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也苦笑道:“雖是做了海盜,到也是第一次見這種場麵,太慘啦。”


    施琅冷笑道:“不知死之悲,安知生之歡。死上一些人,對人對已都是好事。待你們見了多了,就會習慣了。”


    張偉亦嘆道:“施倔驢這話說的有理,咱們現下還是太婆媽氣啦。周全斌?”


    “爺,屬下在。”


    “今次咱們打死了多少,自已又折損了多少人手?”


    “回爺的話,打死了兩百多,傷者無數,咱們自個兒隻死了三位兄弟,傷十幾位。”


    “嘿,這夥人還真了不起,竟然打死了咱們三個人,全斌,好生安葬了他們,給家人送去撫恤銀兩,咱們可不能虧待了這些弟兄。”


    周全斌諾一聲,自去辦理善後事宜,張偉眼見此處混亂不堪,便與何斌一同回府休息,安排人手追擊抓捕,自然就落在施琅的身上。


    直至日上三竿,方傳來消息,在鎮外三十裏處抓到了逃走的鄭氏家人,張偉聽聞抓住此人,隻吩咐人將此人帶去碼頭,寫上供詞,與幾個農夫人證,一併帶上船送與鄭芝龍解釋此事。


    待過了數日後,張偉接到澎湖鄭芝龍回信,信上到也簡單,隻說這鎮上眾人自尋死路,與他無幹。若是不欲留在台灣,可回澎湖,或送回內地。若願留下,自此便需聽張偉使令。


    張偉接信,自去鎮上當著眾人念了,當下有大半人隨來台的鄭氏屬下回了澎湖,隻有數百人當即表示願奉張偉為大哥,留台聽令。


    自此,張偉宣布改北港為鎮北,方能正式自立為龍頭。從這一日起,除在台南的荷蘭人外,這台灣無人能與張偉相抗衡。


    鄭芝龍聽得張偉正式自立為龍頭,扛旗稱霸,隻在鼻子裏冷哼一聲,並不在意。他此時掃平了海上大大小小的群盜,除了廣東劉老香外,再無人是他的敵手,在他眼裏,張偉與何斌在土裏鑽沙,隻是個土財主罷了,雖然現下很是礙眼,到也不值得公然翻臉動手,隻吩咐鄭芝虎,對張何二人的商船多抽些銀子,也就罷了。


    時間一恍惚便過去了半年,算來張偉來到明朝已一年多了,頭髮早已留長,他到是還不習慣將頭髮綰起來,自已自看了《大明宮詞》後便羨慕裏麵張易之的瀟灑模樣,便也有樣學樣,沒事的時候便換掉青色直身,穿起白色長袍,又特意令人照記憶裏在兵馬俑坑裏見到的古車馬的樣子打造了一輛,於是這鎮北鎮裏裏外外沒事便能看到張偉披頭散髮,白衣飄飄的坐在一人坐的小馬車裏四處巡視,張偉本人感覺到是良好,直到有一次何斌委婉地對他說:“誌華,我覺得你的個頭不適合穿這麽寬大的長袍……看起來,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麽飄逸啊……”


    張偉受了打擊之後,才依依不捨的扔掉長袍,不過乘坐馬車巡視的習慣到是沒改,不久之後何斌也覺得這種單人馬車坐起來比轎子方便快捷的多,於是也打造了一輛,隻是在陳設上比張偉更加奢華一些罷了。施琅看到兩人如此做派很是不屑,有馬騎便騎馬,要麽便坐轎,這馬車豈不是畫蛇添足?到是鎮上來了幾個身家頗富的商人,見張偉兩人帶頭,不管喜不喜歡,也各自打造了一輛,於是在這鎮北鎮上,沒事便能看到一輛先秦馬車轔轔駛過,到是比原本明朝那笨重醜陋的騾車漂亮的多了。


    因年後島上糧食大熟,稻米、地瓜、土豆之類收了足有上百萬斤,除了農家留著自用外,張偉等人皆賤價買了來,又修了幾個超大的糧倉,將糧食儲存起來,何斌又親赴了幾次福建,到是沒有再用銀子招募人來台,而是以提供農具,耕牛,免費糧食為餌,陸陸續續帶了近五萬人來台,因人口日多,又拆了原北港鎮上的舊房,建起更堅固的瓦房,設東安、西定、寧南三鎮,與鎮北合稱台北四鎮,四周設兩人高的木柵,設以箭樓警備,又設台北衙署,雖無名份,到也是井然有序。每鎮皆設鎮首,管理日常事物,因台北初定,諸人皆以墾植為主,平日裏到也沒有什麽紛擾。左右不過是張家丟雞,李家失牛,鎮首下自設捕盜官一職,因而這台北算不上是三代之治,到也算是昇平之世了。


    至於朱元璋設的保甲製度,張偉到是堅決不要,雖然不是老子小國寡民的信徒,但張偉也堅信,政府越小,事情越少,政府越大,事情越繁。政府對民眾幹涉越多,說明這個政府越專製,反之,讓民眾在需要以外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反而是件好事。


    這一日眼見試種的甘蔗大熟,張偉約了何斌、陳永華一起去蔗田查看,商議如何榨汗取糖。那陳永華半年多來諸事不理,雖從未惡語相向,但也不為張偉出一謀,劃一策,平時隻是看書下棋,釣魚閑逛,至於其父陳鼎,見了張偉便冷臉相向,做出守節婦人不屈權貴的模樣,張偉也是無奈,隻悄悄派人送了些銀兩到廈門陳家,報了平安後又取了回信回來,如此這般數次,陳鼎也很不好意思,見了張偉也肯略略點頭了。他到是與陳永華不同,雖然不理張偉,但因台北設立官學,令八歲以上孩童盡皆免費入學,陳鼎雖不肯參與教學,到是與張偉聘請來的幾位老夫子相交甚好,平時來往時議論,對張偉不收賦稅,扶助貧苦農民屯田耕作激賞的很,但至其它如跨海貿易,操煉g4的方法頗有微詞,特別是老先生攜子搬出張府,在街邊一幢小房內安身後,每日清晨聽那些“雞絲衛士”呼號而過,擾人清夢,陳老先生便是不爽的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大明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