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工廠、礦山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台北台南又因貿易和內需產生了大量的商行、店鋪,張偉以一個兩百萬人中不到的小島,不但解決了溫飽,還使得全島上下人等的收入遠遠超出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平民。


    臘月二十八這天,張偉與何斌分別巡視各家工廠,又派人送上肉酒等物慰勞礦山上的工人,待兩人匯同,一起巡查新近設立的煙廠之時,天色已是烏黑一片。好在台北大街及馬車上皆有官燈照明,雖比之汽燈或是電燈仍是晦暗不明,到底也是比兩眼一抹黑強上許多。


    “誌華,這煙廠當真能賺錢?我卻如何也想不通啊。”


    何斌看著煙廠工人熟練的將曬幹撚醉後的菸絲放入精選的白紙之內,又快速的一支支黏在一起,又將卷好的捲菸一支支放入煙盒內之內,再一盒盒的放入箱內,便算是生產完畢。


    張偉看何斌一臉呆象,不由得噗嗤一笑,答道:“廷斌,你不抽菸,自然不知道這捲菸的妙處。你想,抽菸的人總得需要一個煙鍋袋吧?想抽的時候,總得往煙鍋袋裏裝煙,裝好了還得通氣,吸的時間長了,還需要洗涮煙鍋裏的煙油,這是多麽不方便。我現下弄的這個,其實也沒有什麽改變,仍然是一樣的菸絲,隻是我換了個角度,把必需的煙鍋袋給省了,放在紙盒裝在身上,是不是方便許多?隻需點燃便能過癮,何其方便省事。”


    何斌低頭想了片刻,終於笑道:“誌華,你的鬼主意可真是多。那個什麽火柴廠,便是和煙廠一樣的道理吧?”


    張偉答道:“正是,火柴弄起來也是簡單的很,削好的一根根小木棍,裹上咱們礦山裏取出來的硫磺,裝在一麵有磷的小盒裏,晾幹之後,便可以一擦就著。這不但是方便點菸,便是家常取火,也是方便的很。”


    他躊躇滿誌的笑道:“有這兩樣,在洋鬼子大量仿製前,我們又可以大賺一筆啦!廷斌兄,在家等著數銀子吧。”


    何斌嗤道:“算了,且別拿這話來誘我。這些個工廠、商船、商號商行,近半有我的股份,不過,來台這幾年,我甚少能拿到股紅,大多讓你張誌華拿去擴軍打仗,我來問你,什麽時候還我的錢?台灣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個個都富的流油,大半都拿錢出來購買商行工廠甚至礦山的股份,唯獨是我,這日子是過的越來越緊。誌華,你有王霸雄圖也罷了,我何斌可是隻想做個富家翁啊。”


    張偉聽他說完,卻隻不答,拿眼去瞧他身上衣著,隻見何斌身著細綢直身,大袖飄然,頭頂四方平定巾,腳著絲履,手中持的摺扇扇麵卻是唐寅親繪,腰間懸著一方漢玉玉佩,因笑道:“廷斌兄,這一身行頭,該能買幾門火炮了吧?”


    何斌氣道:“成了,我不和你說,待你將來娶了媳婦,我尋弟婦要錢去。”


    又笑道:“柳如是明年該十六了吧?正是好時候呢,誌華,不必扭捏,都一把年紀了,這些年該挑花眼了吧,我看柳如是色貌才藝都好,再有人也賢淑知禮,看她眉宇也是個能擔當,懂事理的人,年紀雖小,卻出落的大家閨秀一般。怎樣,這些時日以來一直放在身邊,於其偷吃,不如直接娶了,也省得人說閑話。”


    張偉與柳如上相處日久,自然知道何斌說的都是正理,因正容答道:“就請兄長幫我做媒,打下呂宋後,便與她將婚事辦了也好。”


    兩人談談說說,一路行出工廠門外,何斌望向大街上熙熙攘攘行走的人群,因見各人都是行色匆匆,手提肩挑的將年前所需的物品買回家中,因嘆道:“誌華,這樣的盛景,便是當年太祖成祖時,大明國力極盛的時候,想來也是見不到的。”


    張偉笑道:“光武帝劉秀晚年大臣們勸他封禪泰山,他曾說:即位這麽些年,百姓的日子一點也沒有好過,仍是穿不好,吃不飽的。朕有什麽臉麵去封禪呢?吾誰欺,欺天乎?”


    咂一咂嘴,笑道:“他還算是老實皇帝,知道自已治下的百姓過的如何,可嘆史上什麽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百姓究竟過的如何?當真是隻有天知道了!本朝太祖時,雖然大殺貪官,仍然是殺之不絕,成祖時便有山東唐賽兒起義,百姓日子要是過的好,能造反麽?拿這些狗屁皇帝和我治下的台灣比,笑話!”


    何斌對他這些悖逆之言早聽的多了,當下也不以為意,哈哈兩聲之後告辭而去,張偉看向他背影,心中想道:“後世人西方史學家曾言:一個宋朝看門小兵的生活水準都遠遠超過了西方小國的君主,現下西方趕上來了,咱們中國人也需得加把勁才是。”


    年關一過,張偉在台北發表文告,正式譴責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對華人的屠殺行徑,表示身為中華上國的海防官員,必然將會對西人的無恥行徑給予無情的懲罰。那些將貨物送往呂宋的中國商船迅即將這一消息帶到了西班牙設在呂宋的總督府中,西人總督納悶之餘,不禁想起當年明廷回復的信息,幾十年前馬尼拉大屠殺後,明廷的態度從這一句話中表露無疑:“此輩甘心就夷之民,無足憐惜。”


    在十六世紀打跑了明朝海上巨盜林風之後,西人始獲得了中國閩浙兩廣一帶的貿易權,因呂宋較為貧瘠,西人曾哀嘆道:“此地既無香料,又無金銀。”實則呂寧礦藏豐富,隻是當時的探礦水段落後,是以無從發覺罷了。在獲得中國的貿易權利之後,因中國物資豐富,離呂宋距離甚近,又有大量的華人居於呂宋島上,於是明朝政府允準之後,西班牙人又以優惠的條件鼓勵中國商人前來呂宋貿易,十六世紀中葉,每年還不過十幾二十艘船,待到了明朝未年,每年來往呂宋中國的船隻至少也有幾百艘,中國商船運來的貨物種類繁多,有吃穿用的各種物品,如牛馬騾驢、雞鴨等家畜、家禽;各種生絲、絲織品,棉布、麻織品等紡織品;瓷器、鐵、銅、錫、鉛等器具;食品、水果及胡椒、肉桂、丁香、糖、麵粉等食用品;其中最大宗的是生絲及絲織品,大約占九成。中國商船到港後,先將貨物運入港內的華人商店,然後有當地的華人再將貨物賣給菲人及西班牙人。西班牙人依靠中國商船運來的貨物不但解決了在菲島的生存需求,且他們還將中國商船運來的絲綢、瓷器等物品轉販到其美洲殖民地,從而形成了所謂的“太平洋絲路”,這一貿易被西方學者稱為“大帆船貿易”,中國絲綢、瓷器由此傳遍世界。西班牙人藉由“馬尼拉大帆船”每年可獲得幾百萬比索的淨利。而中國也藉由這些貿易,得到了大量的南美白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