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第二日正午,大火漸息,漢軍將城池團團圍住,除了留下必要人手看管城內僥倖逃出的眾百姓外,全軍由各城門魚貫而入,但見各處皆是殘垣斷壁,仍有零星的小火不住燃燒,偶有大難不死逃過火災的滿人,也是瞬息便被擊斃。一直待攻入後金汗宮附近,因此地甚少民居,大火早早便被隔斷,城內未死的滿人和八旗兵士盡皆逃難至此,待漢軍殺到,因地勢空曠,昨晚擋住了大火的宮城,卻正好便於火器犀利的漢軍強攻,那些滿人縱是拚命反抗,奈何根本無法近身。待漢軍的火炮推到,幾輪炮轟過後,滿人的有組織抵抗便告停歇,紛紛四散而逃。


    “殺,大人有命,不必收留俘虜,無論男女老幼,盡數處死!”


    幾十名漢軍傳令官縱騎四處狂奔,身著黑衣手持令牌,傳達著屠城的命令,攻城一戰折損過多,再加上這此戰原本便是要削弱後金實力,是以屠城亦是必然之事。


    “大人有令,屠城了……”


    一聲聲呼喊傳將開去,後金汗國的這一京師重地,即將接受來自柔懦漢人的瘋狂屠殺。


    濟爾哈郎的貝勒府離汗宮頗近,昨夜大火時他便知道此番再無法阻擋漢軍入城,心灰意冷之下,立時回府屠盡了自已的妻兒老小,又一把火將貝勒府燒毀,這才帶著親兵入汗宮守備。到得宮中之後,將心一橫,命令屬下親兵入得後宮,將躲藏在宮內的所有宮娥妃嬪盡數殺死,以防這些大汗的禁臠被他人染指。


    他立於汗宮正殿十王亭外的大道之上,靜待入宮殺戮的親兵前來回報,他隻穿了一件青色箭衣,背負弓箭,手持樸刀,隻等著宮內事了,便親自帶兵抵擋漢軍的進攻。


    “貝勒爺,宮內所有的人都殺光了,一個也沒有留下。”


    他派去的擺牙喇親衛首領回來稟報,濟爾哈郎轉身一看,隻那他殺的全身是血,便是那頭麵上,辮髮上,亦是染滿了殷紅的鮮紅,濟爾哈郎略一點頭,便待領著他前去汗宮之外抵敵。卻聽那親兵首領又道:“貝勒爺,隻是我四處搜尋,沒有找到宸妃和永福宮的莊妃。”


    濟爾哈郎吃了一驚,問道:“她二人最得大汗的恩寵,怎地不肯死難,私自出宮逃跑了麽?”


    “聽宮內人說,昨日大戰,宸妃親帶著宮內使換人前往西門,幫著搬運箭矢等物,因宸妃娘娘甚得大汗愛重,宮內守衛並不敢阻攔。城破之後,原本是要護送宸妃和莊妃姑侄回宮,後來貝勒下令驅趕漢民,一時間混亂不堪,失了兩位娘娘的下落,如今,再也無法尋找了。”


    濟爾哈朗點頭道:“是了,昨日我也曾看到宸妃在戰場上幫忙。唉,她一個女子,居然落到如此田地,實在是我的恥羞。是以我沒有前去問候,也沒有派人去保護她們,我真是該死。想來她們昨日已死在亂兵之中,為大汗盡忠盡節了。”


    慘笑兩聲,仰天長笑道:“婦人女子尚且如此,難道咱們反道不如她們?走吧,隻有戰死的滿人,沒有投降的滿人!”


    待漢軍以火炮轟擊汗宮附近的抵抗,濟爾哈郎、德格類、杜度等貝勒貝子皆都當場戰死,範文程、李永芳逃逸不知下落。城內所有的在籍八旗,除了前日戰死,或是死於火災的,亦是盡皆死難於汗宮附近。偶爾有逃竄至他處躲避的,亦被屠城的漢軍發現殺死,便是有不少漢民,死於殺紅了眼的漢軍槍下。


    待傍晚時分,大局已定,城內漢軍諸將恭請張偉入城時,遍地的屍體和血跡阻塞了道路,張偉一邊前行,一邊待前麵的開路漢軍打掃街麵,此時的瀋陽城內,除了漢軍之外,再無人蹤可見。


    張偉一路到得後金汗宮之外,想起去年來時此地一片繁盛景象,忍不住低頭嘆一口氣,戰爭的破壞當真是太大了。回想中國歷史,歷朝歷代均是大修宮殿,漢宮毀於董卓,到隋唐之際重修長安,那唐宮的後花園中,便留有漢朝的未央宮。待黃巢朱溫又毀長安,連同漢宮殘跡在內,整個繁華的長安城亦隻能留存於史書之中。中國人對焚毀前朝建築興趣濃厚之極,幾千年的歷史下來,隻留存了北京故宮一座,當真是令人可嗟可嘆。隻是張偉此番破壞,卻是情不得已,此番不但要在後金的財力物力,還有人力儲備上給予皇太極以致命重擊。還要在氣勢上給後金國一記重擊,令期在覬覦明朝內地財富時,心理上始終顧忌來自海上身後的襲擊。再加上其盛京被毀,十餘年積累的財富大量流失,軍心士氣必然受到重創,就這一點而言,可比什麽都令皇太極難做吧。


    他一路低頭想來,卻已是縱馬騎入十王亭官道,一直向上,那馬越過低矮的宮門台階,直入勤政殿大殿之內。此時的後金雖然金吾不嚴,多有貝勒騎馬入宮的,不象後世,縱是親王大臣,沒有受賞“紫禁城騎馬”的特權,是不可以騎馬入宮門半步的。縱是如此,象張偉這樣騎著高頭大馬橫衝直撞的情形,亦是對整個後金國帝國尊嚴的踐踏。


    待入殿之後,張偉方醒悟過來,又調轉馬頭,巡視一番,因見有不少漢軍官兵提桶波水救火,卻原來是守護汗宮的八旗兵眼見抵敵不住,便縱火焚燒汗宮,待漢軍沖入,大火即將燃起,幸得宮內水井甚多,漢軍拚力搶救,方將大火控製。


    “張鼐,命他們不必救火了,隻需將餘火防住,令其餘人等入宮搬運財物典籍,待東西搬出來後,再加上幾把火,把這汗宮燒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