲嗡嗡做響,瞪著血紅的雙眼扭頭一看,卻見是東廠提督太監王德化躬身站在身側。
“什麽事?!”
“回皇爺,東廠的番子們連日來在街市中四處走訪查探,京師中到還安穩。百姓們都說聖明天子在位,張偉賊逆竟敢逆天做反,將來必被殄滅。”
崇禎卻是不能盡信,他一向多疑,總懷疑東廠和綿衣衛勾結起來欺騙於他。隻是這王德化與綿衣衛使報上來的消息卻總是相同,不由他不信。此時心情煩躁,便向那王德化喝道:“胡說,不要妄言!張偉占了東南半壁,京師中難道沒有謠言,百官也都心如磐石?你快些如實道來,若有欺虛,朕絕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