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想來你是不會懂的”雲雲,自是讓一直自詡甚高的吳芩不悅,隻是他身份地位,乃至那種為上位甚久而產生的自信氣質,均讓吳芩無話可答。因隻得勉強道:“我聽說人主撫慰萬民,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將軍治台均以法治之,不以教化使民眾自然心悅臣服,將軍以為得計。小女子卻以為有暴秦前鑒,台灣和呂宋將來未必就能是昇平治世呢。”
“你這番議論甚是平常,台北官學的那些老夫子得空就在我耳邊呱躁。什麽法家過暴易折,儒家以仁義為本,法理為輔,以儒治國,方能致昇平。笑話!我賞罰分明,以信義法理約束萬民,不比那些老生常談的什麽仁義強過百倍?”
他此時如同與人辯論,渾然忘了眼前是自已心儀甚久的美女,呷一口茶,雖覺其香,隻是有些澀嘴,因順口將茶吐了,又道:“自然,治國並不是那麽簡單。法理之外尚有人情,若是隻有法而無情,隻怕人心澆漓,民風大壞。是以要以法為主,凡事尊法而行,德行為輔,用政府褒揚、私人富戶捐助等法,褒獎那些德行出眾的人,那麽以次施行,方能法理皆德,諸事和諧。”
那吳芩初見張偉將茶口一扭頭吐了,心中氣苦,隻覺他是牛嚼牡丹,不懂風情。後又聽他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一時間竟聽的呆住了。直到他將話說完,卻是無辭可答。眼珠一轉,便待強辭奪理,攪鬧一番。
吳青源自是知道自已這孫女脾氣如何,她斷然不會輕易認輸。因心中有了計較,哪會容她在張偉麵前胡鬧,大失淑女身份。因向張偉大笑道:“好,將軍妙論,老朽實在是佩服的緊!”
他一把年紀,雖是商人,心中全然是儒學中的什麽親親、仁義、刑不上大夫、治家平天下。對張偉所謂的以法治下,以德輔之的說法其實並不了了,不過此時一門心思想把這位強權將軍招為孫女婿,又哪裏管張偉說什麽了?隻咪著眼聽完,便大笑鼓掌,純是湊趣罷了。
因見張偉神情淡然,顯是見多了馬屁功夫,對他這種段位的自是不屑一顧。原本有些氣悶,後來一想想張偉身份地位,也隻索罷了。心中一動,卻突然向張偉問道:“張將軍,聽說國內現下有在量的亂賊起事,四處燒殺搶掠,攻州破府的。還有那遼東後金對關內覬覦之心不死,大明天下算來也有兩百多年,中原王朝治至不過百年,兩百年後,鮮多明君。自嘉靖爺始,萬曆皇帝和天啟皇爺都是甩手皇帝,天下乃至大亂。崇禎皇爺繼位這兩年來,老朽看著聽著,他雖是勵精圖治,卻總是不得其法。現下天下已亂,依將軍看來,這大明王氣如何?”
張偉一聽他話頭,便知這老狐狸用意。張偉現在統管台灣、呂宋兩地,便是日本其實也在他勢力範圍以下。隻是以他現下的實力,尚不能左右大明全國,若是張偉是那種愚忠之人,國內有難,他自然是竭力相助。那麽明朝內亂戰火和後金的鐵蹄難免會殃及台灣,他現下雖是熏灼之時,一個不小心,便是全然覆滅的局麵。以吳家這麽些代傳下來的政治經驗,自然不會把自已捆在一架隨時可能傾倒的戰車之上。
因笑答道:“大明王氣如何,不是做臣子的該當猜度的。”
又向著吳青源微微一笑,語涉雙關道:“做臣子的該當盡人事,遵天命。斷然沒有胡亂猜測的道理。”
兩人都是極聰明的人,當下對視一眼,已是一切瞭然。吳青源因笑道:“將軍一會子便要離南洋回台,老朽與將軍一見如故,當真是令人難以割捨。”
他心中有了計較,當下也不問吳芩意思,揮手令她回房,又與張偉盤恆片刻,便告一聲罪,道是人老體乏,需小歇片刻。
待張偉帶人離去,吳青源便立時請來昨天的陳姓華商,與他低語片刻。那陳某笑道:“老先生,這等的好事來便宜我去做,我自然是該當遵命的。”
卻又問道:“張將軍年已不小,應該早就娶了家室。小芩斷然不能充做妾室,這一點老先生沒有想到麽?”
吳青源微笑道:“昨晚我便問了張偉親兵,卻原來他尚未娶過正妻。雖府中有一女子與他曖昧不清,卻是從秦準煙花之地贖回來的。年輕人,好色也是常有的事。他不娶正室,想來是想尋了門當戶對,對大業有助的好妻室,又怎會娶那女子為正室呢。”
他斷然道:“我看那張偉神色,沒準這些年就是為了小芩而不娶,這樣的機會,我怎能放過?老弟,這件好事一定要你玉成。”
“做冰人是佛天護佑的好事,我又即將與張將軍同船而行,為免尷尬,還是到船上再說,然後給老兄你回復,你看如何?”
“如此甚好,一切便拜託老弟台了。”
待張偉離府時,原以為那吳芩必來相送,卻不料除了吳府長子親自來送,不但是吳芩,就是吳青源也是蹤影不見。
“家父年紀大了,精力不濟,特別交待我向將軍陪罪。待將來有機會,再與將軍把酒言歡。”
“不妨事。這兩日我在貴府人吃馬嚼的,煩擾老先生了。待有機會,一定回報老先生和諸位的厚德。”
兩人寒暄已畢,張偉向吳克淳拱手做別,上馬向碼頭去了。他也不向總督辭行。與王煊和陳府上下人等,帶了護衛漢軍便行。那吳克淳站在吳府正門處遠遠見了,心道:“這小子看起來一點都不穩重,也無甚出奇的地方。憑什麽升騰到如此地位,還得了阿爹的賞識。阿芩生的如此漂亮水靈,就許給這個臭小子麽。”
“你這番議論甚是平常,台北官學的那些老夫子得空就在我耳邊呱躁。什麽法家過暴易折,儒家以仁義為本,法理為輔,以儒治國,方能致昇平。笑話!我賞罰分明,以信義法理約束萬民,不比那些老生常談的什麽仁義強過百倍?”
他此時如同與人辯論,渾然忘了眼前是自已心儀甚久的美女,呷一口茶,雖覺其香,隻是有些澀嘴,因順口將茶吐了,又道:“自然,治國並不是那麽簡單。法理之外尚有人情,若是隻有法而無情,隻怕人心澆漓,民風大壞。是以要以法為主,凡事尊法而行,德行為輔,用政府褒揚、私人富戶捐助等法,褒獎那些德行出眾的人,那麽以次施行,方能法理皆德,諸事和諧。”
那吳芩初見張偉將茶口一扭頭吐了,心中氣苦,隻覺他是牛嚼牡丹,不懂風情。後又聽他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一時間竟聽的呆住了。直到他將話說完,卻是無辭可答。眼珠一轉,便待強辭奪理,攪鬧一番。
吳青源自是知道自已這孫女脾氣如何,她斷然不會輕易認輸。因心中有了計較,哪會容她在張偉麵前胡鬧,大失淑女身份。因向張偉大笑道:“好,將軍妙論,老朽實在是佩服的緊!”
他一把年紀,雖是商人,心中全然是儒學中的什麽親親、仁義、刑不上大夫、治家平天下。對張偉所謂的以法治下,以德輔之的說法其實並不了了,不過此時一門心思想把這位強權將軍招為孫女婿,又哪裏管張偉說什麽了?隻咪著眼聽完,便大笑鼓掌,純是湊趣罷了。
因見張偉神情淡然,顯是見多了馬屁功夫,對他這種段位的自是不屑一顧。原本有些氣悶,後來一想想張偉身份地位,也隻索罷了。心中一動,卻突然向張偉問道:“張將軍,聽說國內現下有在量的亂賊起事,四處燒殺搶掠,攻州破府的。還有那遼東後金對關內覬覦之心不死,大明天下算來也有兩百多年,中原王朝治至不過百年,兩百年後,鮮多明君。自嘉靖爺始,萬曆皇帝和天啟皇爺都是甩手皇帝,天下乃至大亂。崇禎皇爺繼位這兩年來,老朽看著聽著,他雖是勵精圖治,卻總是不得其法。現下天下已亂,依將軍看來,這大明王氣如何?”
張偉一聽他話頭,便知這老狐狸用意。張偉現在統管台灣、呂宋兩地,便是日本其實也在他勢力範圍以下。隻是以他現下的實力,尚不能左右大明全國,若是張偉是那種愚忠之人,國內有難,他自然是竭力相助。那麽明朝內亂戰火和後金的鐵蹄難免會殃及台灣,他現下雖是熏灼之時,一個不小心,便是全然覆滅的局麵。以吳家這麽些代傳下來的政治經驗,自然不會把自已捆在一架隨時可能傾倒的戰車之上。
因笑答道:“大明王氣如何,不是做臣子的該當猜度的。”
又向著吳青源微微一笑,語涉雙關道:“做臣子的該當盡人事,遵天命。斷然沒有胡亂猜測的道理。”
兩人都是極聰明的人,當下對視一眼,已是一切瞭然。吳青源因笑道:“將軍一會子便要離南洋回台,老朽與將軍一見如故,當真是令人難以割捨。”
他心中有了計較,當下也不問吳芩意思,揮手令她回房,又與張偉盤恆片刻,便告一聲罪,道是人老體乏,需小歇片刻。
待張偉帶人離去,吳青源便立時請來昨天的陳姓華商,與他低語片刻。那陳某笑道:“老先生,這等的好事來便宜我去做,我自然是該當遵命的。”
卻又問道:“張將軍年已不小,應該早就娶了家室。小芩斷然不能充做妾室,這一點老先生沒有想到麽?”
吳青源微笑道:“昨晚我便問了張偉親兵,卻原來他尚未娶過正妻。雖府中有一女子與他曖昧不清,卻是從秦準煙花之地贖回來的。年輕人,好色也是常有的事。他不娶正室,想來是想尋了門當戶對,對大業有助的好妻室,又怎會娶那女子為正室呢。”
他斷然道:“我看那張偉神色,沒準這些年就是為了小芩而不娶,這樣的機會,我怎能放過?老弟,這件好事一定要你玉成。”
“做冰人是佛天護佑的好事,我又即將與張將軍同船而行,為免尷尬,還是到船上再說,然後給老兄你回復,你看如何?”
“如此甚好,一切便拜託老弟台了。”
待張偉離府時,原以為那吳芩必來相送,卻不料除了吳府長子親自來送,不但是吳芩,就是吳青源也是蹤影不見。
“家父年紀大了,精力不濟,特別交待我向將軍陪罪。待將來有機會,再與將軍把酒言歡。”
“不妨事。這兩日我在貴府人吃馬嚼的,煩擾老先生了。待有機會,一定回報老先生和諸位的厚德。”
兩人寒暄已畢,張偉向吳克淳拱手做別,上馬向碼頭去了。他也不向總督辭行。與王煊和陳府上下人等,帶了護衛漢軍便行。那吳克淳站在吳府正門處遠遠見了,心道:“這小子看起來一點都不穩重,也無甚出奇的地方。憑什麽升騰到如此地位,還得了阿爹的賞識。阿芩生的如此漂亮水靈,就許給這個臭小子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