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看了左部參軍送來的軍報,沉吟半響,方令道:“左上將軍打的甚好,知道控製泉、漳,方能穩守兩廣。不過他隻帶了一萬五千多漢軍,雖然收編了幾千健壯明軍分守各地,漢軍在形勝之地製之,但那些軍隊到底是新附軍,不可信任。還有被俘或是投誠的將領,萬萬不可任用,盡數以船送到台灣,甚或是南京也可。到是文官,隻要願意而名聲不是極壞的,盡可以原職,甚至提拔使用。漢軍不可再多占地盤,將現有的地方管治好,等著主力漢軍南下,便是左將軍大功。福建聚集了近十萬明軍,雖然戰力低下,到底老虎敵不過群狼,還是小心的好。”


    他撫一下額頭,啞著嗓子道:“我近日來四處奔忙,處理軍政民務,很是疲乏。不與你多說了,軍務上你再去請示一下參軍部,他們自然有詳細的指令交由你帶回給左將軍。民政上如何料理,則去問一下吳遂仲大人,他適才從台灣到了南京,如何管治安撫,如何任用舊官,都有章程,你帶了回去給左將軍。命他凡事依這邊的規矩而行,不得專擅胡來,去吧。”


    說罷端起青釉白瓷蓋碗,吹上一口熱氣,輕啜一口。卻還是太燙,皺著眉頭將蓋碗在木同上重重一頓,見那左良玉部派來的參軍嚇了一跳,張偉強笑道:“不幹你事,你速去辦事。此間事了,快些回去。”


    見那參軍躬身一禮,退出房門而去。張偉不再理會,低頭吹氣飲茶,略過一會,卻又聽到腳步聲響。他不耐道:“又有何事!”


    “嘿,誌華兄,好大脾氣啊!”


    張偉猛一抬頭,卻見是陳永華身著輕羅長袍,頭戴四方巾,手持湘妃竹扇,笑嘻嘻由站在門前。當下大喜過望,由椅中一躍而起,幾步奔到門前,兩手將陳永華胳膊一拉,搖上幾搖,大笑道:“復甫兄,你竟然來了!”


    陳永華皺眉道:“誌華,你也是漢軍大將軍,這般做態,讓底下人看到,成何體統。”


    “你也說體統,體統。唉呀,這些天哪,我就是被體統給苦壞了。”


    兩人分別落坐,張偉拍手嘆道:“當實在台灣,諸般細務交給吳遂仲等人處理,財務上有廷斌兄幫我張羅。學務等事,又有你和何楷,是以我隻專心軍務,別事竟全不理會。誰料到了此處,竟致忙的不可開交。那鄭煊每日裏為民請命,事無巨細皆報備於我,南京周圍十幾個州縣,哪天不冒出幾樁事來?就說今日,我便會了十幾撥客人,都是些儒生鄉紳,說了整整半個時辰方才送走。”


    他沖陳永華擠眉弄眼一番,然後才笑道:“更妙的是,說了半個時辰,竟然一句有用的話也沒說,全都是些敷衍人的屁話!”


    陳永華知他確實是憋屈的狠了,這才有這麽一大通抱怨。雖然鎮江知府委了袁雲峰,南京又有鄭瑄這樣得人望的原明朝大臣輔佐,隻是有些事需他親力親為,方可妥當。民政和財務就夠他撓頭,再加上漢軍調動,他又必須關注軍務,每天少說也得幾十個傳令兵及各衛的參軍、司馬,還有駐防廂軍的調撥使用等細務,這些都需他來拿主意。是以比之當日在台灣,卻是忙的腳不沾地了。


    見他啞著嗓子,仍要抱怨,陳永華忍不住笑道:“誌華,莫要再抱怨了。現下有吳遂仲過來幫你,想必是要好上許多。”


    兩人說笑一氣,張偉方向陳永華問道:“怎地你這早晚過來,吃了飯不曾?”


    “我早已過來,適才與吳遂仲商議了一些政務。又將我選用的一些台灣官學中的英傑先交給他,讓那些孩子在軍機處打雜,見些政務手段,待將來推行政改之時,也好派上用場。”


    他突然皺眉道:“適才你吩咐那參軍的話,我聽了大半。別的也就罷了,怎麽吩咐他將那些投誠將軍,總兵之類的全家老小都送到台灣去。這樣又是何必?所謂待人以誠,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則士人歸心,武將自然也肯賣命。你在台灣一向用人不疑,怎地到了此處,卻偏又小心眼起來?”


    “這你便有所不知。當年太祖武皇帝派了大將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副之。出征之後,徐達尚還謹慎,那常遇春正如你所說一般,對山東河南一帶的元朝官吏,一旦歸降,便用之不疑。太祖幾番告誡,說彼輩新附,心中難免掛念北朝。不可太過信任,需防閑使用。遇春不聽,比如有某城歸降,便仍使某人統領該城。誰料明軍大部一走,那些城池便降而復叛,就是文官,亦有投降後偷偷溜回北麵的。太祖便向徐達和遇春言道:元之省院官來降甚多,二次都留於軍中令人不安。彼輩初屈於勢力,未必從心所願。一旦生變,於我非利。不如遣來我處,使處我官屬之間,日久親近,再加使用,方可放心。”


    說到此處,張偉忍不住贊道:“明太祖以一小沙彌參加義軍,然後由親兵做到統兵大將,吳王而皇帝,當真是一世豪傑!復甫兄,你雖然聰明,到底在這陰謀權術上,還是略差一籌。”


    陳永華初聽還不服氣,後低頭仔細想了一回,亦是贊道:“當真是深謀遠慮,處置得當。若是果真如我所言,拘泥於古人的教條,到真是養虎為患了。”


    因又問張偉道:“現下的章程是鎮之以靜,以不變應萬變。待一年後再行更張國策,這當真是穩當的很。小民百姓,最害怕戰亂不息,哪管他誰人為王,哪人稱帝?隻要做出太平盛世模樣,誰人不肯歸順?江南原本就是富庶之地,你又免了賦稅,到明年此時,恐怕又是別有一番模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