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非專業小組中,與金屬打了20多年交道的四川大學教授田長滸分析,木柴的燃點沒有那麽高,當時又沒有煤和焦炭,而四川正是盛產天然氣之地,因此當時很有可能用天然氣冶煉青銅。”
“……將出土青銅器進行檢測,在所有的樣品中均未發現鋅的存在。自然界中單一的鉛礦很少,鉛和鋅往往是伴生在一起的,冶煉鉛常用的礦石也稱為鉛鋅礦。因此在使用了鉛的合金中,往往都會發現微量鋅的存在。在三星堆青銅器的成分分析結果是:微量鋅是不存在的,在全部樣品中未發現鋅的蹤痕。這表明:蜀人用來冶煉青銅的鉛礦、可能不是通常使用的鉛鋅礦,而是無鋅伴生的鉛礦,這與同一時期中原地區冶煉青銅的原料之一——鉛礦的產地是不相同的。但這樣的鉛礦在四川沒有被發現,古蜀人如何能得到它?”
三星堆文物中,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共分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它是指傳說中日出東方的"扶桑"樹,還是指神樹"建木"呢?
《淮南子.地形篇》“建木在,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影),呼而無響。”
《山海經.海內經》“南海之內,黑水、青水間……,有木,……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皡爰過,黃帝所為。”
“西南有巴國。大皡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山海經.海內南經》說,根部如牛,拉它,軟綿綿得樹皮會掉下來。
《山海經.海內經》又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素女所出也。”
“都廣”在哪裏呢?應該是指成都至都江堰、青城山一帶吧。"”又是什麽樹呢,它那奇怪的樣子(無枝),獨特的形狀(象黃蛇更象電纜),讓我覺得更象一枚火箭,也許叫”箭木“更合適些。
成都城內如今還有兩塊突兀的怪石聳立在平原上,‘支璣石’和‘天涯石’,關於它們的神秘傳說至今流傳,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形成和由來,也不知它們有多深多長,有人試圖挖過可終未成功。(可參看童恩正的《石筍行》一書)它們那古怪的樣子,倒像是剝去皮葉沒入土中的建木。
六 “我們是兄弟”
更新時間2009-11-10 10:06:23 字數:2349
在通天塔沒被上帝破壞前,顓頊沒有絕地通天時,整個地球是一個不分國界,不分種族的快樂老家嗎?
沿著漢武尋仙的足跡一路看去,崑崙似乎更加神秘,倒是在尋仙的過程中造就了張騫這位出使西域的英雄,他不隻帶回了葡萄、苜蓿,還帶回了大量的書籍,這其中便有印度最古老的史詩《摩珂婆羅多》,當時譯為《摩珂丟勒》,意譯便是“我們是兄弟”。難道我們真是兄弟嗎?
《尚書.堯典》記載,堯時曾派數部族去探尋地球的奧秘,這個故事反映在神話傳說誇父追日上,並與他們相約回來時分給他們土地;但當他們回來時已是夏朝了,當時的君主在聽完他們的敘述後,並沒分給他們土地,而且不承認有此事,他們隻好離開了中原。但是夏朝卻據此寫了一部夏曆,這部失傳的夏曆名字據說叫做《中國的希望》。他們的遊歷如果還有記載的話,那麽《穆天子傳》很可能就是用他們的遊歷冒穆天子的名寫出來的。
大家知道除了我們中國,沒有一個文明古國象我們一樣文明能一脈相承延續至今,大多都在歷史的長河中麵目全非了。印度同樣如此,古印度歷史已經變得模糊遙遠了,當時的印度長期處在部落兼併中,人種複雜,從吠咜時代開始,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以及無數中亞細亞的遊牧民族,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的通過西北山區的要隘源源而來。從樓蘭出土的一些古印度婆羅秘文及雅典娜神像,也旁證了這個事實,這其中便也包括了張騫帶回的《摩珂丟勒》。而更早於吠咜時代的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字和歷史,隻可惜經過上千年的歷史變故,知道這種文字的人已經不存在了,關於他們的歷史隻能是個迷了。朝代雖然在內憂外患中不停交替著,可是神話傳說卻得以流傳下來。
印度的梵天大帝(brahma音譯為“婆羅賀摩”),通過禪思,創造出一枚象太陽那樣光輝燦爛的金卵,將自己包裹起來,滿一年,通過禪思,把金卵分成兩半,造成天地、宇宙。這個神話象極了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阿修羅住海裏,與天帝釋戰,撼須彌山,使天搖地動白浪滔天,海水四溢。共工與顓頊爭為帝,觸不周山,折天柱,缺地維,使雨下不停,洪水泛濫。
兩國的醫藥文化也驚人的相似,印度有瑜珈,中國有氣功;中醫講經脈,印度也講經脈,雖然稍有不同,卻象是兩同門師兄弟所學本領相同,各人領悟不一,產生了不一樣的差異。
《俱舍論》卷十一道“大雪山北,有香醉山,是南贍部洲的中心。”而喜馬拉雅的梵文意思是“雪的住處”
佛經又說,在香山以南和雪山北麵,兩山之間有一大池名“阿縟達池”(又做阿那婆答多池)南贍部洲主要四條大河都源自於此,據說玄奘曾親見過此池。這個池是不是指的青海湖呢?跟穆天子所見的湖是一樣的嗎?
“……將出土青銅器進行檢測,在所有的樣品中均未發現鋅的存在。自然界中單一的鉛礦很少,鉛和鋅往往是伴生在一起的,冶煉鉛常用的礦石也稱為鉛鋅礦。因此在使用了鉛的合金中,往往都會發現微量鋅的存在。在三星堆青銅器的成分分析結果是:微量鋅是不存在的,在全部樣品中未發現鋅的蹤痕。這表明:蜀人用來冶煉青銅的鉛礦、可能不是通常使用的鉛鋅礦,而是無鋅伴生的鉛礦,這與同一時期中原地區冶煉青銅的原料之一——鉛礦的產地是不相同的。但這樣的鉛礦在四川沒有被發現,古蜀人如何能得到它?”
三星堆文物中,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共分三層,有九枝,每個枝頭上立有一鳥,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鳥,而是一種代表太陽的神鳥。它是指傳說中日出東方的"扶桑"樹,還是指神樹"建木"呢?
《淮南子.地形篇》“建木在,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景(影),呼而無響。”
《山海經.海內經》“南海之內,黑水、青水間……,有木,……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皡爰過,黃帝所為。”
“西南有巴國。大皡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山海經.海內南經》說,根部如牛,拉它,軟綿綿得樹皮會掉下來。
《山海經.海內經》又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素女所出也。”
“都廣”在哪裏呢?應該是指成都至都江堰、青城山一帶吧。"”又是什麽樹呢,它那奇怪的樣子(無枝),獨特的形狀(象黃蛇更象電纜),讓我覺得更象一枚火箭,也許叫”箭木“更合適些。
成都城內如今還有兩塊突兀的怪石聳立在平原上,‘支璣石’和‘天涯石’,關於它們的神秘傳說至今流傳,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形成和由來,也不知它們有多深多長,有人試圖挖過可終未成功。(可參看童恩正的《石筍行》一書)它們那古怪的樣子,倒像是剝去皮葉沒入土中的建木。
六 “我們是兄弟”
更新時間2009-11-10 10:06:23 字數:2349
在通天塔沒被上帝破壞前,顓頊沒有絕地通天時,整個地球是一個不分國界,不分種族的快樂老家嗎?
沿著漢武尋仙的足跡一路看去,崑崙似乎更加神秘,倒是在尋仙的過程中造就了張騫這位出使西域的英雄,他不隻帶回了葡萄、苜蓿,還帶回了大量的書籍,這其中便有印度最古老的史詩《摩珂婆羅多》,當時譯為《摩珂丟勒》,意譯便是“我們是兄弟”。難道我們真是兄弟嗎?
《尚書.堯典》記載,堯時曾派數部族去探尋地球的奧秘,這個故事反映在神話傳說誇父追日上,並與他們相約回來時分給他們土地;但當他們回來時已是夏朝了,當時的君主在聽完他們的敘述後,並沒分給他們土地,而且不承認有此事,他們隻好離開了中原。但是夏朝卻據此寫了一部夏曆,這部失傳的夏曆名字據說叫做《中國的希望》。他們的遊歷如果還有記載的話,那麽《穆天子傳》很可能就是用他們的遊歷冒穆天子的名寫出來的。
大家知道除了我們中國,沒有一個文明古國象我們一樣文明能一脈相承延續至今,大多都在歷史的長河中麵目全非了。印度同樣如此,古印度歷史已經變得模糊遙遠了,當時的印度長期處在部落兼併中,人種複雜,從吠咜時代開始,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以及無數中亞細亞的遊牧民族,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的通過西北山區的要隘源源而來。從樓蘭出土的一些古印度婆羅秘文及雅典娜神像,也旁證了這個事實,這其中便也包括了張騫帶回的《摩珂丟勒》。而更早於吠咜時代的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字和歷史,隻可惜經過上千年的歷史變故,知道這種文字的人已經不存在了,關於他們的歷史隻能是個迷了。朝代雖然在內憂外患中不停交替著,可是神話傳說卻得以流傳下來。
印度的梵天大帝(brahma音譯為“婆羅賀摩”),通過禪思,創造出一枚象太陽那樣光輝燦爛的金卵,將自己包裹起來,滿一年,通過禪思,把金卵分成兩半,造成天地、宇宙。這個神話象極了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阿修羅住海裏,與天帝釋戰,撼須彌山,使天搖地動白浪滔天,海水四溢。共工與顓頊爭為帝,觸不周山,折天柱,缺地維,使雨下不停,洪水泛濫。
兩國的醫藥文化也驚人的相似,印度有瑜珈,中國有氣功;中醫講經脈,印度也講經脈,雖然稍有不同,卻象是兩同門師兄弟所學本領相同,各人領悟不一,產生了不一樣的差異。
《俱舍論》卷十一道“大雪山北,有香醉山,是南贍部洲的中心。”而喜馬拉雅的梵文意思是“雪的住處”
佛經又說,在香山以南和雪山北麵,兩山之間有一大池名“阿縟達池”(又做阿那婆答多池)南贍部洲主要四條大河都源自於此,據說玄奘曾親見過此池。這個池是不是指的青海湖呢?跟穆天子所見的湖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