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近來從事為空軍接收新裝備的工作,所以有機會與科研單位和生產單位接觸。我記得東北重工曾試驗過一種外形極為奇特的飛行器,他沒有傳統的機翼與機身的差別,也沒有垂尾,就像,就像媒體炒做過的飛碟......”


    “請允許我打斷一下您的發言,大校。”一位資深陸軍上將插話道:“你今天是否有恙?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如何破敵,而不是聽你講幻想小說,我對你剛才所提到的什麽飛碟表示懷疑,就算真有,僅擁有一兩件稀奇的武器又能對戰爭起到什麽作用呢?你應該比我更清楚二戰時納粹德國的me--262和v--2飛彈,可這些東西能挽回敗局嗎?”


    李冉飛剛想反駁,總司令金獻忠說道:“關於碟形飛行器的研究計劃我是知道的,若非李冉飛提起我倒忘了。不錯,那的確是一種很大膽和很超前的方案,可以垂直起降,機動性一流,航程遠,載彈量大,速度快,可是正因為誰也不能保證這種太超前的飛行器能在短期內投產,他要求的生產工藝太高,那些自動化生產設備全都無法達到要求,每一個部件都隻能由有經驗的工人細心地去完成,哪怕是擰一顆螺絲釘。我記得過去國外也早有人研究過類似的飛行器,據我所知,二戰末期就有一個叫查爾斯的飛機設計師研究出好幾種以活塞式發動機為動力的取名為‘飛行薄餅的碟形飛機,可由於噴氣時代的到來,雖然‘飛行薄餅’的機動性和短距起降能力都是常規布局的飛機無法比擬的,它起降時居然隻需要滑跑十幾米,但當時人們對一切低速的工具都不感興趣,所以它的研究也沒有被重視。現在想來,假如他的研究被重視的話,整個航空器的發展方向都將發生改變。我們現在所遇到的情況也差不多,也隻能放棄這種碟形飛行器轉而生產已仿製成功的j--11,那可是已被證明的優秀戰機,隻可惜......”


    “假如我們隻懂得一味地仿製別人的產品,那麽我們將永遠落後於別人。”李冉飛激動地說:“j--11的確很優秀,可是在戰場上已證明了,它同樣難以與敵人最先進的f--22或f--35相匹敵,頂多與f--15,f--16,f/a--18等打成平手,與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投入所有的力量生產碟形飛行器。據我所知,我國科研人員從來沒有放棄對它的研究,他們已根據碟形飛行器的不足進行了改進並取得了突破。


    “碟形飛行器擁有飛行速度,飛行範圍大,不用傾斜就可以轉彎,還擁有良好的失速性和機頭指向能力。歷史上除了查爾斯的‘飛行薄餅外,還有不少類似的設計,但他們的設計都有一個弱點---橫向安定性不足,因此,他們通常隻是在活塞式飛機的基礎上對機翼進行改造,仍保持起橫向安定作用的垂尾。而我國的科研人員採用的是另一種動力形式,因此飛行方式也完全不同於任何航空器。但由於缺乏資金投入,隻造出了4架被命名為fd--1的原型機。在介紹它的性能和飛行原理前,我想先說明一種魚雷。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在海軍有一種已服役的新型噴氣式魚雷,在它的雷體全身,無論是前麵還是四周,都布滿了許多對稱的小噴口。由於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得多,所以以往人們為了提高魚雷的速度,往往隻是增大推力或延長魚雷入水前的時間,可是為什麽我們不能讓爆炸威力遠比反艦飛彈大的魚雷具有在空氣中運動一樣的速度呢?這種魚雷做到了,它那些周身的噴口在入水後噴出大量的氣體,形成一個完全包住雷體的氣泡,使得魚雷在水中運動也具有在空氣中運動一樣的速度。


    “航空器發展百年來,無論氣動外形設計得多麽合理,也總會有空氣阻力,而且越是高速運動的物體,其受到的阻礙也越明顯。如果一架飛行速度能達5倍音速的飛機,那麽在它進行高超音速飛行時所受的氣功加熱足以使普通的鎂鋁合金變軟。可為什麽進入到太空以後的太空飛行器用不著為氣動外形而發愁呢?也不需要特殊的耐熱材料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外太空的高真空環境,隻要軌道夠高就根本不存在任何空氣阻力問題。因此,不用重返大氣層的太空飛行器往往可以設計成奇形怪狀,不需要任何像天線整流罩之類的東西。為什麽我們在飛行器的運動過程中不能造出一個局部的‘真空泡呢?


    “fd--1採用的是磁流體動力係統。在高速運動時採用磁流體動力,最高可達7馬赫。其底部突起的弧麵朝向前方,因為圓鈍有利於突破‘熱障,但這樣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阻力,影響了速度,於是設計師們研製出了一種等離子錐管,它可以將飛行器前部空氣分子迅速電離分解,飛行器就可以躲在激波錐後邊,雖然還遠未達到‘真空泡的程度,但所承受的阻力已減小了許多,大約隻相當於2倍音速時所承受的情況,激波還可以帶走大部分熱量,而且包圍整個碟形飛行器的等離子體不但能減少空氣阻力,還可以吸收電磁波的能量來實現隱身。在低速時採用普通的噴氣動力,飛行器改為水平姿態,讓邊緣朝向前方,圓形的機翼可以產生很高的升力,因此擁有很高的載彈量或載油量。我相信,即使這種飛行器無法改變整個戰爭,至少它能改變我方在空軍裝備上所陷入的完全劣勢的局麵。”


    五


    總設計師阮學凱總算等到了這一天。兒時曾常聽媽媽回憶戰爭年代的苦痛:“是敵人的那種亂拉屎的怪鳥把我們老家的房子給砸壞的。”待阮學凱稍大以後才知道媽媽過去所描述的怪鳥原來是飛機。“正因為祖國沒有一支強大的空軍才會遭人欺負的。”在幼小的阮學凱心中一直這樣想。因此他便立誌要成為一名飛機設計師,為祖國設計出許許多多的飛機來保衛領空。可是當自己真正成為一名飛機設計師以後,才發現自己兒時的願望是多麽天真啊!當噴氣式戰鬥機發展到第三代的時候,戰鬥機的使用周期已延長到了30年,而這一數字在發展中國家則更長,一個人一輩子才有幾個30年啊!又能設計幾種飛機呢?而此刻,在年愈古稀之時還能看到自己主持設計的新一代戰機投入批量生產,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恐怕隻有自己滿頭的銀髮可以告訴別人自己所經受的艱辛。他沒忘記在最初的日子裏,曾與同伴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用給自行車充氣的打氣筒來給殘破的飛機機輪充氣。在缺少航空煤油的時候,不得不用莊稼發酵出的酒精來代替。但這些都算不了什麽,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次國際交流研討會上,各國科學家和設計師們輪流上台介紹自己國家和他們個人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看到別人都神采飛揚地上台演講,常常興奮得唾沫飛濺,手舞足蹈,而且還常常自豪地舉例出他們那些已成功服役部隊的飛機。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很了不起,在他們當中,有的曾是米高揚設計局的總設計師,有的是歐洲航空航天局的負責人,有的是nasa的航空航天專家,可難道自己的國家就沒有任何值得自豪的科技成果嗎?難道自己多年付出的艱辛就沒一點值得稱讚的成就嗎?阮學凱幾次強壓住想衝上台去炫耀一番的衝動,直到別國的專家們都說完後,才一個人空手走上台去,說了一句:“你們有的技術,我們也有。”說完後,甩掉還目瞪口呆的聽眾安靜地回到座位上,足足一分鍾之後,不知是誰帶頭鼓了幾下掌,緊接著才是聽眾報以的熱烈掌聲,但大多數人在這一過程中都帶有一種不屑一顧的微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合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雷並收藏合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