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唯風亦笑道:“大人,難得來此一遭,雖然大事已定,到底還需你多鎮守一些時日為妥。台灣那邊信使不斷,諸事如常,大人到也不急著回去?”


    張偉搖頭道:“我到底不能放心。況且打下呂宋的事,朝廷那邊沒準會有說法。如何應對,也需我回去臨機處斷,別人不好做這個主。”


    又向二人正容吩咐道:“此次我們殺戮過甚!那西班牙雖是歐洲小國,幾十年前海軍又遭慘敗而致實力大損,到底此次被我們得罪的狠了。我占了呂宋,等於掐了他們一半以上的財源,自此他們的美洲殖民地的貨物不能過來,亞洲的南美的商路也被掐斷,若是西人舉侵國之力來戰,勝負也是難說的很。是以你們一定要文武共舉,呂唯風要在短期內收攏人心,將呂宋漢人抱成一團,挑選精壯以為鄉勇,協助漢軍守衛。土人那邊,也需分化利用,有打有壓。此事如何處置,就由唯風自已掌握。”


    他長篇大論的吩咐,周呂二人自然是唯唯諾諾,連聲答應。張偉因見兩人精神不振,便停住話頭,笑道:“我年紀未老,到是有些囉嗦。既然派你二人在此,凡事都需你們自行其事。若是戰事大起,那我自然還是要來的。”


    說罷起身,步出內室,在總督府議事大廳內召見那些被推舉而出的漢人代表。呂宋與巴達維亞等地不同,自經過上次西人大屠殺後,原本還有些在此幾百年的世家大族紛紛被滅,就是僥倖生還的,亦是忙不迭逃離此地。故而此時漢人雖然尚有十餘萬人,卻甚少有同姓大族,便是認了宗親,也隻是虛應故事罷了。此時被精心挑選來的,全然是當地漢人中素有威望,無論德行本事,都得到呂宋漢人的敬重。


    張偉知道這些人影響甚大,雖不比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的族長一言九鼎,卻也足矣在這呂宋攪風攪雨。他到也不敢怠慢,台灣以小博大,一口吞下比自已大十倍的呂宋,要建立高效的統治,一定要得到當地漢人的支持。而不是如西班牙人在呂宋統治三百多年,當地百姓離心離德,始終無甚起色。以漢人製土人,掌握當地的財權政權,甚至將來開辦學校,輸入儒、道,規定漢語為第一語言,隻需百年左右,這個礦產豐富,風光美麗的大島,就可以完全漢化,當真成為中華的外圍防禦圈的中堅力量。


    待引見完畢,張偉一一致意問候,就在這議事大廳內設宴,與各人杯酒言歡。以他的身份地位,卻比周全斌等人強過許多。他雖不是皇帝,這些呂宋漢人卻素知他割據台灣,為一地之雄主。再加上他為明朝的候爵,龍虎將軍,官位比之周呂諸人高出以萬裏計。海外漢人在當時與後世不同,俱以身為中國之人自豪,是以有舉家居於海外幾百年,卻仍能識漢字,說漢語。張偉在明朝位高權重,為龍虎將軍又能自設僚屬,這些漢人又怎能不傾心巴結,指望日後漢人統治呂宋,自已也能飛黃騰達,博個封妻蔭子?當下各人紛紛向張偉叩頭效忠,俱雲將軍威德加於海外,吾等小民以性命託付,一切唯將軍馬首是瞻。隻有那幾個老成些的,擔心西班牙人來攻,不過在那些看到漢軍陸軍與水師實力的漢人眼裏,那區區紅夷又算的了什麽?


    待天色向晚,一群人喝的酩酊大醉的人們紛紛向張偉告辭而去,手中或提或拿,都是張偉命人備好的禮物,一個個踉蹌而行,不消一會功夫,便全然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這些漢人全數離開,原本還略有醉意的張偉立時清醒過來,命下人打了冷水送上,洗漱過後,向隨侍在旁的呂唯風道:“漢人到底不比土著,你需得善待。一兩年內,除了修道路橋樑、辦學校、收民勇,和免收賦稅,台灣的那些個法條律令,你可以斟酌施行。待完全在這裏紮下根來,再言其它。


    呂唯風自然連連稱是,因見張偉疲乏,便要告辭而去。卻被張偉叫住,又吩咐道:“待我走後,將這總督府拆除,改為大明的衙門,將所有的教堂兵營等西式建築拆除。將這馬尼拉城堡拆除,擴建為堅厚的城牆,我會在台灣運炮過來,不但城上,還有碼頭,也要多修炮台。這些都需用民力,就由你多費心了。”


    呂唯風雖是麵露難色,卻是不敢駁回。知道此事關係呂宋戰守的大事,便沉聲答道:“唯風明白。別的事先放一放,自當是先鞏固防禦。若是被那西人打了回來,那自然是萬事皆休。”


    張偉點頭笑道:“你明白就好。此事需大量的人力,自然是由你在當地土人中想想辦法。你不叫苦叫難的,我很高興。”說罷拍拍他肩,便待至後房歇息。呂唯風眼見他要入內,忍不住問道:“大人,擴建城牆是該當的。為什麽還要拆除所有的西人建築?”


    “你沒見那些漢人入得府來,看這府邸內繁華瑰麗,一個個都是麵露羨慕之色麽。這些事看起來是小事,不過時間久了潛移默化,對將來咱們推行全島漢化不利。不但是城內的這些建築要盡數拆除,就是分布於四處的那些傳教的教堂、西式醫院等等,都給我盡數拆了!就是一塊磚,也得是中國式樣。唯風,明白了麽?”聽得呂唯風連聲應諾,張偉不再說話,負手進得內室睡下。大事已定,他這幾日便可回台。雖然難以全然放心,不過周呂二人之才他早已知之甚詳。若是此二人仍然不能安撫呂宋,那麽除非他棄台灣和大陸於不顧,全部心思皆用於此地方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