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鬧了半月有餘,因證據確鑿,事實無可推脫。錢龍錫大罵熊文燦糊塗,那張偉的火槍兵海內聞名,攻瓊州時居然隻是換了身行頭,便自稱是海盜上島。全天下就張偉的火器精於明軍,別說沿海的海盜早就全數被張偉消滅,就是有小股漏網的,卻哪裏有那麽多火槍火炮?再加上禮物清單齊備,熊府在京師的府邸之內抄出大量的金銀珠玩,當真是令人無法辯白。無奈之下,錢龍錫當即便在朝堂自請處分,當場免冠而出,在詔獄內待勘候審。在徵詢了閣臣中溫體仁與周廷儒的意見後,深恨臣下欺騙於他,早就怒火燒心的崇禎立命緹騎奔赴湖北,立時將熊文燦剝職逮問。以洪承疇為兵部尚書、總理九省軍務,以盧象升接替洪承疇為三邊總督;又敕令兩廣總督王尊龍加強戒備,以防瓊州漢軍做亂;命福建巡撫巡視璋、泉二州並福建沿海,嚴防漢軍渡海,因福建直麵台灣,崇禎又得意命洪承疇即刻奔赴南方,整飾軍務,調集湖南、江西、湖北鎮兵近十萬人,刻日就道,奔赴福建,兩廣。
諸事安排妥帖之後,崇禎終麵臨最令他頭疼的張偉。若不處置,不但朝議沸然,道是大明自開國以來,沒有這麽跋扈的藩鎮武將,若是皇帝姑息,隻恐日後天下紛亂,又重蹈唐朝藩鎮禍亂天下之禍;就是依著崇禎的心思,也是斷難容忍,若是置之不理,不但擔心日後各省的總兵武將難以製服,就是如何麵對朝堂上那些文官們的嘴臉,想來也是一件令他難過之極的事。左思右想,雖覺此時一小不小心逼反張偉,明廷的軍力財力難以應付,卻又斷然不能不加理會。權衡利弊之後,崇禎便決定派內臣赴台,申飭警告張偉,依著他的想法,文官執著於大義,若是在台灣與張偉衝突起來,隻怕立時就逼反了他;而內官不同,此輩秉承帝意,知道此去不過是應付差使,使得朝議稍息,麵情上給張偉一些苦頭吃,再能勒索些金銀賄賂,也就罷了。
崇禎四年五月,原以內臣身份督軍三邊,與盧象升一同帶兵回援,警戒軍師的監軍太監高起潛被皇帝任務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帶同數十名綿衣衛緹騎,手持皇帝敕旨,奉命前往台灣,調查處斷張偉賄賂大臣,縱兵攻掠瓊州一事。
那高起潛長的眉清目秀,自幼便跟隨崇禎,除了王承恩之外,便是他最受信重。崇禎即位之初,便令他出京為監軍出鎮督師。他以太監的身份在盧象升軍中,當真是除了好事,什麽事做得。諸事掣肘牽製,又是怕死,又是貪財,偏又以皇帝信臣自詡,對戰事亦是指手劃腳,當真是弄的盧象升無可奈何,卻偏生是無法甩脫。此番奉命出京,卻也知差事重要,又知道張偉向來出手大方,心裏盤算著到台灣大撈一筆。是以出京之後,每日打馬狂奔,至驛站換馬便行,不敢遲慢。不過半月功夫,便又到得福建境內,卻是比海上行船,還要快上幾分。
他一心以為自已來的迅速,必然能打的張偉一個措手不及,到時候驚慌失措,自然由他擺布。是以到了福州,見過巡撫之後,到也不去勒索敲詐當地官員,立時命巡撫準備好了官船,即刻便要渡船過海。誰料那巡撫卻道:“若說官船,福建自然是有,不過論起豪華舒適,還是台灣停靠在中左所的來往官船更好一些。便是那安穩保險,也是台灣的官來的更好一些。”
高起潛氣道:“先生既然說台灣好,到不如去台灣任職,聽說那台灣知縣的俸祿比之內閣大學士尚且高出十倍,令你老先生心動,到也不足為奇!”
見那巡撫慌張,又訓斥道:“老先生一番好意,我原不該如此。不過那台灣官船隻聽命張偉,你老先生調的動麽?我來此是奉上命辦差,哪能安享舒適?待台灣那邊接到消息,船到是坐得,但我這差事,豈不是要辦砸了?”
他此話一出,那巡撫卻是一笑,連聲道:“大人赴台辦差一事,風聲早便傳遍福建,不但全閩上下,隻怕是兩廣一帶,都已風傳與士紳百姓之間了。
高起潛當真是納悶非常,卻怎麽也想不通消息為何會傳的如此之快。他自是不知,張偉派在京師的探子早就得了消息,他還沒有動身,便以一天八百裏加急的速度飛報台灣。
是以待崇禎派高起潛赴台申飭張偉的消息一傳到台灣,張偉的漢軍軍情部及高傑的司聞曹立時行動起來。派出成群的細作奔赴閩粵各地,將皇帝派太監來台一事大加宣揚。其中添油加醋,歪曲胡扯、造謠惑眾等各種情事,都是各諜報人員必學的最基本課程,那閹人在明朝早就名聲極壞,明朝立國兩百多年,權閹一直不斷,從王振到魏忠賢,無一不是禍亂天下之輩。此時皇帝派了宦官前來台灣,原本是想息事寧人,在張偉的刻意布局宣揚之下,到反似他即將被閹人逼迫打壓一般。
加之中國人最愛小道消息,自周朝起就有童謠、流言、揭帖等各式各樣的造謠辦法。離此明末亂世最近最有名的謠言,便是:“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元末修築黃河的役夫原本就不堪其苦,在韓山章、劉福通等人挖出埋下的石人之後,果然群議沸然,各人皆以為反元時機已到,元室將亡,於是一夫倡命,群氓皆起,待朱元璋收殘殘局,天下歸明,這元朝到是當真亡在這石人之上。自此之後,燒餅歌流傳於世,明朝大大小小起義不斷,從唐賽兒到徐鴻儒,皆是以預言及宗教蠱惑天下,是以封建王朝之際,最忌讖語。張偉自決意起兵反明之後,早就派出大批手下分赴各地,用圖讖、童謠,揭帖,偽燒餅歌各式辦法,早就在民間弄的沸沸揚揚,那各人均道:“成祖的後代享國二百多年,現下早就弄的天怒人怨,現下建文帝的後人回來爭位,要把大統奪回。”
諸事安排妥帖之後,崇禎終麵臨最令他頭疼的張偉。若不處置,不但朝議沸然,道是大明自開國以來,沒有這麽跋扈的藩鎮武將,若是皇帝姑息,隻恐日後天下紛亂,又重蹈唐朝藩鎮禍亂天下之禍;就是依著崇禎的心思,也是斷難容忍,若是置之不理,不但擔心日後各省的總兵武將難以製服,就是如何麵對朝堂上那些文官們的嘴臉,想來也是一件令他難過之極的事。左思右想,雖覺此時一小不小心逼反張偉,明廷的軍力財力難以應付,卻又斷然不能不加理會。權衡利弊之後,崇禎便決定派內臣赴台,申飭警告張偉,依著他的想法,文官執著於大義,若是在台灣與張偉衝突起來,隻怕立時就逼反了他;而內官不同,此輩秉承帝意,知道此去不過是應付差使,使得朝議稍息,麵情上給張偉一些苦頭吃,再能勒索些金銀賄賂,也就罷了。
崇禎四年五月,原以內臣身份督軍三邊,與盧象升一同帶兵回援,警戒軍師的監軍太監高起潛被皇帝任務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帶同數十名綿衣衛緹騎,手持皇帝敕旨,奉命前往台灣,調查處斷張偉賄賂大臣,縱兵攻掠瓊州一事。
那高起潛長的眉清目秀,自幼便跟隨崇禎,除了王承恩之外,便是他最受信重。崇禎即位之初,便令他出京為監軍出鎮督師。他以太監的身份在盧象升軍中,當真是除了好事,什麽事做得。諸事掣肘牽製,又是怕死,又是貪財,偏又以皇帝信臣自詡,對戰事亦是指手劃腳,當真是弄的盧象升無可奈何,卻偏生是無法甩脫。此番奉命出京,卻也知差事重要,又知道張偉向來出手大方,心裏盤算著到台灣大撈一筆。是以出京之後,每日打馬狂奔,至驛站換馬便行,不敢遲慢。不過半月功夫,便又到得福建境內,卻是比海上行船,還要快上幾分。
他一心以為自已來的迅速,必然能打的張偉一個措手不及,到時候驚慌失措,自然由他擺布。是以到了福州,見過巡撫之後,到也不去勒索敲詐當地官員,立時命巡撫準備好了官船,即刻便要渡船過海。誰料那巡撫卻道:“若說官船,福建自然是有,不過論起豪華舒適,還是台灣停靠在中左所的來往官船更好一些。便是那安穩保險,也是台灣的官來的更好一些。”
高起潛氣道:“先生既然說台灣好,到不如去台灣任職,聽說那台灣知縣的俸祿比之內閣大學士尚且高出十倍,令你老先生心動,到也不足為奇!”
見那巡撫慌張,又訓斥道:“老先生一番好意,我原不該如此。不過那台灣官船隻聽命張偉,你老先生調的動麽?我來此是奉上命辦差,哪能安享舒適?待台灣那邊接到消息,船到是坐得,但我這差事,豈不是要辦砸了?”
他此話一出,那巡撫卻是一笑,連聲道:“大人赴台辦差一事,風聲早便傳遍福建,不但全閩上下,隻怕是兩廣一帶,都已風傳與士紳百姓之間了。
高起潛當真是納悶非常,卻怎麽也想不通消息為何會傳的如此之快。他自是不知,張偉派在京師的探子早就得了消息,他還沒有動身,便以一天八百裏加急的速度飛報台灣。
是以待崇禎派高起潛赴台申飭張偉的消息一傳到台灣,張偉的漢軍軍情部及高傑的司聞曹立時行動起來。派出成群的細作奔赴閩粵各地,將皇帝派太監來台一事大加宣揚。其中添油加醋,歪曲胡扯、造謠惑眾等各種情事,都是各諜報人員必學的最基本課程,那閹人在明朝早就名聲極壞,明朝立國兩百多年,權閹一直不斷,從王振到魏忠賢,無一不是禍亂天下之輩。此時皇帝派了宦官前來台灣,原本是想息事寧人,在張偉的刻意布局宣揚之下,到反似他即將被閹人逼迫打壓一般。
加之中國人最愛小道消息,自周朝起就有童謠、流言、揭帖等各式各樣的造謠辦法。離此明末亂世最近最有名的謠言,便是:“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元末修築黃河的役夫原本就不堪其苦,在韓山章、劉福通等人挖出埋下的石人之後,果然群議沸然,各人皆以為反元時機已到,元室將亡,於是一夫倡命,群氓皆起,待朱元璋收殘殘局,天下歸明,這元朝到是當真亡在這石人之上。自此之後,燒餅歌流傳於世,明朝大大小小起義不斷,從唐賽兒到徐鴻儒,皆是以預言及宗教蠱惑天下,是以封建王朝之際,最忌讖語。張偉自決意起兵反明之後,早就派出大批手下分赴各地,用圖讖、童謠,揭帖,偽燒餅歌各式辦法,早就在民間弄的沸沸揚揚,那各人均道:“成祖的後代享國二百多年,現下早就弄的天怒人怨,現下建文帝的後人回來爭位,要把大統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