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起雙眼,張偉盤算著:“皇太極去年一冬,想必難過的緊。我留了一隻小船隊在皮島,去年他損失過大,沒有心思來去尋皮島的麻煩。那遼東苦寒,皮島隻恐會結冷,與海岸連在一起,到時候清兵沖將上去,留的那幾百人加幾艘小型炮船,隻怕立時就被消滅。到不如大張旗鼓撤將回來,讓他放開手腳入關搗亂去。就是他大搶特搶,沒有幾年的功夫,也休息恢復原氣。就是他到時候恢復了原氣,我占了大陸先手,又有何懼?”


    因向何斌笑道:“四處用兵,所費甚多,攻下瓊州後又需兵力駐守,不如削減些為好。呂宋那邊需防西葡兩國反攻,萬萬不可削減。日本駐軍可減少一半,皮島駐軍和艦隊盡數撤回,這樣也可省些耗費,廷斌兄意下如何?”


    “軍事上的事情我一概不問。既然你說可行,那自然就可以了。省銀子的事,我哪能反對呢。”


    “嘿嘿,這是自然了。”


    何斌抬腳出門,向張偉告辭,順口又道:“咱們的工廠貨賣的很好,南洋和日本那邊是供不應求。現下船隻又多了,貨源卻是不足。有不少商家急的跳腳,開船到南直隸那邊去買。這可是大筆的財源浪費了,當真是可惜。”


    張偉詫道:“這事情我卻也聽人說起過。原料想你必定會想辦法的,難不成咱們就坐視著財源被人家搶走麽?”


    何斌皺眉道:“我到也想擴大規模,隻是現下台灣從軍的青壯男子甚多。農村勞力原本就已不敷使用。工廠甚麽的,又需大量的工人。就說那布廠,一台機就需一個紡紗工,就這麽著,還不夠織工使用。所幸織布用男工,那紡紗大半用女工,又可令其在家自紡,若是不然,隻怕織廠開一段就得停一段,那可真正是急死人了!”


    他這麽一說,張偉也是一嘆,一時卻也無法可想。他自然想造出蒸汽機來,用現代製造業來壟斷全球的布匹市場,隻是一台蒸汽機好造,相應的配套物什卻是想也別想。就說那鐵絲和螺絲釘,說起來簡單,造起來卻是萬萬別想。


    隻得隨口安慰何斌道:“等過兩年,隻怕工人多的你用也用不完了。”又想起在老照片裏見過的女工紡紗的照片,向何斌問道:“咱們多弄些紡車,讓那些農村婦人們在家無事就紡,總該夠用了。”


    何斌苦笑道:“有這麽簡單就好了。你當我沒有想辦法麽,隻要心靈手巧的婦人,多半都在家紡紗了。隻是一個紡錘,她就是拚了命的搖,一天又能紡出多少來呢?”


    張偉與何斌辦的布廠之中大半是織布機,那些工人用紡好絲布來織布,張偉雖巡視多次,到一直沒有注意那些絲布是如何紗出來。此時聽何斌一說,到是詫異非常,因向他問道:“咱們紡紗就用一個紡錘?難不成十個紡錘不比一個快麽?”


    何斌噗嗤一笑,答道:“十個紡錘當然紡的比一個快,隻是一架紡車上就隻能橫裝一個紡錘,你當是梭子呢,一台織機上可以裝上許多。”


    恨恨一頓足,張偉知道是自已一向用心於兵事,又是文科出身,一向對這些機械製造什麽的不用心。他雖不懂織機紡機如何製造,現代織造業的運行卻是一清二楚。那歷史上有名的珍尼機也就是一個英國木匠無意中發明。現下的所有紡機都是橫列著一個紡錘,是以婦人們怎麽拚命織,也無法趕上梭機紡線的速度。隻需將原本橫列的紡錘豎將起來,一併排多放上十個八個的,用簡單的裝置使其運轉起來,紡線的速度立時增加幾倍。既不需要機械動力,也沒有什麽高深的原理,此事原是張偉疏忽,隻因他通過貿易賺錢甚是容易,設立工廠不過是將造出來的商品拿去貿易,比倒手更加賺錢罷了。完全沒有進行工業革命的打算和期望,對一些最基本的可以實現的改革,卻也是沒有進行過。


    當下也不與何斌多說,拉了他便直奔織布廠而去。尋了幾個高手木匠,將自已想法說出之後,立等他們試製。隻不過一個時辰功夫不到,一架可同時開動十個紡錘的新式紡機立時製成。尋了一個婦人試用,那些個紡錘同時運動,中間鐵筒內的棉花一層層的被紡錘拉起,成為均勻的棉線。那婦人喜道:“大人,這可當真是了不得,這麽著紡法,我一個人可抵的過十個人呢!”


    何斌亦是喜道:“如此這般,咱們台灣的織布廠織布的速度遠超內地的作坊,不但是南洋,就是內地的棉布市場,咱們也能搶了下來!”


    那英國便是通過改良過的飛梭織布機和珍尼坊紗機搶占了全球的布匹市場,獲得了大量財富。隻因速度快,使用的人手少,成本大大減低,織出來的布匹又甚是精細耐用,運到海外,便是暴利。不過在十九世紀之時,麵對中國落後的土布製造業卻是無法可想。因小農經濟,家家都有紡機,自織自用,洋布雖好,卻是要花錢去買。再加上清政府的貿易禁入,對洋貨進入內地市場有頗多限製,是以英國人無往而不利的織布傾銷在中國卻是碰了一鼻子的灰。無奈之下,卻改用鴉片來獲取中國的白銀,當真是卑鄙無恥之極了。


    待紡絲之事解決後,張偉又令人倚山旁水,將織廠遷將過去。雖沒有蒸汽動力,台灣卻又甚多流速足夠的河水可用。以水流帶動皮帶,以皮帶轉動織機,既方便快捷,又省了許多人力。至於其它可行的流水線生產,分工全作等現代企業加快效能,節約成本的辦法,自然也是全數用將出去。何斌與吳遂仲等人對張偉的這些奇思妙想自是讚不絕口,卻不知他暗地裏慚愧不已,這些舉措原本早就該當施行,卻因他從不將這些事放在心上,又是一直懶怠去想,是以方才一直拖到現今才辦,若是他想清楚現代的思維方式和辦法才是最重要的,而遠非一台古老原始的蒸汽機,想來這些年來台灣的發展,又是另外一副模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