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四生精挑細選的驢友團成員,仍然對這些教授們不感興趣,說實話,這些富二代、其實是對什麽都不感興趣,除了那些在可以控製範圍之內的小刺激。
這種刺激,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以及肉體都可以,前提就是要能夠控製。
而這些循規蹈矩的教授們所痛恨的,正是這種花錢買罪受的事情,更何況,教授們實在是沒有錢呢。
原三生已經下了最後通牒,教授們如果在雲南李家山,還搞不定這件事的話,“郎才女貌科考隊”就要原地解散了。
原三生覺著自己不是一個好保姆,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麵對著、這樣一群心智有問題,覺著自己美若天仙,花錢如流水的姑娘們。
說實話,教授們也已經明白了,有錢和沒有錢的差距,有文化沒有文化的差距,當然沒有文化更可怕。
或許,沒有文化才是他們的悲哀,才是他們至今未婚的主要原因。
站在江川縣入城五岔口的地方,佘巳火指著身後的青銅像介紹說道:“這個龐然大物就是牛虎銅案,是根據1972年雲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青銅器文物牛虎銅案仿製而成,全部採用青銅打造,重達30噸,矗立於雲南江川縣縣城的入城五岔口,成為該縣的標誌物之一,同時牛虎銅案也代表和伴隨了、雲南的歷史文化和青銅文化的發展和成長。”
“二十年代時,李家山村民偶爾在山上、撿到因為下雨沖刷山坡裸露出來的、零星的青銅器和玉飾品,都當作晦氣的東西隨便扔在一邊。
五六十年代初,當地村民修造梯田時,挖到一小部分中小型的墓葬,得到了一大批青銅器。可惜的是都不知道這些是寶貝啊,有的給當作廢銅爛鐵交到供銷社,有的亂丟在家裏,有的成為孩子們的玩物。”
“後來,在李家山生活的人們走出了家門,有一天,一個李家山的學生、在路過雲南省博物館時,走進了博物館。看到裏麵的晉寧石寨山、呈貢天子廟的部份文物,便好奇的問裏麵的工作人員,這些東西值多少錢,也是文物嗎?館裏的人回答說:“當然是,而且有的是價值連城。”
工作人員的話把這個學生驚呆了,便說自己家中、有不少這類的東西,當時的工作人員、既沒有理睬也沒有當真。
學生離開之後,工作人員在聊天時當作笑料說:“這土包子的家中還能有文物!?”這話讓路過的館長聽到了,了解情況之後,連忙出來追這個學生。
可是學生已經離開了,館長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各個學校找這個學生,最後,你們猜怎麽著?還真讓他找到了。館長詳細地向這學生了解所見到的東西:什麽樣子、什麽形狀、什麽味道等等。”
“當館長確認這些可能是文物之後,第二天就和這個學生趕往了江川。這一下,還真是天上掉餡餅了,在這學生的家中、真的見到了青銅器文物。
最後匯報給省和國家博物館,經過認真考證後,1972年進行了正式清理,發掘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多件,這些文物,大都是精緻的青銅器以及瑪瑙、玉石裝飾品。
從年代上看,墓葬最早是春秋戰國,最晚是東漢初期,青銅器文物有1000餘件,價值也最高,其中,出土的牛虎銅案是雲南青銅文化的精品。”
現在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銅案”,已經成為、雲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陳列在展覽廳的中心位置。
第九十九章 半入江風半入雲
更新時間2014-7-9 11:41:59 字數:3402
2013年9月11日09:00雲南李家山
李家山位於雲南江川縣城城西15公裏,李家山因考古發現古滇國青銅器古墓群、而聞名於中外考古界,無價之國寶牛虎銅案,便是其代表文物。
考古界譽為“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李家山考古被認為是、中國近代考古發現十大奇蹟之一。
神秘之一:李家山為什麽會存在古滇國青銅器古墓群?據史料和民間傳說,公元前276年,楚國大將莊蹻、接受楚頃襄王之命,西徵收復失地巫、黔中郡,同時遠征雲南。
但就在莊蹻到達雲南時,其後歸之路被秦國所阻,楚國被秦國滅亡。莊蹻便隻有繼續向雲南前進,率領遠征軍、占領了大部份滇中土地,建立滇國,這就是《史記》所記載的“莊蹻王滇”。
莊蹻建國後,為了獎勵戰爭中的有功之臣、敬獻神靈、紀念陣亡的將士,莊蹻於是向古滇國的工匠和臣民們,徵集祭祀的祭器,準備舉行國祭大典。
當地一個有名的工藝師,根據民間傳說“惡虎撲食”的故事,鑄造了現在聞名於世的祭器——“牛虎銅案”。
莊蹻的兒子繼位後,有一天夢到父親對自己說,古滇國要想壯大發展和抵抗外來侵略者,必須為古滇國戰爭陣亡的將士,選一個風水寶地厚葬,神靈才會保佑、古滇國的子孫們永世安寧。
又過了不久,莊蹻的兒子又夢到自己,站在一個山頭上,這個山頭平平整整,像一個坐椅,而這個山頭的後麵,又是一座像椅子靠背的山。
山頭的周圍鬱鬱蔥蔥,山頭的前麵是萬畝良田,而田地的前麵是一個清澈的湖泊,打漁的人們在小船上,自由自在的打著魚,一幅安居和平的景象。
這種刺激,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以及肉體都可以,前提就是要能夠控製。
而這些循規蹈矩的教授們所痛恨的,正是這種花錢買罪受的事情,更何況,教授們實在是沒有錢呢。
原三生已經下了最後通牒,教授們如果在雲南李家山,還搞不定這件事的話,“郎才女貌科考隊”就要原地解散了。
原三生覺著自己不是一個好保姆,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是麵對著、這樣一群心智有問題,覺著自己美若天仙,花錢如流水的姑娘們。
說實話,教授們也已經明白了,有錢和沒有錢的差距,有文化沒有文化的差距,當然沒有文化更可怕。
或許,沒有文化才是他們的悲哀,才是他們至今未婚的主要原因。
站在江川縣入城五岔口的地方,佘巳火指著身後的青銅像介紹說道:“這個龐然大物就是牛虎銅案,是根據1972年雲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青銅器文物牛虎銅案仿製而成,全部採用青銅打造,重達30噸,矗立於雲南江川縣縣城的入城五岔口,成為該縣的標誌物之一,同時牛虎銅案也代表和伴隨了、雲南的歷史文化和青銅文化的發展和成長。”
“二十年代時,李家山村民偶爾在山上、撿到因為下雨沖刷山坡裸露出來的、零星的青銅器和玉飾品,都當作晦氣的東西隨便扔在一邊。
五六十年代初,當地村民修造梯田時,挖到一小部分中小型的墓葬,得到了一大批青銅器。可惜的是都不知道這些是寶貝啊,有的給當作廢銅爛鐵交到供銷社,有的亂丟在家裏,有的成為孩子們的玩物。”
“後來,在李家山生活的人們走出了家門,有一天,一個李家山的學生、在路過雲南省博物館時,走進了博物館。看到裏麵的晉寧石寨山、呈貢天子廟的部份文物,便好奇的問裏麵的工作人員,這些東西值多少錢,也是文物嗎?館裏的人回答說:“當然是,而且有的是價值連城。”
工作人員的話把這個學生驚呆了,便說自己家中、有不少這類的東西,當時的工作人員、既沒有理睬也沒有當真。
學生離開之後,工作人員在聊天時當作笑料說:“這土包子的家中還能有文物!?”這話讓路過的館長聽到了,了解情況之後,連忙出來追這個學生。
可是學生已經離開了,館長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各個學校找這個學生,最後,你們猜怎麽著?還真讓他找到了。館長詳細地向這學生了解所見到的東西:什麽樣子、什麽形狀、什麽味道等等。”
“當館長確認這些可能是文物之後,第二天就和這個學生趕往了江川。這一下,還真是天上掉餡餅了,在這學生的家中、真的見到了青銅器文物。
最後匯報給省和國家博物館,經過認真考證後,1972年進行了正式清理,發掘古墓27座,出土文物1300多件,這些文物,大都是精緻的青銅器以及瑪瑙、玉石裝飾品。
從年代上看,墓葬最早是春秋戰國,最晚是東漢初期,青銅器文物有1000餘件,價值也最高,其中,出土的牛虎銅案是雲南青銅文化的精品。”
現在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銅案”,已經成為、雲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陳列在展覽廳的中心位置。
第九十九章 半入江風半入雲
更新時間2014-7-9 11:41:59 字數:3402
2013年9月11日09:00雲南李家山
李家山位於雲南江川縣城城西15公裏,李家山因考古發現古滇國青銅器古墓群、而聞名於中外考古界,無價之國寶牛虎銅案,便是其代表文物。
考古界譽為“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李家山考古被認為是、中國近代考古發現十大奇蹟之一。
神秘之一:李家山為什麽會存在古滇國青銅器古墓群?據史料和民間傳說,公元前276年,楚國大將莊蹻、接受楚頃襄王之命,西徵收復失地巫、黔中郡,同時遠征雲南。
但就在莊蹻到達雲南時,其後歸之路被秦國所阻,楚國被秦國滅亡。莊蹻便隻有繼續向雲南前進,率領遠征軍、占領了大部份滇中土地,建立滇國,這就是《史記》所記載的“莊蹻王滇”。
莊蹻建國後,為了獎勵戰爭中的有功之臣、敬獻神靈、紀念陣亡的將士,莊蹻於是向古滇國的工匠和臣民們,徵集祭祀的祭器,準備舉行國祭大典。
當地一個有名的工藝師,根據民間傳說“惡虎撲食”的故事,鑄造了現在聞名於世的祭器——“牛虎銅案”。
莊蹻的兒子繼位後,有一天夢到父親對自己說,古滇國要想壯大發展和抵抗外來侵略者,必須為古滇國戰爭陣亡的將士,選一個風水寶地厚葬,神靈才會保佑、古滇國的子孫們永世安寧。
又過了不久,莊蹻的兒子又夢到自己,站在一個山頭上,這個山頭平平整整,像一個坐椅,而這個山頭的後麵,又是一座像椅子靠背的山。
山頭的周圍鬱鬱蔥蔥,山頭的前麵是萬畝良田,而田地的前麵是一個清澈的湖泊,打漁的人們在小船上,自由自在的打著魚,一幅安居和平的景象。