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神情委頓,有氣無力的道:“廢話少說,成王敗寇,要殺要寡悉聽尊便。”
我見這一帶梟雄落寞的神情,我繼續勸降道:“曹孟德也都已降,為何你們不降呢。”
諸葛亮與劉備的狀況差不多,隻是雙眼中仍然是那樣的清澈銳誌。諸葛亮輕聲道:“我諸葛亮一生隻有一位主公,玄德公不降,我勢必追隨而去。你不必多言。”
我看劉備、諸葛亮兩人已經沒有再生存下去的念頭了,也隻好成全了他們。死後,我讓人將他們好生安葬。
自此東漢戰亂的年代終於結束,百姓家家鑼鼓齊天,鞭炮齊鳴,來慶祝這輝煌的歷史時刻。天下的百姓與手下的各位大臣都要我正式稱帝建都,但是天下剛定,不宜馬上稱帝,於是在郭嘉的建議下暫緩幾年。
劉備消滅之後,我就著手重新擴建東都洛陽與西都長安兩座大城,尤其是長安,地理位置、政治位置都十分重要。歷經三載,經過數十萬戰俘的辛勤建設。雄偉的長安城終於落成,橫跨在渭水邊上,如果現在世界上要評選最大城市,長安當之無愧。其次,洛陽也重新落成,洛水圍繞其周邊,雄偉、壯觀。
全國百姓通過三年休養生息,人人吃飽穿暖,豐衣足食,這時候獻帝頒下詔書公告天下,要禪位於我,自請領獻侯臣服與我,在朝大臣紛紛贊同,天下百姓也都熱情響應。順理成章我也順天應命登基大寶,國號仍然為漢,我則被稱為漢威帝。
新皇登基,建都長安,我登基之後對朝堂官員製度全麵實行了修改,廢除三公製,設三省六部製,三省為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頒發皇帝的詔令,其長官為中書令。門下省是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其長官為侍中。尚書省是執行機構,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其長官為左右僕射。三省為中央最高統治機構,三省長官同為宰相,共同負責中樞政務。六部即尚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戶口和賦稅、禮儀製度、軍政、法律、刑獄、水陸工程等。各部長官為尚書。
官製確認之後就開始分封大臣了,封郭嘉為右丞相兼領太子傅,沮授為左丞相,陸遜為中書令,許靖為侍中,賈詡、龐統為左右僕射,徐庶為吏部尚書、程昱為刑部尚書,趙雲為兵部尚書,張昭為戶部尚書,魯肅為禮部尚書,馬駿為工部尚書。其餘人等皆各有封賞。周瑜封為鎮南王,其餘大將一律封為大將軍,爵一等。
在中原地區也效法益州、荊州等地,徹底廢除孝廉製,實行科舉製度,無論豪門、平民鈞有資格參加科考,每兩年舉行一次,舉行地點為江陵。每次科考分三甲,後分二十進士,這二十幾個頂尖人才經過培訓之後都會被委以大任。科舉製度經過層層把關,杜絕徇私舞弊行為,如發現立馬取消終身科考資格,如是大臣參於其中被發現之後立刻殺無赦。江陵也變成了天下學術文明的交匯點,是當時最有名的文化名城。除了文人科考之外,還創立了武人科考,前三甲之人必是大將之才。
公元210年,我宣布隱退,將皇位傳給年僅十六歲了張荊,郭嘉、沮授、張昭、周瑜四人輔政,史稱漢紊帝,而我就帶著一幹妻子兒女遠離中原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我知道張荊從小就胸懷大略,有發憤圖強之誌。也在登基之後最多的時間也是花在教育張荊身上,我讓他明白了盛世不可以守成,要創業要想幹一番事業,就必須擴張。而且我還讓他在五年之後開始修建南北運河,發動全國百姓的凝聚力,將南北水係貫通。這樣江南地區高產的糧食就能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師,這對以後的擴張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一場轟轟烈烈的擴張大戰又將開始。
(全本完)
我見這一帶梟雄落寞的神情,我繼續勸降道:“曹孟德也都已降,為何你們不降呢。”
諸葛亮與劉備的狀況差不多,隻是雙眼中仍然是那樣的清澈銳誌。諸葛亮輕聲道:“我諸葛亮一生隻有一位主公,玄德公不降,我勢必追隨而去。你不必多言。”
我看劉備、諸葛亮兩人已經沒有再生存下去的念頭了,也隻好成全了他們。死後,我讓人將他們好生安葬。
自此東漢戰亂的年代終於結束,百姓家家鑼鼓齊天,鞭炮齊鳴,來慶祝這輝煌的歷史時刻。天下的百姓與手下的各位大臣都要我正式稱帝建都,但是天下剛定,不宜馬上稱帝,於是在郭嘉的建議下暫緩幾年。
劉備消滅之後,我就著手重新擴建東都洛陽與西都長安兩座大城,尤其是長安,地理位置、政治位置都十分重要。歷經三載,經過數十萬戰俘的辛勤建設。雄偉的長安城終於落成,橫跨在渭水邊上,如果現在世界上要評選最大城市,長安當之無愧。其次,洛陽也重新落成,洛水圍繞其周邊,雄偉、壯觀。
全國百姓通過三年休養生息,人人吃飽穿暖,豐衣足食,這時候獻帝頒下詔書公告天下,要禪位於我,自請領獻侯臣服與我,在朝大臣紛紛贊同,天下百姓也都熱情響應。順理成章我也順天應命登基大寶,國號仍然為漢,我則被稱為漢威帝。
新皇登基,建都長安,我登基之後對朝堂官員製度全麵實行了修改,廢除三公製,設三省六部製,三省為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草擬、頒發皇帝的詔令,其長官為中書令。門下省是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駁正違失,其長官為侍中。尚書省是執行機構,負責貫徹執行重要政令,其長官為左右僕射。三省為中央最高統治機構,三省長官同為宰相,共同負責中樞政務。六部即尚書省下屬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戶口和賦稅、禮儀製度、軍政、法律、刑獄、水陸工程等。各部長官為尚書。
官製確認之後就開始分封大臣了,封郭嘉為右丞相兼領太子傅,沮授為左丞相,陸遜為中書令,許靖為侍中,賈詡、龐統為左右僕射,徐庶為吏部尚書、程昱為刑部尚書,趙雲為兵部尚書,張昭為戶部尚書,魯肅為禮部尚書,馬駿為工部尚書。其餘人等皆各有封賞。周瑜封為鎮南王,其餘大將一律封為大將軍,爵一等。
在中原地區也效法益州、荊州等地,徹底廢除孝廉製,實行科舉製度,無論豪門、平民鈞有資格參加科考,每兩年舉行一次,舉行地點為江陵。每次科考分三甲,後分二十進士,這二十幾個頂尖人才經過培訓之後都會被委以大任。科舉製度經過層層把關,杜絕徇私舞弊行為,如發現立馬取消終身科考資格,如是大臣參於其中被發現之後立刻殺無赦。江陵也變成了天下學術文明的交匯點,是當時最有名的文化名城。除了文人科考之外,還創立了武人科考,前三甲之人必是大將之才。
公元210年,我宣布隱退,將皇位傳給年僅十六歲了張荊,郭嘉、沮授、張昭、周瑜四人輔政,史稱漢紊帝,而我就帶著一幹妻子兒女遠離中原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我知道張荊從小就胸懷大略,有發憤圖強之誌。也在登基之後最多的時間也是花在教育張荊身上,我讓他明白了盛世不可以守成,要創業要想幹一番事業,就必須擴張。而且我還讓他在五年之後開始修建南北運河,發動全國百姓的凝聚力,將南北水係貫通。這樣江南地區高產的糧食就能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師,這對以後的擴張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一場轟轟烈烈的擴張大戰又將開始。
(全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