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這般來回幾次,一直將各種角度都擊發一次,孫元化方微笑著向張偉繳令道:“指揮使大人,試炮完畢。”


    張偉見他回來繳令,急忙從台上下來,向孫元化抱拳一揖,道:“元化兄功勞甚大,小弟感佩。”


    “指揮使大人客氣了。諸般改進皆是大人的想法,又與那英國炮師合議商討,方有今日的成績,算不得什麽。況且,輕便炮車尚未完成,元化花銀子如流水,成績卻是不多,心中正自慚愧呢。”


    “唉!這說的是哪裏話來!主意縱是我想的,到底需要元化兄這樣的專才予以實施試製,不然的話,空想能想出大炮來麽。況且那英國技師桀驁不馴,欺我台灣沒有製炮的專才,平日裏兩眼隻能看到見銀子,其餘一概不知,鑄起炮來拖拖拉拉,生怕多鑄好炮之後,我卸磨殺驢,可笑!虧得元化前來,又通西學,又懂製炮,這才能管的住這幫龜孫!”


    孫元化見他起勁誇獎自已,知道張偉一直有心結納,這台北日漸繁榮,雖然法律禁令甚多,而且也大半與內地不同,不過此地官吏良廉潔,辦事認真公平,無論是城鎮鄉野皆昇平大治氣象。他在此地多時,早便習慣了初時甚是牴觸的各項禁令,已然開始覺得居住台北可比在內地舒服的多,便是那下雨天氣,若是在內地時出門哪裏還行的了路?兩雙靴子定然是滿腳的泥,可是台北無論鎮上還是鄉村,皆是以青石鋪路,無論坐車步行,都是方便的很。還有諸多好處,令他當真是不忍離開此地,隻是他到底是朝廷進士,身家性命仕途希望寄託都在內地,隻得常常在心裏嗟嘆:“台北雖好,惜乎非久留之地啊。”


    史可法與王忠孝兩人亦早已入鄉隨俗,他兩人對台灣整體大政雖是無力改變,不過此二人到底是史書明載的公忠廉能的幹吏,依著張偉的規矩,成日裏鎮上鄉下的跑,忙的是腳不沾地,有他兩人,張偉何斌到是鬆快很多,隻是忌憚此二人為皇帝收買人心,諸多施政一旦落到實處,仍是以張偉名義發布,著台北台南衙門的書吏承辦。故而這兩人雖是跑了不少地方,向張偉建議了不少條陳,全台上下近百萬人仍是隻知張偉,不知有縣令耳。史王兩人到也並不在意,自來台之初,兩人便知台北之事難為,又因家人妻子都極喜台北工商繁盛,物業殷實,那南洋西洋的商品比比皆是,比那京城都豐富便宜的多,兩人成天在家中聽的膩了,心裏雖是嘀咕幾句婦人之見,卻也實在是敬佩張偉的種種舉措,兩人皆是正人君子,雖明知張偉對他們有種種限製之處,心中卻是委實沒有半分怨恨之意,隻是心裏也常盼著任期結束,回到內地,把張偉的種種舉措用在治上,憑著自已的能力大幹一番。


    張偉雖不知孫元化心中所想,卻也猜個八九不離十,他知道這些儒生卻委實比左良玉那些將軍難以招募,不過反正人在台灣,慢慢的使其歸順也就是了。


    當下便又向孫元化笑道:“元化兄,八、六、四、二磅的野戰炮,煩請多鑄,炮車一事到是不急,戰車到底不如單獨的火炮來的方便,製作一些,以做臨敵防禦之用就可。還有火槍改良一事,元化兄務請費心,這些可都是對付女真人必備之物。”


    “大人請放心,元化來台原本就是贊畫火器的,事情沒有眉目之餘,元化定然一心效力,不會求去的。”


    張偉讚許一笑,知此人說的乃是實話,因見場中數十軍官圍著那十門大炮嘖嘖讚嘆,便向孫元化笑道:“贊畫老爺,請過去向我的軍官們解釋一下,如何?”


    孫元化點頭稱是,便往場中行去,張偉見各人仍圍在火炮周遭,便喝道:“所有人聽了,都退後三步,原地蹲下,聽孫贊畫講解火炮。日後大家要常和火炮打交道,台北軍製敵之神便是這些火炮,大家都聽仔細了!”


    說罷自已也是返身退後,正坐在遼東五將身前,五人見張偉坐在身前,原本打算


    站起侍立,卻見身旁都尉校尉都是未動,卻原來是張偉不拘小節慣了,他在發令之際無人敢懷疑他的權威,臨敵之際亦是令行禁止,隻是平日裏卻是隨和大度的多,是以諸將到沒有人懼怕於他。


    孫元化因見諸人都以坐好,便手摸鐵炮,慨然道:“火炮之利,諸位想來都已曉得。無火炮之前,凡攻陣、野戰,無不仰仗弓箭、發石、攻城車、雲梯等物,自打有了火炮,無論是守城、攻城、野戰,皆以此物為尊。我朝將外夷進貢的五千斤可擊發十餘斤炮丸,射程十裏左右的紅衣大炮命名的大將軍炮,正是因其威力太大,一炮可抵一將軍之故!”


    見各人凝神細聽,全場數百人啞然無聲,孫元化滿意一笑,又道:“火炮之利如斯,我大明自然也早已備製。自宋朝起便有使用火藥擊發敵人的記載,到得現今,本朝已可自製仿紅夷的佛朗機炮、虎蹲炮、大統、鳥統等火器,永樂年間,便有神機營掌火器。隻是大明的火炮鍛造不精、無有準星照門,炮管受藥不多,擊發不力,又過於沉重,運輸極是不變,野戰時唯有以炮車拖載,炮車體積龐大,如非平坦地勢,根本無法進入,實在是自限腳步,不得發揮火炮之威。紅夷炮比之大明自造的火炮,擁有準星照門,可以瞄準擊發,又有炮耳炮架,比之大明火炮更便於升降、運輸,況且以精鐵鑄造,重量是小的多了。饒是如此,仍是過於沉重,比如那五千斤大炮,一炮至少得配三十二匹馬,五六十個炮手民伕,方可敷用。雖有炮耳,然亦因炮身過重,升降轉動甚是不易。故而依指揮使大人的意思,台北多鑄兩千、一千、八百、五百斤重的小型火炮,又輔以圓柱型開花彈,加以炮管內膛線,無論是威力、射程,實不遜於現下的五千斤大炮。我又在炮架之下加以鐵軸,用搖手搖動控製升降,鐵軸側邊有小鐵條,用以知道刻度,如此,再加上照門準星,輔以西人幾何學的拋物線一說,火炮可以一直用調整高度的辦法打擊敵軍,可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