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咳一聲,笑道:“別的不說,那東林大儒楊漣、左光鬥,便是慘死在綿衣獄中。熊廷弼經略遼東,後來逮問下獄,綿衣詔獄不待聖旨而下,便要提斬於他。熊經略道:我要上奏辯冤!你道那綿衣衛的人如何回答:進了詔獄還想上奏摺麽?哼,這綿衣詔獄冤死了多少大臣!袁督師若不是遼東的關寧鐵騎力保,進詔獄還想活著出來麽。”
堂下諸將皆是對袁崇煥等遼東名將佩服不已,又素知楊鏈等人不幸冤死,又是要湊張偉的趣,待他說完,各人皆在堂下大罵起來,武將嘴裏能有什麽好話了,不但那綿衣衛被罵的狗血淋頭,便是那東廠西廠,明朝歷朝皇帝,也多半被掃了進去。
“好了好了,越發的沒有規矩。”
張偉見諸將翻來覆去不過就是那麽幾句,因擺手令各人住口,笑道:“朝廷的事不需咱們多費心。聖明天子在位,哪輪著咱們這些武夫多嘴。”
又黯然道:“適才嚇走使者,大家言道軍隊損失甚大。雖是誇張,到也不盡然是胡說。因我的失誤,三千多忠勇漢軍戰死遼東,還有兩千多重傷者無法再從軍。漢軍不過四萬多人,一下子折了這麽多老兵,當真是令我心疼之極!”
周全斌因見他委實難過,忙上前勸道:“大人,老兵也是從新兵過來的。遼東戰事已了,戰果非凡。自薩爾滸一戰之後,大明與建州交戰除寧遠一戰無有勝仗。袁督師隻是以堅城利炮守城,尚且一戰成名,大人以精兵強將數千裏奔襲遼東,不但大損了八旗實力,還攻克了堅城瀋陽,焚毀了皇太極的汗宮;又解救了數十萬久苦於女真的遼東漢人,生之,養之,使數十萬百姓無一日不念大人之盛德;如此成就,雖損了咱們漢軍士卒,但好男兒大丈夫,與其老死床上,碌碌無為,不如保境安民戰死沙場,縱是英年而死,又有何憾!”
他一番話講完,跟隨張偉轉戰遼東的諸將想起當日戰事,想到那血火之下被攻克的堅城,沖天大火中慢慢坍塌的後金汗宮;又想到奮勇殺敵,勇往直前不顧生死的漢軍士兵,各人都是血脈賁張,齊聲呼道:“沒錯,大丈夫死則死耳,隻要死得其所,又有何憾!”
張偉目中泛淚,哽咽道:“縱然如此,為帥者不能善使部卒,致其死難,到底心中難以釋懷。”
見諸將仍要上前相勸,揮手道:“不必勸。今日軍議,一則要議補充擴充漢軍,二來便是要大奠死難的漢軍,否則,我難以安枕!”
斜視一眼皮島諸將,又道:“皮島明軍,老弱疲敝者甚多,也需整束!要和漢軍一樣精銳,方無負遼東漢子的令名!”
孔有德已是歷練成精的人物,適才張偉鼓動諸將情緒,他雖是感動,心思卻是一直思慮此番軍議到底是何意,待聽到張偉最後一句,眼皮猛然一跳,回頭去看尚耿二人,卻仍是被適才的情緒左右,兩人正自激動不已,待聽到張偉要整頓明軍,卻也隻是覺得張偉一番好意,要提升自已屬下的戰力罷了。
“蠢材!”
孔有德在心裏暗罵一句,卻也是全無辦法,隻得豎耳靜聽,聽張偉如何安排。心裏隻是在想:“若是信的過,還是為安排我為主將,若是信不過,隻怕會安排個閑職給我。沒有了兵,空頭將軍當起來也甚是無趣,到不如退職還鄉,做個富家翁也罷了。”
卻見張偉沉吟良久,方又道:“補充兵員的事到也好辦,台灣青壯男子甚多,軍隊待遇甚高,比之土裏刨食強上許多,發下告示,想來招些適合的入伍自是不難。隻是此番攻沈,我一直在想,漢軍皆是火器成軍,野戰時以火槍配合火炮,再加上漢軍訓練有素,英勇敢戰,到也不懼敵人,隻是攻城時難免需登城肉搏,漢軍若仍是隻以火器成軍,隻怕仍是傷亡慘重。漢軍招募容易,訓練和裝備卻所費甚多,便是傷亡撫恤,亦足以讓我承受不起。”
他招視一眼,因見諸將都凝神細聽,垂下眼皮又道:“便是我承受的起,人命是這世上最貴重之物,能少死一個,也是我的功德。是以我決定要在漢軍中建立不拿火器的部隊,少量配備在火槍兵陣列中,還需獨立成立一軍,以備攻城野戰之用。皮島明軍從即日起改稱為龍武衛軍,專門持刃而戰!”
孔有德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末將指揮無方,連戰連敗,既然改稱為龍武衛軍,還請大人挑選一善戰勇將統領全軍,末將願追隨其後,效犬馬之勞!”
他既上前,尚耿二人亦是出列躬身,齊道:“末將願聽從大人安排!”
張偉肚裏冷笑:“你到底是忍不住!”
麵情上卻是展顏一笑,向三將道:“三位說的哪裏話來?在船上我就與你們說,來台後仍令你們統軍,怎地,當我張偉是言而無信的小人?”
三人齊齊躬身,答道:“末將不敢。”
因又笑道:“三位都是統領過數萬大軍的將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又怎會舍良將不用?龍武衛軍,孔將軍任衛將軍,尚耿二將軍分任左中將軍,龍武軍,仍由三將為主署理。至於厘兵一事,則交由漢軍將軍前去,三位帶兵日久,難免抹不開情麵,待我命人將軍隊組備完畢,再交給三位。其間,三位可至漢軍兵營,仔細學習一下漢軍如何訓練管理士卒,軍法軍、司馬官,參軍,這些都是專門的人才,也由我派給三位,如此料理,三位意下如何?”
堂下諸將皆是對袁崇煥等遼東名將佩服不已,又素知楊鏈等人不幸冤死,又是要湊張偉的趣,待他說完,各人皆在堂下大罵起來,武將嘴裏能有什麽好話了,不但那綿衣衛被罵的狗血淋頭,便是那東廠西廠,明朝歷朝皇帝,也多半被掃了進去。
“好了好了,越發的沒有規矩。”
張偉見諸將翻來覆去不過就是那麽幾句,因擺手令各人住口,笑道:“朝廷的事不需咱們多費心。聖明天子在位,哪輪著咱們這些武夫多嘴。”
又黯然道:“適才嚇走使者,大家言道軍隊損失甚大。雖是誇張,到也不盡然是胡說。因我的失誤,三千多忠勇漢軍戰死遼東,還有兩千多重傷者無法再從軍。漢軍不過四萬多人,一下子折了這麽多老兵,當真是令我心疼之極!”
周全斌因見他委實難過,忙上前勸道:“大人,老兵也是從新兵過來的。遼東戰事已了,戰果非凡。自薩爾滸一戰之後,大明與建州交戰除寧遠一戰無有勝仗。袁督師隻是以堅城利炮守城,尚且一戰成名,大人以精兵強將數千裏奔襲遼東,不但大損了八旗實力,還攻克了堅城瀋陽,焚毀了皇太極的汗宮;又解救了數十萬久苦於女真的遼東漢人,生之,養之,使數十萬百姓無一日不念大人之盛德;如此成就,雖損了咱們漢軍士卒,但好男兒大丈夫,與其老死床上,碌碌無為,不如保境安民戰死沙場,縱是英年而死,又有何憾!”
他一番話講完,跟隨張偉轉戰遼東的諸將想起當日戰事,想到那血火之下被攻克的堅城,沖天大火中慢慢坍塌的後金汗宮;又想到奮勇殺敵,勇往直前不顧生死的漢軍士兵,各人都是血脈賁張,齊聲呼道:“沒錯,大丈夫死則死耳,隻要死得其所,又有何憾!”
張偉目中泛淚,哽咽道:“縱然如此,為帥者不能善使部卒,致其死難,到底心中難以釋懷。”
見諸將仍要上前相勸,揮手道:“不必勸。今日軍議,一則要議補充擴充漢軍,二來便是要大奠死難的漢軍,否則,我難以安枕!”
斜視一眼皮島諸將,又道:“皮島明軍,老弱疲敝者甚多,也需整束!要和漢軍一樣精銳,方無負遼東漢子的令名!”
孔有德已是歷練成精的人物,適才張偉鼓動諸將情緒,他雖是感動,心思卻是一直思慮此番軍議到底是何意,待聽到張偉最後一句,眼皮猛然一跳,回頭去看尚耿二人,卻仍是被適才的情緒左右,兩人正自激動不已,待聽到張偉要整頓明軍,卻也隻是覺得張偉一番好意,要提升自已屬下的戰力罷了。
“蠢材!”
孔有德在心裏暗罵一句,卻也是全無辦法,隻得豎耳靜聽,聽張偉如何安排。心裏隻是在想:“若是信的過,還是為安排我為主將,若是信不過,隻怕會安排個閑職給我。沒有了兵,空頭將軍當起來也甚是無趣,到不如退職還鄉,做個富家翁也罷了。”
卻見張偉沉吟良久,方又道:“補充兵員的事到也好辦,台灣青壯男子甚多,軍隊待遇甚高,比之土裏刨食強上許多,發下告示,想來招些適合的入伍自是不難。隻是此番攻沈,我一直在想,漢軍皆是火器成軍,野戰時以火槍配合火炮,再加上漢軍訓練有素,英勇敢戰,到也不懼敵人,隻是攻城時難免需登城肉搏,漢軍若仍是隻以火器成軍,隻怕仍是傷亡慘重。漢軍招募容易,訓練和裝備卻所費甚多,便是傷亡撫恤,亦足以讓我承受不起。”
他招視一眼,因見諸將都凝神細聽,垂下眼皮又道:“便是我承受的起,人命是這世上最貴重之物,能少死一個,也是我的功德。是以我決定要在漢軍中建立不拿火器的部隊,少量配備在火槍兵陣列中,還需獨立成立一軍,以備攻城野戰之用。皮島明軍從即日起改稱為龍武衛軍,專門持刃而戰!”
孔有德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末將指揮無方,連戰連敗,既然改稱為龍武衛軍,還請大人挑選一善戰勇將統領全軍,末將願追隨其後,效犬馬之勞!”
他既上前,尚耿二人亦是出列躬身,齊道:“末將願聽從大人安排!”
張偉肚裏冷笑:“你到底是忍不住!”
麵情上卻是展顏一笑,向三將道:“三位說的哪裏話來?在船上我就與你們說,來台後仍令你們統軍,怎地,當我張偉是言而無信的小人?”
三人齊齊躬身,答道:“末將不敢。”
因又笑道:“三位都是統領過數萬大軍的將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又怎會舍良將不用?龍武衛軍,孔將軍任衛將軍,尚耿二將軍分任左中將軍,龍武軍,仍由三將為主署理。至於厘兵一事,則交由漢軍將軍前去,三位帶兵日久,難免抹不開情麵,待我命人將軍隊組備完畢,再交給三位。其間,三位可至漢軍兵營,仔細學習一下漢軍如何訓練管理士卒,軍法軍、司馬官,參軍,這些都是專門的人才,也由我派給三位,如此料理,三位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