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肅靜迴避等牌、棍先導下船上岸,至船上走下三位身著官袍之人,打頭的頭戴烏鈔,身著五品文官補服,自是那孫元化了,史載此人“相貌奇偉”,張偉原本以為必然是高大英俊之士,現下見了他,卻是個高個兒胖子,大臉盤小眼睛,下巴微有鬍鬚,原本張偉還打算在他眼中看到“精光四射”,後來見他楞著張四處打量,眼泡微腫,一副睡眠不足的模樣,心中奇怪,心道:“難道這人便是‘英才’,看起來可大大的不象啊。”
肚裏嘀咕,卻是笑嘻嘻迎將上去,向孫元化拱手道:“孫先生,有失遠迎,請恕張偉無禮。”
“張將軍客氣,您是二品將軍,卑職該當給您行禮才是。”
“先生不必客氣,我早便聽說先生在寧遠協助袁大帥擊走那努兒哈赤,那老頭起兵打了幾十年的仗未嚐一敗,卻傷在了先生所鑄的紅衣大炮上,一怒之下嗚呼哀哉,先生之大才,實在是令弟傾慕。”
孫元化到沒有料想到眼前這前海上大盜,現任的衛所將軍卻對他的光榮歷史知之甚詳,明朝文人歷來輕視武官,別說張偉這樣的小小衛所官兒,就是當年在遼東,與袁崇煥一同守遼東時,手下什麽將軍總兵之類的汗牛充棟,卻哪裏能將張偉這海盜看在眼裏?此番來台,不過是稟承帝命,前來看看這海外蠻荒之地到底能鑄出什麽好炮來,待堪察完畢,他自然是要回京述職復命的,故而那兩個知縣都帶了家眷來,他卻隻身一人前來上任,現下見了張偉如此誠墾客氣,心裏又是得意,又有些須感動,便向張偉笑道:“將軍實在是太客氣了,元化擔當不起。”
何斌見張偉隻顧著與那孫元化寒暄,卻把這兩位知縣晾在一邊,便趁著孫元化的話頭,過來笑道:“誌華,咱們可不能怠慢了兩位知縣,請孫大人暫歇,誌華,過來迎接兩位知縣。”
因知縣的官階與張偉相差甚遠,待張偉一走近,那兩位的知縣便搶先躬身一禮,向張偉呈上手本,齊聲道:“卑職史可法,王忠孝,拜見指揮使大人。”
“唔,兩位請起。”
張偉打開手本,細細看去,隻見那手本上用毛筆小楷細細寫了兩人的履歷,姓名,看了一回,便將手本一合,交還兩人,漫不經心問道:“你們兩位,哪位是史可法,哪位又是王忠孝?”
張偉一問,其中約二十六七的知縣便又躬身行了一禮,用著濃厚的河南口音答道:“卑職便是史可法。”
“嗯……你此來不易,記得要實心任事……”說到此處,張偉忽然頭一懵,心道:“史可法?!史閣部大人?”隻覺眼前一黑,立時暈頭轉向,差點載到在地上。
張偉暈頭轉向之餘,勉強定住心神,半響方又向那史可法笑道:“你可是字憲之,河南祥符人士?”
那史可法聞言大詫,忙點頭道:“下官正是河南祥符人士,亦正是字憲之,不知道指揮使大人如何知道?”
“這個,嗬嗬……”張偉幹笑幾聲,答道:“朝廷要派知縣過來,我總得打聽一下來歷,免得失禮啊。”
史可法聽他如此說,方才釋然,笑道:“下官多謝大人關心。”
何斌在一旁聽了,卻是不信張偉的鬼話,心道:“傻子都知道你不喜皇帝派知縣來,哪會有心思理會是誰,這話騙的了史知縣,卻是騙不了我。這張誌華鬼鬼祟祟,又不知道在弄什麽鬼了。”
張偉自是不知道何斌腹誹,拉著史可法的手又是好生勉慰了幾句,方轉頭看向那年
紀稍長的知縣,那知縣見張偉看來,到也不等張偉開口,向前一禮,恭聲道:“下官王忠孝,見過指揮使大人。”
“好好好,不必多禮,請起身。”張偉頻頻稱好的同時,心中又在暗想:“王忠孝,名字起的當真是偉光正之極啊,不知道又是什麽來頭,一時卻想不起來……”
見那王忠孝模樣雖不是很出眾,眉宇間卻有股溫潤儒雅之氣,舉手投足比史可法更加的持重守直,一來是年紀稍長,二來顯然是所謂讀書人讀書養氣的功夫了。
一時半會想不起是誰,便將手略拱一拱,虛邀一下,迎接一事,便告完畢。
那孫元化原是極不喜這些俗禮,在京為官之時便因失禮於長官受過訓斥,同僚也大半不喜他那隨意不拘的作派,現下因初來台北,見張偉等一幹台北官吏嬉笑相迎,到也不好拂袖而去,候在原地枯等無趣,便四處張望,一看之下,到教他出這台北碼頭與其它碼頭不同之處來。他原本到過遼東,曾數次登過皮島,全國各地的沿海碼頭也去過不少,卻甚少能與台北碼頭相比擬者。
極目看去,隻見一條四十米寬的青石大道通向內陸,大路兩邊皆種植柳樹,初春時分,因這台北比之內地溫熱的多,柳樹都以發芽抽枝,遠遠看起,兩邊垂柳依依,長長的樹枝隨風輕擺,他遊歷全國各地,何曾見過如此平整美觀的道路?再看那碼頭,綿延逶迤數裏,分為漁船、商船,戰艦停泊區,岸上的建築皆是美觀整齊,那漁船及商船停泊區雖是有數百艘船來來往往,卻也是秩序井然,一切調度皆有官府小船及岸邊高塔進行,那岸上也是幹淨整齊,雖是人來人往不斷,卻絲毫沒有內地碼頭那般的髒亂。他此來便是自廈門碼頭上船,那碼頭嘈雜髒亂,港口處死貓死狗垃圾成片,未開船前於船艙內便是沖天的臭氣,再加上那船家的吵鬧,油煙,雖是官船亦不能清靜,諸般氣象,哪能同這台北碼頭相較之萬一?
肚裏嘀咕,卻是笑嘻嘻迎將上去,向孫元化拱手道:“孫先生,有失遠迎,請恕張偉無禮。”
“張將軍客氣,您是二品將軍,卑職該當給您行禮才是。”
“先生不必客氣,我早便聽說先生在寧遠協助袁大帥擊走那努兒哈赤,那老頭起兵打了幾十年的仗未嚐一敗,卻傷在了先生所鑄的紅衣大炮上,一怒之下嗚呼哀哉,先生之大才,實在是令弟傾慕。”
孫元化到沒有料想到眼前這前海上大盜,現任的衛所將軍卻對他的光榮歷史知之甚詳,明朝文人歷來輕視武官,別說張偉這樣的小小衛所官兒,就是當年在遼東,與袁崇煥一同守遼東時,手下什麽將軍總兵之類的汗牛充棟,卻哪裏能將張偉這海盜看在眼裏?此番來台,不過是稟承帝命,前來看看這海外蠻荒之地到底能鑄出什麽好炮來,待堪察完畢,他自然是要回京述職復命的,故而那兩個知縣都帶了家眷來,他卻隻身一人前來上任,現下見了張偉如此誠墾客氣,心裏又是得意,又有些須感動,便向張偉笑道:“將軍實在是太客氣了,元化擔當不起。”
何斌見張偉隻顧著與那孫元化寒暄,卻把這兩位知縣晾在一邊,便趁著孫元化的話頭,過來笑道:“誌華,咱們可不能怠慢了兩位知縣,請孫大人暫歇,誌華,過來迎接兩位知縣。”
因知縣的官階與張偉相差甚遠,待張偉一走近,那兩位的知縣便搶先躬身一禮,向張偉呈上手本,齊聲道:“卑職史可法,王忠孝,拜見指揮使大人。”
“唔,兩位請起。”
張偉打開手本,細細看去,隻見那手本上用毛筆小楷細細寫了兩人的履歷,姓名,看了一回,便將手本一合,交還兩人,漫不經心問道:“你們兩位,哪位是史可法,哪位又是王忠孝?”
張偉一問,其中約二十六七的知縣便又躬身行了一禮,用著濃厚的河南口音答道:“卑職便是史可法。”
“嗯……你此來不易,記得要實心任事……”說到此處,張偉忽然頭一懵,心道:“史可法?!史閣部大人?”隻覺眼前一黑,立時暈頭轉向,差點載到在地上。
張偉暈頭轉向之餘,勉強定住心神,半響方又向那史可法笑道:“你可是字憲之,河南祥符人士?”
那史可法聞言大詫,忙點頭道:“下官正是河南祥符人士,亦正是字憲之,不知道指揮使大人如何知道?”
“這個,嗬嗬……”張偉幹笑幾聲,答道:“朝廷要派知縣過來,我總得打聽一下來歷,免得失禮啊。”
史可法聽他如此說,方才釋然,笑道:“下官多謝大人關心。”
何斌在一旁聽了,卻是不信張偉的鬼話,心道:“傻子都知道你不喜皇帝派知縣來,哪會有心思理會是誰,這話騙的了史知縣,卻是騙不了我。這張誌華鬼鬼祟祟,又不知道在弄什麽鬼了。”
張偉自是不知道何斌腹誹,拉著史可法的手又是好生勉慰了幾句,方轉頭看向那年
紀稍長的知縣,那知縣見張偉看來,到也不等張偉開口,向前一禮,恭聲道:“下官王忠孝,見過指揮使大人。”
“好好好,不必多禮,請起身。”張偉頻頻稱好的同時,心中又在暗想:“王忠孝,名字起的當真是偉光正之極啊,不知道又是什麽來頭,一時卻想不起來……”
見那王忠孝模樣雖不是很出眾,眉宇間卻有股溫潤儒雅之氣,舉手投足比史可法更加的持重守直,一來是年紀稍長,二來顯然是所謂讀書人讀書養氣的功夫了。
一時半會想不起是誰,便將手略拱一拱,虛邀一下,迎接一事,便告完畢。
那孫元化原是極不喜這些俗禮,在京為官之時便因失禮於長官受過訓斥,同僚也大半不喜他那隨意不拘的作派,現下因初來台北,見張偉等一幹台北官吏嬉笑相迎,到也不好拂袖而去,候在原地枯等無趣,便四處張望,一看之下,到教他出這台北碼頭與其它碼頭不同之處來。他原本到過遼東,曾數次登過皮島,全國各地的沿海碼頭也去過不少,卻甚少能與台北碼頭相比擬者。
極目看去,隻見一條四十米寬的青石大道通向內陸,大路兩邊皆種植柳樹,初春時分,因這台北比之內地溫熱的多,柳樹都以發芽抽枝,遠遠看起,兩邊垂柳依依,長長的樹枝隨風輕擺,他遊歷全國各地,何曾見過如此平整美觀的道路?再看那碼頭,綿延逶迤數裏,分為漁船、商船,戰艦停泊區,岸上的建築皆是美觀整齊,那漁船及商船停泊區雖是有數百艘船來來往往,卻也是秩序井然,一切調度皆有官府小船及岸邊高塔進行,那岸上也是幹淨整齊,雖是人來人往不斷,卻絲毫沒有內地碼頭那般的髒亂。他此來便是自廈門碼頭上船,那碼頭嘈雜髒亂,港口處死貓死狗垃圾成片,未開船前於船艙內便是沖天的臭氣,再加上那船家的吵鬧,油煙,雖是官船亦不能清靜,諸般氣象,哪能同這台北碼頭相較之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